时光在禁地内静静流淌,仿佛失去了意义。四位弟子完全沉浸在对那丝“无”之气息的感悟之中,忘记了外界纷扰,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他们的方法越来越纯熟,对“无”的理解也日益加深。
沈清尘不再仅仅模拟星辰寂灭,他开始推演万物从“有”至“无”的整个过程,从物质崩解、能量消散,到法则溃灭、概念模糊,最终归于沉寂。他指尖勾勒的阵纹,不再仅仅是束缚与防御,更多了一种“引导归寂”的意味。那丝“无”在他的引导下,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蛰伏的凶兽,虽仍难以真正掌控,却已能初步与之“沟通”。
李志仁的进展更为奇特。他竟以自身丹道,尝试“炼制”虚无。当然,并非真正无中生有,而是将自身对“空无”、“寂灭”的道悟,结合一些性质奇特的辅料(如已失去所有灵性的药渣、承载过死亡法则的冥土等),凝练成一缕极其接近“无”的意蕴。这缕意蕴与石堆中的那丝“无”接触时,竟产生了某种奇特的“亲和”反应,仿佛失散的同源找到了彼此。虽然他的“伪无”远不及真正的“无”那般纯粹与绝对,但这无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苏小鱼的收获最大。她以青莲宇宙为实验场,在宇宙边缘的虚无地带,小心翼翼地引入一丝对“无”的感悟。起初,青莲宇宙的边缘剧烈波动,有崩溃的迹象。但她谨守本心,以起源权柄定住核心,任由边缘地带的法则在与“无”的接触中崩解、重塑。她发现,在这种极致的“有”与“无”的交锋中,宇宙胎膜变得更加坚韧,对内部法则的包容性也更强,甚至隐隐有向外缓慢扩张的趋势。她明白了,“无”并非只是威胁,亦是磨砺与拓展“存在”的磨刀石。
柳萱儿则走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她不断在极致的火焰爆发与最深沉的火焰寂灭之间切换,体会着从“有”(炽烈火焰)到“无”(火焰熄灭)那一刹那的转化。她将南明离火压缩到极致,直至其核心出现一丝连光热都吞噬的“黑点”,那便是火之极尽衍生的“寂无”。虽然这“寂无”转瞬即逝,且极难控制,但每一次成功的体验,都让她对“无”的诞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她的火焰,少了几分燥烈,多了一种可焚万物亦可归于死寂的深邃。
这一日,当时机成熟,四人气机隐隐相连,道悟彼此交融的刹那——
沈清尘引导着那丝“无”,沿着万物归寂的轨迹缓缓流淌。
李志仁以自身凝练的“伪无”意蕴为其“铺路”,降低其排斥。
苏小鱼以青莲宇宙的包容道韵,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柳萱儿则在她那转瞬即逝的“寂无”黑点出现的瞬间,以其为引,轻轻“点”在那丝流淌的“无”之上。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也没有法则的剧烈碰撞。
就在柳萱儿那“寂无”黑点与石堆中那丝“无”接触的瞬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丝原本只是被动流淌、散发着否定一切气息的“无”,仿佛被注入了某种极其微弱的“活性”。它不再仅仅是沉寂,而是在沉寂之中,隐隐透出一丝……“可能性”?
它依旧是无,是空,是否定。但在那绝对的虚无之中,四人仿佛看到了一点难以言喻的“灵光”,如同绝对黑暗中孕育的第一缕意识,如同万物终结处隐藏的新生种子。
这一刻,他们福至心灵,同时明悟。
“无”,并非绝对的死寂。绝对的“无”本身也是一种“存在”的状态。真正的“无”,是连“无”这个概念都不存在的状态,那或许才是归墟的终极面目。而他们此刻接触到的,更像是从“存在”走向“终极无”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存在”的另一面。在这一面中,蕴含着从“无”中再次衍生“有”的无限可能,就如同混沌之中可开天地,死寂之中可孕生机!
虽然他们距离真正掌控这丝“无”还差得远,但至少,他们真正“理解”了它的一丝真谛,看到了那扇紧闭大门后的一丝缝隙。
石堆中,那丝“无”与星辰之力的平衡变得更加稳固,甚至隐隐有种相辅相成的意味。星辰之力仿佛找到了归宿,而那丝“无”也不再躁动,安然居于其位。
四人缓缓收功,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豁然开朗的欣喜与对大道更深的敬畏。
“不错。”
慵懒的声音响起,林风不知何时已经坐起身,正拿着李志仁进献的那个混沌玉盒,又捏了一小撮“九窍玲珑道茶”放入壶中。
“总算没笨到家,还知道拐个弯想问题。”他慢悠悠地冲泡着茶水,头也不抬地说道,“既然明白了扫帚扫不净灰尘,也知道了灰尘打哪儿来,那接下来……”
他顿了顿,将冲泡好的茶倒入杯中,氤氲的道韵茶香再次弥漫。
“……就该学着,怎么把这些灰尘,‘请’出去了。”
林风抬起眼皮,目光扫过精神一振的四位弟子。
“光在自家院子里比划有什么用?出去,找个归墟气息浓郁的地方,用你们刚悟到的那点皮毛,试试看。”
他吹了吹茶杯上的热气,轻啜一口。
“记住,不是去打架,是去‘打扫’。”
(第49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