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见·解放区“狂欢路”
一>、见·陆沉特战师的“回家”爆笑行军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的天津城南,冬阳把柏油路面上的雪晒得化开,脚踩上去能感觉到鞋底“咯吱咯吱”的轻响。陆沉特战师的三百辆卡车早没了进城时的“伪装严肃”,车斗里的红旗被风扯得猎猎响,有的是用老乡给的红布缝的,有的是从国民党仓库里缴获的红绸子改的,最显眼的是头车那面:五角星歪歪扭扭绣在中间,边角还别着几朵野菊花,是天津城南老乡硬塞给赵小嘎的,说“插在车上,一路都吉利”。
“往沧州走!自家地盘,别憋着!”陆沉站在头车驾驶室顶,对着车载喇叭喊,声音里没了之前的“伪装粗嗓”,全是透亮的欢喜。这话刚落,二营教导员李梅就带头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结果刚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被张栓柱拐到了“中华民族到了吃饺子的时候”——没办法,昨天天津老乡给的猪肉白菜饺子太香,张栓柱满脑子都是饺子褶,连歌词都记混了。
战士们跟着一起跑调,有的把“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唱成“每个人都想着吃碗热乎的”,有的忘词了就用“啦啦啦”代替,连收编的国民党残兵都跟着哼,虽然不知道歌词,却跟着节奏晃脑袋,手里的枪都差点晃掉。陆沉也不纠正,跟着一起哼,军帽歪在脑勺上,白毛巾早被风吹到了肩膀上,活像个刚从地里干完活的庄稼汉。
二>、天津到沧州:红旗飘一路,残兵“笑”一路
1、收编残兵:“俺们也是‘吃饺子的’!”刚出天津城南没十公里,就见路边歪歪扭扭蹲了一群国民党残兵,枪扔在地上,有的还抱着肚子喊“饿”——是从天津城里逃出来的,没吃没喝,连鞋都跑丢了一只。头车刚停,一个瘦得像麻杆的残兵就爬起来,举着枪喊:“别过来!俺们……俺们还有子弹!”结果枪栓都没拉开,就被赵小嘎扔过去的红薯砸中肚子,“哎哟”一声蹲在地上,捡起红薯就往嘴里塞,连皮都没剥。
“别吃了!俺们是解放军,收编你们!”徐定山跳下车,手里举着红旗,“跟俺们走,有饭吃,还能回家种地!”残兵们你看我我看你,一个戴破眼镜的残兵小声问:“真……真有饺子吃?刚才你们唱‘吃饺子的时候’,俺们都听见了。” 这话一出,战士们全笑了,李梅赶紧说:“有!到了沧州,让炊事班给你们煮饺子,猪肉白菜馅的!”残兵们立马站起来,有的还帮着抬枪,结果把枪递反了,枪口对着自己人。
吓得徐定山赶紧喊:“别递了!俺们自己来!”收编路上,残兵们跟“好奇宝宝”似的,围着车斗里的红旗看,有的还伸手摸,问“这布是哪儿买的?俺娘也会缝,就是没这么红”;有的盯着战士们耳朵上别着的野菊花,说“俺家地里也种这个,泡水喝败火”。张栓柱干脆把自己的野菊花摘下来,给一个没鞋穿的残兵别在领口:“戴着,到了沧州,老乡还会给你更多!”
见·途中“歌会”:跑调也快乐,忘词更热闹卡车继续往前开,《义勇军进行曲》的跑调版一路没停,还加了新“歌词”。比如王二蛋想起昨天在天津吃的油条,就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改成“起来!还没吃油条的人们”;炊事班老张惦记着沧州的小米粥,就把“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改成“把我们的小米,煮成一锅热粥”。
最搞笑的是收编的残兵,跟着唱了一路,居然自己编了段词:“起来!饿肚子的人们!把我们的红薯,啃成甜甜的早晨!”战士们听得直拍车斗,陆沉也笑,对着喇叭喊:“编得好!到了沧州,让你们啃够红薯!”车斗里的红旗也跟着“凑热闹”,有的被风吹得裹在战士身上,像穿了件红披风;有的别着的野菊花掉了,战士们就停车捡,哪怕后面的车按喇叭催,也得把花捡回来,说“这是老乡的心意,不能丢”。有个残兵看着战士们捡花,也跟着下车帮忙,结果踩进泥坑,鞋全湿了,战士们赶紧把自己的备用鞋给他,说“俺们的鞋大,你凑活着穿,到了沧州再给你找双合脚的”。
见·遇老乡:“红旗就是‘自家牌’!”路过一个解放区边缘的小村子时,老乡们早就赶来看看如此规模的车队,和北上回归的第一支队伍,路边站满了人,有的举着刚烙的饼,有的提着装满枣的篮子,看到车斗里的红旗,就知道是“自己人”,赶紧往战士手里塞。一个老大娘拽住陆沉的胳膊,往他手里塞了个大南瓜:“孩子,拿着!到了沧州,让炊事班给你们熬南瓜粥,甜!”陆沉想推辞,老大娘不乐意了:“俺们都看见你们的红旗了,跟俺们村头插的一样,都是‘自家牌’,别客气!”
战士们也不客气,有的接了饼就往嘴里塞,有的把枣分给残兵,残兵们吃得眼泪都快下来了,说“俺们当兵这么久,从来没人给俺们这么好的枣”。村里的孩子还爬到车斗上,摸着红旗上的五角星,问“叔叔,这星星是用啥绣的?俺也想绣一个”,李梅赶紧说“到了沧州,俺教你绣,绣个最大的!”
三>、见·沧州:“回家”的快乐,比小米粥还暖
进城:红旗招展,拥抱比口号还亲 快到沧州城时,远远就看见城门楼上飘着大红旗,沧州解放军的战士们站在城门两边,举着枪敬礼,脸上的笑比太阳还亮。陆沉特战师的卡车刚停,战士们就跟“放学回家的娃”似的,跳下车就往沧州战士怀里扑,有的抱得太用力,把对方的军帽都碰掉了。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沧州解放军指挥官老王握着陆沉的手,笑得眼角都是褶,“俺们早就听说你们的‘变形记’了,穿国民党军装扎白毛巾,太能装了!”陆沉也笑:“还不是为了混进天津,现在到了自家地盘,可不用装了!”车斗里的残兵们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也跟着笑,有的还凑过去跟沧州战士握手,说“俺们现在也是解放军了,以后跟你们一起打鬼子……哦不,打国民党!”
沧州战士赶紧说:“好!以后咱们就是战友,一起打胜仗!”城里的老乡们也围过来了,有的帮战士们卸行李,有的给残兵送鞋,有的还带着孩子来看红旗,说“这就是俺们的‘胜利旗’,插在哪儿,哪儿就是咱们的家”。有个孩子还把自己的红领巾解下来,系在红旗上,说“这样红旗更红了!”战士们赶紧说“对!更红了!”
休整:比武像“闹着玩”,战术交流像“唠家常” 沧州解放军早就给特战师安排好了休整的营地,就在城边的打谷场,地上铺着老乡们送来的干草,暖和又软和。休整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武演示”,可这“比武”哪像比战术,分明是“闹着玩”。
摔跤:“俺让你,你别摔俺屁股蹲!”王二蛋第一个跳出来,要跟沧州战士比摔跤。沧州战士小李个子不高,却很灵活,刚一交手,就把王二蛋摔了个屁股蹲,战士们笑得直拍地。王二蛋不服气,说“俺刚才没准备好,再来一次!”结果第二次,他故意往小李怀里扑,小李没防备,也摔了个屁股蹲,两人坐在地上笑成一团,说“算平局!算平局!”
收编的残兵们也看得热闹,有的还喊“俺也想比!”结果一个残兵刚上场,就被沧州战士轻轻一推,就坐在地上了,他赶紧说“俺认输!俺认输!你们太厉害了!”战士们笑得更欢了,说“俺们这是‘闹着玩’,等你练好了,再跟你正经比!”
射击:“故意打偏,给你留点面子!”射击比赛在打谷场旁边的空地上,靶子是用老乡的门板做的,画着歪歪扭扭的圆圈。赵小嘎第一个开枪,故意打偏了,说“给沧州的同志留点面子,不然你们赢不了”,结果沧州战士小张笑着说“不用你让,俺们也能赢!”说着“砰”的一枪,打了个十环,战士们都喊“好!”
赵小嘎不服气,让小张帮他调枪,说“俺要跟你正经比!”小张帮他调了调准星,赵小嘎再开枪,也打了个十环,两人击掌大笑,说“平局!平局!”收编的残兵们也想试试,沧州战士就把枪递给他们,教他们怎么瞄准,有的残兵第一次打枪,吓得闭着眼睛,结果打在了地上,战士们也不笑,耐心教他们,说“慢慢来,多练几次就准了”。
战术交流:“蹲草垛子”比“术语”管用。交流战术时,战士们根本不用“专业术语”,全是“土话”。常无畏说“俺们在天津外围用辣椒面当烟雾弹,可管用了,呛得鬼子直咳嗽”,沧州战士老王赶紧说“俺们在这儿用玉米秆当‘伪装’,鬼子路过都没发现俺们,等他们走近了,再扔手榴弹,一炸一个准!”
四旅旅长说“俺们送粮时,用稻草打底、小米盖面,骗了国民党兵”,沧州战士小李补充“俺们这儿有芦苇荡,藏在里面,连飞机都看不见,下次你们来,俺带你们去芦苇荡‘蹲点’!”残兵们也插不上话,就坐在旁边听,有的还记笔记,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记得很认真,说“俺们也要学这些‘土办法’,以后跟你们一起打胜仗!”
炊事班:小米粥香,比胜仗还让人开心。休整最让人期待的,就是炊事班的“大餐”。沧州老乡们送来的小米、南瓜、红薯堆了一大堆,炊事班老张带着几个战士,在打谷场旁边支起大锅,熬小米粥、煮南瓜、蒸红薯,香味飘得满营地都是,战士们和残兵们围着锅转,跟“等着开饭的娃”似的。
“粥好了!先给老乡和残兵盛!”老张拿着大勺子,喊了一声,战士们赶紧让开,让老乡和残兵先生。老乡们笑着说“俺们在家吃过了,给孩子们盛!”残兵们却不好意思,说“让战士们先盛,俺们后吃就行”,陆沉赶紧说“都是自己人,别客气,一起吃!” 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上面飘着南瓜块,甜得人直咂嘴;红薯蒸得流油,一剥开来,里面的瓤金灿灿的;南瓜煮得软烂,一抿就化在嘴里。战士们有的端着碗蹲在地上吃,有的坐在干草上吃,有的还喂身边的残兵,说“快吃,不够再盛!”
收编的残兵们吃得眼泪都快下来了,说“俺们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粥,比国民党的罐头好吃多了”,老张笑着说“以后跟着俺们,让你们天天吃这么香的粥!” 晚上,营地的打谷场上点起了篝火,战士们、沧州战士、残兵们、老乡们围坐在一起,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虽然还是跑调,却比任何时候都整齐。有的战士还拿出炭笔,在红旗上画起了画,画着小米粥、南瓜、红薯,还有战士们和老乡们的笑脸,说“这是俺们‘回家’的画,要一直带着!”
四>、见·沧州到德州:带着“家”的味道,继续出发
见·补充燃料:红旗缝补,全是“念想”.休整一天后,特战师要继续前往德州,出发前最重要的就是补充卡车燃料。沧州老乡们早就准备好了柴油,有的还帮着战士们加油,说“路上慢点开,注意安全,到了德州给俺们报个信!”
战士们也没闲着,有的检查卡车,有的缝补车斗里的红旗——有的红旗被风吹破了角,战士们就用针线缝上,还绣上小图案:有的绣个饺子,有的绣个南瓜,有的绣个五角星,说“这是沧州的念想,带着走,就像带着家一样”。
收编的残兵们也跟着帮忙,有的帮着递针线,有的帮着扶红旗,说“俺们也想绣个图案,绣个枣,纪念沧州的枣”,李梅赶紧说“绣!俺教你们,绣个最大的枣!”补充完燃料,炊事班老张还给每个车斗里放了袋沧州老乡给的小米和红薯,说“路上饿了,就煮小米粥、烤红薯,别饿着”。战士们笑着说“老张,你比俺们娘还贴心!”老张也笑“俺就是你们的‘炊事班娘’,得让你们吃饱!”
出发:歌声再响,红旗再飘 出发时,沧州战士和老乡们站在路边送行,有的举着红旗,有的喊“一路保重!打胜仗回来!”陆沉特战师的战士们也挥手,有的喊“俺们到了德州就给你们写信!”有的喊“下次来沧州,还吃你们的小米粥!”卡车刚开,战士们就又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次没跑调太多,因为残兵们也学会了歌词,还帮着纠正,说“应该是‘最危险的时候’,不是‘吃饺子的时候’”,张栓柱不好意思地笑“俺下次再也不记错了!”
车斗里的红旗飘得更欢了,缝补的地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绣着的饺子、南瓜、枣像活了一样。有的战士还把沧州老乡给的南瓜放在红旗旁边,说“让南瓜也看看路,跟着俺们去德州”;有的把残兵绣的枣图案指给老乡看,老乡们笑着说“绣得好!比俺绣的还好看!”
收编的残兵们看着窗外的风景,眼里满是期待,说“俺们从来没去过德州,听说那儿的扒鸡好吃,到了德州,能吃上扒鸡吗?”战士们笑着说“能!只要咱们好好打仗,到了德州,让炊事班给你们买扒鸡!”
途中:“家”的味道,一路相伴 路上,战士们就煮起了沧州老乡给的小米粥,香味飘满整个车队,连后面的车都按喇叭催,说“快给俺们也盛一碗!”有的战士还烤红薯,把红薯放在卡车发动机旁边,烤得滋滋响,老远就能闻到香味。收编的残兵们第一次吃烤红薯,吃得满脸都是红薯瓤,战士们赶紧帮他们擦脸,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有个残兵还把自己的烤红薯分给旁边的战士,说“俺们现在是战友了,要一起吃”,战士们笑着说“对!一起吃,一起打胜仗!”车斗里的红旗被风吹得贴在战士们身上,有的战士把红旗裹在怀里,说“这样暖和,还能闻到沧州的味道”;有的战士对着红旗小声说“红旗啊红旗,你要保佑俺们到了德州,也能像在沧州一样开心”。
路过一个小山坡时,战士们停车休息,有的爬到山坡上,把红旗插在山坡顶,说“让红旗也看看风景,知道俺们到哪儿了”。残兵们也跟着爬上山坡,看着红旗在风里飘,说“俺们现在也是解放军了,也要跟着红旗,一直往前走”。
五>、见·德州不远,“家”的路更长
夕阳西下时,特战师的车队离德州越来越近,远远就能看到天边的晚霞,像给天空披了件红披风,跟车斗里的红旗相映成趣。战士们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歌声里没了之前的跑调,多了几分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德州也是“自家地盘”,到了那儿,又能看到熟悉的红旗,吃到老乡给的热乎饭。
收编的残兵们也跟着唱,眼里满是希望,他们终于明白,战士们车斗里的红旗不是“伪装”,是“家”的标志,插着红旗的地方,就是能吃饱饭、能回家种地的地方。
陆沉站在头车驾驶室顶,看着前面的路,心里满是快乐——这种快乐不是打胜仗的狂喜,是“回家”的踏实,是看到红旗就知道有老乡等着的温暖,是战士们跑调的歌声里藏着的期待。他摸了摸怀里的小红旗,上面绣着沧州老乡给的南瓜图案,笑着想:到了德州,一定要让战士们绣个扒鸡图案,带着“德州的味道”,继续往更远处的“家”走。
车队继续往前开,红旗飘一路,歌声响一路,快乐也跟着走一路。战士们知道,只要红旗还在,只要还有老乡等着,不管到哪儿,都是“回家”,都是最快乐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