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时,进攻开始。宋清的闪电小队挑选了十名身手矫健的队员,穿着黑色夜行衣,像壁虎般沿着山壁攀爬,悄悄靠近据点东侧的岗哨。岗哨里的伪军正抱着枪打盹,队员们突然跃起,捂住伪军的嘴,用匕首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岗哨,随后剪断了铁丝网,为大部队打开了缺口。
“冲!”陆沉一声令下,第一支队的战士们推着“土坦克”(用木板和铁板加固的推车)冲向围墙,“土坦克”后面,爆破手们抱着炸药包紧随其后。碉堡里的伪军发现了动静,重机枪立刻疯狂扫射,子弹打在“土坦克”上“砰砰”作响,却无法穿透。很快,爆破手们冲到围墙下,将炸药包塞进挖好的坑洞,拉响引线后迅速撤离。
“轰隆!”围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战士们趁机冲进据点,与伪军展开激战。 据点内,伪军大队长刘歪嘴躲在指挥部里,一边打电话向孙良诚求援,一边下令“死守碉堡”。
第二支队的战士们负责攻打碉堡,班长赵二柱带着两名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向西北角的碉堡。途中,一名战士被流弹击中,倒在地上,赵二柱接过他的炸药包,继续冲锋,终于在碉堡下点燃了引线。碉堡被炸毁,赵二柱却被气浪掀飞,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挣扎着站起来,喊出最后一句“守住据点”,便永远倒了下去。
陆沉亲自指挥中路进攻,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局势,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心里像刀割般疼,却也更加坚定了“必须胜利”的决心。“第三支队从西侧迂回,断敌退路!”他果断下令,将预备队投入战场。伪军在新四军的三面夹击下,渐渐支撑不住,刘歪嘴见援军无望,带着几名亲信想从后门逃跑,却被宋清的尖刀小队拦住。
“刘歪嘴,还想跑?”宋清端着枪,嘴角带着冷笑。刘歪嘴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求宋清饶命。宋清冷哼一声,下令将其俘虏。此时,天已蒙蒙亮,大伊山据点内的枪声渐渐平息,战士们欢呼着占领了碉堡,摧毁了敌通讯设备,切断了孙良诚部的北援通道。
陆沉站在据点的围墙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明白:这一战,不仅攻克了据点,更打掉了孙良诚的嚣张气焰
七>、盐阜激战:六个战场的正义与悲壮
在大伊山战斗胜利的同时,盐阜地区的战事也全面展开。陆沉独立旅协同第七、八旅主力,向盘踞东坎西部龚集、大四套一带的伪军发起猛攻。这场大规模激战,在硝烟中呈现出六个令人动容的场景,每一个都彰显着正义的力量、牺牲的悲壮与胜利的必然。
正义——百姓支援的“后勤线”,战斗打响前,龚集周边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将粮食、弹药、药品送到前线。老大娘王秀英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在临时救护所里为伤员包扎伤口,她们的手因紧张而颤抖,却始终没有停下;年轻小伙们则组成“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将弹药送到战士们手中。“同志们,加油!把鬼子伪军赶跑,咱们就能过安稳日子了!”百姓们的呐喊声,成了战士们最有力的鼓舞。
悲壮——阵地前的“最后冲锋”,龚集村口的阵地前,第七旅某连被伪军的重机枪压制,连续三次冲锋都没能突破。连长陈刚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士,眼里噙着泪水,他拿起一面残破的红旗,大喊:“同志们,跟我冲!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百姓,咱们不能退!”说完,他高举红旗,带头冲向敌阵地。战士们纷纷跟上,红旗在枪林弹雨中飘扬,陈刚被子弹击中胸膛,却仍死死握着红旗,直到最后一刻,红旗仍立在阵地前,激励着后续部队突破了防线。
伟大——军民同心的“防御网”,大四套的田野里,伪军试图从侧翼迂回,偷袭新四军的指挥部。危急时刻,当地民兵队长李老栓带着50多名民兵,拿着锄头、镰刀、土枪,在田间筑起“人墙”。他们没有正规武器,却凭着一股“保卫家乡”的信念,与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有的民兵用锄头砸向伪军,有的用土枪射击,哪怕牺牲,也绝不后退。正是这道“军民同心”的防御网,为新四军主力调整部署争取了时间,最终将伪军击退。
就义——碉堡下的“爆破英雄”,攻打龚集中心碉堡时,伪军的火力异常凶猛,战士们几次爆破都失败了。战士吴小国主动请战,他抱着炸药包,趁着夜色,匍匐着靠近碉堡。途中,他的腿被流弹击中,鲜血浸透了裤腿,他却咬着牙,继续向前爬。终于,他爬到碉堡下,拉响了炸药包,碉堡被炸毁,吴小国却也被气浪吞噬。战后,战士们在碉堡废墟中找到了他的遗体,他的手里,还紧紧攥着半截炸药包引线。
献身——医护兵的“生死抉择” 临时救护所里,医护兵李小妹正忙着为伤员包扎,突然,一颗炮弹落在救护所附近,弹片划伤了她的手臂。她不顾伤口疼痛,继续抢救伤员。这时,一名重伤员被抬进来,急需输血,而李小妹的血型正好匹配。她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让护士抽血,哪怕自己因失血过多而头晕,也坚持着完成了输血。“伤员比我重要,只要能救他们,我这点牺牲不算什么。”李小妹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狡猾——伪军的“假投降”阴谋 战斗接近尾声时,龚集残余的伪军举起白旗,假装投降。第七旅某排战士们上前接受投降,却没想到伪军突然开火,几名战士当场牺牲。排长周大勇怒不可遏,下令“坚决反击”。
战士们识破了伪军的阴谋,发起猛攻,最终将这股伪军全部歼灭。这场“假投降”的闹剧,不仅没能挽救伪军的败局,反而让战士们更加坚定了“彻底消灭敌人”的决心。
八>、盐阜收官战:铁血合围下的最终决胜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的盐阜平原,寒雾尚未散尽,盐城外围的阵地上已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新四军第八旅主力与陆沉独立旅呈钳形之势,将伪军孙良诚部第四十一师牢牢困在预设战场内。
这场关乎苏北反“扫荡”成败的收官之战,在清晨的第一声迫击炮轰鸣中,正式拉开帷幕。此时的日伪军虽早已听闻大伊山、龚集、大四套的惨败,士气如霜打之叶,却在孙良诚的威逼利诱下,凭借临时构筑的沙袋工事、铁丝网与明暗火力点,做着最后的顽抗,妄图为自己的贪婪与狡诈搏出一条退路。
破晓攻坚:孙良诚的狡诈与新四军的血勇,“都给我顶住!谁退一步,我先崩了谁!”盐城外围的伪军指挥部里,孙良诚握着马鞭,狠狠抽在一名畏缩不前的连长身上。
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只要能守住盐城,就能向日军索要更多粮饷与武器;即便守不住,也能趁着混乱裹挟财物逃跑——自投老蒋又投日军以来,他早已将“汉奸”的贪婪刻进骨子里,此刻更是将麾下士兵的性命当成筹码,在工事后方架起机枪,逼迫前线伪军“死战”。
为了拖延时间,孙良诚还耍起了狡诈手段:他让士兵在阵地前竖起“投降谈判”的白旗,却在新四军派代表靠近时突然开火,当场牺牲了两名通信兵。“这狗汉奸,还想玩阴的!”
陆沉站在前沿阵地,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战士,双眼瞬间布满血丝。他一把夺过身边机枪手的轻机枪,怒吼道:“同志们,跟我冲!为牺牲的战友报仇!”话音未落,陆沉已端着机枪冲向敌阵。
独立旅的战士们见旅长带头冲锋,也纷纷跃出战壕,紧随其后。迫击炮班的战士们精准瞄准伪军的火力点,一颗颗炮弹呼啸着落下,将沙袋工事炸得粉碎;突击队的战士们扛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向伪军的铁丝网——有的战士被流弹击中,却在倒下前用尽最后力气将炸药包塞进敌工事,用生命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宋清率领的两个小队则负责侧翼掩护,他们像两把尖刀,穿插到伪军阵地两侧,专门打击敌机枪手与传令兵。一名战士为了保护宋清,被伪军的冷枪击中胸膛,宋清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到断墙后,一边为他包扎伤口,一边举枪击毙了远处的伪军。“队长,别管我,继续打!”受伤的战士咬着牙说,宋清却坚定地摇头:“要走一起走,一个都不能少!”在她的指挥下,小队队员们相互掩护,始终不让伪军靠近半步,为正面进攻的主力筑起一道坚固的“侧翼防线”。
正午拉锯:陆沉负伤与宋清的“虎口寻旅”,战斗持续到正午,双方进入最惨烈的拉锯战。孙良诚见正面防线岌岌可危,又调来预备队,妄图从独立旅与第八旅的结合部撕开缺口。
伪军的反扑异常凶猛,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落在新四军阵地上,不少战士倒在冲锋路上,阵地几次易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冻土。
陆沉正指挥部队夺回一处被伪军占领的碉堡,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他身边不远处,剧烈的爆炸将他掀飞出去。“旅长!”警卫员惊呼着冲过去,只见陆沉的左肩和左臂被弹片击伤,鲜血浸透了军装,意识也有些模糊。两名战士立刻架起陆沉,想将他转移到后方救护所,陆沉却挣扎着喊道:“别管我!守住阵地……守住盐阜百姓……”
为了保证陆沉的安全,战士们将他藏进附近的一间民房,交给当地百姓照顾,随后便返回阵地继续战斗。可当战斗稍缓,宋清派人去民房接应陆沉时,却发现民房已在伪军的炮火中部分坍塌,照顾陆沉的百姓也被打散,还有两个百姓被炸死在现场,陆沉的身影不见了踪影。
九>、见·陆沉失踪,宋清虎口寻旅
“陆沉同志!陆沉同志!”宋清的心瞬间揪紧,她不顾队员们的劝阻,亲自带队深入“虎口”——此时的民房周边仍有零星伪军活动,随时可能遭遇危险。宋清带着两个小队队员,在断壁残垣中仔细搜寻,每看到一处坍塌的房屋,心就沉一分。“队长,你看!”一名队员突然指向墙角,那里放着陆沉常用的望远镜,镜片已被硝烟熏黑,却完好无损。
宋清捡起望远镜,紧紧攥在手里,眼里闪过一丝坚定:“他肯定还在附近,继续找!”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伪军的脚步声,宋清立刻带领队员躲进地窖,待伪军走远后,又继续在周边村落搜寻。可直到夕阳西下,仍未找到陆沉的踪迹,宋清心急如焚,却也明白:此刻必须先打赢战斗,才能为寻找陆沉创造条件。
黄昏合围:徐定山、王虎、赵刚的协同决胜“不能再等了!立刻发起总攻,合围孙良诚部!”第八旅旅长在临时指挥部里,与独立旅的徐定山、王虎、赵刚三位指挥员紧急会商。此时,第八旅的援军已赶到,从伪军侧后方发起进攻,形成了“正面牵制、侧翼包抄、后方堵截”的合围之势。
徐定山沉着冷静,指挥独立旅一部坚守正面阵地,用轻重机枪火力压制伪军,为侧翼进攻创造机会;王虎则带领部队,沿着河道迂回,悄悄绕到伪军指挥部后方,准备端掉敌“心脏”;赵刚负责协调地方民兵,在伪军可能逃跑的路线上设置路障与地雷,防止孙良诚脱逃。三位指挥员配合默契,将战术意图精准传达至每一支战斗小组,新四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涌向伪军阵地。
孙良诚见合围已成,知道败局已定,早已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他偷偷换上士兵的服装,趁着夜色,带着几名亲信,从预先挖好的地道里逃了出去——临走前,他还不忘带走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将麾下士兵弃之不顾。失去指挥的伪军瞬间溃不成军,有的扔下武器投降,有的四散逃窜,却被民兵与新四军战士逐一俘获。
战斗持续到深夜,盐城外围的枪声渐渐平息。当最后一名伪军放下武器时,战士们举着步枪欢呼起来,可这份胜利的喜悦,却因陆沉的杳无音讯而多了几分沉重。
宋清站在满是硝烟的阵地上,手里仍握着陆沉的望远镜,望着远处漆黑的村落,轻声说:“陆沉同志,我们赢了,你在哪里?”
战后余绪:胜利的代价与未竟的寻找。次日清晨,盐阜地区的百姓们自发来到战场,有的帮着战士们打扫战场,有的为伤员送水送粮,有的则加入到寻找陆沉的队伍中。
经过数日的搜寻,战士们与百姓们走遍了盐城外围的每一个村落、每一处断壁残垣,却始终没有陆沉的消息——有人说,他可能被打散后去了其他根据地;有人说,他可能受伤后被百姓救走,正在养伤;也有人担心,他可能已壮烈牺牲,只是遗体尚未找到。
此次盐阜收官之战,新四军共歼灭伪军第四十一师一部及敌增援部队五百余人,缴获步枪三百余支、重机枪十挺、迫击炮五门,彻底控制了盐城、阜宁地区的战略要地,粉碎了日伪军向盐阜地区渗透的最后企图,为一九四四年苏北反“扫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可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战士的牺牲与负伤,陆沉的失踪,更成了军部就独立旅和宋清心中最深的牵挂。宋清将陆沉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收好,她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们打赢了战斗,守住了盐阜,却暂时失去了并肩作战的伙伴。
但我相信,陆沉同志一定还在,他只是在某个地方养伤,等伤好了,他一定会回来,和我们一起,继续打鬼子,直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盐阜平原的寒风依旧吹拂,却吹不散新四军战士们的斗志,也吹不灭百姓们对和平的期盼。这场收官之战的胜利,不仅守护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更让军民同心的信念深植于盐阜大地——而寻找陆沉的行动,也从未停止,因为所有人都坚信:这位带头冲锋的旅长,一定还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与战友们重逢,共同迎接胜利的曙光。当最后一名伪军放下武器时,盐阜平原上的硝烟渐渐散去。
反扫荡胜利守护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更用胜利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同心,再强大的敌人也终将被打败。寒风中,战士们举起武器欢呼,他们的声音,在苏北平原上久久回荡,预示着抗战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
十>、见·从历史意义来看,此次战役具有多重价值:
1、军事层面:验证了“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协同、防御与进攻结合”战术的有效性——通过伏击消耗敌有生力量,以主动攻坚摧毁敌据点,既粉碎了日伪的“扫荡”企图,又牵制了孙良诚部接防进程,为后续苏北抗战保存了有生力量。
2、政治层面:进一步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战斗中,民兵与地方武装积极参与,军民协同抗敌,彰显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战役胜利后,根据地军民抗日信心大幅提升,为后续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3、战略层面:在日军南下、伪军接防的关键节点,此次反“扫荡”的胜利,遏制了日伪在苏北的扩张势头,保障了华中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联系通道,为全国敌后抗战的整体局势注入了积极力量。
此次战役中,宋清所率二个小队在阻击日伪军特种部队、攻坚据点中表现突出,陆沉部与各支队的协同作战则展现了新四军第三师的强大战斗力,成为苏北抗战史上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