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残卷,“药”字部,第三百二十四匣,第七卷。
老太监留下的这句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短暂照亮了前路,却更显周遭的深邃与未知。英华殿白骨案的钥匙,竟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这消息太过匪夷所思,却又隐隐透着一种合乎逻辑的诡异。若白骨案真与前朝宫闱秘药、毒杀或某种邪术有关,那么记载天下知识的《永乐大典》,确实是最可能保留线索的地方。
然而,这究竟是破局的钥匙,还是引她踏入更致命陷阱的诱饵?那神秘的“故人”屡次示警相助,其目的成谜,云澈不敢全然相信。但眼下,她被“不祥”流言和佟佳氏背景裹挟,如同困兽,任何可能的线索都值得冒险一试。
首要难题,是如何接近并查阅《永乐大典》?这套巨帙深藏宫中书库,等闲不得见,更何况是特定卷册。她一个妃嫔,以何理由申请查阅?直接请求必然引人疑窦。
正当云澈苦思冥想之际,康熙身边的大太监顾问行突然前来承乾宫传旨:“皇上口谕:朕闻四阿哥近日受宫中流言惊扰,心甚悯之。懿妃抚育辛劳,朕亦知晓。然宫闱之地,首重清静。着懿妃携四阿哥,于明日巳时,至乾清宫西暖阁见驾。钦此。”
康熙要亲自召见她和胤禛!就在这个风口浪尖!
云澈心中剧震,连忙领旨谢恩。这道旨意,福祸难料。是康熙听信流言,要亲自审视胤禛是否真的受到“不祥”影响?还是他有意安抚,借此平息谣言?抑或是……他对她这个懿妃,有了新的考量?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面圣。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
压力之下,云澈将查阅《永乐大典》的念头暂时压下,全身心投入到准备这次觐见中。这次与乾清宫问对不同,是康熙在相对私密的西暖阁召见,氛围或许稍缓,但天威咫尺,更需谨慎。
她首先需要稳定胤禛的情绪。孩子虽然在她的安抚下好了许多,但面对皇帝,难保不会紧张。云澈没有进行刻板的演练,而是采用了更温和的 “情景预演” 游戏。
她将这次觐见描绘成一次“去皇阿玛的大书房做客”。她让铃铛儿简单描述西暖阁可能的样子(温暖、有很多书),然后和胤禛一起,用“认字石”和布偶布置出一个模拟的“小书房”。
“禛儿,明天我们要去皇阿玛的大书房做客啦,”云澈用轻松的语气说,“那里很暖和,有很多好看的书。皇阿玛可能会问问禛儿最近开不开心,学了什么新本事。禛儿就像告诉娘娘一样,告诉皇阿玛就好了。如果皇阿玛赏点心给禛儿,要记得说谢谢。”
她通过游戏,淡化觐见的严肃性,强调“做客”和“分享”的愉快氛围。同时,她再次检查了给胤禛准备的“装备”:那件特制软甲(确保舒适隐蔽)、“七星护身链”、以及含在口中的“提神丸”。她甚至“发明”了一种极淡的、带有清甜花果香的“安心露”,用棉签蘸取少许,涂抹在胤禛的太阳穴和人中处,告诉他这是“开心水”,闻着心情会变好。
次日巳时,云澈牵着穿戴整齐、小脸紧绷却努力做出镇定模样的胤禛,来到了乾清宫西暖阁。屋内温暖如春,书香弥漫,康熙一身常服,坐在炕上,神色看似平和,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来时,依旧带着无形的威压。
“儿臣(臣妾)恭请皇阿玛(皇上)圣安。”母子二人依礼跪拜。
“平身,坐吧。”康熙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落在胤禛身上,打量了片刻,开口道:“胤禛,近前来,让朕瞧瞧。”
胤禛看了云澈一眼,得到她鼓励的眼神,迈步上前。康熙摸了摸他的小手,又看了看他的气色,微微颔首:“嗯,气色尚可,看来懿妃将你照顾得不错。”他随手拿起炕几上的一块点心递给胤禛,“尝尝这个。”
胤禛记得云澈的教导,双手接过,小声道:“谢皇阿玛。”然后才小心地吃起来。
康熙看着胤禛,语气放缓了些:“朕听闻,近日宫中有些闲言碎语,惊扰了你?”
胤禛抬起头,清澈的眸子看着康熙,摇了摇头,按照云澈教的回答:“回皇阿玛,儿臣在殿里和娘娘玩,听娘娘讲故事,外面的事……不太知道。”这话既撇清了流言的影响,又暗示了云澈的精心呵护。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转而看向云澈:“懿妃,你辛苦了。”
云澈连忙起身:“臣妾不敢言辛苦,抚育阿哥是臣妾本分。只是……”她适时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近日宫中多事,流言纷扰,臣妾唯恐玷污圣听,惊扰圣心,日夜难安,只求阿哥平安康健,别无他念。”她将姿态放得极低,凸显自己的尽职与忧虑。
康熙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着炕几,忽然话锋一转,问道:“朕记得,你娘家是……佟佳氏?”
来了!云澈心头一紧,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她垂首恭谨答道:“回皇上,臣妾确是佟佳氏之女,只是娘家早已式微,臣妾自幼长于江南,于京中旧事所知甚少。”
康熙目光深邃地看着她,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佟佳氏是朕母族,与国同休。然,树大根深,难免枝蔓繁杂。前朝旧事,云谲波诡,有些东西,不知道比知道要好。你如今身为妃嫔,抚养皇子,当知何为立身之本。心思,要用在正道上。”
这番话,看似家常,实则字字千钧!既是提醒,也是警告!警告她不要探究佟佳氏与前朝的关联,警告她安守抚养皇子的本分,更暗示她若行差踏错,“佟佳氏”的身份也保不住她!
云澈后背瞬间沁出冷汗,连忙跪倒在地:“皇上教诲,臣妾铭记于心!臣妾深知身份,万不敢有非分之想,亦不敢妄议前朝旧事。唯有恪守宫规,尽心竭力抚育四阿哥,以报皇恩于万一!”
康熙盯着她看了良久,那目光仿佛能穿透肺腑。最终,他摆了摆手:“起来吧。朕知道你是个明白人。好生照顾胤禛,便是你的功劳。”他又赏了些东西,便让云澈带着胤禛退下了。
从乾清宫出来,云澈的里衣已被冷汗湿透。康熙的召见,看似平和,实则暗藏雷霆。他明确划下了红线:禁止探究前朝旧事(包括白骨案),安于抚养之责。这意味着,私下查阅《永乐大典》的风险,变得空前巨大!
回到承乾宫,云澈心情沉重。康熙的警告言犹在耳,那“故人”提供的线索,此刻更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查,可能万劫不复;不查,白骨案的阴云始终笼罩,她和胤禛永无宁日。
就在她进退维谷之际,铃铛儿带来一个消息:因英华殿白骨案影响重大,皇后下令整理宫中藏书,尤其是前朝医案、杂记类古籍,以备查证。而负责此项工作的,正是翰林院几位老翰林,他们近日会在文渊阁整理相关卷宗!
文渊阁!那里正是存放《永乐大典》残卷的地方之一!而且是以“整理备查”的名义!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云澈的心猛地跳了起来。这是巧合,还是……又是那“故人”的手笔?如果是后者,对方的能力简直通天!
巨大的风险与巨大的机遇同时摆在面前。云澈知道,她必须做出抉择。是遵从康熙的警告,明哲保身?还是冒险一搏,揭开白骨案的真相,彻底粉碎针对她们的阴谋?
夜色渐深,云澈独坐灯下,手中摩挲着那枚越来越烫的白玉平安扣,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