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自信一笑,对鱼贩说:“你这四百斤鱼,每斤加价两文,就需要多出八钱银子。
我刚才问了那边贩席的,他的草席因为湿了,每席只需一百文,你去把他的四席全买下来,再给他五十文,让他帮忙扎结成筐,每筐装一百斤鱼,用绳牢牢吊在船的两侧,每侧二百斤。
浸在水中,则无需清理船舱,这样只需多出四钱半,你和席贩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鱼贩一听似乎有点道理,但又不敢轻易点头,唐寅见他犹豫,佯装要离去,说:
“要么出八钱给船家,要么就把鱼放这儿,你自己看着办吧。”说完,便作势要走。
鱼贩赶紧拉住他,连连点头同意。
于是鱼贩去买席,唐寅跟船家商量悬鱼入水的方案,船家说自己做不了主,要跟东家回禀,唐寅便等他去找东家。
过了一会儿,船家回来说东家同意了,于是问题终于得到了完美解决,码头又恢复了秩序,众人皆伸出大拇指称赞唐寅聪慧机智。
唐寅成功上了船,躺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
到了傍晚,听到有人“砰砰砰”地敲门。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船家,向他行了个礼道:“唐公子,我们东家想邀请您去他的船上一叙。”
“你们东家是谁?”唐寅很好奇。
“江阴徐经。”
唐寅听闻,心中微微一动,他知道徐经乃是此地的巨富,却没料到自己上的居然是他家的船,也不知道他为何邀请自己。
反正一个人在船上也很无聊,不如去见见。
徐经在另外一条更大更豪华的船上,唐寅沿着舷板走过去,远远便望见徐经穿着光鲜亮丽,立于甲板之上,后面站了一排仆从佣人。
行至跟前,徐经满脸笑容,高兴地拱手施礼道:
“久仰唐解元高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徐公子有礼。”唐寅第一次登上如此富贵的大船,还被这么有钱的人邀请,有些洋洋自得。
徐经已在船上准备好丰盛的酒菜,热情地邀请唐寅进船舱喝酒吃饭。
“今日唐解元出奇招,巧妙地解了码头两家难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我家船掌柜说了此事,我一听是唐公子出的主意,倒也不奇怪了。敢问解元在此处乘船是否要赴京赶考?”徐经问道。
“正是。”唐寅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点头回道。
“那兄台到了北京可有朋友熟人接应?”
“没有熟人,我孤身一人去考试,自然和其他举人一样,也无需什么接应吧。不过恩师让我去北京拜访一下程篁庵先生,所以特意提前了几日出发。”
徐经上一次听信叶昶的建议,想通过结识皓先,进而攀附上我,可惜他未能如愿。
这一次他仍然需要寻找一个结识翰林大儒的机会。
当得知唐寅竟然认识程彦,且也是独自一人赴考,顿时眼前一亮,他觉得这个大好的机会不能放过。于是一脸诚恳地建议:
“实不相瞒,小弟亦是去参加会试。身边只有仆从数人,旅途聊赖,难免有些孤寂。唐兄若不嫌,可愿与小弟结伴同行?我俩可以互相照应,一同赴考。”
唐寅认为自己与同省举人一起赴考,倒也没什么问题,何况徐经还是个这么有钱的举人,于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徐经的大船在运河上一路乘风破浪,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
唐寅和他日日谈天说地,讨论经史,把酒言欢,情谊自然也愈发深厚。
眼看快到北京了,两人的心情都无比激动,他们怀揣着对进士及第的无限渴望,站在甲板上望着前方若隐若现的城楼,徐经激动地伸出手指向前方,高声道:
“唐兄快看!前面就是北京城,你我的梦想之地就要到了!”
唐寅的视线慢慢移至远方,随着大船的靠近,城楼、房屋、车辆、人流都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感觉自己正被一道璀璨的希望之光照耀着,仿佛仕途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正等待着他昂首阔步地迈入。
唐寅和徐经下船后,又换乘大车前往礼部为各省考生安排的驿馆。
一路上,行人熙熙攘攘,已有不少举人已经抵达北京。
到了地方,二人收拾好行李,下楼来至大堂,他们惊讶地发现不少人都聚集在这里,正在朝一面墙上看。
两人挤过人群,原来墙上挂着很多名牌,唐寅伸手摘下一面,只见上面写着:江西南昌府癸丑乡试经魁第四许尧芷。
徐经也摘下一面,上面写着:浙江杭州府甲辰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李旻。
原来店掌柜为了吸引考生住店,将曾住在此店的各地头名举人,以及高中三鼎甲的姓名制作成名牌悬挂于墙上,供人观瞻。
徐经见了,兴奋地对唐寅说:“唐兄,你也快写块牌子挂上,让大伙儿都来见识见识咱们应天府的人才。”
唐寅嘴角含笑,吩咐小二拿来一块空牌,挥笔写下:南直隶应天府丙辰年解元唐寅。
牌子挂上后,周围人得知他就是应天府的解元唐寅,顿时纷纷投来羡慕与崇拜的目光,人群中也响起了阵阵议论。
接着就有不少人直接上前拱手施礼,自报家门跟他打招呼,意欲结识这位吴中才子。
唐寅本就心高气傲,此刻见自己如此受欢迎,又被周围的举人众星捧月般夸赞,不禁有些飘飘然,在滔滔不绝的称赞中逐渐迷失自我。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全都是忙着与各地的举人在京城四处吃喝玩乐,时不时卖弄学问,享受着众人追捧的感觉。
这晚唐寅跟着徐经来到教坊司的伎馆中喝酒,听姑娘们唱曲。
徐经落座后,一看台上,芸娘正弹奏琵琶,曾婉婉装扮艳丽,唱着范希文的《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