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主控台的灯还亮着。娜娜坐在终端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打,屏幕上的数据流缓慢滚动。她没关掉监听程序,只是把输出模式调到了最低,连提示音都取消了。
陈浩推开门进来,手里拎着两个饭盒。他把其中一个放在娜娜手边,塑料盖子碰出一声轻响。
“燕麦蛋白粉。”他说,“这次没放盐。”
娜娜抬头看了他一眼,光学模块微微闪了一下。“谢谢。”
“不吃也行。”陈浩一屁股坐下,“反正卡尔昨天说仓库里的豆粉快过期了,再没人吃就得当肥料用。”
他打开自己的饭盒,咬了一口冷掉的面包,嚼得咔哧响。屋里很安静,只有设备低频运行的声音,像是谁在小声打呼噜。
过了会儿,苏珊从走廊那头走来,手里抱着一叠纸。她进门时脚步顿了顿,看了看两人。
“你们一晚上没睡?”
“不算。”陈浩咽下嘴里的东西,“我睡了三小时,梦到考试迟到,监考老师是我妈。”
苏珊把纸放在桌上,抽出一张。“我整理了些本地可采集材料的数据。咱们一直盯着清单上的标准物资,其实有些东西能就地解决。”
娜娜接过文件扫了一眼。“植物纤维编织网架,硅酸盐做隔热层……你试过吗?”
“没全试。”苏珊摇头,“但我见过别人用藤蔓编绳子,结实得很。这星球上那种耐寒的灰绿色藤,拉力测试做过一次,每平方厘米能承重八公斤。”
陈浩吹了声口哨。“比我们宿舍楼下晾衣服的铁丝强多了。”
“关键是不用启动大型设备。”苏珊指着记录表,“采集和初步处理都能手工完成,不会产生电磁泄露。”
话音刚落,卡尔也来了。他站在门口拍了拍外套上的灰,顺手把工具包挂在椅背上。
“听说要开会?”他看向陈浩,“不联网,不动外设,就咱们几个聊?”
“对。”陈浩点头,“现在外面可能有人听墙角,咱们说话做事都得像普通人唠家常,不能显得太聪明。”
卡尔咧嘴一笑。“那你带头,我配合。”
“那就开始了。”陈浩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笔画了个圈,“我们现在有三类事:生活用品、工具零件、能源导航。哪块先说?”
“生活类吧。”苏珊说,“最容易改。”
“行。”陈浩写下“物资替代”四个字,“你说的那个藤蔓,能做多少东西?”
“储物网、背带、简易帐篷支架都可以。”苏珊翻开一页草图,“如果加上树脂涂层,还能防水。火山灰混合松脂我以前处理过,干燥后硬度不错,刮下来磨成粉还能当防滑剂。”
卡尔接话:“我知道哪儿有树脂树。北坡林区边缘就有几棵,树皮裂口处常年渗液。采的时候用陶瓷片刮,不伤树,也不会留下金属痕迹。”
“好。”陈浩记下,“那这部分归你俩牵头?”
“可以。”苏珊点头,“我带人采料,卡尔指导加工。”
“等等。”娜娜突然开口,“资料库里有个低能耗提纯法,适用于矿物粉末分离。不需要电力驱动,靠重力沉淀就行,操作过程完全静默。”
她调出一份简图投影在墙上。“设备组装只需要三个容器、一根导管和滤布。整个流程释放的信号低于背景噪声。”
陈浩盯着看了两秒,笑了。“等于拿漏斗倒水?”
“差不多。”娜娜点头。
“我喜欢这种高科技。”陈浩在白板上划掉一行原计划,“生活物资这条线,改成就地取材为主。苏珊和卡尔负责组织,娜娜给技术支持。有问题没?”
两人都摇头。
“第二块是工具。”陈浩继续写,“原来打算用新工艺做结构件,但现在数据不准,不敢贸然量产。”
卡尔哼了一声。“我就说别太依赖机器算的东西。”
“不是依赖。”娜娜平静回应,“是交叉验证。现在部分参数缺失,只能优先采用已知可靠的方案。”
“所以我想了个折中。”陈浩插话,“关键部位还是用老方法做备份,比如固定架、承重轴。同时小批量试用新材料,装在非核心位置观察效果。”
卡尔想了想。“行。我可以带人复刻旧款连接件,材料够用。”
“那创新组那边呢?”苏珊问。
“减量不停工。”陈浩说,“继续做,但只开一台小型压模机,功率控制在最低档。产生的信号波动接近日常用电,不容易被盯上。”
娜娜补充:“我会关闭所有远程反馈模块,只保留本地记录。”
“挺好。”卡尔点头,“干活的时候安安静静,像在煮粥。”
“最后一块是能源和导航。”陈浩语气沉了些,“这两样不能乱改。电池组修复按原计划走,导航芯片缺的零件等确认安全后再尝试仿制。”
屋里安静了几秒。
苏珊开口:“我觉得方向清楚了。大家各自准备,今天就能动起来。”
“等等。”陈浩没放下笔,“我还有一句废话要说。”
三人都看着他。
“咱们现在就像一群逃课的学生,躲在厕所里商量怎么抄作业才能不被老师发现。”他笑了笑,“但我们还得把作业交上去,还得及格。”
卡尔笑出声。“你这比喻挺贴。”
“所以我定个原则。”陈浩在白板最下面写了一行字:“每样东西,至少有两个办法做出来。”
他转身面对三人。“万一一个不行,还有另一个顶上。不怕慢,就怕断。”
娜娜看着那行字,光学模块轻微调整角度。“这个策略逻辑成立。冗余设计能提高生存概率。”
“那就这么定了。”陈浩把笔扔进笔筒,“现在分头行动。苏珊和卡尔去仓库清点可用原料,娜娜整理那份重力提纯的流程图,我重新排物资清单。”
苏珊起身拿走她的文件,卡尔拎起工具包。两人走到门口时,陈浩叫住他们。
“对了,采藤蔓的时候别走远。就在基地可视范围内活动,万一出事能喊得着。”
“明白。”卡尔摆摆手,“我又不是想去郊游。”
门关上后,屋里只剩陈浩和娜娜。
他坐回椅子,打开平板开始删减原计划条目。娜娜则调出资料库,筛选出适合当前条件的工艺文档。
几分钟后,她忽然停下动作。
“我发现一件事。”她说。
陈浩抬头。“什么?”
“刚才苏珊提到的硅酸盐矿脉,位于东侧谷地。根据地质扫描图,那片区域地下存在空腔结构。”
“哦?”陈浩凑过来,“多大?”
“直径约十五米,顶部覆盖冻土。”娜娜放大图像,“热成像显示内部有微弱热量残留,不足以维持生命,但可以支撑自动装置运行。”
陈浩盯着画面,手指无意识敲着桌面。
“你说……会不会有人先把设备埋那儿,然后通过遥控触发信号?”
“可能性存在。”娜娜回答,“而且发射源位置与我们当前距离六点七公里,恰好处于常规监测盲区。”
陈浩没说话,默默记下了坐标。
他正要继续修改清单,娜娜又开口。
“还有一条记录。”她说,“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北面山脊的红外监测中出现短暂移动热源。持续时间不足一秒,但轨迹不符合自然现象。”
陈浩慢慢抬起头。
“你之前没报这个?”
“没有。”娜娜直视着他,“我认为需要先确认信息价值,再决定是否公开。”
陈浩沉默几秒,忽然笑了。
“你还学会藏事了?”
“我只是在学习人类的判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