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七分,主控台的屏幕还在闪。
陈浩盯着回放窗口,把那段不足一秒的热源轨迹拖出来第五遍。画面里北面山脊的地表温度突然跳了一下,像谁眨了下眼,然后就没了。
“又看?”娜娜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这玩意儿太短。”陈浩没抬头,“短到像是设备抽风。”
“但它出现在两个不同传感器上。”娜娜站到他右侧,光学模块对准投影区,“东侧谷地的地下空腔也有类似波动,时间差三分钟。”
陈浩终于转头。“你是说,一个在地下冒热气,一个在山上闪一下,然后俩信号还凑一块儿了?”
“目前数据支持这种关联性。”她说。
苏珊这时候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壶热水。她把水放在桌上,顺手脱掉外套搭在椅背上。
“你们俩脸色比我早上刷牙时看到的镜子里还难看。”
“发现点事。”陈浩调出地图,“这儿,这儿。”他点了两下,“一个地下有热残留,一个山上闪过热源,时间挨得近,频率也怪。”
苏珊走过来,盯着看了几秒。“不是动物?”
“太快。”娜娜说,“体温移动不会只持续零点八秒。”
“也不是天气。”苏珊摸了摸屏幕边缘,“昨天夜里没雷暴,也没地表升温记录。”
三人安静了几秒。
“要查吗?”苏珊问。
“已经查了。”陈浩打开便携终端,“我昨晚记下了坐标,本来想等天亮再说,结果你一进门我就觉得——再等下去我得自己吓自己睡着。”
娜娜开始下载地质模型文件。“我会比对星球常见自然放电现象。如果信号来自矿物反应或温差电流,应该能在数据库里找到匹配案例。”
“那你忙。”苏珊拿起保温杯喝了口,“我去仓库拿点采样工具,万一要出去看看呢。”
“别单去。”陈浩说,“就算只是石头发热,也不能一个人跑远。”
“知道。”她笑了一下,“我又不是去约会。”
十分钟后,三人站在基地外的小平台上。晨风吹得人有点发僵,远处山谷轮廓模糊,像被擦花了的铅笔线。
娜娜展开折叠式传感器阵列,装在支架上。陈浩负责接电源,一边插线一边嘀咕:“这玩意儿比我家路由器还娇气。”
“它能检测十万分之一伏的电场变化。”娜娜轻按开关,指示灯亮起绿色,“现在开始采集基础背景值。”
苏珊蹲在坡边,扒开一层浮雪和碎石。“这儿土质不一样。”她伸手抠了块黑灰色岩片,“含铁量高,表面还有轻微氧化痕迹。”
娜娜接过石头扫描。“铁镍合金成分占百分之三十四,符合局部磁扰条件。”
“意思是?”陈浩问。
“昼夜温差超过六十度时,这类矿层会产生微弱电流。”她调出模拟图,“脉冲频率集中在两千赫兹左右——和我们监听到的异常信号一致。”
“所以是石头自己发电?”陈浩挠头。
“可以这么理解。”
“那山上的热源呢?”
“可能是伴生现象。”娜娜放大区域热力图,“地下热量通过裂隙上升,导致地表短暂升温。传感器捕捉到了那一瞬间。”
苏珊忽然站起来。“那边有缝。”
她指向斜坡下方。一道细长的冻土裂缝横在那里,宽度不到两指,但能看到里面冒出极淡的白气。
“浅层蒸汽。”她说,“说明下面确实有热活动。”
娜娜立即把传感器转向那个方向。数据显示电场出现小幅震荡,持续四秒后回落。
“和昨晚的信号模式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二。”她说。
陈浩松了口气。“也就是说,没人躲在地底下给我们发摩斯电码?”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人为操控。”娜娜说。
“那就是自然的。”陈浩一屁股坐在地上,“我还以为终于碰上外星间谍了。”
“如果是间谍,也不会用这么原始的方式通信。”娜娜收起设备,“这种信号连老式收音机都干扰不了。”
苏珊拍掉手上的泥。“所以说,咱们紧张半天,其实是这颗星球在打嗝?”
“差不多。”陈浩站起来拍拍裤子,“下次它要是放个响的,记得录下来当闹铃。”
回到主控室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阳光照进窗子,落在控制台上,映出几道灰尘飘动的光柱。
娜娜把所有数据整合成报告,上传到本地日志。陈浩则在白板上划掉了“可疑信号”那一栏,改成“环境监测升级”。
“以后这类情况,先分析再上报。”他说,“别自己压着不讲。”
娜娜看向他。“我当时判断信息优先级较低。”
“我知道。”陈浩摆手,“但下次哪怕你觉得是小事,也说一声。咱们现在经不起误会。”
她点头。“明白。”
苏珊翻着记录本。“我建议每天早晚各一次巡检,重点看东侧和北面这两个点。我可以带人轮班。”
“行。”陈浩写下来,“顺便做个简易标记桩,别哪天自己人踩上去还以为地震了。”
“我会设计低功耗传感节点。”娜娜说,“一旦电场或温度突变超过阈值,系统自动提醒。”
“高科技加土办法,完美。”陈浩伸了个懒腰,“总算能把心思放回正事上了。”
苏珊收拾包准备出门。“我去趟仓库,拿些pVc管和密封胶,做几个防护罩。”
“注意安全。”陈浩说,“别让钉子扎脚。”
“你才是。”她回头一笑,“别在椅子上睡着滚下来。”
门关上后,屋里只剩两人。
娜娜继续调试程序,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陈浩靠在椅背上看她操作。
“其实你刚才那句话说得挺像人。”他说。
“哪句?”
“说信息优先级低的时候。”
她停顿了一秒。“我只是做了逻辑评估。”
“可你以前不会‘评估’这个。”陈浩咧嘴,“你会直接报上来,不管多小的事。”
“团队效率需要权衡。”她说,“隐瞒部分非紧急信息,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调动。”
“听着像借口。”
“更像是学习。”
陈浩笑了。“那你学得有点快啊,再过两天是不是就要抢我饭碗了?”
“我不吃饭。”她说。
“对哦。”他抓抓脑袋,“你光喝电。”
中午十二点零三分,三人重新聚在主控室。
苏珊交出第一份巡检安排表,娜娜完成预警脚本初版,陈浩更新了任务清单。
“信号问题算解决了。”他说,“虽然虚惊一场,但也提醒咱们——这地方不简单。”
“自然环境也可能带来风险。”娜娜补充。
“所以我决定。”陈浩在白板上写下新条目,“每三天做一次全频段扫描,加上每日两次实地巡查。发现问题当场记录,不再拖延。”
苏珊点头。“我能负责日志整理。”
“好。”陈浩圈出她的名字,“娜娜管数据分析和报警机制,我和卡尔定期检查设备状态。”
“接下来呢?”苏珊问。
“干活。”陈浩拍板,“材料替代方案今天必须落地,工坊那边等着开工。”
苏珊起身拿包。“我现在就去找卡尔对接藤蔓处理流程。”
娜娜也切换到工作界面。“我同步更新资料库中的地质参数,避免后续计算偏差。”
陈浩坐回椅子,打开平板准备修改计划文档。刚点进目录,娜娜忽然开口。
“等等。”
他抬头。
“刚刚收到新的地表震动读数。”她说,“东侧谷地方向,振幅很小,但波形不对称。”
陈浩慢慢坐直。
“不是上次那种规律脉冲?”他问。
“不是。”娜娜调出图表,“这次是间歇性低频震动,间隔越来越短。”
苏珊停下脚步。
“有多短?”
“第一次间隔一百二十秒。”娜娜盯着数据流,“第二次,八十秒。第三次……四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