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不必多言。我知你忧心何事。王贲既效忠大秦,不妨直言,长公子继承大统已成十拿九稳之势!\"
\"况且吾妹已为长公子正室,于公于私,王家都已是长公子一脉。这亦是王上当初指婚的深意。值此形势,我王家唯有勇往直前。王贲此生,注定马革裹尸!\"
\"离儿近日如何?可曾用心读书?\"
\"这孩子性子跳脱,父亲又格外溺爱,亲自传授兵阵之道。为妻实在难以管教。\"
\"父亲也是闲来无事。罢了,改日我与他商议,总不能只教孩儿舞枪弄棒。\"
言毕正欲出门,忽见幼子飞奔而来。
\"父亲!又要入宫吗?何时与孩儿讲讲魏国之战?祖父已将战例讲尽,如今整日都在自夸当年勇......\"
\"混账!你祖父哪件事不是惊天动地?换作常人,足够夸耀终身!\"
\"可祖父确实说了一辈子......\"
\"逆孙!气煞老夫也!\"
\"父亲也真是,离儿尚幼,您教他这些兵法作甚?\"
\"孩儿已十五岁!祖父说他这个年纪时,早已......\"
\"休听你祖父胡诌!\"王贲无奈摇头。
\"小崽子敢揭老夫的短?离儿听着,你爹当年初上战场,可是......\"
\"父亲!此话岂能乱说?\"
\"谁让你拆台的?活该!\"
\"离儿莫信,纯属诽谤!\"
\"正好寻你,王上召你我进宫。\"
\"可父亲不是已致仕?\"
\"在咸阳城谈何隐退?王上根本不放人。如今局势有变,莫说归隐,为父复出都有可能。\"
\"因为长公子?\"
\"正是扶稣。\"
\"公子遇刺之事......\"
\"无碍。若真有事,张垄的人头早挂在宫门了,哪还能在城中活蹦乱跳?\"
\"走吧。对了离儿,你不是想学军阵?去请教堂上那位将军。\"
\"那是何人?\"
\"齐国立功的猛将,长公子麾下爱将。\"
王离闻言双目放光,飞也似地奔去。
\"此人是扶稣心腹?\"
\"不错,公子在伐齐之战中提拔的...\"
\"这小子倒是学聪明了,知道培养自己人了,有长进啊!\"
\"父亲,还叫他小子?那可是长公子!您这习惯得改改了。\"
\"无妨,如今他既无爵位又无官职,这样称呼反而显得亲近。\"
\"即便如此也不妥当。\"
\"你这混小子,待扶稣继位之时,我必当跪拜行礼!\"
咸阳宫外,数驾马车与数十战马已在宫门前列队。
\"看来非同小可,竟召集了这么多重臣。\"
王翦刚下马车,便见蒙武的车驾缓缓而至,蒙毅正搀扶他下车。
\"见过老将军,王将军。\"蒙毅依次行礼。
\"蒙老头身子骨还硬朗?\"
\"托福,尚可一用。\"
此时两队宫人抬着坐轿而来:\"奉王命特来迎接两位老将军...\"
\"臣等叩谢君恩!\"
\"走吧老蒙,承蒙王上体恤。\"
\"诸位大人,王上在章台宫候着。\"
王翦与蒙武乘轿在前,王贲和蒙毅紧随其后。
\"蒙兄常在王上身边,可知今日所议何事?\"
\"实不相瞒,在下亦未得闻。\"
\"可是为公子遇刺之事?\"
\"恐怕不止,今日朝中重臣皆至,丞相、国尉、廷尉、御史及诸多将领俱在。\"
\"看来确是要事。\"
\"想必是朝会议题需先与重臣商议。\"
\"想来如此。\"
众人步入章台宫,见宴席早已备妥,宫人引导众人入座。
殿内文官显贵皆已到齐:丞相王绾、隗状,御史大夫冯去疾,廷尉李斯,谏议大夫冯劫、茅焦,宗室代表渭阳君赢傒。武将仅有王翦父子与蒙武在场。
\"哈哈,文官倒是来得齐全,显得我们武将单薄了。\"
\"王老将军说笑了,王上特赐坐轿,这份殊荣谁人可比?\"
能这般打趣的,也唯有同侪之人。武将中仅蒙武,文官里唯两位丞相可与王翦如此说笑。
\"惭愧惭愧,年迈多病,全赖王上体恤。\"
正说话间,尉缭率领一众武将大步而来,风尘仆仆似是刚从前线赶回。身后跟着蒙恬、内史腾、杨端和、李信等参与伐齐的将领。若扶稣在此,定会惊叹尉缭这气势活似江湖魁首。
\"见过丞相,两位将军。\"尉缭拱手行礼。
254章 朝堂风云
尉缭身着官服,却领着数名甲胄鲜明的武将上殿,最终坐在了文官行列中。
\"王上驾到!\"内侍高声唱喏。
众臣立即起身拱手:\"参见王上!\"
\"免礼。\"秦王快步入殿,目光扫过群臣,\"人可都到齐了?\"
不待回答,他自顾自地笑道:\"看来还差几位。无妨,诸位先坐。\"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还有哪位重臣值得王上亲自等候。
殿外忽传来脚步声,四道身影联袂而至。
\"寡人等的就是他们!\"
看清来人面容,满朝文武皆露惊诧之色。
......
\"原来是这四位将军,难怪王上说要等。\"
四人脱靴入殿,依次行礼:
\"臣屠睢\"
\"臣任嚣\"
\"臣赵佗\"
\"臣羌瘣\"
\"参见王上!\"
秦王开怀大笑:\"诸位爱卿平身!来人,赐座!\"
屠睢向王翦、蒙恬等人致意:\"见过王老将军、蒙将军,见过两位丞相。\"
王翦捋须笑道:\"屠将军别来无恙。自楚地一别,已有数载了吧?\"
\"正是。奉王命整训南方兵团,如今天下一统,特来复命。\"
秦王举杯示意:\"今日人齐了,边饮边议。寡 整合巴蜀与江南水师,成立大秦水军,诸位以为如何?\"
尉缭出列问道:\"屠将军,南方军团可堪大用?\"
屠睢答道:\"新调十万将士尚需磨合,未可轻动。\"
秦王颔首:\"百越之事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议定这水师整编之策。\"
听闻水师整编之言,屠睢眼中精光乍现。
“大王,此计甚妙!眼下巴蜀水军与江南水师各自为政,号令不通,调度混乱,难以协同作战!\"
\"若将两军整编为一,长江沿线便能连成一体,令行禁止,指挥调度皆能如臂使指!\"
\"臣认为,水军整合势在必行。若要对百越用兵,我大秦水军不可或缺,此时整编正是未雨绸缪!\"
\"如今战事稍歇,正可大造战船,操练水军,为日后征讨百越早作准备!\"
尉缭拱手进言。
\"丞相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水师整编既于我大秦有利,自当推行。臣附议!\"
\"善!既然众卿无异议,即日起组建大秦水师,编成五大舰队,巡守江河,备战百越!\"
\"传令巴蜀水军与江南水师诸将,火速赶赴咸阳,寡人将亲自任命水师所有将领!\"
\"诺!\"
\"水师整编事关重大,需专人负责。任嚣!\"
\"末将在!\"
\"寡人命你全权统辖大秦水师!\"
\"大王,这...\"
\"怎么,有难处?你久驻南疆,身为副帅,难道还统领不了一支水军?\"
\"末将素来统率步卒,对水战一窍不通啊!\"
任嚣直言不讳。虽然水师统帅位高权重,可位列军中第二,但责任也非比寻常。
他心知肚明,自己从未涉足水战,如何训练水师?
\"无妨!你只需总领全局。具体操练自有那些常年在水上征战的将领负责,你挂个名头即可!\"
\"若如此,臣愿领命!\"
\"好!就这么定了!\"
\"国尉,接下来你要辛苦了。除了水师整编,还要筛查大秦锐士中的老弱病残,该退伍的退伍,该休养的休养!\"
\"所有战功、抚恤、田地必须一一落实,不得有丝毫差错!\"
\"我大秦将士为统一大业抛头颅洒热血,战后绝不能让他们寒心!\"
\"传诏天下:凡官吏克扣军饷者,主犯凌迟,从犯腰斩,家眷永世为奴!\"
\"臣,领旨!\"
尉缭郑重应命。
\"还有军功爵位,务必严格按二十等军功爵制执行。速将立功名单呈上,寡人要亲自批阅!\"
\"诺!\"
\"这些都是关乎将士性命的大事,尔等务必谨慎处置!明白吗?\"
\"臣等明白!\"
\"军务暂且如此。丞相,近日朝中可有要事?\"
\"启禀大王,要事倒无。只是先前收缴六国兵器的诏令已开始执行,各地兵器正陆续运抵咸阳,暂存城外。\"
\"哦?此事也要廷议。数量很多吗?\"
【重铸四海】
\"百万兵戈若尽数运抵,足以垒成山岳!\"
秦王屈指叩案:\"其中铜铁几何?\"
\"十之 为青铜器件,余下乃铁制兵刃。\"
\"百万之众...确非易事。寡人前令尽数熔毁,可曾准备妥当?\"
\"禀王上,是否遣人押送军械司处置?\"
\"秦军岂需这般冗余兵甲?且择锋锐铁器充作 ,青铜一概熔炼。铁兵改铸农具,分与黔首。\"鎏金兽首吞吐着袅袅青烟,秦王广袖振空,\"兵燹连绵数百载,今以犁铧代剑戟,方见太平气象。\"
\"王上圣明!\"
\"然则...\"侍御史迟疑道,\"熔毁青铜器数目庞巨,该当如何处置?\"
秦王睨向殿下:\"两位丞相可有良策?\"
隗状与王绾对视,呈上早就准备好的青玉笏板:\"臣等斗胆建言,可铸十二金人,列于咸阳宫阙之前。\"
\"善!\"秦王突然击掌,震得铜鹤灯树嗡嗡作响,\"既绝叛逆械源,又彰大秦威仪,更昭寡人止戈之志——三利俱全!\"
隗状补充道:\"每尊金人当重千钧,铸以六国兵刃铭文,使天下知王上混一宇内之功。\"
\"彩!彩!\"秦王大笑牵动冠冕珠玉摇曳,\"着少府督造,岁末之前,寡人要看见十二金人镇守宫门!\"
待臣属领命,秦王忽敛笑意:\"然则...\"指尖划过案上锋利的简牍边缘,\"隗卿方才言'未必'二字,何意?\"
隗状捧出两卷斑驳简册:\"王上可记得临淄钱币案?高唐粮仓的粟米何以能凭空消失?\"
\"啪!\"秦王猛然合拢简册。象牙嵌金的书刀在案几划出细痕:\"六国币制各异,倒叫商贾钻了空子!如今普天之下,只准流通秦半两,此事办得如何?\"
\"臣...万死!\"隗状以额触地,\"旧韩之地仍有私铸荚钱,齐地商贾暗行刀币,楚南更用鬼脸钱...\"
青铜夔纹灯台爆出灯花,映得秦王面色阴晴不定:\"那些人,活腻了?\"
\"彼辈狡诈如狐。\"王绾捧着的诏书簌簌作响,\"燕地豪强以秦半两熔铸器皿,赵地商贾溢价收购旧币,表面却家家户户悬着《秦律》...\"
\"咔嚓!\"秦王掌中玉珩突然断裂。碎玉溅落黑漆地砖,像撒了一地冷冽的星辰。
六国旧贵族与各地豪商巨贾,实乃天下动荡之源!诸卿且看,这些人便是祸乱之根!
\"大王,微臣以为,这些人虽有过失,但罪不至死,训诫即可。况且当年大秦横扫六国时,他们并未举兵相抗,亦未公然与我大秦为敌。\"
茅焦赶忙进言,他察觉秦王语气不对,生怕再议下去会引发血光之灾。
\"茅焦!你身为寡人谏议大夫,可知此言何意?未反抗不等于永不反抗!你说他们未公开与寡人为敌,可知此话深意?他们手握财势,随时可揭竿而起,这便是隐患!\"
秦王冷声呵斥。
\"大王,臣赞同茅大夫之言。他们虽具实力,但既未违抗秦律,朝廷也不宜无故惩处。\"
王绾亦出言劝谏。
殿内一时沉寂。此事棘手——若尽数诛杀,未免太过;可这些人行事谨慎,朝廷一时难觅罪证。若放任不管,他们盘踞地方,终成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