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如风,顷刻间便唤醒了沉睡万古的伊阙。圣旨与皇后慈命化作无形的鞭策,驱策着庞大帝国机器高效运转。来自将作监的精英匠师、从中原各州府征调的能工巧匠、以及数以千计轮番服役的丁壮与部分以工代刑的囚徒,如同汇入大河的溪流,从四面八方涌向龙门西山脚下。
原本静谧的山谷,转眼间化作了喧嚣沸腾的巨工地。伊水两岸,简陋却连绵不绝的工棚如同雨后蘑菇般滋生起来,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山脚下,堆积如山的木材、石材、以及一筐筐专用于打磨的细沙和砺石,构成了新的地貌。
通向选定崖壁的蜿蜒小径被拓宽、夯实,无数赤膊的役夫喊着低沉的号子,用最原始的杠杆与滚木,将巨大的原木和开采自远处、用于构建窟檐与辅助结构的青石,一寸寸拖拽上山。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流淌,在春日的阳光下闪着光,滴落在新踩出的尘土里。
而那面被选定的、高达数十丈的巨大崖壁前,景象更为壮观。数以百计的工匠如同附着在岩壁上的蚂蚁,他们腰间系着粗麻绳,另一端固定在崖顶新打入的坚固木桩上,悬在半空,手持铁锤与钢钎,从穹顶开始,按照画师们事先用墨线勾勒出的轮廓,一锤一锤地开凿。每一次锤击,都迸发出耀眼的火星,伴随着清脆或沉闷的声响,大块大块的碎石簌簌落下,被下方严阵以待的役夫迅速清理运走。
“铛——铛——哐!”
“小心落石!”
“这边,再深凿三寸!”
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锤凿的撞击声、监工的吆喝声、号子声、碎石滚落声、还有远处伊水奔流的哗哗声——汇成了一曲原始而雄浑的交响,在山谷间反复回荡,惊起飞鸟无数。
空气中弥漫着石粉的呛人气息、汗水的气味、以及伙房里飘出的简单饭食味道。毛婆罗等大匠穿梭在工地之间,时而仰头指点悬空作业的工匠,时而蹲下检查凿下的石料质地,神情严肃,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是一项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一凿一錾,都关乎皇后娘娘的威仪与天家的脸面。
随着时间推移,巨大的窟龛雏形开始从坚硬的岩体中艰难地剥离出来。先是穹顶,然后是粗略的佛龛轮廓,虽还远未成型,但那宏伟的尺度已经令人望之生畏。夕阳西下,收工的锣声响起,疲惫的工匠们沿着绳梯或临时搭建的脚手架缓缓降下,带着满身的石尘与疲惫,融入山下营地的灯火之中。
而明日,当晨曦再次照亮这面崖壁时,那铿锵的锤凿声又会准时响起,周而复始,如同最虔诚的修行,以最坚硬的山石为材,以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为祭,要将那寄托着无上权力与意志的“神只”,从虚无的构想,一点点锻造成不容置疑的现实。这神工鬼斧之下,不仅是佛像在诞生,一段全新的历史,也正在被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