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既下,风云雷动。不过旬日,一支由工部要员、将作监大匠、司天台官员以及京都寺院遴选出的高僧组成的堪舆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了洛阳城南的伊水之畔。
时值暮春,伊阙两岸山色葱茏,碧绿的河水如同一条玉带,从对峙的西山(龙门山)和东山(香山)之间蜿蜒穿过,奔流向北。阳光洒在石灰岩质的山壁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泽,鸟鸣山幽,本是一派静谧祥和。
然而,今日的宁静却被这支威严的队伍打破。工部侍郎韦机与将作监大匠毛婆罗走在最前,两人皆是精通工程建筑的重臣,神情肃穆。身旁跟着一位须眉皆白、手持九环锡杖的老僧,乃是净土宗名刹实际寺的住持善无畏大师,德高望重。另有司天台的官员捧着罗盘、日晷等物,神情专注地观测着山川走向。
一行人沿着西山脚下的蜿蜒小径缓缓而行,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处崖壁的走向、岩层的质地、以及面对东都的方位。
“侍郎请看,”毛婆罗停在一处极为开阔、岩体完整且微微内倾的巨大崖壁前,伸手指点,“此壁高耸,石质坚硬细密,不易风化。且方位坐西朝东,每日晨曦,第一缕阳光便可直照佛面,寓意极佳。前有伊水环抱,视野开阔,若于此凿窟造像,佛光可普照洛阳,气象万千!”
韦机仔细查看,又命随从敲击岩壁,聆听回声以判断内部是否有裂隙,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却又看向一旁的善无畏大师:“大师以为如何?从佛法角度看,此地可宜?”
善无畏大师双手合十,深邃的目光掠过伊水,望向对岸的香山,又缓缓收回,凝视着眼前的崖壁,缓缓道:“阿弥陀佛。伊阙天成,双峰对峙如天门洞开,伊水中流,恰似梵河洗涤尘垢。此地山势聚气藏风,水法环绕有情,实乃凝聚天地灵韵之所在。在此凿建佛窟,迎纳紫气,不仅佛法得以宏扬,更能护佑皇图永固,泽被苍生。善哉,善哉。”
司天台的官员也适时回禀:“侍郎,下官观测,此地风水上佳,龙虎砂水俱备,且据星象分野,正对应紫微垣,于国运大有裨益。”
韦机听罢,心中已然定计。他环视这片即将被赋予神圣使命的山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未来顶天立地的巨佛轮廓。他沉声道:“好!集天时、地利、人和,此地便是卢舍那佛永驻人间之圣坛!即刻回禀陛下与皇后娘娘,龙门石窟主尊大佛,便定址于此!”
随行书吏迅速记录、绘图。命令被一层层传达下去,早已候命在山下的工役、军士开始清理场地,搭建工棚。寂静的伊阙山谷,即将被斧凿的铿锵之声填满。这不仅仅是一次工程选址,更像是一场庄严的仪式,为武皇后那融合了信仰、艺术与无上权力的宏大构想,奠定了第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基石。山风拂过,林涛阵阵,仿佛古老的伊阙,也在为即将降临的“神迹”而低语。那未来的卢舍那佛,将不仅仅是一尊佛像,它将是武媚意志的延伸,是皇权与神权在此地最直观、最震撼的融合。定鼎伊阙,便是定鼎了她心中那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