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在全国征调了五万大军,要对南汉动手了。
对比一下秦汉时期对岭南的两场战争,秦军发兵五十万,汉武帝出兵十万,不仅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而且都是兵分五路进入岭南。
可宋朝这边刚刚打完后蜀,马上还要准备下一步征伐南唐,所以这一次只出动了五万人,人数少到只能单路进击,不仅需要谨防对方的四面包抄围歼,还要及时应对岭南极度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文,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谁呢?
赵匡胤知道,自己要选的是一个有急智的“善谋”将帅。他环顾朝野,目光从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全斌、曹彬、党进这帮人身上一一掠过,最后定格在了潘美身上。
潘美是个大帅哥,宋史称他为“美少倜傥”,足以证明他的颜值之高。他和赵匡胤可是老熟人了,也是一开始就在郭威军中当小兵,从那时起他俩就认识并成了朋友;后来柴荣任开封府尹时,他任了柴荣的侍从官,和赵匡胤共同进入了“柴家班底”;再后来,潘美和赵匡胤一起打了高平之战、攻打南唐,也一样立有大功。相仿的年纪,再加上同样的经历,所以潘美与赵匡胤关系素来非常深厚,赵匡胤登基之后还有时候以兄弟相称。
赵匡胤是懂潘美的,知道他这个兄弟用兵灵活多变,打起仗来鬼点子特别多,所以很快就任命了潘美为主帅,全权负责攻略南汉。而此战之后,潘美将彻底打响他“善谋”的名将威名,未来也将和曹彬二人被誉为“大宋开国双子星”。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名将的精彩表演,看看怎么以五万大军灭一国。
南汉如同一条长长的巨蟒,东西横亘在宋朝南疆,先从哪下口呢?很多大臣向朝廷建议取道桂州(今广西桂林),先彻底打通战略通道——“湘桂走廊”。
当然这些人是有着非常站得住脚的理由:在古代,假如你想从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去到岭南,这中间隔着巫山、南岭、越城岭、海洋山等一大堆山脉,到处是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可以说路实在是不好走,但是这群山中间夹着的有着一条狭长的平原——“湘桂走廊”,北面连着湖南的长沙,南面就是这岭南的桂州了。自秦朝以来,北方军队打岭南一直首选这里,如果宋军先打桂州,就可以占据住这湘桂走廊,建立起通畅的粮草给养通道。
此时的名将潘美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抚摸着腰间玉带,眼中闪烁着棋手面对残局时的精光:真正的征服,从来不在一味的猛打猛杀,而在落子精妙——正因为桂州重要,南汉早就派了重兵把守,如果宋军攻击桂州,必然陷入旷日持久的对耗。所以,桂州必须拿下,但绝不是现在,经过反复斟酌,潘美决定首先攻取位于桂州东面的贺州。
九月十五日,宋军包围贺州,南汉大将伍彦柔率八万大军紧急前来救援。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潘美并没有选择硬拼,而是悄悄动上了鬼主意,他先是让一部人马退兵二十里,制造出宋军害怕撤退的假象,然后让大部队就在附近贺江的岸边埋伏了下来。
伍彦柔的楼船在贺江投下狰狞倒影时,潘美正在岸边烹茶。这个细节被《宋史》刻意隐去,却在岭南野史中口耳相传:当探马急报敌舰迫近,主帅竟命亲兵取来建窑兔毫盏,看着茶汤中的月影说:\"且待月过中天。\"这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气度,恰似围棋中的\"长考\"——真正的杀招往往酝酿于最平静的时刻。
子时三刻,宋军的火把如星坠江。伍彦柔至死都不明白,为何看似撤退的宋军会从江底淤泥中突然现身。那些提前潜渡的\"水鬼\"口衔芦管,身覆水草,将南汉军的渡江路线尽收眼底。这场战役的胜负,早在潘美观察江流走向时已然注定。
猝不及防间,南汉军被吓得乱成了一团,很多人都慌不择路的直接往江水里面跳,而宋军就只是简单地在后面不停挥刀追砍,此一战,南汉军“死者十之七八,伏尸三十里,主将伍彦柔被擒”。
潘美让人把伍彦柔拉到了贺州城门口,直接一刀斩首,然后让人拿着头颅围着城池绕了一圈。城中守军见了以后非常害怕,很快开门向宋军投了降。
下一步,宋军该指向哪里呢?如果在贺州直接乘船向东,顺贺江转入珠江直奔广州,是可以对南汉产生最大的威胁,但是宋军更容易被西面桂州、昭州方向的敌人包抄,被封死退路。
反复考虑后,潘美决定声东击西杀个回马枪,他在贺州开始大量征用民夫,声势浩大的督造战舰,扬言准备顺流杀奔广州。
昭州、桂州的守军听闻后,果然主力撤出城池向东快速转移,试图包抄宋军。这个时候,潘美趁着夜色偷偷带着主力急行军快速向西奔袭昭州。
当宋军出现在昭州城下的时候,南汉仅剩的几百守军都懵了,措手不及之下,昭州很快就被攻克。
此时桂州守军已经所剩不多,听说宋军正在来的路上,桂州刺史李承进吓得立即弃城逃跑。宋军顺势拿下军事重镇桂州,就此打通了湘桂走廊。
大宋王师继续长驱直入,进逼韶州(今广东韶关)。在这里,南汉拿出了他们的特种部队——李承渥的十万象军。
两军对垒,摆开阵势,上千头庞然大物一字排开,比大刀还长的牙齿,比蟒蛇还长的鼻子,比蒲扇还大的耳朵,一头头怪物轰隆隆前进,让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的北方士卒出现了极大的恐慌,畏战怯战在军中开始蔓延。面对象兵的集群冲锋,宋军开始大面积溃退,潘美见状,立即引兵稳步退到防御工事之后,暂时避过了对方的锋芒。
那下面怎么办呢?看着对面李承渥带着一帮南汉军一次次的骂阵和挑衅,无计可施的将领们一个个都是唉声叹气,孤军深入的战场形势也绝不允许大宋军队这么长期耗下去。
考验名将素质的时刻到来了,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兵将帅需要迅速地找到对方弱点,再用最致命的招式一击必杀。而潘美,不愧是“大宋开国双子星”之一,通过他的研究观察,很快发现了大象的弱点——那么大的蹄子,没有钉蹄铁!
潘美立即就开始了布置,很快双方再次对阵。面对依然嚣张得意的象军,这一次,宋军不再有丝毫慌张。
只见宋军中从容不迫地走出来一列膀大腰圆的投掷手,每个人都带着一个个鼓鼓囊囊的包裹。这时叫嚣着的南汉军也安静了下来,全都在充满好奇地观察着,宋军拿着的到底是什么秘密武器?
只听得一声令下,这些投掷手的手臂开始不断挥舞,手中的包裹一波接着一波向着象群飞去,里面的东西也纷纷散落下来——是铁蒺藜,一大堆带着尖刺的铁蒺藜。
这时,宋军集中起强弩对准大象开始了猛烈射击,大象中箭受惊后跑动,大大的象脚又踩上了成片的铁蒺藜,顿时疼得失去了控制。发了疯的大象四处乱窜,反而大肆踩踏南汉士兵,南汉军阵大乱,宋军趁机发动猛攻,很快击败李承渥军拿下韶州。
宋军接着攻克英州、雄州。开宝四年(971年)一月,宋军来到距番禺东面约百余里的马迳与南汉军对峙,这一仗刘鋹派出了六万多人,让女官梁鸾真的养子郭崇岳领兵,这也是南汉所能组织得起的最后抵抗。
南汉军在马迳附近的山上安营扎寨,并用竹木修起一列列高大尖锐的栅栏,连成一片用以护卫营地和阻挡宋军。
郭崇岳带着军队龟缩在里面,任凭宋军叫骂,死活不敢出战。他心里的小九九是明摆着的:你宋军远道而来,我就是要堵在这里,活活拖死你。
这密密麻麻的竹木栅栏,看起来极难攻破,但是在名将潘美眼里那却根本不叫问题。入夜后,潘美派出三千名精干兵丁,每人手持未点燃的火把和引火物,悄悄摸到栅栏下,只等得一声呼啸大家同时点燃栅栏,霎时间南汉军营就陷入了一片火海。宋军趁势全线出击,一下子就冲垮了南汉军,郭崇岳也在此战中丧命。
开宝四年二月五日,宋军终于兵临广州城下。
这给刘鋹带来了巨大的恐惧,让他腿抖得几乎无法站立。他派去求和的使者被潘美严词拒绝,准备带财宝下海逃亡的船又被宦官劫走,最后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素衣白马”出城投了降,南汉就此国灭。
赵匡胤的征伐大军碾碎了南汉宫阙,将\"门内人\"的阉宦档案付之一炬,岭南的晨雾中飘散着权力巫术的残烬。但历史的吊诡在于,这个黑暗王朝的废墟里,始终游荡着未散的阴魂——那些关于绝对权力的诱惑,那些人性深渊中的低语,仍在文明的长夜里若隐若现。南汉的覆灭不是终点,而是权力之癌的病理切片,永远警示着后来者:当制度失去制衡,掌权者被奉为神明,再辉煌的文明都可能退化为嗜血的兽群。
潘美奉命把刘鋹押送回京,来到开封一见到赵匡胤,刘鋹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得那叫一个椎心泣血:“我早就想向陛下称臣,都是龚澄枢这些旧臣把持朝政,不让我如愿,请陛下明察。”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根本不以为意,当即赦免刘鋹的罪,并任命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
刘鋹投降后,整日里悠闲自在、乐不思蜀,与后来南唐后主李煜的缠绵幽怨形成强烈对比。其间也发生了不少趣事,有一次赵匡胤宴请群臣,随手赐给了刘鋹一杯美酒,结果他当场被吓得失声痛哭,跪下磕头不止,求赵匡胤饶命。
赵匡胤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刘鋹在南汉的时候,经常用鸩酒毒杀大臣,他以为赵匡胤也是想要杀他,所以吓得哭了起来。赵匡胤笑着要回了那杯酒,一饮而尽,刘鋹面红耳赤,羞愧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宽待孟昶、刘鋹这样的亡国之君,这不光是出于赵匡胤的仁厚,也是朝廷考虑到天下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统一,保持宽容的纳降态度能够减少很多抵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