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珺冲着河另一边的小桂招招手,小桂就带着其他徒弟们赶着马车上了赵州桥。马蹄声哒哒作响,车轮在桥面上缓缓滚动,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们也看到了桥上的车辙印儿和蹄子坑儿,这些痕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诉说着赵州桥的古老与坚韧。
过了桥,他们也都观看了石碑,多吉充当小夫子,把刚刚的感悟又讲给了其他师兄师弟师妹们。他站在石碑前,指着碑文说道:“你们看,这上面写的,‘独运巧思,不藉众力,乍观则已骇心目,徐视则愈见精奇’,这不就是说李春师傅的智慧和毅力吗?他一个人就想出了这么巧妙的设计,连神仙都惊叹呢!”
巴桑听得眼睛一亮,说道:“多吉,你说得对!这桥上的车辙印和蹄子坑,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这么多年来,不管多少车马经过,它都稳稳地立在这里,一点儿都不怕。”
卓玛也点头道:“还有那些龙的雕刻,栩栩如生的,好像随时都会飞起来。李春师傅不仅会建桥,还会雕刻呢!”
多吉继续说道:“你们再看这桥的设计,大桥洞上面还有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桥就不容易被冲垮了。这可真是聪明绝顶的设计啊!”
其他徒弟们听了,也都纷纷点头,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他们看着赵州桥,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石桥,居然蕴含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智慧,让他们感到震撼。
小桂微笑着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欣慰。她知道,这些徒弟们已经开始懂得欣赏和学习古代工匠的精神了。她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多吉的肩膀,说道:“多吉说得很好,这座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李春师傅的智慧和毅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莫珺也走了过来,说道:“是啊,这座桥见证了千年的风雨,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努力。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徒弟们听了,都深受鼓舞。他们站在赵州桥上,望着远方的山川河流,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这一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要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赵州桥上,桥身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一行人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踏上了前行的道路。而赵州桥,这座古老的石桥,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洨河之上,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类的智慧。
马车上,小桂正在边整理徒弟们采回来的药材,边考问这几个徒弟。她手里拿着一串红彤彤的枸杞,轻轻晃了晃,问道:“巴桑,你知道这枸杞有什么功效吗?”
巴桑挠了挠头,回忆着刚才多吉讲的内容,说道:“枸杞能补肝肾,对眼睛也好,还能增强免疫力。”
小桂点了点头,又拿起一片侧柏叶,问道:“那这侧柏叶呢?”
多吉抢先回答:“侧柏叶能凉血止血,还能清热解毒。师父,上次我们遇到的那个吐血的病人,不就是用了侧柏叶煎的汤药才好的吗?”
小桂赞许地看了多吉一眼,又拿起一颗连翘果,说道:“这连翘呢?”
朗杰想了想,说道:“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上次我们路过那个村子,有个小孩得了咽喉肿痛,师父你不是给他用了连翘吗?”
小桂微微一笑,说道:“你们都记得很清楚嘛。不过,光知道功效还不够,你们知道这些药材是怎么炮制的吗?”
卓玛小心翼翼地说道:“枸杞一般是晒干,然后泡水喝;侧柏叶也是晒干,煎汤用;连翘是晒干后去壳,取仁入药。”
小桂点了点头,说道:“卓玛说得对。这些药材的炮制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步都很重要。如果炮制不当,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巴桑突然问道:“师父,那我们采回来的这些药材,要怎么保存呢?”
小桂耐心地解释道:“药材保存也很重要。枸杞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侧柏叶和连翘要晒干后密封保存,防止虫蛀。我们回去后,要仔细处理这些药材,这样才能保证它们的药效。”
徒弟们听了,都认真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些药材不仅能救人性命,更是他们学医路上的重要财富。他们要像李春建造赵州桥一样,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医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马车缓缓前行,夕阳的余晖洒在徒弟们的脸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他们一边听着小桂的教导,一边憧憬着未来。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他们也能像李春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匆匆赶路,马车上的摇铃“叮铃铃”。错过了镇子和客栈,在一个小村庄停了下来。他们找人借宿,找到一位古稀老人。老人颤颤巍巍地点亮油灯,招呼他们在一张小木桌旁边坐下。然后自己去烧水做饭。小桂的徒弟们赶忙上去一起去帮忙做饭。
半个时辰后,徒弟们帮着老人端来了饭菜。蒸的热乎乎的大白馒头,熬的稠糊糊的小米粥,碗里是翠绿的叶子凉拌的菜。都不用问,小桂就知道这是“荆芥,一种药材。”
小桂微微一笑,对徒弟们说道:“荆芥不仅是一种药材,还能做成美味的凉菜。你们看,这翠绿的叶子,配上一点蒜末和醋,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不错。”
巴桑好奇地问道:“师父,荆芥不是药材吗?怎么还能吃呢?”
小桂解释道:“荆芥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它既可以入药,也可以食用。在我们家乡,人们常常把荆芥叶子用来做凉拌菜,既能增加食欲,又能清热解毒。”
卓玛也点了点头,说道:“我听师父说过,荆芥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没想到还能做成这么好吃的凉菜。”
多吉则好奇地问道:“师父,那荆芥是怎么炮制的呢?”
小桂回答道:“荆芥一般在夏秋季节采收,洗净后晒干。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切碎或切段。如果是入药,一般煎汤服用;如果是食用,像这样凉拌就可以了。”
徒弟们听了,都纷纷点头,觉得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他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一边听着小桂的讲解,感觉这次借宿的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虽然只有清粥小菜,但是小桂和莫珺和徒弟们都吃得非常香。他们都是来自穷苦人家,自然是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口饭菜都充满了感激和珍惜。
老人看着他们吃得香甜,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颤颤巍巍地坐在一旁,说道:“孩子们,多吃点,别客气。这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能有你们这样的客人,我心里也高兴。”
莫珺连忙起身,走到老人身边,说道:“老伯,您辛苦了。我们能在这里借宿,已经非常感激了。您也多吃点,别饿着自己。”
老人摇了摇头,说道:“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你们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才有劲儿。”
小桂也起身,走到老人身边,说道:“老伯,您一个人住在这山里,一定很孤单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习惯了。我在这山里住了几十年,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日子清苦,但心里也踏实。”
莫珺点了点头,说道:“老伯,您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们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也能帮您做点什么。”
老人摇了摇头,说道:“孩子们,你们已经帮了我很多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得住。你们赶路辛苦,早点休息吧。”
小桂和莫珺对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敬意。他们知道,这位老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内心却非常坚韧。他们决定,明天一早离开时,给老人留下一些银两和药材,希望能帮助他改善一下生活。
夜深了,小村庄一片宁静。小桂和莫珺带着徒弟们在老人的屋子里安顿下来。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都感到非常温暖。他们知道,这次借宿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善良。
第二天一早,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小桂把一些银两和药材放在老人的桌上,留下一张字条,感谢他的款待。老人醒来后,看到这些,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些年轻人虽然只是过客,但他们的心却像这山里的泉水一样清澈。
一行人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踏上了前行的道路。他们知道,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只要有善良和坚韧的心,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路上,小桂只给徒弟们看:“那是侧柏,也是一味极好的中药材。”她指着路边一株侧柏,那树干挺拔,枝叶繁茂,绿意盎然。
“侧柏叶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小桂接着说道,“它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脾经。生侧柏叶以清热凉血,止咳祛痰力胜。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咳嗽痰多,湿热带下及脱发。炒炭后寒凉之性趋于平和,专于收涩止血。常用于热邪不盛的各种出血证。”
巴桑好奇地问道:“师父,那我们怎么炮制侧柏叶呢?”
小桂耐心地解释道:“侧柏叶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和炒炭两种。生侧柏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梗即可。若要炮制成侧柏叶炭,取净侧柏叶,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多吉插话道:“师父,那我们怎么知道炒炭的火候够不够呢?”
小桂微微一笑:“炒炭时,要观察侧柏叶的颜色变化。当其表面呈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时,即可喷水灭火星。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经验,你们以后多练习几次,自然就能掌握好火候了。”
卓玛又问道:“师父,侧柏叶除了止血,还有别的功效吗?”
“当然有。”小桂说道,“侧柏叶还能清热凉血,止咳祛痰。可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风湿痹痛、丹毒、痄腮、烫伤等症状。”
巴桑听得眼睛一亮:“哇,这侧柏叶真厉害,能治这么多病!”
小桂点了点头:“是啊,侧柏叶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但在我们手中,它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你们以后要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药材。”
徒弟们听了,都认真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些中药材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他们学医路上的宝贵财富。他们要像小桂一样,用心去学习,用心去传承,才能在医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路上,小桂不时地给徒弟们讲解各种药材的用途和炮制方法。她希望这些知识能深深地印在徒弟们的脑海中,让他们在未来的行医生涯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他们的痛苦。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小桂和徒弟们继续前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们知道,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只要有知识和智慧的指引,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