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和莫珺带领着徒弟们一行人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耽搁,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没有时间再单独上山去采药了。不过,在吃饭和休息的时候,徒弟们还是会利用这个机会,在附近采摘一些常见的药材和野菜,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天,太阳高悬,正值晌午时分,他们终于来到了一处河边。这里风景宜人,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虽然比不上洛水那般宽阔,但也算是一条中等规模的河流了。河面上横跨着一座拱桥,这座桥修建得非常精美,令人赞叹不已。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座大拱桥的上方两侧,竟然还各有两个小巧玲珑的拱洞,仿佛是镶嵌在桥上的明珠一般,给整座桥增添了几分雅致和灵动。
这座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不多时,饭好了,一行人吃过饭,小桂指着这座桥,招呼徒弟们:“你们看到这座桥了吗?这里应该就是赵州桥了。这座桥非常出名。你们能看出来到底这座桥哪里修得好吗?”
小徒弟格桑总是抢着回答:“这座桥很宽,能走马车和人,都能并排走。以前看到的很多桥都没这么宽。”小桂点头称赞:“对,很好,观察仔细。”
巴桑也不甘示弱,说道:“这桥大桥洞上面有小桥洞,发洪水的时候能从小桥洞流水,桥就不容易倒塌了。”莫珺欣慰地点头:“对,非常好!”
格桑的哥哥多吉沉稳地说道:“小桥洞还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也更稳固。”莫珺也点头微笑:“对,说到点子上了。”
卓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两边的石板上雕刻着龙的图案,好漂亮。”小桂也夸赞道:“卓玛说的很好!”
擅长画画的朗杰和桑杰,已经用炭笔把这座精美的赵州桥给画了下来。他们站在桥边,仔细地描绘着桥的每一个细节,从大桥洞到小桥洞,从桥面上的车辙印到栏板上的龙纹,每一笔都充满了敬意和热爱。
莫珺叫上多吉跟他一起到前面探路。多吉知道,这是莫珺师父要单独提点指导他了。他心中既紧张又兴奋,赶紧跟上莫珺的步伐。
一大一小走上桥,桥面上的石板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上面各种车辙印清晰可见,还有驴蹄子的印迹。多吉看着这些痕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师父,这些车辙印和蹄印,是不是见证了赵州桥的悠久历史?”
莫珺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这些痕迹是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的见证。它见证了无数的行人和车马从这里经过,见证了赵州桥的坚固与耐用。这些车辙印和蹄印,就像是一部无声的历史书,记录着过去的故事。”
多吉仔细地看着桥面,发现有些地方的石板已经被磨得有些凹陷,但整体依然坚固无比。他问道:“师父,赵州桥为什么能这么坚固呢?”
莫珺指着桥身说道:“赵州桥的坚固,首先得益于它的设计。它采用单孔敞肩拱桥结构,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增加了泄洪能力。其次,它的拱圈由28道拱石并列组成,每道拱石之间用铁榫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得拱圈具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
多吉点了点头,又问道:“师父,那桥上的龙纹雕刻有什么寓意吗?”
莫珺笑了笑:“龙在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尊贵。赵州桥上的龙纹雕刻,不仅增加了桥的美观度,也寓意着这座桥能够抵御洪水,保佑一方平安。龙王爷是管理水的啊!这些龙纹雕刻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跃然而出,守护着这座桥。”
“考考你,看到这座赵州桥,你感悟到了什么?”莫珺微笑着看向多吉。多吉摸着桥上石板上的龙,龙鳞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秘密。他思考了一会儿,才说:“千年前建造这座桥的工匠们真的是太厉害了!能造出这么精妙的石拱桥还屹立千年不倒,真是太牛了!”
“你看看这石碑。”莫珺招呼多吉往前走,看到很多过路的人都在观看一座石碑。还有书生在念石碑上的文字,声音清朗,带着一丝敬意:“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非天非鬼,造乎李春。乃隋之开皇,匠石营之,隋之大业,匠石成之。独运巧思,不藉众力,乍观则已骇心目,徐视则愈见精奇。其桥跨河而立,若长虹之饮涧,巨鳌之出海。大拱高耸,如半月之悬空;小拱玲珑,似双星之拱月。桥身坚固,虽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桥面平整,车马行人,往来无阻。李春之匠心独运,实为千古之奇才,此桥之建造,乃中华文明之瑰宝。”
多吉听得入神,仿佛看到了千年前李春带领工匠们在洨河上建造这座桥的场景。他忍不住问道:“师父,这李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莫珺微微一笑:“李春是一位伟大的工匠,他不仅有精湛的技艺,更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据说,建造这座桥的时候,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从未放弃。”
附近过路的小商贩在聊天,声音嘈杂中带着一丝神秘:“传说这李春在此地建桥也建了十年才建好这座历经千年不倒的石桥。据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带人建的桥看着还行,结果,洪水一来就被冲毁了。他就立志桥不建好,誓不归家!他就一直住在这建桥的工地上。日日思量怎样才能建好这座桥。”
“是啊,”另一个商贩插话道,“建好之后,据说还有仙人,张果老骑驴经过,你看那桥上的驴蹄子的坑就是张果老留下的。还有那车辙印儿据说是天上的神仙推着独轮车,车上是太行和王屋两座山。如此沉重的独轮车居然没把这赵州桥给压垮。后来大家都相信这座桥是受到神仙保护的!”
多吉听得眼睛都亮了,他兴奋地对莫珺说:“师父,这桥上真的有神仙留下的痕迹吗?”
莫珺笑了笑:“传说总是有其魅力的,但这座桥之所以能屹立千年,更多是因为李春和工匠们的智慧与汗水。不过,这些传说也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让赵州桥更加令人敬畏。”
多吉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敬意。他看着桥上的车辙印和驴蹄子印迹,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车马行人,看到了李春在工地上日夜辛劳的身影。他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也要像李春一样,用智慧和毅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莫珺看着多吉,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孩子已经从赵州桥的故事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还有吗?”莫珺继续追问。多吉继续沉思,然后开口“这大桥洞和小桥洞分流洪水,非常有巧思。我想着,就像我们遇到困难或者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也要分开来,一部分解决这块,另一部分人解决那块,分头解决就会容易得多,也不至于压力过大。这也像是我们开方子,要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就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就像是这大桥洞是流水最多的。而臣药就像是这小桥洞解决次要问题。最终共同解决了洪水的问题。”
莫珺赞许地点头“非常好,你能想到这里,非常好!还有吗?”多吉继续思索了一会儿开口:“这桥上的车辙印儿和驴蹄子印儿,其实是因为这里是这附近唯一一座最大最结实的桥,所以通过的人和马车,驴子最多,日积月累才会留下车辙印儿和蹄子印儿。就像少林寺千佛殿地上武僧练功,留下的脚窝儿一样,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并不是传说中神仙留下的。人们是为了有一份骄傲而这么说的。”
莫珺再次点头赞许“多吉真是长大了,思考的如此深入。说的好,而且你还能把这些和之前的知识融会贯通。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