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洛阳的“中和”特质使其成为政权平衡各方利益的理想选择,尤其在分裂时期,或王朝转型阶段。其价值不仅在于地理形势,更在于承载的文化正统性与战略灵活性,堪称古代中国的“平衡之都”。
虽然迁都洛阳有千般万般好处,但是,此刻的张富并没有立刻选择接受。因为这个任务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点,那就是一个摆在眼前的前提条件——是否可以成功游说皇帝和所有大臣迁都呢?
现在的张富只是太子,虽然他权力无限大,但是这种事关国家社稷的大事情,还是待需要张鲁点头。而张鲁在益州生活了半辈子,可不一定会轻易点头迁都的,至少在天下没有平定的现在是不一定会同意的(张富猜测)。
至于那些大臣就更不用说了,许多人都是在成都深耕多年,都有了自己的关系网和布局网,现在让他们全部到新的城市,可能有些人会猛然接受不了。
然后稍微地方性质多一点属于地方官的大臣们,比如益州刺史李善长,现在国都在益州,那么李善长就是所有州刺史中最为显赫的一个,而且他还是真正意义做到了一个既是边疆大吏也是中央高官!
其他的还有蜀郡太守,成都令等等这些人,现在他们是国都所在地的太守,可能官职没有李善长那么高,但性质其实也差不多。若是迁都之后呢,他们可真就成为边缘地方的太守咯,这里外里差距可就大咯!
还有,迁都肯定还会有一大波势力阻挠——那就是蜀郡乃至于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
之前说过,对于益州的世家大族,张鲁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他没有张富在雍州和司州的手腕那么硬。张鲁基本上和当地的世家大族修好关系,让步给一点利益,换取一个好的统治环境——这跟汉朝的政治理念几乎一样。
所以,益州的世家可是非常猖狂的,如果说司州只有一个一家独大的杨家在猖狂,那益州就是好几个比杨家小一些的小家族互相猖狂,那可是聒噪的狠啊。
也就是张富不经常在成都久住,回去成都时候也都是纯休息,不怎么工作,偶尔上个朝露个脸,刷个存在感。若是让张富经常在成都工作,和这些世家打几次交道,那以张富的爆脾气,是肯定忍不了的!
所以,在这个‘和世家之间的平衡关系’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说要迁都,这些世家肯定不愿意,就算是硬气一点,强行迁都,那么这些根深蒂固的本土世家肯定也不可能走啊,大概率继续留在益州霍霍了,到时候恐怕都可能发生极端一点的情况!
别忘了,当年张富带人刚到蜀郡时候,益州本土东洲派系的那几个人庞曦、王商等人可是带头投降的!他们才不在乎谁来统治治理蜀中,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若是强行迁都触碰了他们这些本土人的利益,他们甚至都能再次当一个‘叛徒’——继续迎接另一波政权入驻蜀中,来套蜀国屁股。历史上也不是没发生过,当年法正和张松等人都不满意刘璋统治,也是分别去想迎接曹操和刘备入蜀。
只不过阴差阳错之下,曹操看不起张松没有相信。反而是刘备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功入驻蜀中。而刘备入蜀之后,这些益州本土势力那可都是投降的非常麻溜啊,几乎都没怎么抵抗,一个个排着队就投降了……
而且蜀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古代若是想割据一方,那基本上益州就是不二之选!历史上,在这里割据的人都数不胜数,就连钟会灭蜀后都想在蜀中割据,当第二个蜀国呢!
这个地方有着更加险阻的天然屏障,北边有山,东边有水,而且天高皇帝远,想来平叛也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加上蜀中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养活几万人的军队,这里的割据政权是产生最多的,而往往还都存活了许久。
总之,益州这地方,是有着很大隐患的,若是不能把所有隐患都给彻底解决好,估计蜀国现在迁都也不太好迁呢!
以上是若成功迁都之后,益州本土可能存在的隐患。如果说这些隐患距离还比较远,暂时不用考虑的话,那么洛阳还有一个就是摆在明面上的危险:
那就是洛阳的东边,可仍然是一个大威胁,曹魏虎视眈眈,贼心不死,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甚至曹操都可能再次亲征洛阳。洛阳北部虽然有黄河险要,但和蜀国已经结死仇的袁赵也是可以渡河南下的,这都是实打实比较危险的事事情!
所以,洛阳位置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危险。张富才更要亲自坐镇洛阳,并且将梁山三虎、张合等武将都带在身边!包括调回来戚继光,还有新召唤的郭子仪、孟珙等诸多猛将,都安排到了洛阳镇守!
在不迁都的情况下,张富现在在洛阳驻军他是不太怕的,因为驻军的首要目的就是保卫洛阳呢,敌军真打起来,咱们就跟他干呗,他现在在洛阳的豪华阵容,倒是也不怕在洛阳打仗。
就算退一步讲,张富等蜀军在洛阳真打不过敌军,那他们也可以向西撤退,放弃司州,反正关中和长安也可以退守。属国基本盘依旧还在,倒是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若迁都之后,再在洛阳附近发生战事,就需要考虑很多东西了:比如在国都附近打仗,对整个国家社稷都不稳啊。战争期间,全城门封禁是很正常的事情,若是国都封门,各地政务都进不来皇宫,打个半年一年的,那还治理国家嘛?
而且在战斗时候,由于瞬息万变,战场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再豪华的阵容也不可能保证每次都打赢啊?张富出道后百战百胜的战绩岂不是也阴沟里翻船,被一个‘默默无名’的徐晃给彻底干翻,仓皇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