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新途
自禁地归来,苏小鱼、李志仁、沈清尘三人皆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与消化之中。那短暂的召见,如同在他们原本的世界观上强行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他们窥见了一片无法想象的、浩瀚无垠的星空。震撼、茫然、惶恐,最终都化为了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与动力。
沈清尘回到外门居所,依旧有些恍惚。他反复回味着那位玄癸师姐的话——“心念守正,不易。虽无惊世之资,然大道三千,持之以恒,亦能有所成。”这话如同在他昏暗的前路上点燃了一盏微灯。他资质确实普通,能被那位神秘前辈看中,或许真的只是因为“心性”和那点微不足道的“阵道天赋”?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重新燃起光芒。既然得到了这份意想不到的认可,那他更要努力,绝不能辜负!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基础阵法典籍的研读中,比以往更加刻苦。
李志仁则将自己彻底关在了废丹房的小木屋里。师尊的认可,三位师姐那深不可测的气息,都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得的《百草丹心录》是何等珍贵的传承。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引导提纯紫云芝,开始尝试按照传承中的法门,以自身神识为炉,意念为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心炼丹”。
这个过程比引导草木更加艰难,需要将不同的药性精华在识海中模拟、融合、凝聚,稍有差池便会损伤神魂。但他有“蕴灵鼎”在旁温养,总能在他神识即将透支时传来一股清凉之意,护住他心神。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他却毫不气馁,每一次失败都是经验的积累。他能感觉到,自己对药性的理解,对神识的操控,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提升。
而苏小鱼,则在剑峰石屋前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悟剑之中。大师姐瑶光那清净无为的气质,二师姐流焰那焚尽一切的炽热,三师姐玄癸那深邃如渊的推演,都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她意识到,剑道绝非只有凌厉与杀伐。
她回忆起黑风山脉中,以剑气引导灵气形成漩涡,以及最后斩杀邪修时那刚柔并济的一剑。再结合观摩李志仁丹道所得的“引导”与“调和”之意,一个全新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
她的“炼心剑意”,是否可以更进一步?不再仅仅是炼化自身心魔与杂念,更是炼化天地万物之气,纳于一剑之中?可刚可柔,可生可杀?
她闭上双眼,不再刻意追求剑招的形态,而是将心神彻底放开,与手中的青钢长剑,与周围的天地灵气,甚至与脚下的大地、头顶的天空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沟通”与“共鸣”。
她仿佛化身为一道桥梁,一端连接着自身纯粹的战意与剑心,另一端连接着浩瀚无边的天地能量。她引导着这些能量,不是强行攫取,而是如同溪流汇入江河,自然而然地融入她的剑意之中。
渐渐地,她周身的气息开始发生变化。时而缥缈如云,仿佛与天地一体;时而沉凝如山,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时而又变得生机勃勃,剑意过处,连石缝间的小草都仿佛更加青翠。
她并未创造出新的剑招,但她的“炼心剑意”本质,正在发生蜕变,变得更加包容,更加贴近“道”的本源。她将这种新的意境,称为“生灭剑意”,一念生,万物复苏;一念灭,斩断轮回!
这一日,她心有所感,随手一剑向远处一块顽石点去。剑尖并未触及石头,但一道无形无质、却蕴含着生灭轮转意境的波动已然掠过。
那顽石表面,先是迅速生长出一层厚厚的青苔,生机盎然,随即青苔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风化,最终整块石头悄然碎裂,化作一捧沙土,随风飘散。
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却蕴含着令人心悸的力量。
苏小鱼收剑,看着那捧沙土,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的路,走对了。
……
禁地小院内。
林风依旧在摆弄他的木雕,似乎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
流焰趴在石桌上,百无聊赖地看着苏小鱼方向,撇撇嘴:“这剑丫头悟性倒是不错,这么快就摸到‘意’的门槛了,比当年那些号称剑道天才的蠢货强多了。”
瑶光静立一旁,空灵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空间,看到废丹房中正在艰难进行“心炼丹”的李志仁,微微颔首:“丹心纯粹,锲而不舍,百草散人的传承,在他手中或许能重现光彩。”
玄癸指尖星光流转,面前浮现出沈清尘埋头苦读阵法典籍的景象,淡淡道:“心性确是上佳,若能持之以往,未必不能于阵道一途开辟蹊径。只是机缘尚浅,需多加磨砺。”
林风头也不抬,哼了一声:“路都指给他们了,能走多远,看他们自己造化。老夫又不是保姆,难道还要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吃饭睡觉不成?”
话虽如此,他眼角余光扫过水缸中倒映出的三人景象时,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暴露了他一丝满意的心情。
这三个小家伙,倒是没让他失望。
尤其是苏小鱼和李志仁,一个悟剑,一个修丹,看似道路不同,却隐隐有着互补之势。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更多了几分期待。
“说起来,好久没活动筋骨了,也不知道外面那些老家伙们,还记不记得我了……”林风放下刻刀,伸了个懒腰,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虚空,望向了某些遥远的存在。
风雨欲来,雏鹰已开始振翅。这片看似平静的苍云大陆,或许很快,就要因为这几个从落霞宗禁地走出的年轻人,而掀起前所未有的波澜。
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