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市瑞福祥的一场大火,如同一声惊雷,彻底炸醒了长安城对火灾隐患的麻木。消防队专业、高效、力挽狂澜的表现,以及莫小贝那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英雄事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震撼了朝野上下。
此前那些唱衰消防试点、在各种环节使绊子的反对声音,在这场实打实的功绩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民意汹涌,舆情沸腾,甚至连一些原本持中立或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开始转变立场,认为这套新体系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压力,瞬间来到了以崔仁师为首的守旧派这边。
**第一幕:朝堂风向的逆转**
例行朝会,气氛与以往截然不同。没等秦风或者支持者开口,几位之前态度暧昧的御史,竟率先出列,慷慨陈词,盛赞消防队之功,称其“保境安民,功莫大焉”,请求陛下尽快下旨,在全城推广消防体系。
紧接着,京兆尹也出班奏报,详细陈述了东市火灾中消防队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火灾造成的损失远低于预期的事实,并呈上了东市众多商户联名上书请求设立消防队的万民伞(真的有一把巨大的伞,上面签满了名字)。
户部那位之前拼命砍预算的李主事,此刻也换了副面孔,表示经过东市实践检验,消防体系“效费比”极高,前期投入远小于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户部愿意重新核算预算,全力支持推广。
工部军器监的官员也表示,压力水龙等技术经过实战检验,已趋于成熟,工部将抽调精干匠人,全力配合批量生产。
一时间,朝堂之上,支持推广之声占据了绝对上风。崔仁师等人脸色铁青,嘴唇动了动,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来反驳。事实胜于雄辩,民意不可违逆。
龙椅上的李世民,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待众臣议论稍歇,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东市消防队之功,朕已知之。其效卓着,其利深远,足证秦风所奏消防体系,非虚言也!既能保百姓身家性命,又能护帝国财富根基,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
他目光扫过崔仁师等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有良策,岂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朕意已决!即日起,于长安城全面推行消防体系!参照东西两市试点之制,于各坊设立消防小队,归京兆府统一调度管辖!所需人员、器械、经费,由京兆府、户部、工部及……‘大唐建设集团’协同办理,务必尽快落实!”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无论真心还是假意,齐声高呼。崔仁师等人也只能无奈地低下头,知道大势已去。
**第二幕:推广中的“鸡飞狗跳”**
皇帝旨意一下,推广工作立刻以惊人的速度展开。然而,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混乱。
1. **人员招募的“盛况”**:有了“烈火英雄”莫小贝这块金字招牌,以及朝廷正式编制和不错的待遇,消防队员一下子成了长安城的热门职业!招募点前排起了长龙,各路“人才”蜂拥而至。
* 有梦想成为下一个莫小贝的街头少年,在招募现场就迫不及待地表演翻跟头、打拳法。
* 有被家里逼着来找个“正经营生”的纨绔子弟,穿着绫罗绸缎来报名,被要求现场扛沙袋后直接累瘫。
* 更有甚者,一些江湖门派也派人来“切磋交流”,想看看这消防队到底有何门道,能不能把他们的“水上漂”、“铁布衫”融入救火技能中。
* 莫小贝作为“形象大使”兼总教官,负责最终面试。她的面试标准极其“莫氏”:“能爬墙吗?”“力气大吗?”“怕不怕火?”“敢不敢跟老子对打?”……搞得面试现场如同擂台,鸡飞狗跳。
2. **器械制造的“大跃进”**:工部军器监和“建设集团”工程部开足马力,日夜赶工制造压力水龙、消防斧、挠钩等器械。为了抢进度,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
* 有的水龙密封不严,加压就漏,被队员们戏称为“喷泉龙”。
* 有的消防斧斧柄不牢,抡起来斧头飞了出去,差点酿成事故。
* 王大锤急得嘴上起泡,整天在工坊里咆哮:“质量!老子说过多少次了!质量!这不是打锄头!”
* 莫小贝则带着她的东市老兵,充当质检员,不合格的产品直接扔回去重造,态度粗暴,效率却奇高。
3. **驻地选择的“风水大战”**:各坊设立消防小队,需要选址建立驻地。这下可热闹了。
* 百姓们既希望消防队离自己近点,安全有保障;又担心消防队整天训练、出警,吵得慌,还影响“风水”。
* 有人主动献出自家空闲院落;有人则联合起来抵制,说消防队驻地破坏了本坊的“文脉”。
* 刘主事被拉来负责“协调”,整天被各坊的里正和宿老们围着,听他引经据典讲解消防队与风水和谐共存的道理,头大如斗。
4. **训练标准的“水土不服”**:莫小贝将她那套魔鬼训练法试图推广到全城消防队,结果引发了强烈“水土不服”。
* 其他坊的队员可没有东市队员那么好的“底子”和忍耐力,爬墙摔伤、跑步扭脚、被水龙压伤者比比皆是。
* 各坊消防队的队正(队长)叫苦不迭,联名上书请求“因坊施训”,降低训练强度。
* 莫小贝气得亲自去“视察”,看到那些队员娇气的样子,差点当场表演“手撕活人”,被闻讯赶来的秦风死死拉住。最终,训练大纲不得不由姜恪和刘主事重新修订,适当降低了强度,强调了基础和安全。
**第三幕:莫小贝的“升官”与烦恼**
鉴于莫小贝在消防试点和东市救火中的“卓越”贡献,以及她在民间巨大的声望,朝廷不得不对她进行封赏。然而,给她个什么官职又成了难题。最后,还是秦风出面,为她争取了一个不伦不类但权力不小的职位——“长安城消防总教头”,秩比六品,负责全城消防队员的日常训练督导和业务考核,直接向京兆尹和秦风负责。
莫小贝对这个“总教头”的官衔非常满意,觉得比“大总管”霸气多了!她立刻让人重新设计了官服——依旧是紧身短打风格,但颜色换成了更醒目的深红色,肩膀上还绣了两团金色的火焰纹样,背后一个大大的“教”字。她穿着这身行头,骑着她的矮马,开始巡视各坊消防队。
所到之处,鸡飞狗跳,队员们如同见了猫的老鼠,训练格外卖力。她也确实发现并解决了不少训练和装备中的实际问题,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让不少原本不服气的队正也渐渐心服口服。
然而,权力大了,烦恼也多了。除了要应付各坊队正的诉苦、协调训练标准,还要处理一些奇葩的“消防事务”。
* 有人报火警,结果是家里灶台烟囱堵了冒浓烟。
* 有夫妻吵架,妻子威胁要放火烧房,邻居信以为真报了警。
* 甚至还有小孩玩火点燃了草堆,被消防队扑灭后,家长反而责怪消防队吓到了他家孩子……
莫小贝被这些破事搞得焦头烂额,好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回去当她的逍遥“大总管”。但看到长安城各坊逐渐立起的消防队旗帜,看到队员们日益精湛的业务,一种更大的成就感又让她坚持了下来。
在一种混合着混乱、忙碌、搞笑与成就感的氛围中,长安城的消防体系,终于艰难地、却又不可逆转地全面建立了起来。一百零八坊,坊坊有消防小队,重要的商业区和水源点还设立了直属中队。一套覆盖全城的火灾预警和快速响应网络初步形成。
秦风站在即将竣工的、位于皇城附近的消防总署了望塔上,俯瞰着这座正在被新体系守护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消防体系的维护、升级以及全民防火意识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长安城的百姓,在面对火灾时,不再像过去那样无助和绝望了。
而我们的“莫总教头”,则正在总署的校场上,对着几百名新招募的队员,进行她标志性的“战前”动员:“都给老子听好了!你们现在端的是皇粮,干的是玩命的活!谁要是怂了,软了,给消防队抹黑了,老子就把他塞进水龙里当塞子用!听明白没有?!”
“明白!!!” 声震四野,气势如虹。只是不知道,这声音里,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斗志,有多少是对“活阎罗”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