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翠谷云深暑气融,薪樵采撷意无穷。
肩扛巨木汗沾袖,手拾残枝志贯虹。
相护相帮情似酒,同劳同乐气如虹。
急流载木归程远,夕照青山映赤衷。
在离翁们的学校,勤工俭学是一项传承已久的传统活动。每个星期天,班长杨弟信和团委书记曾样明都会带领身强体壮的男同学前往学校旁边的色斯满沟。那是一个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地方,四周的山峦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大自然为这片土地披上的翠绿披风。尤其是到了七八月,阳光热烈而奔放,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般飘浮其中。
特别是暑假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学校必定会组织这样一次捡柴活动。因为到了这个时候,色斯满沟的河水大涨,正好能运送柴禾。
这一天,在班长和团委书记的组织下,全班的男同学无一例外,都积极参与到了这次勤工俭学之中,离翁也在其中。大家带上砍柴工具,沿着那废弃的滑道向着有木材的地方行进。大约走了两个钟头,终于来到了废弃林场的一个伐木场。
这里的环境显得有些荒凉,曾经茂密的森林如今只剩下残枝断木,杂草丛生。但满山遍野依旧散落着可作柴禾的废弃木材,仿佛是大自然留给同学们的宝藏。山风轻轻吹过,带来丝丝凉意,也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同学们兴奋极了,还没等班长开口,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山坡上,纷纷动手造柴。
力气大的同学郑祖林,是离翁班上最年长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扛起那些又粗又重的柴禾,额头沁出豆大的汗珠,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浸湿了他的衣领,可他依然步伐坚定,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身材瘦小的罗玉成在一旁,虽然力气有限,但他眼神专注,细心地把散落在地上的细枝捡起来,整齐地码放在一起。他的双手因为不停地劳作,沾满了尘土和木屑,可他不在意,依旧忙碌不停。
突然,张志华一个趔趄,被一根凸起的树根绊倒,膝盖重重地磕在地上。他疼得紧皱眉头,“嘶”地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瞬间露出痛苦的表情。一旁的邵明志连忙放下手中的柴禾,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蹲下身关切地问:“长生(张志华小名),怎么样?能站起来吗?”张志华咬着牙说:“应该能,就是膝盖疼得厉害。”孟成基是班上年长的同学,如兄长般地说:“我看看,哎呀,都破皮流血了。你先别动,我给你处理一下。”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轻轻擦拭张志华膝盖上的尘土和血迹,动作格外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忍着点,我给你简单处理一下。”孟成基轻声说道。处理好伤口后,邵明志还不放心,一直搀扶着张志华,帮他分担一部分工作,离翁也在一旁留意着,随时准备搭把手。
而在另一边,班长杨定信正费力地拖着一根巨大的木头,累得气喘吁吁,脸涨得通红。周永忠看到后,跑过去说:“班长,我来帮你!”杨定信感激地说:“周永忠,太谢谢啦,这木头太重了,我一个人真搞不定。”周永忠笑着说:“咱们一起,准没问题!”周永忠紧紧握住木头的一端,和班长一起喊着口号:“一、二,一、二……”他们的手臂肌肉紧绷,青筋暴起,每一次用力都伴随着沉重的呼吸。两人的脚步整齐划一,艰难地向前移动着,终于把木头搬到了河边,离翁远远看着,也为他们的默契配合暗自喝彩。
没用多久,上万斤的柴禾就被运到了河边上。大家稍作休息,吃了自带的干粮补充体力,离翁也拿出自己的干粮,和身边的同学分享。此时,太阳高悬在天空,炽热的阳光洒在同学们身上,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随后,在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带头下,大家将柴禾放入湍急的小河中,借助河水的力量把柴禾送到离学校最近的堰塘。一路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将停留的柴禾推到河中,有的同学弓着腰,双手紧紧地推着柴禾,有的同学则站在河边,用长长的木棍把柴禾往河中间拨,离翁也拿起一根木棍,加入到推柴的队伍中。
当有同学在岸边滑倒时,其他人会迅速拉住他,避免他跌入水中。比如,张太虎脚下一滑,身子向后倾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旁的金吉贵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张太虎的胳膊,用力将他拽了回来。张太虎心有余悸,脸色苍白,说道:“吉贵,多亏了你,不然我就惨了。”金吉贵憨厚地笑着摆摆手:“别客气,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忙应该的!小心点,这路有点滑。”金吉贵还帮张太虎拍去身上的泥土和青苔,叮嘱他走路小心,离翁也上前叮嘱张太虎慢些走,注意安全。
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鼓励,欢天喜地,兴高采烈,仿佛在与水中的柴禾赛跑。此时两岸山谷翠绿翻滚,奔腾的河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水中的柴火在水的作用下,顺着急流,像一个个勇士一样向前冲锋。此时此刻,离翁和大家的心情就像李白的诗一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谁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三四个钟头过去,到了下午,大家平平安安地把柴禾运到了目的地。
在夕阳的余晖中,离翁和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成就感踏上归程。那金色的阳光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也为这次难忘的勤工俭学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次勤工俭学活动,不仅让学校储备了足够的柴禾,更让离翁和同学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团结和付出的快乐,成为了大家心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诗曰:
师生捡柴翠谷间,色斯满沟绿生烟。
满山遍野犁勃子,兴高釆烈造河边。
时逢小溪涨大水,正好水运解困难。
惊涛骇浪一路歌,欢天喜地出深山。
勤工俭学赋
夫安宁学府,素怀勤工之德;色斯满沟,常存俭学之风。每至周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离翁亦随同窗共赴山林之约,同觅薪木之资。彼时也,天朗气清,山青水碧,云卷云舒,树影婆娑,恰似造物者铺就劳作之佳境。
及入林场,残枝委地,荒草盈途。然众学子不以为苦,反视废木为珍宝。郑祖林力拔千钧,负粗木而健步;罗玉成心细如发,拾细枝而精心。忽闻张志华失足踉跄,邵明志急趋相扶;孟成基解帕敷伤,动作轻柔如护璞玉。班长杨定信独力难支,周永忠援手相助,二人齐呼号子,木移河滨。离翁与众人或推或拨,或拉或拽,呼声与水声相和,身影共云影齐飞。
观夫顺流运木,险象环生。张太虎足滑将坠,金吉贵疾手相援;离翁与众人涉水推柴,似与急流竞逐。虽惊涛拍岸,而笑语不绝;纵汗透重衣,然豪情未减。恰似太白笔下“轻舟已过万重山”之畅意,尽展少年意气。
日薄西山,柴归校庠。余晖洒金,映离翁与学子笑颜;晚风送爽,颂同窗深情。此次之行,非独储薪于庠序,更铸情于肝胆。以劳砺志,以勤修身,团结互助之精神,如潺潺溪水,润泽离翁心田;似灼灼朝阳,永驻青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