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道法自然牵凤侣,和光同尘契初心。
上善若水滋情韵,厚德载物结锦衾。
虚极静笃凝佳偶,顺势而为赴远岑。
八字天成缘已定,川途万里赴春深。
1984年的冬风里,已悄然裹着几分年味儿。壤塘的街头巷尾,红灯笼开始在树梢间零星点缀,国营商店的橱窗里摆出了年画与春联,售货员们忙着盘点货物,偶尔传来几句关于春节供应的闲谈,让这座温润的城市多了几分热闹的期许。离翁站在壤塘林业局的宿舍楼下,手里攥着一封刚从邮局取回的家书,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心却像被炉火烧得滚烫。
他转身望向楼道口,不多时,便看见陈鸿运提着一个蓝布包袱走来。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棉袄,头发用一根素色发绳束在脑后,脸颊被寒风吹得泛起健康的红晕,眼神明亮如冬晨的暖阳。看见离翁,她脚步轻快了些,走近时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包袱:“刚去百货商店给你买了件新毛衣,纯羊毛的,过年穿回老家,也让叔叔阿姨看看体面。”
离翁伸手接过包袱,触手温润厚实,鼻尖似乎都能嗅到羊毛的清香。他将手里的家书递过去,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鸿运,老家回信了,我爸妈说……咱们的八字合得极好,是天作之合。”
陈鸿运的脸颊瞬间更红了,双手有些拘谨地接过信纸,指尖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纸页。信是离翁的父亲用毛笔写的,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喜悦:“吾儿离翁,所寄陈氏鸿运生庚已请先生推算,乾造坤造互补,五行相生,无冲无克,实乃佳配。春节将至,盼尔携鸿运归金川过年,阖家相见,共话团圆。”信中还细细问了陈鸿运的饮食喜好,叮嘱离翁务必照顾好她的行程,言语间的关切,让陈鸿运读着读着,眼眶便微微发热。
“太好了。”她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却笑得格外灿烂,“我还一直担心,怕八字不合,让你为难。”
离翁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有些凉,他便用掌心紧紧裹着:“我从来不信这些,但既然老家有这个规矩,能让爸妈安心,也让你舒心,便是好的。你放心,我爸妈都是淳朴的庄稼人,定会待你如亲女儿一般。”
说起老家的规矩,离翁细细给陈鸿运讲了起来:“我们金川那边,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八字是头等大事。八字合了,才算把亲事定下大半。这次回去见父母,还要让亲朋好友都见见你,这叫‘认亲’。年后,家里会托媒人去你家正式提亲,之后便是送节——春节、端午、中秋,都要给你家送礼物,直到成婚。”
陈鸿运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心里对那个素未谋面的金川老家,渐渐生出几分向往与忐忑。她轻声说起自己的家事,语气里满是对父母的敬重:“我爸陈映民,当年是跟着部队进的阿坝州。1950年参军,先是解放阿坝,后来又参加平叛,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的。转业后就留在了阿坝,搞林业工作,现在是壤塘林业局的工会主席。我妈罗碧清是普通工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拉扯我们六个姐弟妹不容易。”
她顿了顿,眼神柔和了些:“我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原本有四个弟妹,只是当年家里困难,三妹送了人,现在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在读书。家里条件不算富裕,但爸妈一直教育我们要踏实做人,诚恳待人。”
离翁静静听着,愈发敬重陈鸿运的父亲——那位为了边疆稳定奉献了半生的老革命,也心疼她母亲的辛劳。他握着她的手更紧了些:“你爸妈都是了不起的人,能养出你这样善良懂事的女儿,是他们的福气,也是我的福气,我一定好好孝敬他们。”
陈鸿运脸颊微红,轻轻“嗯”了一声,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去金川的路好走吗?我要不要再准备些礼物给叔叔阿姨?”
“不急,还有半个月才到春节,我们提前三天出发就行。”离翁笑着安抚她,“去金川要坐汽车走山路,虽然有些颠簸,但风景很好,冬天能看到雪山。礼物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不用操心,你人过去,就是给我爸妈最好的礼物。”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都沉浸在即将回乡的喜悦与忙碌中。离翁忙着处理单位的收尾工作,抽空去买了些壤塘的特产,想着带给老家的父母和亲友。陈鸿运则细心地收拾着行李,除了给离翁买的新毛衣,还亲手织了两双羊毛袜,一针一线都织进了心意。她还特意去理发店烫了个温婉的发型,又买了一块浅粉色的头巾,想着见长辈时要显得端庄得体。
出发前一天,陈鸿运的父亲陈映民特意要见离翁,离翁便去了陈家,一进门陈映民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地道:“离翁同志,我听说你是金川人,家里是农民?”
“是的,叔叔。”离翁坦诚道,“我爸妈都是地道的庄稼人,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家风淳朴,爸妈一直教我要诚信做人,努力做事。”
“我女儿鸿运,从小就懂事,跟着我们吃苦不少。”陈映民的语气缓和了些,“我当年三进阿坝,顾不上家,都是她妈一个人拉扯孩子们。鸿运排行老二,帮着家里分担了很多,我对她一直心存愧疚。”
离翁认真道:“叔叔,我知道鸿运的好。她善良、勤劳、有担当,能和她在一起,是我的幸运。请您放心,我这辈子都会好好待她,不让她受委屈。”
陈映民看着离翁眼中的真诚,沉默了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布包,递了过去:“这是鸿运的护身符,是她小时候我去寺庙求的,能保平安。你们这次回金川,路途遥远,让她带着。”他顿了顿,又道,“我和她妈都觉得你是个可靠的孩子,八字合了,缘分便定了。过年回来,我和你阿姨请媒人去你家走一趟,把亲事正式定下来。”
离翁双手接过布包,心里满是感动:“谢谢叔叔信任,我一定照顾好鸿运,也一定孝敬您和阿姨。”
一旁的陈鸿运看着父亲与离翁相谈甚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父亲的认可,让她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离翁便背着两大包行李,牵着陈鸿运的手,踏上了前往金川的路途。汽车缓缓驶出车站,在雪域连绵的群山中奔驰。陈鸿运靠在车窗边,好奇地看着窗外的一切,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脸上,温暖而柔和。汽车抵达马尔康后,两人又换乘了去金川的长途汽车。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行驶,山路蜿蜒曲折,一侧是陡峭的山壁,一侧是深邃的峡谷。陈鸿运起初还有些紧张,紧紧抓着离翁的手,后来渐渐被窗外的雪景吸引。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山间的溪流结了薄冰,晶莹剔透;偶尔能看到山间的村落,屋顶上积着雪,炊烟袅袅,宛如世外桃源。
“金川的雪景比这里还要美。”离翁看着她痴迷的样子,笑着说道,“我们老家在大金川河畔,冬天的时候,河水结了冰,两岸的梨树都落满了雪,白茫茫一片,特别好看。”
“那我一定要好好看看。”陈鸿运眼中满是期待。
汽车行驶了整整一天,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金川县城。离翁的老家在县城36公台的安宁村落,下车后在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夭离翁背着行李,牵着陈鸿运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寒风呼啸着吹过,却吹不散两人心中的暖意。
远远地,陈鸿运便看到村落里有一盏灯亮着,越来越近,她隐约看到两个身影站在门口张望。离翁加快了脚步,高声喊道:“爸!妈!我回来了!”
门口的两位老人立刻迎了上来,正是离翁的父母。父亲离守义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却格外明亮;母亲赵桂兰围着一条蓝色的头巾,手里还拿着一件厚外套,快步走到离翁身边,上下打量着他:“儿啊,可算回来了,路上冷不冷?”
“不冷,妈。”离翁笑着把陈鸿运拉到身前,“爸妈,这就是鸿运,陈鸿运。”
陈鸿运连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叔叔阿姨,您好,我是鸿运。”
赵桂兰连忙拉住她的手,细细端详着她,脸上笑开了花:“好,好,真是个俊俏的姑娘,比照片上还好看。快进屋,外面冷,冻坏了可不行。”
离守义也笑着点点头:“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暖和暖和。”
走进屋里,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屋里生着一个火塘,火苗跳动着,映得整个屋子暖意融融。火塘边放着板橙,桌上摆着瓜子、花生和水果,都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
赵桂兰拉着陈鸿运的手,让她坐在火塘边,又给她倒了一杯热茶:“孩子,一路颠簸,肯定累坏了。喝点热茶暖暖身子,饿不饿?我给你们煮了腊肉稀饭,马上就好。”
陈鸿运接过茶杯,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她笑着说道:“谢谢阿姨,我不饿,路上吃了东西。您别忙活了,坐下歇歇吧。”
“不忙,不忙。”赵桂兰笑得合不拢嘴,“你第一次来我们家,可不能怠慢了。你叔叔特意杀了一头猪,熏了腊肉,还酿了青稞酒,就等着你们回来呢。”
离守义坐在一旁,看着陈鸿运,越看越满意:“鸿运啊,听我家离翁说,你父亲是老革命,三进阿坝州,真是了不起。我们家虽然是农民,但也最敬重革命军人,你父亲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是英雄啊。”
提到父亲,陈鸿运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我爸常说,当年解放阿坝,平叛维稳,都是应该做的。他总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家,踏实做事。”
“说得好,说得好。”离守义连连点头,“做人就该这样,踏实本分,有担当。离翁这孩子,从小就倔,但心眼实,你以后多担待他点。你们俩八字合,缘分天定,以后好好过日子,我们做父母的就放心了。”
离翁看着父母对陈鸿运的喜爱,心里暖暖的。他给父母剥了橘子,又给陈鸿运夹了块花生:“爸妈,鸿运人好,我们会好好过日子的。这次回来,让鸿运多陪陪你们,也让她尝尝咱们老家的味道。”
晚饭时,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肥而不腻的腊肉、香气扑鼻的香肠、鲜嫩的炒青菜、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腊肉稀饭。赵桂兰不停地给陈鸿运夹菜,生怕她吃不饱:“孩子,多吃点,这腊肉是自家熏的,香得很;这青菜是地里刚拔的,新鲜。”
陈鸿运尝了一口腊肉,肉质紧实,香气浓郁,果然名不虚传。她笑着说道:“阿姨,您做的菜真好吃,比城里的饭店还香。”
“好吃你就多吃点。”赵桂兰笑得更开心了,“以后常回来,阿姨给你做。”
离守义打开了自家酿的青稞酒,给离翁倒了一杯,又给陈鸿运倒了一小杯:“鸿运,尝尝我们家的青稞酒,度数不高,暖暖身子。”
陈鸿运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酒液醇厚,带着淡淡的清香,辛辣中透着甘甜。她笑着说道:“这酒真好喝,谢谢叔叔。”
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离翁给父母讲了他和陈鸿运在壤塘的工作和生活,陈鸿运也细细询问了老家的情况,听离翁的父母讲起金川的风土人情、梨园趣事,她听得津津有味。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屋内却暖意融融,欢声笑语不断。
接下来的几天,离翁带着陈鸿运走亲访友。亲戚们听说离翁带了对象回来,都热情地招待他们,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这位“未来的侄媳妇”“未来的儿媳妇”。陈鸿运一一见过长辈,恭恭敬敬地问好,给老人递上带来的礼物,她的懂事得体,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乡亲们也纷纷前来串门,想要看看离翁的对象。赵桂兰拉着陈鸿运的手,给大家介绍:“这是鸿运,壤塘来的姑娘,人长得俊,心眼也好,和我们家离翁八字合得很呢。”
大家围着陈鸿运,问长问短,有的夸她漂亮,有的夸她懂事,还有的给她塞糖、塞花生,让她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陈鸿运一一笑着回应,心里渐渐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春节这天,家里更是热闹非凡。一大早,离翁就和父亲一起贴春联、挂灯笼,赵桂兰则在厨房里忙碌着年夜饭。陈鸿运也主动帮忙,跟着赵桂兰一起包包子、洗菜,虽然动作有些生疏,却学得格外认真。
中午时分,亲戚们都来了,屋里屋外摆满了桌子,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年夜饭更是丰盛,摆满了整整一桌子:红烧鱼、炖鸡汤、炒腊肉、炸酥肉、还有各种青菜和点心,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共贺新春。离守义站起身,端着酒杯说道:“今天是大年三十,阖家团圆,我很高兴我的儿子离翁能找到鸿运这么好的姑娘,他们八字合,缘分天定。我在这里敬大家一杯,也祝离翁和鸿运百年好合,幸福美满!”
“干杯!”大家纷纷站起身,举杯响应,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陈鸿运看着眼前热闹团圆的景象,看着身边笑容满面的离翁,看着和蔼可亲的长辈们,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这里也是她的家,她将和离翁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年夜饭后,大家围坐在火塘边守岁,聊天、打牌、讲故事。离翁牵着陈鸿运的手,走出屋外。雪已经停了,夜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挂在天上,洒下清辉。远处的雪山在月光下泛着银光,近处的梨树上积着白雪,宛如仙境。
“鸿运,喜欢这里吗?”离翁轻声问道。
陈鸿运点点头,抬头看着离翁,眼中满是爱意:“喜欢,这里的人很好,风景也很美,我很喜欢。”
“那以后我们常回来看看。”离翁紧紧抱着她,“谢谢你,愿意陪我回到这里,谢谢你,愿意和我共度一生。”
陈鸿运靠在他的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能和你在一起,去哪里我都愿意。”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依偎在一起,定格成一幅最美的画面。乡间大地的冬夜,因这份真挚的爱情而变得格外温暖,而这段始于相知、定于八字、成于故土的缘分,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愈发璀璨的光芒。
结尾词·临江仙
蜀道蜿蜒牵夙契,庚帖暗合天缘。
金川雪夜聚家筵。
灯红映笑靥,酒暖润心田。
两心相印情如海,余生共赴华年。
和光同尘伴清欢。
春来花满径,岁岁皆平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