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论语·颜渊》有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感而赋之:
处世当存君子心,莫因私怨乱芳林。
育人本是千秋事,何忍流言扰素襟。
壤塘县的秋晨总带着几分清冽,街面上的经幡在微风中轻扬,藏式民居的屋顶覆着薄霜,映着初升的朝阳,透着几分宁静祥和。离翁踏着晨露走进中学大门时,还在回味昨夜备好的教案——他到壤塘中学任教不过半载,带着应届生的热忱与青涩,把满心精力都扑在了课堂上。虽前天与高三学生张力发生过一次争执推搡,可学生无伤、家长谅解,学校党支部也已作出免于处分的决定,这事本已尘埃落定。
他刚走进办公室,就见隔壁班的藏族女生卓玛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颊冻得通红,语带急声道:“离老师!不好了!街上、街上贴满了说您的大字报!”
离翁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教案本险些滑落。他素来坦荡,自忖平日待学生尽心尽力,即便与洛桑起了冲突,也是因对方逃课去网吧,他劝阻时发生的肢体接触,何来可指摘之处?“卓玛,你慢慢说,大字报上写了什么?”
“写的都是难听话!说您体罚学生、脾气暴躁,还说您不配当老师……”卓玛眼圈泛红,“我们班好几个同学上学路上看见了,都在偷偷撕呢!张力的班主任魏老师就站在旁边看着,还跟路过的学生说您的不是!”
这话如惊雷炸响在离翁耳边。魏长命——张力的班主任,也是学校里资历颇深的老教师。与张力冲突发生后,魏长命便在教研组会议上暗示他“年轻气盛、不懂管教”,如今竟动员学生写大字报,这是要将他置于难堪境地啊!
离翁再也按捺不住,拔腿就往校外跑。壤塘街不算长,从学校门口到十字路口,墙面上、电线杆上、甚至商铺的门板上,随处可见用墨汁书写的大字报,“离翁不配为人师”“严惩体罚学生的害群之马”等字眼刺得人眼睛生疼。几个穿着校服的身影正踮着脚撕扯,正是他班上的学生:班长扎西、学习委员李娟,还有几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男生,此刻都涨红了脸,手脚麻利地将一张张大字报撕下,揉成纸团塞进书包。
“老师!”扎西看见他,停下手里的动作,语气急切,“您别往心里去,这些都是瞎编的!我们早上看见就赶紧撕了,没让多少人看见!”
李娟也附和道:“是啊离老师,张力自己都知道错了,魏老师怎么能这么做呢?太过分了!”
离翁看着学生们冻得发红的手指,看着地上散落的纸屑,一股暖流混着怒火涌上心头。学生们的信任如暖阳驱散寒意,可魏长命的所作所为,却像一根毒刺扎进他心里。他年轻气盛,哪受过这样的屈辱?转身就往学校办公楼跑,胸口剧烈起伏,只想找魏长命讨个说法。
办公楼三楼的教师办公室里,魏长命正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喝茶,见离翁怒气冲冲地闯进来,脸上竟露出几分讥讽:“离老师这是去哪了?脸色这么难看。”
“魏长命!你为什么要让学生写大字报污蔑我?”离翁双目赤红,拳头攥得咯咯作响,“这事学校已经处理完了,你到底想怎么样?”
魏长命放下茶杯,慢悠悠地站起身,挑眉道:“污蔑?我只是让学生说实话而已。你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动不动就跟学生动手,这要是传出去,影响多不好?我这是帮你‘警醒’自己!”
“警醒?”离翁气得浑身发抖,“你这是毁我名声!学生们都知道真相,你却教唆他们造谣!”说着便要上前动手,被闻声赶来的副校长张建国一把拉住。
“离翁!冷静点!”张校长力道颇大,将他往后拽了几步,“有话好好说,动手解决不了问题!”
魏长命见状,倒摆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态:“张校长您看,这就是他的脾气,动不动就打人,我没说错吧?”
“魏老师,你先别说了!”张校长脸色铁青,转头看向魏长命,语气严厉,“这事学校已经作出明确处理,你却私下动员学生写大字报,贴满整条街,这是违反师德师风的!你有没有想过后果?离老师是新教师,需要引导,不是这样排挤打压!”
随后赶来的教导主任王芳也附和道:“魏老师,您这样做太不妥当了。学生们撕大字报的时候,好多家长都看在眼里,已经有人来学校反映情况了。教书育人,先正己身,您这样怎么给学生做榜样?”
魏长命脸上的得意之色渐渐褪去,却仍嘴硬道:“我也是为了学校好,怕他以后再犯同样的错。”
“为了学校好就该按规矩来!”张校长语气愈发严肃,“现在立刻去把街上剩余的大字报清理干净,下午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检讨!如果再敢有这样的行为,学校绝不姑息!”
魏长命见校长动了真怒,终究不敢再执拗,悻悻地应了声,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里只剩下张校长、王芳主任和离翁三人。离翁的怒火渐渐平息,只剩下满心的委屈,眼眶不由得红了:“张校长,我真的没有恶意体罚学生,我只是……”
“我知道。”张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许多,“你刚走出校门,性子直,有冲劲是好事,但也容易冲动。这次的事,魏老师做得不对,学校已经批评教育了他。但你也要反思,与学生相处,光有责任心不够,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王芳主任也温言道:“离老师,你年轻有为,教学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学生们也喜欢你。别因为这点事就消沉,清者自清,学生和家长都看在眼里呢。”
离翁点了点头,心里的郁结消散了不少。他想起学生们冒着凉气撕大字报的身影,想起校长和主任的开导,忽然觉得那些流言蜚语也没那么可怕了。“谢谢校长,谢谢王主任,我知道错了,以后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多向老教师学习。”
自那以后,离翁像是变了个人。往日里那个血气方刚、遇事容易冲动的年轻人,渐渐多了几分沉稳。他常常主动去听老教师的公开课,认真做好笔记,遇到教学上的难题就虚心请教;课后他会留在办公室,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惑。张力后来主动找到他,红着脸道:“离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听魏老师的话写大字报。”
离翁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你现在好好复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魏长命作完检讨后,虽对离翁仍有芥蒂,但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针对他。学校里的氛围渐渐恢复了平和,老师们各司其职,互帮互助,真正做到了和光同尘、和睦相处。离翁深知,学校的包容与爱护是他成长的动力,他愈发珍惜这份工作,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教书育人上。
入冬后,壤塘县下起了大雪,气温骤降。离翁正批改作业时,张校长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离翁,你的家乡遭遇洪涝灾害,学校听说了,这是学校党支部和全体老师凑的200元慰问金,你收下,给家里寄回去。”
离翁愣住了,接过信封,指尖传来纸张的温热,心里更是暖烘烘的。他离家千里,独自在壤塘工作,家乡受灾的消息他只跟王主任提过一次,没想到学校竟记在了心里。“张校长,这……这太多了,我不能收。”
“拿着吧。”张校长笑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在学校好好工作,家里的事也别太操心,有困难就跟学校说,学校永远是你的后盾。”
王主任也走过来说:“离老师,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你平时那么照顾学生,现在你有难处,我们也该帮衬一把。”
离翁握着信封,眼眶再次湿润。这200元在当时不算小数目,却承载着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沉甸甸的关怀。他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校长,谢谢各位老师,我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翁的教学水平日益精进,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个认真负责、温和友善的年轻老师。壤塘街的大字报早已被岁月冲刷干净,那段不愉快的经历,成了他成长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让他学会了隐忍、包容与感恩。
在壤塘中学的校园里,清晨总能看见他带领学生早读的身影,夜晚办公室里总有他批改作业的灯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也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收获了师生情谊与同事关怀,真正体会到了和光同尘的处世智慧,感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温暖。
结尾律诗
壤塘秋露染征衣,偶起风波志未移。
学子执心撕谤纸,校领导众护清规。
沉心悟得育人道,和光融尽是非疑。
寒天暖意传千里,不负师恩不负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