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岁末校园暖意融,青春逐梦气如虹。
讲台初立明初心,艺苑同欢乐满穹。
冬雪悄然覆盖马尔康师范学院的屋顶,银杏枝桠裹着薄雪,像缀满了银饰。随着元旦临近,校园里弥漫着热闹的筹备气息——各班要举办元旦晚会,还要开展“师范生初试讲”活动,既要展现才艺,更要检验专业功底。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笑着宣布:“这既是辞旧迎新的庆典,也是大家第一次站上讲台的试炼,每个人都要参与,既要玩得开心,更要练出真本事!”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晚会筹备组很快成立,雪峰凭借一手好字负责写海报、布置会场,她用彩纸剪出彩带,在黑板上写下“青春逐梦,喜迎元旦”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画了雪山、青稞田的简笔画,瞬间让教室充满藏区特色。学荣则主动承担起节目统筹,跑前跑后统计节目单,一会儿凑到唱歌的同学身边听调子,一会儿又看跳舞的同学排练队形,忙得满头大汗,却乐在其中。
离翁被大家推选负责道具制作,这可刚好发挥他的木工技能。他带着几个同学直奔学校的杂物间,找出废旧木板、铁丝、颜料等材料,计划做藏式碉楼模型、青稞穗装饰,还要给话剧节目做简易布景。“咱们做的道具要能体现藏区特色,让晚会有咱们实训时的味道!”离翁一边测量木板尺寸,一边对身边的同学说。大家分工合作,有的锯木头,有的刷颜料,有的用彩纸做青稞穗,杂物间里锯声、笑声此起彼伏,很快就堆起了一堆半成品。
筹备间隙,“初试讲”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安排,每个人要准备15分钟的微型课堂,随机抽取课题,面对全班同学试讲。离翁抽到的是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为了让课堂生动,他想起学工时用的木条,特意做了三个可拼接的三角形教具,还准备了藏区孩子熟悉的青稞穗作为奖励道具。
轮到离翁试讲时,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讲台。起初还有些紧张,声音微微发颤,但当他举起自制的教具,开始讲解时,渐渐进入了状态。“大家看,这三个木条拼起来的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刚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他一边演示,一边结合学农时丈量土地的经历举例,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听得认真,偶尔举手提问,离翁都耐心解答,直到试讲结束,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班主任笑着点评:“教具准备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有老师的样子了!就是语速再慢一点就更好了。”离翁点点头,把建议牢牢记在心里。
淑英抽到的是课题物理课则试讲物理“摩擦力”,她用学工时锯木头的例子,演示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对摩擦力的影响,还现场让同学上台体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试讲结束后,大家互相点评,取长补短。离翁帮淑英调整语速,淑英则提醒学荣注意课堂纪律把控,学荣又建议离翁多设计互动环节,三人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晚自习时,教室里总能看到同学们分组试讲的身影,有的模拟课堂提问,有的纠正板书格式,有的讨论教学方法,青春的身影在灯光下格外认真。
元旦晚会当晚,教室被布置得焕然一新。藏式碉楼模型立在讲台两侧,彩纸做的青稞穗挂满墙壁,黑板上的彩灯闪烁,营造出温馨又热闹的氛围。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脸上洋溢着笑容,坐满了教室的每个角落。
晚会在淑英的藏语民谣中拉开序幕,她的歌声悠扬婉转,仿佛带着大家回到了南坪的青稞田;学荣和几个男生表演了小品《学工趣事》,重现了离翁刨木磨手、大家抢着要写字板的场景,引得全场哄堂大笑;离翁则和同学们合作了一个话剧《雪山下的课堂》,讲述了藏区老师教书育人的故事,他制作的简易布景惟妙惟肖,赢得了阵阵掌声。
节目间隙,班主任走上讲台,举起酒杯(装着橘子汁):“今晚,我看到了你们的才艺,更看到了你们作为未来教师的潜力。希望你们记住今晚的热情与初心,将来站上真正的讲台,也能这样发光发热!”同学们纷纷举杯,齐声说道:“谢谢老师!元旦快乐!”欢呼声、笑声回荡在教室里,温暖了整个冬夜。
晚会接近尾声时,大家围着篝火跳起了锅庄舞,淑英领唱,离翁和学荣跟着节奏拍手,同学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旋转,脸上满是青春的喜悦。离翁望着身边欢笑的同窗,看着讲台上熟悉的教具,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从学农的青稞田到学工的木工车间,从校园的书桌到初次登台的讲台,这段青春旅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成长与感动。
结尾律诗
岁末校园雪色浓,筹演试讲乐无穷。
巧裁道具藏乡韵,初立讲台展师风。
歌起满堂欢意闹,论谈一室智思融。
青春不负韶华景,静待来春育碧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