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归来的林牧之,并未直接回府,而是信步登上了内城的城墙。
苏婉清、周雨晴和赵铁柱默默跟在他身后。
郑知远闻讯,也匆匆赶来,一身轻甲,额上的疤痕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主公。
郑知远拱手行礼,手习惯性地按在腰间刀柄上。
可是今日巡访,有何不妥?
林牧之转过身,望着城内万家灯火,以及更远处原野上星星点点的村落光芒。
他摇了摇头,嘴角浮现一丝复杂的笑意。
并非不妥。恰恰相反,是今日所见,太好,太暖,让人心生惶恐。
好?惶恐?
郑知远微微皱眉,刚毅的脸上露出不解。
苏婉清轻声道:
知远兄,今日我们见到粮仓满溢,市井繁荣,孩童欢笑,老者安详。百姓脸上,是真切的满足。
周雨晴接口,语气带着耕耘者特有的踏实:
是啊,郑大哥,田里的稻子,沉得都快撑不住了。乡亲们都说,从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赵铁柱闷闷地点头,敦实的身躯像城墙垛口一样稳固。
工坊,也顺。
林牧之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远方沉入地平线的最后一抹霞光。
是啊,好日子。我们浴血奋战,推行新政,为的就是这人间烟火气。
但正因如此,我才愈发不安。
他抬起手,指向那片璀璨的灯火。
你们说,这眼前的盛世,能持续多久?一年?十年?还是百年?
众人的神色都凝重起来。
郑知远眉峰上挑,掌心微微出汗。
主公是担心……旧势力反扑,或是外敌入侵?边境防线我已加紧巡视,新式火炮也已部署到位……
林牧之摆手打断他。
知远,你的能力,我从不怀疑。军事上的威胁,我们或许可以抵御。
但我担心的,是来自内部的侵蚀。是这盛世之下,肉眼看不见的顽疾。
苏婉清敏锐地抬起头,素来温婉的眼神变得锐利。
主公所指,是……吏治?财政?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指尖的算盘珠子。
林牧之赞许地看了她一眼。
是,也不全是。我问你们,若无人监管,手握权力的官员,会永远清廉如水吗?
若制度不全,今日富足的商贾,会永远守法经营吗?
若教化不兴,眼下安分的百姓,其子孙后代能永远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吗?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清晰。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让这‘人民幸福’不至昙花一现,化为‘长治久安’,才是我们接下来真正的挑战。
城墙上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夜风拂过旗幡的猎猎声响。
周雨晴率先开口,语气坚定:
主公,我明白了。农事关乎温饱,是根基。但光有粮食还不够,还得有公平。土地兼并之事,历代皆是祸乱之源。我们需有良法,抑制豪强,保护小民。
她的手不再扯衣角,而是紧紧握成了拳。
赵铁柱喉结滚动,似乎下了很大决心。
工坊……也一样。不能只求快,求多。安全规程,要更严。质量,要卡死。不然,机器会坏,人会伤,根基就动了。
他反复说着成了,成了,像是给自己打气,又像是在强调某种信念。
郑知远深吸一口气,手从刀柄上移开。
末将是个粗人,只懂行军打仗。但主公所言极是。军队强大,可御外辱,却难防内腐。
他看向林牧之,眼神诚恳。
需得有严明的军纪,更需有超越军纪的国法,约束将帅,也约束兵卒。让武力成为守护之盾,而非祸乱之刃。
苏婉清此时已然平静,她轻轻拨动了一颗算盘珠,发出清脆的声响。
主公,婉清以为,长治久安,需有三大支柱。
其一,为律法。需制定一部清晰、公正、且高于任何人的法典,令行禁止,让天下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二,为监察。需建立独立于行政体系的监察网络,如同无数双眼睛,紧盯权力运行,防微杜渐。
其三,为教育。不仅教孩童识字算数,更要教化万民,知法、守法、护法,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而非仅凭上位者威严。
她微微扬起脸,耳廓在城头火把的映照下泛着微光。
如此,或可编织一张无形之网,护佑这盛世绵长。
林牧之静静听着,眼中光芒越来越盛。
他看向眼前这四位伙伴,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性格,却在此刻,为了同一个目标,贡献着各自的智慧。
好!说得好!
林牧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瞳孔微微收缩。
律法、监察、教育……还有你们提到的农业根本、工业质量、军事纪律。这些都是支撑‘长治久安’的梁柱!
他猛地转身,面向那片愈发深邃的夜空,仿佛要穿透黑暗,看清未来的轨迹。
我们之前的努力,是砸碎一个旧世界。
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新秩序。
一个不因明君在位而兴,不因昏君当道而亡的秩序。
一个能让百姓世代安享太平的秩序!
这比攻城略地,更加艰难,却也更加意义非凡。
郑知远被这番豪情感染,抱拳道:
末将愿效死力!这天下,是主公带领我们打下来的,也必将在主公带领下,永享安宁!
周雨晴和赵铁柱也重重点头,眼中燃烧着创造的火焰。
苏婉清浅浅一笑,语气却异常坚定:
路虽远,行则将至。主公,我们何时开始?
林牧之收回望向远方的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冷静而务实。
就从明日开始。
婉清,你牵头,会同郑知远、雨晴、铁柱,还有学堂的几位法家学子,三日内,给我一份关于设立‘律法起草委员会’和‘监察院’的初步构想。
他顿了顿,补充道。
记住,我们要立的法,首要便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第一条,从我林牧之做起。
苏婉清郑重点头。
婉清明白。
夜风更劲,吹动众人的衣袂。
但此刻,无人感到寒意。
一种比打下江山更为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
这“长治久安”四个字,重逾千钧。
它意味着一条更长、更崎岖,却通往真正光明未来的道路。
而他们,已经站在了这条路的起点。
城墙下的万家灯火,在他们眼中,既是奋斗的成果,更是未来必须守护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