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亲自将分类封装好的样品箱交给专门负责运输的保密小队,反复叮嘱了注意事项,才返回实验室。
他将赵宇那边已经找到验证路径、样品顺利送出的好消息告诉了仍在埋头工作的伙伴们。
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小小的欢呼和议论声,持续数月的高强度材料研发和制备,终于迎来了最具决定性的检验阶段,每个人都难掩激动之情。
短暂的振奋过后,陈奕便和几名负责装置的工程师一起,再次投入到对东方超环装置的改造计划中。
他们准备在下半年,启用经过进一步优化的自修复纳米钨基复合材料,再次尝试更长时间、更高参数的稳态运行,为后续的示范堆积累宝贵的运行数据和经验。
一直忙到晚上六点多,陈奕才和几位工程师暂时结束了讨论。
几人一边揉着发酸的脖颈往食堂走,一边还在聊着后续的改造细节以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大规模生产。
“陈总,虽然这自修复材料在抗辐照寿命上达不到商业堆的终极要求,但它展现出的自修复机理、高温稳定性,可是实实在在的硬科技啊。”
一位材料出身的工程师感慨道。
“是啊,”
陈奕点头表示同意,
“这些衍生技术,完全可以转移到航空航天领域。回头我们整理一下,形成技术包,提交给相关部门评估。”
走进食堂,喧嚣的人声和饭菜的热气扑面而来。
陈奕打好饭,目光扫视了一圈,发现孙清雪一个人坐在靠窗的角落。
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和几张画满草图的纸,眉头微蹙,手中的笔无意识地在纸上点着,旁边的饭菜显然已经放了有一会儿,都快凉透了。
陈奕端着餐盘走了过去,在她对面坐下,关切地问:
“清雪,怎么了?一个人在这发呆,饭都凉了。箫哥呢?没陪你一起吃饭?”
孙清雪听到声音,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抬起头,语气还带着点沉浸在思考中的恍惚:
“哦,奕哥啊。他还在实验室那边,和婧怡他们一起研究第一壁内部的分布式监测算法呢。”
“那你这是又在攻克什么新难题呢?”
陈奕看着她笔记本上那些复杂的电路框图和量子态符号,好奇地问道。
孙清雪将笔记本转向陈奕,语气变得认真起来:
“我在考虑,如何将我们之前研究的量子雷达技术,与霄龙的智能蒙皮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目标是想办法取消现在机身上必须携带的虚拟龙勃透镜。”
陈奕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虚拟龙勃透镜是霄龙实现雷达波束智能调控和隐身性能动态管理的核心部件之一。
其算法正是由楚箫和孙清雪团队开发的,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
“霄龙现有的龙勃透镜算法,我记得已经是你们开发的第二代了吧,性能提升很大,还有什么问题吗?”
孙清雪揉了揉自己的脸颊,显得有些忧虑:
“算法本身是领先的,但其核心数学变换和调控逻辑,理论上仍然存在被超级计算机暴力破解或通过侧信道分析反向推导的可能。
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概率极低,但在瞬息万变、技术爆炸的战场上,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对我们前线的飞行员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我绝不允许任何一点潜在的风险,出现在我们华夏军人的身上。”
陈奕的神色也严肃起来,他放下筷子:“所以你现在的具体想法是?”
“我称之为智能-量子综合传感基体构想。”
孙清雪用手指着笔记本上的核心框图,
“你看,我们现在的智能蒙皮,虽然集成了大量的射频、光学、声学等传感器,但它们本质上还是各自为战,数据融合是在后端处理单元完成的。
在极端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仍然可能存在数据冲突、信道拥堵或者被针对性干扰的风险。”
她顿了顿,眼神中闪烁着技术宅特有的光芒:
“我在想,能不能进行量子赋能升级。将蒙皮中一部分最关键的传感器,直接替换成量子探测单元。”
陈奕的眼睛瞬间亮了:
“用量子传感器固有的高灵敏度、抗干扰和不可分割特性,来从根本上提升感知层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这个思路非常前沿!但是清雪,你要知道,不同物理原理的量子传感器之间,以及与传统的射频传感器之间,要实现数据的有效融合,对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会达到皮秒甚至飞秒量级!这几乎是现有电子技术难以企及的。”
“所以我才引入了量子授时与同步网络啊!”
孙清雪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语气带着一丝小得意,翻到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画着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图,
“利用纠缠光子对或者高精度原子钟,在蒙皮内部的各个传感节点之间构建一个分布式的量子时钟同步网络,从根本上解决时空基准统一的问题。”
她越说越兴奋:
“这样一来,通过量子赋能,我们不仅能获得更精确、更抗干扰的感知数据。
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和量子密钥分发,实现传感节点之间、传感层与处理核心之间的无条件安全通信。
这意味着,即使敌人截获了通信信号,在物理层面上也无法破解,从根本上杜绝了信息泄露和被欺骗的可能。”
陈奕听完她这一整套大胆而缜密的构想,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眼中充满了赞赏与惊叹:
“清雪,你这个想法……格局太大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近乎于对现有航空电子架构的一次革命性重构!想法非常好,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
“这需要非常详实的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路线图。
你需要系统地梳理出关键的技术瓶颈、所需的底层技术支撑、预期的性能提升指标,以及大致的研发周期和资源需求。”
孙清雪认真地点点头,合上笔记本:
“我明白,这只是个初步构想。
我会抽时间把它细化成一个完整的预研方案,尽快和14所、38所以及相关高校的量子信息团队沟通,启动可行性论证。”
“好!我支持你!”
陈奕肯定道,“赶紧先吃饭吧,饭菜真凉透了。”
他指了指她旁边那碗已经没什么热气的米饭。
“嗯。”
孙清雪笑了笑,终于拿起勺子,开始对付那碗凉掉的晚饭。
陈奕几口扒完自己盘里的饭,站起身:
“那你慢慢吃,我先回实验室了。”
“好,我等下吃完也过去找婧怡他们。”
孙清雪应道,目光已经重新落回了她的笔记本上,显然大脑又开始高速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