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见·后方防线:冻土上的防御与反偷袭
一九四九年四月的孝感后方阵地,春风裹着冻土的寒气,在旷野里呼啸。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工兵连正以“百米一岗、千米一堡”的规模构建防御工事——和谈期间的“不主动进攻”,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备用战壕在冻土上蜿蜒延伸,机枪掩体像凸起的礁石,反步兵地雷埋在枯草下,引线牵着战壕里的拉环,构成一张看不见的防御网。战士们的铁锹与冻土碰撞的“叮当”声,地雷探雷器的“滴滴”警报声,在寂静的后方阵地上,织就一道生死防线。
冻土战壕挖掘:铁锹与炸药的攻坚。上午八时,工兵班长周锐蹲在战壕里,手里的铁锹已经磨出缺口。冻土硬得像钢板,铁锹挖下去只留下一道白痕,震得他虎口发麻。“用炸药!”他喊着,战士们立即掏出炸药包,塞进预先凿好的冻土坑。每炸开半米深的缺口,就用铁锹清理碎石,再用冻土块砌实战壕内壁。“战壕要挖两米深、一米五宽,顶部留五十厘米的射击孔!”周锐用脚踩着战壕壁,检查是否牢固,冻土块簌簌掉落,他又让人往缝隙里填进湿泥,“等泥冻住,比钢板还硬!”
战士李响负责搭建机枪掩体,他把废弃的钢板铺在掩体顶部,再盖上枯草和冻土,只露出一个半米宽的射击口。钢板上的弹孔还留着前几场战斗的痕迹,边缘的铁锈蹭在他的棉服上,留下褐色的印记。“把机枪架在左边,这样能覆盖到两百米外的开阔地!” 周锐过来调整机枪角度,李响趁机揉了揉发酸的肩膀。从清晨到现在,他们已经搭建了八个掩体,双手早就没了知觉,只能靠动作惯性继续干活。
突然,远处传来汉阳江面的炮艇轰鸣声,周锐抬头望了望,又低下头挖战壕:“前面的对峙越平静,咱们的后方越要扎实——毛主席的电文里说了,‘保持警惕才能避免冲突’。”战士们没人说话,只是加快了手里的动作,铁锹与冻土的碰撞声,在旷野里格外响亮。
地雷布设:引线与拉环的生死连接。中午十一时,战壕两侧的开阔地,战士王强正带着小组埋反步兵地雷。他手里的探雷器在枯草下扫过,“滴滴”的警报声偶尔响起——那是之前演习埋下的废雷,现在要换成实弹。“地雷间距五米,呈‘之’字形排列!”王强蹲在地上,用刺刀在枯草上划出标记,“引线要拉到战壕里,用木楔固定,别让风吹松了!”
战士赵刚手里的地雷沉甸甸的,外壳是黑色的铸铁,上面印着“反步兵”的字样。他小心翼翼地把地雷放进冻土坑,用薄土覆盖,只露出一根细如发丝的引线,然后牵着引线往战壕跑,中途还特意绕开几处凸起的土块——那是留给自己人的安全通道。“拉环要绑在战壕壁的木桩上,这样一拽就能引爆!”王强帮赵刚把引线固定好,拉了拉木桩,确认牢固后才放心,“记住,只有看到敌军靠近五十米内,才能拉环!”
赵刚看着脚下的地雷区,突然想起之前在前线见过的地雷爆炸——残肢混着冻土飞溅的场景,让他忍不住攥紧了拳头。“别怕,这些地雷是用来防偷袭的,不是主动进攻的!”周锐看出他的紧张,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把防线筑牢,才能让前面对峙的战友们安心。”
反偷袭警报:地雷爆炸的瞬间冲击。下午三时,探雷器的“滴滴”警报声突然在战壕东侧响起——不是演习的废雷,是真的有东西触发了地雷警戒线!“隐蔽!”周锐大喊,战士们瞬间趴在战壕里,李响的机枪已经对准警报响起的方向,手指扣在扳机上,呼吸都放轻了。
警报声越来越近,突然变成尖锐的“嘀 ——”声,紧接着就是“轰隆”一声巨响!反步兵地雷在五十米外的枯草中炸开,冻土块和枯草像雨点般飞溅,黑色的烟柱在旷野里升起。“是桂系的侦察兵!”周锐爬出战壕,用望远镜观察——爆炸点周围的枯草在晃动,显然还有活口。
“别开枪!等他们动!”周锐按住李响的机枪,果然,两名桂系侦察兵从枯草里爬出来,手里举着枪,却没敢往前冲——他们显然没想到,后方阵地的防御这么严密。“放下枪!我们优待俘虏!”周锐大喊,两名侦察兵犹豫片刻,慢慢放下枪,举起了双手。战士们冲上去将他们制服时,才发现爆炸点附近还有一具尸体,手里攥着揉皱的侦察地图,上面标注着后方阵地的大致位置。
尸体交接:战壕间的无声默契。傍晚五时,周锐让人用担架抬着桂系士兵的尸体,送到两军中间的空地上。战士们在尸体旁放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领回安葬”——这是和谈期间双方默认的默契,不虐待尸体,不激化矛盾。李响站在战壕里,看着桂系阵地的方向,心里有些紧张:“他们会不会借机偷袭?”周锐摇了摇头:“不会,他们要是想打,就不会让侦察兵单独来。”
果然,十分钟后,三名桂系士兵举着白毛巾,慢慢从阵地里走出来。他们走到尸体旁,小心翼翼地检查,确认没有炸药后,才用担架抬起来。转身离开前,为首的桂系士兵突然对着解放军战壕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没有说话,却胜过千言万语。
周锐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暮色里,对战士们说:“把防线再检查一遍,尤其是地雷引线,别出纰漏。”李响点点头,往战壕外走去,暮色中,他看到远处的孝感前沿阵地已经亮起了信号灯,那是对峙双方约定的“夜间安全信号”。冻土上的防御工事,地雷引线的轻微颤动,还有那鞠躬的瞬间,都在诉说着:和谈期间的后方防线,不仅是钢铁与炸药的堆砌,更是战士们对和平的坚守——每一道战壕,每一颗地雷,都是为了让对峙的平静,能多维持一天,让武汉的和平接收,能多一分希望。
夜色渐深,战壕里的战士们轮流值守,探照灯的光束在防御区来回扫射。周锐靠在机枪掩体旁,掏出毛泽东关于“保持对峙、争取和平”的电文抄件,借着微弱的灯光再看了一遍——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道命令,刻在他的心里。后方阵地的寂静,比前线的炮火更沉重,却也更坚定:他们要守住的,不仅是这片冻土,更是新中国诞生前,那来之不易的和平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