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见·吴淞口扫雷战:
钢铁集群的死亡通道开辟
一>、见·战前编队:钢铁洪流的临战集结与三军协同幽默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三日凌晨二时,吴淞口的夜色浓得化不开,墨汁般的黑暗里,东突集团扫雷集群的三十艘舰船如钢铁梭子,在江面上铺开 “三层防护编队”。没有长篇大论的命令,只有无线电里一句简短的 “清出通道,拂晓前给大部队让路”,三十艘舰船就带着近千颗水雷的死亡威胁,缓缓向水雷区逼近 —— 江水下的黑疙瘩,每一颗都能把万吨舰船炸成碎木片,而东突的扫雷兵们,要在死神的眼皮子底下,为百万雄师开辟生路。
与此同时,江岸上的中突集团装甲集群(八十辆坦克)已在滩涂就位,炮口对准江面两侧的隐蔽航道;西南山地的西突集团火力点里,狙击手的瞄准镜锁定了江对岸的敌军观测哨——三军如同一把拧紧的钳子,扫雷集群是钳尖的开路刃,岸防与山地火力是钳身的防护盾,静默中透着雷霆万钧的威慑。
扫雷集群集结:江面上的“钢铁玩笑与生死准备”,先锋梯队:扫雷艇与“暴躁水雷”的预告。十艘扫雷艇组成的先锋梯队排在最前,艇身两侧的机械臂展开三米宽,金属关节在夜视仪下泛着冷光,像极了螳螂的镰刀。扫雷索缠绕在滚筒上,末端二十公斤的炸药包裹着三层防水布,引信连着水压传感器——只要碰着水雷的金属壳,立马“同归于尽”。
“破浪号”扫雷艇的机械师陈峰,正趴在液压管旁用手电筒照,光束里,他的手指飞快地拧着扳手。突然,指尖传来一阵刺痛,他低头一看,金属接口的毛刺划开一道血口子,血珠渗出来,滴在甲板上瞬间被夜风冻成小红点。“你这破管子,跟水雷一样脾气暴躁?”他骂了句,从口袋里摸出防水胶带,三两下缠紧渗漏处,嘴里还嘀咕,“别给我掉链子,不然炊事班的热粥可没你的份!”
旁边的操作手赵铁军递过来一块干粮:“峰哥,先垫垫,等会儿炸水雷的时候,想吃都没功夫。”陈峰咬了一大口,饼干渣掉在衣领里:“谢了!等我把这些‘江底刺猬’请上天,回头让你见识下我徒手拧螺丝的绝技——比你剥花生还快!”赵铁军笑着摇头:“得了吧,上次你拧错螺丝,差点把机械臂弄成‘断臂维纳斯’,还绝技呢!”
侧翼梯队:鱼雷快艇的“警戒趣话”。二十艘鱼雷快艇分列在扫雷艇两侧五十米处,艇首的双联装机关炮已填满穿甲弹,炮口对准江面两侧的芦苇丛——谁知道敌军会不会藏在里面放冷炮。驾驶员王海涛双手攥着舵盘,引擎保持怠速,螺旋桨搅起的水花在艇尾形成细小漩涡,像极了他紧张时转的笔。
“看见没?对岸那堆芦苇,上次我在这儿训练,还逮着一只野鸭子!”王海涛用夜视望远镜扫着远处,突然指着十公里外的一点微光,“哟,敌军的炮艇还敢出来遛弯?怕不是想给咱们的扫雷索‘剪彩’?”旁边的炮手孙博文拍了拍机关炮:“让它来!这玩意儿的射速,能把它的甲板打成筛子,还能顺便给它的炮管‘抛光’!”
正说着,无线电里传来中突集团装甲集群的声音:“东突的老伙计,我们在岸上给你们撑腰,敢有不长眼的炮艇,我们的坦克炮先给它‘点个灯’!”王海涛对着无线电喊:“谢了中突的老铁!你们别着急开火,等我们把水雷清完,让你们看看江面上的‘烟花秀’——比你们坦克炮的火光带劲!”
后卫梯队:冲锋舟的“救援神器与幽默”。十艘冲锋舟跟在最后,舟上的救生圈、牵引绳、灭火器堆得整整齐齐,医护兵李娜背着鼓囊囊的药箱,蹲在舟边盯着前方扫雷艇的尾灯,像只警惕的猫。她的药箱里藏着宝贝:止血带缠了三圈,吗啡够救十个重伤员,连锯子都备了两把——她给锯子起了个外号 “断后神器”,还跟战友打趣:“实在不行,锯掉胳膊腿,也得把人活着带回去!”
“李医生,你这锯子要是用上了,回头炊事班得给你炖只老母鸡补补——毕竟‘断后’也是个技术活!” 冲锋舟驾驶员周磊打趣道。李娜白了他一眼,从药箱里掏出个苹果:“我不用补,倒是你,等会儿艇晃得厉害,别吐得跟晕船的新兵似的。”周磊接过苹果,啃了一大口:“放心!我坐船比走路还稳,上次在长江里追敌军快艇,我还站在艇边钓鱼呢!”
水雷引爆博弈:密集爆炸中的生死幽默,第一波扫雷:水雷“烟花”与艇身摇晃。凌晨三时,扫雷集群驶入水雷区核心,江水下的黑色雷体在夜视仪中若隐若现,像一群潜伏的黑寡妇。“第一组扫雷索投放!”无线电里指挥员的声音简短干脆,十艘扫雷艇的机械臂同时转动,滚筒“咯吱咯吱”响得刺耳,扫雷索带着炸药包沉入水下三米,形成一道横跨江面的“死亡拦截线”。
三十秒后,“轰隆 ——”一声巨响撕裂夜空!第一颗水雷被引爆,十五米高的水柱冲天而起,碎冰与江水如暴雨般砸在扫雷艇甲板上,“噼里啪啦”的声响里,陈峰所在的“破浪号”被气浪掀得倾斜三十度。他死死抓住机械臂控制杆,指尖因用力而发白,突然一块拳头大的冰块砸在他肩膀上,剧痛让他眼前一黑,却咬着牙把机械臂转速调快:“这水雷脾气真爆!比我老家的炮仗带劲多了!”
赵铁军在旁边扶着控制台,脸都白了,却还打趣:“峰哥,这水雷是给咱们‘洗尘’呢!就是力道太足,差点把我甩进江里喂鱼!”话音刚落,第二颗、第三颗水雷连环爆炸,江面上的巨浪像小山一样压过来,“破浪号”在浪尖上颠簸,像片无根的叶子,甲板上的工具被晃得四处翻滚,有把扳手差点砸中陈峰的脑袋,他弯腰躲开,笑着骂:“你这扳手也想跟水雷合伙害我?没门!”
艇身堵漏:冰水与“人肉挡板”的协作。“轰隆!”一颗水雷在“逐浪号”扫雷艇正下方引爆,艇底被炸开一道碗口大的裂缝,江水“咕嘟咕嘟”涌进船舱,瞬间漫到膝盖。“堵漏!”艇长嘶吼着,战士们立马抄起木板、棉被往裂缝处塞,新兵吴浩然甚至直接跳进齐腰深的冰水里,用后背顶住木板:“快!用钉子钉住!我顶不了多久,这水比我老家的冰窖还凉!”
旁边的老兵张卫国一边钉钉子,一边打趣:“浩然,你这是给艇底‘做按摩’呢?还是想当‘人肉挡板’?”吴浩然牙齿打颤,却笑着说:“都…… 都不是!我是想让水雷知道,咱们解放军的战士,比它的炸药还硬!”说话间,江水顺着他的衣领往里灌,他冻得嘴唇发紫,却硬是没挪地方,直到裂缝被牢牢堵住,战友们把他拉上来,他的棉衣已经冻成了冰壳,走路都“咔嚓”响。
无线电里,西突集团的山地火力点传来消息:“东突的兄弟,江对岸有敌军观测哨,我们已经‘请’它闭嘴了,你们放心清雷!”“逐浪号”艇长对着无线电喊:“谢了西突的老表!回头清完雷,给你们送几条江鱼下酒!”
扫雷索断裂:生死一线的 “钩索大戏”。凌晨三时二十分,“穿云号”扫雷艇的扫雷索突然被气浪扯断,绳索末端的炸药包像个醉汉,顺着水流往艇身飘来——离艇身只剩三米时,还在水面上打着转,引信的水压传感器已经亮了红灯。“危险!”机械师刘建明大喊一声,从甲板上抄起三米长的铁钩,纵身跃到艇边,半个身子探出去,用铁钩勾住炸药包的牵引绳。
“使劲拉!别让它过来‘串门’!”艇长在后面喊。刘建明咬着牙,胳膊上的青筋暴起,脸憋得通红,像个熟透的柿子:“这玩意儿比我媳妇的嫁妆还沉!你们快切断主绳,启动备用索!”操作手立马按下按钮,备用扫雷索“嗖”地弹出去,而刘建明终于把炸药包推向江中心,就在他松手的瞬间,炸药包“轰隆”一声爆炸,水柱溅了他一身冰水,他却抹了把脸,笑着说:“搞定!这‘江底炸弹’想跟我同归于尽,没门!”
敌军偷袭与三军协同:炮火中的幽默反击,敌军炮艇偷袭:三方火力的 “围猎游戏”。凌晨三时四十分,四艘敌军炮艇趁着爆炸的烟尘,从江岔口冲了出来,艇上的机关炮对着扫雷艇扫射,子弹“嗖嗖”地擦着甲板飞过,打在金属栏杆上溅起火星。“敌军炮艇偷袭!请求支援!”东突扫雷集群的求救信号刚发出,江岸上的中突装甲集群就有了回应——三辆坦克的主炮同时开火,炮弹在敌军炮艇周围炸开,水柱把炮艇困在中间。
“中突的老铁,打得准点!别把咱们的扫雷索炸断了!”王海涛驾驶着鱼雷快艇冲上去,机关炮对着敌军炮艇的甲板扫射,“你们这些逃兵,不好好待在上海城里等死,还敢出来遛弯?是不是嫌死得不够快?”敌军炮艇想掉头逃跑,却被西突集团的山地火力点盯上了——两发迫击炮弹落在艇尾,引擎瞬间冒起黑烟,炮艇像无头苍蝇似的在江面上打转。
“西突的老表,谢了!这炮艇的引擎让你们炸得,比我家的破拖拉机还响!”孙博文对着无线电喊,手里的机关炮没停,继续对着敌军炮艇的射击孔扫射,“再顽抗,把你们的炮管拧下来当烟囱!”
协同反击:江、岸、山的立体幽默。东突的鱼雷快艇围成圈,机关炮形成交叉火力;中突的坦克在岸上校准炮口,时不时补一发炮弹,把敌军炮艇的逃跑路线堵死;西突的狙击手趴在山地岩石后,精准射击炮艇上的敌军射手——三军协同得像一个人,敌军炮艇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江面上挨揍。
“快看!那艘炮艇想跳水逃跑!”李娜指着一艘正在下沉的炮艇,上面的敌军士兵纷纷往江里跳,却被冰冷的江水冻得直打哆嗦。周磊笑着说:“他们这是想‘潜水逃生’?可惜啊,这江水比冰箱还冷,不出三分钟,就得冻成冰棍!”正说着,东突的冲锋舟冲上去,战士们把冻得瑟瑟发抖的敌军拉上船,一名敌军士兵牙齿打颤:“你……你们的火力太猛了,还……还这么会配合!”
“那是!咱们三军联手,比你妈织毛衣还密!”冲锋舟上的战士打趣道,把一块干粮扔给他,“先吃点垫垫,别冻僵了——我们还得审问你呢!”
战后休整:硝烟中的幽默互动与三军呼应。凌晨四时三十分,扫雷集群终于清出一条宽五十米的安全通道,江面上还飘着水雷爆炸后的碎木片,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和江水的腥味。扫雷艇的甲板上,战士们瘫坐在地上,有的在擦武器,有的在烤火,有的则互相打趣,刚才的生死博弈仿佛成了一场惊险的游戏。
陈峰揉着被冰块砸中的肩膀,对着“破浪号”的机械臂说:“老伙计,这次没掉链子,回头给你上点润滑油,让你再威风一次!”赵铁军递过来一碗热粥:“峰哥,快喝了暖暖身子,李医生说你肩膀可能有点骨裂,让你别硬扛。”陈峰喝了一口热粥,笑着说:“骨裂算啥?只要能清出通道,就算断条胳膊,也值了——再说了,我还得等着看总攻的热闹呢!”
江岸上,中突集团的坦克驾驶员探出头,对着江面喊:“东突的老伙计,通道清完了?我们的坦克都等不及要冲进去了!”东突的战士们挥着手回应:“快了快了!你们别急,等天亮,咱们一起把红旗插在上海城里!”
西南山地的西突火力点里,狙击手对着无线电喊:“三军的兄弟们,我们在山上给你们望风,谁敢来捣乱,我们的子弹第一个‘招待’他!”无线电里传来一片笑声,硝烟弥漫的吴淞口,在凌晨的寒风中,透着一股必胜的轻松——百万雄师的钢铁洪流,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只待拂晓的信号,就将冲破一切阻碍,解放这座被黑暗笼罩的城市。
二>、见·敌军袭扰:侧翼梯队的火力反击与通道开辟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三日凌晨三时许,吴淞口水雷区的连环爆炸声还没平息,江面东侧突然传来“哒哒哒”的机关炮声——三艘敌军炮艇趁着夜色与烟尘掩护,像三条偷腥的野猫,从江岔口窜出,艇首的机枪对着扫雷集群疯狂扫射,子弹在江面上溅起密集的水花,有的甚至擦着扫雷艇的甲板飞过,留下一道灼人的划痕。
“东突侧翼遇袭!请求中突岸防、西突山地火力支援!”扫雷集群指挥员的无线电信号刚发出,江岸上的中突集团岸防炮就率先响应,西突集团的山地狙击手也锁定了敌军炮艇的了望哨——三军协同的齿轮瞬间咬合,东突的鱼雷快艇正面拦截,中突的岸防炮封锁退路,西突的火力压制敌军观测,一场立体反击战在江面上骤然打响。
敌军袭扰:立体反击中的“火力幽默与三军配合”,鱼雷快艇拦截:“猫捉老鼠的江面追逐。“鱼雷快艇编队,拦截!”指挥员的命令简短干脆,二十艘鱼雷快艇如离弦之箭冲出,艇首的双联装机关炮同时开火,穿甲弹带着尖啸飞向敌军炮艇,在甲板上打出密密麻麻的弹孔。鱼雷快艇指挥员罗刚站在“猎豹号”艇首,手里的望远镜死死盯着最前面那艘敌军炮艇,嘴里骂道:“你们这帮龟孙子,扫雷扫得正起劲,还敢来‘送人头’?”
敌军第一艘炮艇的驾驶舱突然被一串穿甲弹击中,玻璃碎片飞溅,艇身瞬间失去控制,向一侧倾斜,江水顺着弹孔涌入船舱。艇上的敌军士兵尖叫着跳江逃生,冰冷的江水刚没过胸口,就冻得他们牙齿打颤,有的甚至直接失去知觉,漂浮在江面上。“看看你们这点出息!江水才零度就扛不住了?”罗刚对着无线电打趣,“中突的老铁,麻烦你们派艘冲锋舟,把这些‘落汤鸡’捞上来,别冻成冰棍影响审讯!”
江岸上的中突集团岸防炮班长魏强,正对着炮镜校准坐标,笑着回应:“收到!罗老弟,你们别急着把他们都打沉,给我们留点活口——我们的新兵还想练练怎么押俘虏呢!”话音刚落,三门岸防炮同时开火,炮弹落在敌军炮艇后方的江面上,炸开三道水墙,彻底封死了他们的退路。
炮艇夹击:鱼雷与机关炮的“双重问候”。敌军第二艘炮艇见正面冲不过去,想绕到扫雷艇后方偷袭,却被“雄鹰号、猎狐号”两艘鱼雷快艇盯上。“给它来个双重问候!”“雄鹰号”艇长喊着,一边让机关炮持续扫射,压制敌军火力,一边启动鱼雷发射管。两枚鱼雷拖着白色航迹,像两条银蛇,直冲向敌军炮艇的尾部。
“轰隆!”
一声巨响,鱼雷精准命中炮艇尾部,艇身瞬间被炸出一个大洞,江水“咕嘟咕嘟”涌进来,炮艇快速下沉,艇上的敌军士兵纷纷往江里跳,却被鱼雷快艇的机关炮逼着不敢靠近。“你们这炮艇质量不行啊!还没使劲就散架了?”“猎狐号”炮手董明远对着江面喊,“早知道你们这么不经打,我们就用步枪跟你们玩了!”此时,西突集团的山地狙击手江枫,通过瞄准镜锁定了敌军第三艘炮艇的了望哨,手指轻轻扣动扳机——“砰!”了望哨应声倒下,炮艇瞬间失去了观察能力,像无头苍蝇似的在江面上打转。“西突的老表,打得漂亮!”罗刚对着无线电喊,“这了望哨被你干掉,他们现在就是瞎猫抓老鼠!”江枫在山地里回应:“小意思!你们要是不够打,我再给他们的引擎‘点个灯’!”
残艇逃窜:油箱爆炸与“火光照明”。敌军第三艘炮艇见势不妙,掉头就逃,却被“猎豹号”的机关炮盯上了油箱。“想跑?没那么容易!”罗刚大喊,“瞄准油箱,给它来个‘烟花秀’!”机关炮的穿甲弹密集地射向炮艇油箱,“轰隆——”一声巨响,油箱爆炸,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大半个江面,连江底的水雷残骸都看得一清二楚。
“漂亮!这火光比探照灯还亮!”扫雷艇上的陈峰笑着说,“正好给我们照明扫雷,省得开探照灯暴露位置!”赵铁军在旁边补充:“这敌军真是‘活雷锋’,不仅送上门让我们练手,还免费提供照明,回头得给他们颁个‘最佳助攻奖’!”
凌晨三时四十分,三艘敌军炮艇全部被击沉或俘虏,扫雷集群无一损伤。无线电里传来中突集团的调侃:“东突的老伙计,你们这‘陪练’质量不错,下次有这好事记得叫上我们!”罗刚笑着回应:“没问题!等解放了上海,咱们一起喝庆功酒,到时候让你们见识下江面上的‘追逃大戏’!”
通道开辟:黎明前的精准扫雷与生死救援,淤泥水雷:声呐与扫雷索的“精准捕捉”。凌晨四时,天渐渐泛起鱼肚白,扫雷集群已在水雷区推进五公里,江面上的爆炸声渐渐稀疏,剩下的水雷大多半埋在江底淤泥中,像一群藏起来的“土行孙”,需要更精准的操作。陈峰所在的“破浪号”扫雷艇调整策略,将扫雷索深度降至水下五米,同时启动声呐探测器,屏幕上的波纹密密麻麻,寻找着金属信号。
“有信号!强度很大,是水雷!”陈峰大喊着,眼睛紧紧盯着声呐屏幕,手指快速调整机械臂角度。机械臂带着扫雷索,缓缓伸向信号位置,炸药包精准地落在水雷上方。“点火!”随着一声令下,“轰隆”一声,水雷被引爆,江底的淤泥被翻起,形成一片浑浊的漩涡,连水面上的扫雷艇都被震得微微摇晃。
“搞定!这‘土行孙’藏得挺深,还是被咱们找到了!”陈峰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再坚持一会儿,等清完这些水雷,咱们就能喝上炊事班的热粥了!”赵铁军在旁边递过来一块干粮:“峰哥,先垫垫,刚才战斗那么久,肯定饿了——这干粮就当是‘扫雷奖励’!”
伤员救援:三分钟的“生死时速”。扫雷工作还在继续,一艘“逐浪号”扫雷艇的战士李明,在操作机械臂时,被水雷爆炸飞溅的金属碎片击中腿部,鲜血瞬间染红了甲板。“有伤员!请求救援!”“逐浪号”的无线电信号刚发出,医护兵苏晴所在的冲锋舟就快速靠近。
苏晴背着药箱,一个箭步跳上扫雷艇,膝盖跪地,快速检查伤口:“碎片划伤动脉,必须马上止血!”她一边说,一边拿出止血带,紧紧缠住李明的大腿根部,然后注射吗啡缓解疼痛,再用消毒棉擦拭伤口,最后用绷带层层包扎。整个过程只用了三分钟,动作精准熟练,没有一丝犹豫。
“谢谢你,苏医生!” 李明咬着牙说,额头上满是冷汗。苏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谢啥!咱们都是战友,你的腿可得赶紧好起来,不然扫雷艇的机械臂没人操作,这些水雷可没人‘请’上天了!”她一边说,一边帮李明穿上救生衣,“我已经通知后卫梯队,马上把你送到医疗船,放心,你的腿没事,就是下次别让碎片抢了风头!”
最终冲刺:最后一颗水雷与通道落成。凌晨五时,扫雷集群推进到水雷区末端,只剩下最后一颗水雷藏在江底最深的淤泥中。声呐探测器显示,这颗水雷的体积比之前的大得多,应该是颗重型水雷。“这是最后一个‘大家伙’,搞定它咱们就胜利了!”陈峰大喊着,调整机械臂角度,将扫雷索降到水下八米,炸药包精准地覆盖在水雷上方。
“点火!”指挥员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炸药包引爆,“轰隆——”一声巨响,江面上掀起二十米高的水柱,淤泥与水雷碎片四处飞溅,扫雷艇被气浪掀得倾斜,却很快稳住了。“搞定!”陈峰兴奋地大喊,声音里带着疲惫,却充满了喜悦。
此时,天已经亮了,东方泛起橙红色的朝霞,吴淞口江面上,三十艘扫雷舰船排成一列,形成一条宽两百米、长十公里的安全通道。远处,渡江部队的战船已开始集结,灯光在江面上连成一片,如星星般闪烁,浩浩荡荡,向着通道驶来。
三军呼应:胜利通道上的幽默与期盼。陈峰站在“破浪号”的甲板上,看着眼前的通道,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的肩膀还在隐隐作痛,指尖的伤口已经结痂,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咱们的通道开辟成功了!”他对着无线电喊,声音里带着激动。
江岸上的中突集团装甲集群,坦克炮口纷纷转向天空,鸣炮致敬,魏强对着无线电喊:“东突的老伙计,你们太厉害了!这条通道就是胜利之路,我们的坦克已经迫不及待要冲进去了!”
西突集团的山地里,江枫和战友们举起步枪,对着天空射击,枪声回荡在山谷中。“三军的兄弟们,我们在山上给你们保驾护航!”江枫喊着,“祝你们一路顺风,把红旗插在上海城里!”
扫雷集群的战士们互相击掌,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则对着渡江部队的战船挥手。罗刚站在“猎豹号”艇首,对着江面大喊:“渡江的兄弟们,通道已经清好,祝你们旗开得胜!我们在这儿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朝霞映照在江面上,通道里的江水泛着金光,像一条铺满黄金的道路。这条用钢铁与勇气开辟的通道,承载着解放江南的希望,即将迎来百万雄师的钢铁洪流。而吴淞口江面上的这场扫雷战与反击战,也将永远镌刻在渡江战役的史册中,成为三军协同、战士无畏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