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见·长江北岸总动员
一>、见·渡江演练与北上南下的欢乐交响曲
一九四九年春,长江北岸成了一片沸腾的练兵场——东突特一军在靖江江面秀绝活,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从平津南下玩“障眼法”,各地老乡们忙着送粮送船,连船工父子都主动请缨当“向导”。从安徽无为到江苏江阴,从湖北武汉到江西湖口,百万大军的集结与演练,活像一场“四十年代军事嘉年华”,到处是笑声、喝彩声,还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搞怪操作,把老蒋的“长江天险”变成了热闹的“欢乐分界线”。
二>、见·靖江江畔:陈赓司令员围观
“特战绝活”,宋清营演练笑料百出
靖江北岸的江面上,东突特一军的训练正热火朝天,兵团司令员陈赓踩着江边的碎石子走来,身后跟着参谋,刚到岸边就被眼前的场景逗笑——宋清的特种作战营里,几个战士正练“水上潜伏”,有的把芦苇编在头盔上,有的往脸上抹泥巴,结果有个战士抹得太狠,只露出两只眼睛,远远看去像个“泥人”,刚从水里探出头,就被旁边的战友误认成“水怪”,差点扔过去一颗假手榴弹。
“这小子,伪装得还挺像!”陈赓笑着对参谋说,手指着那个“泥人战士”。参谋赶紧解释:“那是宋清营的小李,上次练‘夜间侦察’,还把自己掉进过粪坑,这次学乖了,往脸上抹泥巴,就是怕再认错人!”陈赓听得直乐,刚要往前走,又被一阵“哗啦”声吸引——只见宋清营的战士们正在练“船上射击”,有个战士太紧张,开枪时后坐力没稳住,差点摔进江里,幸好身边的战友一把拉住他,枪却“扑通”掉进水里,宋清赶紧喊:“捞上来!这枪还得用呢!”
宋清看到陈赓来了,赶紧跑过来敬礼:“司令员!您怎么来了?”陈赓拍着她的肩膀:“来看看你们的‘特种绝活’!刚才那水上潜伏、船上射击,都不错,就是这枪别再掉水里了,不然到了长江,老蒋的军舰没打着,先把自己的枪丢了!”宋清不好意思地笑,转身让战士们表演“快速登船”——只见战士们像猴子一样,踩着木板往船上跳,有的跳得太猛,直接扑进战友怀里,有的没踩稳,一只脚在船上、一只脚在水里,晃得像“不倒翁”,引得陈赓和参谋哈哈大笑。
最绝的是“水下传信”演练——宋清让战士小张把信藏在防水油布包里,扔进江里,战士小王潜下去捞,结果小王在水里憋得太久,上来时脸都紫了,打开油布包一看,信上的字被水泡得模糊不清,宋清无奈地说:“你们俩,一个藏得太浅,一个憋得太狠,下次再这样,就罚你们去炊事班帮厨!”小张和小王赶紧点头,旁边的战士们笑得直拍船板。
陈赓看着这场景,对参谋说:“你看咱们的战士,虽然偶尔出点洋相,可劲头足、肯琢磨,别说长江,就是大海,也拦不住他们!”正说着,江面上突然传来一阵喝彩声——梁山好汉李大河带着几个兄弟,正在水里表演“水上叠罗汉”,两个人在水下托着,一个人站在肩膀上,手里举着特一军的军旗,军旗在江风里飘得猎猎响。陈赓看得眼亮,指着他们对宋清说:“把这些水上好手跟你的特战营结合起来,以后渡江,你们就是‘开路先锋’!”
三>、见·平津南下:萧劲光先遣兵团玩“障眼法”,
白崇禧上当忙“守武汉”
就在靖江江畔热闹练兵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十二万人马,正从平津地区浩浩荡荡往武汉方向开。司令员萧劲光坐在吉普车里,手里拿着地图,对身边的参谋长说:“咱们得慢点走,还得故意让白崇禧的侦察机看见,让他以为咱们要从武汉渡江!”
队伍走到河北沧州时,萧劲光下令:“把咱们的美式重炮都拉出来,摆在路边‘晒太阳’!”战士们赶紧把从国民党军缴获的美式榴弹炮、重机枪摆到路边,有的还故意在炮身上挂块红布,远远看去特别显眼。果然,没过多久,国民党军的侦察机就飞了过来,在队伍上空盘旋了两圈,战士们故意装作“慌乱”的样子,有的往炮位里钻,有的往树林里躲,侦察机拍了照片,满意地飞走了。
“这出戏演得不错!”萧劲光笑着说,又下令:“接下来,每天只走三十里,晚上宿营时多搭帐篷,再点上篝火,让白崇禧以为咱们人多!”战士们照着办,晚上宿营时,搭了比实际人数多一倍的帐篷,还在帐篷外点上篝火,有的战士还围着篝火唱歌,故意让远处的国民党军哨兵听见。
有个战士唱跑调的《义勇军进行曲》,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唱成“中华民族到了吃饺子的时候”,引得大家笑得直打滚,萧劲光路过听见,也跟着哼了两句,说:“唱得好!等解放了武汉,咱们就吃饺子!”队伍走到河南信阳时,遇到了一群赶马车的老乡,老乡们看到解放军的大炮,都围过来看新鲜。萧劲光让战士们给老乡们讲“咱们是去解放武汉的”,老乡们听了,纷纷说:“解放军同志,俺们给你们送粮食!”没过多久,老乡们就推着小车,送来馒头、红薯,还有的送来草料,给战马吃。
有个老乡看着美式重炮,好奇地问:“这玩意儿能打多远?能打到武汉吗?”战士们笑着说:“能!等咱们到了武汉,就用这炮打白崇禧的碉堡!”白崇禧在武汉收到侦察机的照片和哨兵的报告,果然上当,赶紧把主力部队集中在武汉周边,还下令“加固江防工事”,连原本要调给汤恩伯的两个师,也留在了武汉。他对着地图,得意地对部下说:“共军要从武汉渡江,咱们就在这等着他们,让他们有来无回!”
可他不知道,萧劲光的先遣兵团根本没想从武汉渡江,只是故意放慢速度、暴露行踪,把他的兵力牢牢牵制在武汉,让他眼睁睁看着汤恩伯在长江下游被解放军包围,却不敢派兵支援。有天晚上,萧劲光收到情报,说白崇禧又调了一个军到武汉,他笑着对参谋长说:“白崇禧这老狐狸,还是上当了!咱们再加点‘料’,让他更不敢动!”
第二天,先遣兵团故意在信阳周边搞“佯攻演练”,战士们对着空无一人的山头开枪、扔手榴弹,还喊着“冲啊!拿下武汉!”,消息传到白崇禧耳朵里,他更慌了,赶紧又调了一个师去守武汉长江大桥,彻底把兵力锁死在武汉,连汤恩伯的求救电报都没时间看。
第三天,
四>、见·长江北岸大集结:各地战士搞怪练兵,
老乡们热情送粮送船
三月初的长江北岸,到处是解放军的身影——第二野战军在安徽望江至江西湖口段搭起帐篷,第三野战军在安徽芜湖至江苏江阴段练划船,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武汉外围搞“佯攻”,每个集结点都热闹得像赶大集。在安徽无为的集结点,第二野战军的战士们正在练“划船比赛”,有的船划得歪歪扭扭,还差点撞在一起,船长急得直喊“往左!往左!”,结果船反而往右拐,引得岸上的老乡们笑得直拍大腿。
有个战士不服气,非要跟船工师傅比试,结果刚划出去没多远,就被船工师傅甩在后面,他急得使劲划,船却在原地打转,船工师傅笑着喊:“小伙子,划船得用巧劲,不是蛮劲!” 老乡们看到战士们练得辛苦,都主动来帮忙——有的送来刚烙的饼,有的提着装满热水的水壶,有的还帮战士们搭建临时营房。在无为的一个小村庄里,老大娘王秀莲带着村里的妇女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煮小米粥,然后送到练兵场,战士们接过粥,感动地说:“大娘,谢谢您!等咱们过江了,一定回来给您报喜!”王秀莲笑着说:“不用谢!你们为俺们打仗,俺们做点粥算啥!”
最让人感动的是船工周师傅父子——周师傅祖祖辈辈在长江上讨生活,知道哪里水浅、哪里有暗礁,听说解放军要渡江,他带着儿子,把家里的渔船划到解放军营地,对部队首长说:“解放军同志,俺们父子俩跟你们一起过江!俺知道长江里的每一块暗礁,保证把你们安全送到对岸!”首长握着周师傅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有你们在,咱们渡江就多了层保障!”
周师傅父子很快成了“编外教练”,教战士们认水流、辨方向。周师傅指着江面说:“涨潮的时候,水流往岸上冲,落潮的时候往江里走,你们得记住这个,不然船会被冲歪!”战士们跟着学,有的蹲在岸边,盯着水面看半天,有的还扔个树枝在水里,看着树枝飘的方向,嘴里念叨着“涨潮了,水流往岸上冲”。周师傅的儿子小周,还教战士们“划船技巧”,他站在船头,手里拿着篙,示范着说:“篙要插深点,不然会滑,左边插一下,右边插一下,船就直了!”
六、见·江阴江畔侦察记
一>、见·“捕鱼”乌龙与地下党暗线
一九四九年三月的江阴江面,薄雾像轻纱似的裹着江水,偶尔有渔船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第三野战军宋清特种作战营的侦察兵小李,正蹲在老陈的渔船里,手里攥着根没上钩的鱼竿,心里却比钓着十斤重的大鱼还紧张——他的渔网上藏着张油纸,油包里裹着江阴要塞的火力配置草图,而不远处的要塞碉堡里,国民党军的哨兵正端着枪来回踱步,靴底踩在水泥地上的“咚咚”声,顺着江风飘过来,听得人心里发紧。
二>、见·战前伪装:渔民装扮的“漏洞百出”
出发前,宋清特意给小李做了“渔民特训”——让炊事班老周找了件打补丁的粗布短褂,还在小李脸上抹了层锅灰,叮嘱他“说话别带北方口音,多学老陈的江南话,问啥答啥别啰嗦”。可小李刚穿上短褂就出了洋相:短褂太长,盖住了半截裤腿,他只能把裤腰往上提,结果腰带没系紧,走两步就往下掉,最后还是老陈找了根草绳,给他拦腰捆了两圈,笑着说:“你这模样,不像渔民,倒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娃!”
小李还特意在渔船上放了些“道具”:几条昨天从老乡家借的死鱼,一个破了口的鱼篓,甚至还学老陈的样子,在船头挂了串晒干的虾干。可临出发时,他又犯了迷糊,把藏草图的油纸包塞进了鱼篓最上面,宋清看到了,赶紧给他挪到鱼篓底部,压在死鱼下面,瞪着他说:“你想让哨兵一眼就看见?要是被搜出来,你俩都得暴露!”小李吐了吐舌头,赶紧把鱼篓里的鱼重新摆了摆,直到油纸包被遮得严严实实,才松了口气。
老陈的渔船刚驶离岸边,小李就开始“露怯”——他握着鱼竿的手直哆嗦,鱼钩几次勾住了船板,老陈看在眼里,故意把船往江中心划了划,小声说:“别紧张,你就当真来捕鱼的,越慌越容易出事。”小李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学着老陈的样子,把鱼竿甩进江里,结果力气太大,鱼线缠在了一起,他急得满头大汗,老陈只好放下手里的篙,帮他解鱼线,嘴里还念叨:“你这小伙子,连鱼线都不会解,要是真渔民,早饿肚子了!”
三>、见·要塞惊魂:哨兵盘问的“有惊无险”
渔船慢慢靠近江阴要塞西侧的江段,这里是国民党军的重点布防区,碉堡上的重机枪枪口隐约可见,小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手里的鱼线都忘了收。突然,碉堡里传来一声粗嗓门的喊:“干什么的?!停船接受检查!”小李吓得差点掉进江里,老陈赶紧按住他的胳膊,脸上堆着笑,对着碉堡喊:“长官,俺们是下游过来的渔民,这几天江里的鲫鱼多,想多捕点,回头给您送两条尝尝鲜!”说着,还拿起一条死鱼,对着碉堡挥了挥。
哨兵从碉堡里探出头,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见小李低着头,老陈手里确实拿着鱼,船上也没别的东西,就没再细问,只是挥了挥手:“快点划,别在这磨蹭,小心被共军的探子混进来!”“哎!谢谢长官!”老陈赶紧应着,拿起篙轻轻撑了一下船,渔船慢慢往江下游划去。等船划出哨兵的视线范围,小李才敢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声音都有点发颤:“刚才吓死俺了,他要是上船检查,咱们就完了!”
老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从怀里掏出个粗瓷碗,倒了点水递给小李:“别怕!老蒋的哨兵都是混饭吃的,只要你不慌,他们查不出啥。你没看见吗?他连船都没下,就看了两眼,这种草包,咱们见得多了!”小李喝了口水,才慢慢镇定下来,他看着远处的要塞碉堡,小声问:“老陈师傅,您经常来这捕鱼吗?他们会不会认出您?”
老陈摇了摇头,把船往芦苇荡里划了划,压低声音说:“俺以前常来,后来要塞管得严,就来得少了。不过他们换哨兵换得勤,没几个认识俺的。再说,俺每次来都给他们送鱼,他们拿了好处,也不会多为难俺。”
四>、见·暗线交接:芦苇荡里的“秘密传递”
渔船划进一片茂密的芦苇荡,老陈把船停稳,对着芦苇丛里吹了三声短哨,没过多久,一个穿着蓝色短褂的汉子从芦苇丛里钻出来,手里提着个竹篮,正是地下党联络员老吴。“老陈,这就是小李同志吧?”老吴笑着走上船,跟小李握了握手,又从竹篮里拿出张折叠的纸,“这是要塞最新的火力配置图,俺们的人昨天刚摸清楚,碉堡的位置、重炮的射程都标在上面了,你们可得保管好。”
小李赶紧接过图纸,小心翼翼地展开,只见上面用红笔标着一个个小圆圈,旁边写着“碉堡”“重炮”“机枪位”,甚至连哨兵换岗的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他激动得手都有点抖,赶紧把图纸跟自己带来的草图对比了一下,发现大部分位置都能对上,只是多了几个新修的暗堡。
“谢谢吴同志!有了这张图,咱们攻打要塞就有把握了!”小李把图纸仔细折好,塞进油纸包,又放回鱼篓底部,用死鱼盖好。老吴又从竹篮里拿出几个煮熟的红薯,递给小李和老陈:“拿着路上吃,这几天要塞查得紧,你们别待太久,早点回去。对了,后天晚上有批弹药要从要塞运出来,俺们会想办法拖延时间,你们可以趁机摸清楚运输路线。”
老陈接过红薯,掰了一半递给小李:“快吃吧,这红薯甜,补充点力气。咱们得赶紧走,不然等会儿哨兵换岗,又要麻烦。”小李咬了一口红薯,甜汁儿顺着嘴角往下流,他边吃边说:“吴同志,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图纸安全带回去,不辜负你们的辛苦!”
五>、见·返程插曲:误打误撞的“鱼获惊喜”
往回划的时候,小李的心情轻松了不少,他甚至真的拿起鱼竿,试着钓起鱼来。没想到刚钓了没一会儿,鱼竿突然往下一沉,小李赶紧往上拉,居然钓上来一条两斤多的鲫鱼,他兴奋得差点喊出声:“老陈师傅,俺钓着鱼了!”老陈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不错啊小伙子,第一次钓鱼就有收获,这鱼带回营地,让炊事班给你们炖鱼汤喝!”
小李把鱼放进鱼篓,看着里面的鱼和图纸,心里满是感慨——原本以为这次侦察会很危险,没想到有老陈和老吴的帮忙,这么顺利就完成了任务。他想起宋清出发前说的话:“咱们特战营不仅要会打仗,还要会跟老百姓打交道,有他们的支持,咱们才能无往不胜。”渔船快靠岸时,小李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老陈:“老陈师傅,这是俺们营里的一点心意,里面有两斤小米,您拿回去给家里人熬粥喝。”
老陈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他看着小李,眼里满是欣慰:“你们解放军真是好样的,为了老百姓打仗,还想着俺们。等你们打过长江,俺还来给你们当向导!”小李笑着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图纸安全交给宋清,帮部队顺利攻克江阴要塞,不辜负老陈、老吴这些老百姓的信任,早日解放江南,让大家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当渔船慢慢靠岸,小李抱着鱼篓,老陈提着篙,两人并肩往营地走时,夕阳正慢慢落到长江尽头,把江水染成了金色。小李看着手里的鱼篓,想着里面的图纸和鱼,忍不住笑了——这次侦察,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意外钓上了鱼,真是“一举两得”。而远处的江阴要塞,还不知道自己的火力配置早已被摸清,依旧在做着“固若金汤”的美梦,却不知解放的号角,即将在长江上空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