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见·盐城三年沥血
一>、见·盐阜鏖战:盐城保卫战的生死阻击与绝地反击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的苏北平原,寒风卷着枯草碎屑,在田埂上打着旋。东台以北十八里的丁溪村外,七纵战士们趴在冰冷的战壕里,步枪枪托裹着布条,防止拉动时发出声响。远处传来敌汽艇的马达声,顺着灌河河道由远及近——国民党军的进攻即将开始,这片看似平静的苏北土地,很快就要被枪声与炮火撕裂。
二>、见·丁溪狙击:战壕里的 “昼夜拉锯”
十一月二十八日晨,天刚蒙蒙亮,敌炮弹就率先落在丁溪村外的阵地上,“轰隆”声震得战壕里的泥土簌簌往下掉。七纵一营战士周铁山缩在战壕里,双手紧紧攥着步枪,炮弹炸起的碎石渣子擦过他的胳膊,留下一道血痕。“隐蔽!别抬头!”营长金刚的吼声在炮火声中传来,周铁山赶紧把脸埋进战壕壁的泥土里,能闻到硝烟与冻土混合的刺鼻气味。
炮火刚停,国民党军的步兵就端着枪冲了上来,黄色军装在枯黄的田野里格外显眼。“打!”赵大龙一声令下,战壕里的机枪、步枪同时开火,子弹像雨点般飞向敌群。周铁山扣动扳机,看着一个敌军士兵应声倒地,刚想再瞄准,就听见“嗖”的一声,一颗子弹擦着他的钢盔飞过,打在后面的土墙上,溅起一团尘土。“小心冷枪!” 边的战士老李喊着,猛地把周铁山按进战壕,自己却暴露在枪口下,“噗”的一声,子弹击中老李的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棉服。
“董武起!”周铁山刚想伸手拉他,就被赵大龙按住:“别管他!先打退敌人!”周铁山咬着牙,重新举起枪,泪水混着泥土往下淌——他知道,现在分心,只会让更多战友牺牲。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敌军终于被击退,战壕里到处是伤员和牺牲战士的遗体,周铁山帮卫生员给老李包扎伤口,董武起咬着牙说:“别管俺,继续打,不能让敌人过丁溪!”
当晚,敌军趁夜色再次进攻,主攻方向转向二总阵地。七纵二营战士们顶着夜色阻击,机枪手王栓柱抱着重机枪,枪管打红了就往上面浇冷水,嘴里喊着:“想过去?先过俺的机枪!”可敌军兵力太多,突破了二营的防线,二营反击数次都没能夺回阵地,只能退守到三纵附近。赵刚看着地图,皱着眉头说:“二总丢了,丁溪的侧翼就暴露了,明天敌人肯定会水陆配合攻丁溪、三总,咱们得做好准备。”
二十九日清晨,敌军果然来了——灌河上,三艘汽艇载着士兵往丁溪岸边冲;陆地上,步兵分成两路,分别攻向丁溪和三总。“打汽艇!”赵大龙喊着,让迫击炮班瞄准汽艇。“轰隆!”一发炮弹落在最前面的汽艇旁边,水花溅起老高,汽艇摇晃了一下,继续往前冲。“再打!瞄准船身!”炮手小张调整角度,又一发炮弹射出,正好击中汽艇的发动机,船尾立即火光闪现,碎片乱飞,敌人死了四五个人,汽艇瞬间冒起黑烟,慢慢沉入水中,船上的敌军士兵有的掉进河里,有的被淹死,剩下的两艘汽艇见状,赶紧掉头逃跑。
陆地上的战斗更激烈,敌军一次次冲上来,七纵战士们一次次把他们打回去。周铁山的步枪子弹打光了,就捡起地上的刺刀,准备跟敌人拼近战,幸好后续弹药及时送到,才稳住阵地。到傍晚时,敌军终于撤退,丁溪和三总阵地保住了,可战士们也累得瘫在战壕里,有的直接抱着枪睡着了,战壕里的积雪被体温融化,变成泥水,浸得棉裤冰凉,却没人在乎 —— 能守住阵地,就是最大的胜利。
三>、见·防线收缩:伍佑一线的 “生死布防”
十一月三十日晚,敌军趁着夜色再次发起猛攻,丁溪和三总阵地最终失守。七纵被迫后撤,十二月一日,敌军又占领了草堰、小海、西团一线;二日,白驹、七灶也落入敌手。七纵司令员调整部署:两个团在伍佑一线设防,一个团在七灶阻击敌军,纵队特务团则在白驹、刘庄之间担任阻击,延缓敌军推进速度。
伍佑镇外,七纵三营战士们正在抢修工事,铁锹挖在冻土上,发出“咯吱”的声响。周铁山和战友们一起,把老百姓送来的门板、树干搬到战壕里,加固掩体。“听说粟裕司令已经调增援部队了,咱们再坚持几天,就能反击了!”班长老王拍着周铁山的肩膀说,周铁山点点头,手里的铁锹挥得更有劲了——他相信,只要坚持住,胜利就会到来。
十二月三日,敌军进攻刘庄、八灶,特务团的战士们顽强阻击,可敌军兵力太多,刘庄、八灶最终还是失守。就在这时,好消息传来:粟裕所率的增援部队先后到达指定地域,指挥部设在盐城以南的三墩,统一指挥各部战斗;十三旅皮定钧部也到达大团一线设防。周铁山和战友们听到消息,都兴奋得欢呼起来——增援到了,反击的时刻不远了!
四日,敌军猛攻大团,皮定钧部顽强抵抗,可敌军攻势太猛,大团最终失守,皮定钧部撤至便仓一线。粟裕亲赴伍佑前线指挥,调十纵两个团到伍佑西南马厂一线,一师抵达南洋岸一线,进一步加固伍佑防线。周铁山看着阵地上越来越多的战友,心里的底气更足了,他对老王说:“这次咱们肯定能把敌人打回去,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厉害!”
六日,敌军攻占便仓、柏家巷等地,随后分兵进攻:十三师李天霞部攻占柏家巷、林家桥、沙港子一线(伍佑南约七华里);六十五师李振部攻占田家坎、王家杨子、刘家坎一线(伍佑东南十里)。七纵和皮定钧部的战士们在阵地上与敌军展开拉锯战,周铁山所在的连队守在柏家巷外围,敌军一次次冲上来,他们一次次把敌人打回去,战壕里的尸体越堆越多,鲜血顺着战壕往下流,结冰后变成暗红色的冰碴,可没有一个人后退——他们知道,伍佑是盐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盐城就危险了。
四>、见·全线反击:溃敌中的 “追击歼敌”
十二月七日晨,敌军集中全部兵力,猛攻伍佑外围阵地柏家巷一线。七纵和皮定钧部的战士们早已做好准备,机枪、步枪、迫击炮同时开火,敌军的冲锋一次次被打退。周铁山趴在掩体后面,手里的步枪不停地射击,枪管打热了,就换一把战友的枪继续打,他的棉服上沾满了血和泥土,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冲上来的敌军。
午后,粟裕下达全线反击命令!一师、七纵、十纵及十三旅的战士们从各个阵地冲出,像潮水般扑向敌军。周铁山跟着大部队冲出战壕,嘴里喊着“冲啊!杀啊!”,手里的刺刀闪着寒光。敌军没想到华野会突然发起反击,瞬间乱了阵脚,有的士兵扔下枪就跑,有的还想抵抗,却被冲上来的华野战士消灭。
“快追!别让敌人跑了!”赵刚喊着,带着战士们沿着公路追击。周铁山跟着跑,鞋子里灌满了泥水,跑起来“咕叽咕叽”响,可他不敢放慢速度——他看到敌军的队形已经乱了,多路纵队沿着公路向南跑步逃窜,辎重扔得满地都是,有的汽车陷在泥里,司机早就跑没影了。
一师一、三两旅咬住了敌六十五师李振部的一个团,在公路旁的田野里展开激战。周铁山看到一师的战士们围着敌军,子弹“哒哒哒”地响,敌军士兵有的举着枪投降,有的还在顽抗,很快就被消灭。张震东旅一个团的两个连在伍佑合尖港口、蔡家墩子与敌军奋战约两个小时,击毙敌营长楼良行等数十人;十纵在东大荒以东也和敌军一个营交锋,很快就将其击溃。
最精彩的是皮定钧部的战斗——他们把企图往便仓逃窜的敌第八十三师十九旅五十七团钟雄飞部团团围住。周铁山远远看到,皮定钧部的战士们拿着机枪、步枪,把敌军围在一个小村子里,敌军几次想突围,都被打了回去。经过两小时的激战,皮定钧部全歼该团,生俘团长钟雄飞以下二百余人。周铁山和战友们看到被俘的敌军,都兴奋得欢呼起来——这是盐城保卫战以来,俘获的最高级别敌军将领!
敌一零八旅陈士章部原本占领了秦南仓、北安丰,听说东线溃退,也仓惶南窜。华野部队乘胜追击,连续收复便仓、大团、小团、七灶、八灶,并继续向南推进,准备围歼刘庄、白驹、西团之敌。周铁山跟着部队追击,看着沿途被收复的村庄,老百姓们涌到路边,给战士们送水、送粮食,有的还跟着部队一起喊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心里满是自豪——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老百姓的支持,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五>、见·转战北线:保卫战的 “胜利落幕”
就在华野准备围歼刘庄、白驹、西团之敌时,国民党军队在北线进犯涟水城,华野一师等部陆续北调增援。十二月十六日,华野主力暂时停止追击南线敌人,主动北撤,挥师西开。至此,盐城保卫战胜利结束。
在伍佑镇的临时战地医院里,周铁山坐在病床上,腿上缠着绷带——追击时,他被一颗流弹击中,虽然不严重,却需要休养。老王来看他,手里拿着一个老百姓送的红薯,递给周铁山:“这次咱们赢了,不仅守住了盐城,还消灭了这么多敌人,值了!”周铁山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汁儿顺着嘴角往下流,他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希望——虽然战斗还没结束,还要去北线增援涟水,但他想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盐城保卫战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攻占盐城的企图,更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为后续的战斗积累了宝贵经验。周铁山和战友们躺在病床上,听着外面传来的欢呼声,心里知道,这场胜利,是无数战友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会带着战友们的期望,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把国民党反动派彻底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寒风依旧吹过苏北平原,可田埂上的枯草仿佛也有了生机——盐城保卫战的胜利,像一束光,照亮了苏北大地,也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盐阜烽烟续:盐城保卫战的战果与敌后斗争的开启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的苏北平原,寒风卷着硝烟的余味掠过田埂。盐城保卫战的枪炮声刚停歇,华野战士们便在临时集结点忙碌起来——有的蹲在地上清点缴获的武器,有的围着电台记录战报,有的帮老乡修补被炮弹炸毁的房屋。这场持续十余天的战斗,虽未完全阻止国民党军的推进,却以重创南线敌军的战果,为华中野战军后续机动争取了宝贵时间,而随着华野战略撤离,盐城全境也正式转入敌后斗争的新阶段。
六>、见·战果清点:硝烟后的 “胜利印记”
十二月八日清晨,伍佑镇外的空地上,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堆积如山的战利品上,七纵战士周铁山蹲在武器堆旁,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逐件记录缴获的装备。“山炮六门,曲射炮一门,火箭炮一门……” 他念着,旁边的战士们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炮身,炮管上的硝烟痕迹还未完全褪去,却已透着胜利的光泽。
“铁山,快来看这个!”战友老王喊着,手里举着一挺轻重机枪,“这可是敌军的‘宝贝’,之前在丁溪阻击时,这玩意儿可给咱们造成不少麻烦,现在终于成咱们的了!”周铁山跑过去,摸着机枪的枪管,还带着一丝余温——这挺机枪的枪管上有一道明显的弹痕,想必是战斗中被我方子弹击中过。“赶紧记上,轻重机枪八十八挺,可别漏了。”周铁山说着,在本子上画了个圈,又接着清点:“六零炮七门,迫击炮六门,掷弹筒十一具……”
不远处,几个战士正围着击沉敌炮舰的水域打捞物资。“快拉!下面有东西!” 一个战士喊着,手里的绳子突然绷紧,其他战士赶紧帮忙往上拉,很快,一门迫击炮被拉出水面,炮身上还缠着水草。“这是从敌炮舰上掉下来的,没想到沉在水里还能捞上来!”战士们兴奋地喊着,小心翼翼地把迫击炮抬到岸边,擦干上面的水,检查炮身是否完好。
在临时指挥部里,粟裕看着战报,眉头渐渐舒展。“毙伤敌四千余,俘敌二千余,这个战果不错。”他指着战报上的数字,对身边的参谋说,“尤其是生俘钟雄飞那个团,不仅打击了敌军士气,还缴获了不少有用的情报。”参谋点点头,递过来一份缴获的敌军文件:“司令,这是从钟雄飞身上搜出来的,里面有敌军后续进攻苏北的初步计划,还有他们的兵力部署。”粟裕接过文件,仔细翻看,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这份情报太重要了,能帮咱们摸清敌军的底细,为后续机动提供依据。”
清点物资的间隙,战士们还发现了大批法币和弹药。周铁山捧着一叠法币,纸张已经有些潮湿,却依旧能看清上面的数额。“这么多钱,够咱们买不少粮食和药品了。”他说着,把法币交给后勤人员,又去帮忙搬运弹药箱。弹药箱上印着“国民党军后勤总部”的字样,打开箱子,里面的子弹排列得整整齐齐,有的还裹着油纸,保持着干燥。“这些弹药,足够咱们再打几场硬仗了!”老王拍着弹药箱,声音里满是自豪。
百姓们也围过来看热闹,有的帮战士们搬运物资,有的给战士们送热水。老大娘王秀莲端着一锅小米粥,递给周铁山:“孩子,快喝点粥,清点了一早上,肯定饿了。” 周铁山接过粥,喝了一口,热流顺着喉咙往下滑,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大娘,谢谢您,这些战利品里,也有您的功劳,要是没有您给咱们送粮食、送门板,咱们也打不了胜仗。” 周铁山笑着说,王秀莲摆摆手:“咱们都是一家人,你们为了保护咱们打仗,这点小事算啥!”
七>、见·战略撤离:机动中的 “全局考量”
十二月中旬,华中野战军指挥部里,气氛渐渐变得凝重。粟裕站在地图前,手指在苏北、山东的地图上反复滑动。国民党军集中重兵,在北线和南线同时夹击苏皖解放区,华野若继续在苏北固守,很可能陷入敌军包围,失去机动优势。“为了更好地歼灭敌人,咱们必须撤离苏北,进入山东。”粟裕对着将领们说,“虽然放弃苏北的县城很可惜,但只有保存有生力量,才能在后续的战斗中重创敌军。”
七纵营部里,赵刚拿着撤离命令,心情复杂。“同志们,咱们要撤离苏北了。” 他对战士们说,“不是咱们打不过敌人,而是为了全局考虑,咱们得去山东,和其他部队汇合,再找机会打回来!”周铁山和战友们听了,虽然有些不舍,却都理解这一决定。“营长,俺们听你的,只要能打胜仗,去哪里都行!”周铁山站起来说,其他战士也纷纷点头,眼里满是坚定。
撤离前的几天,战士们忙着帮老乡们转移物资。周铁山和老王来到王秀莲家,帮她把粮食、衣物搬到隐蔽的山洞里。“大娘,您放心,等咱们打胜仗了,肯定回来接您!”周铁山说,王秀莲擦着眼泪,从怀里掏出一双布鞋,递给周铁山:“孩子,这双鞋你拿着,路上穿,别冻着脚。等你们回来,俺给你们煮饺子吃!”周铁山接过布鞋,心里暖暖的,用力点头:“大娘,俺们一定回来!”
十二月的苏北,寒风刺骨,华野部队沿着田间小路,向着山东方向行进。周铁山背着步枪,手里拿着王秀莲给的布鞋,走在队伍中间。队伍两旁,百姓们站在路边,有的挥舞着小红旗,有的喊着“解放军早点回来”,有的还往战士们手里塞鸡蛋、红薯。周铁山看着百姓们的身影,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早日打回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出苏北,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
撤离途中,部队还遭遇了敌军的小股骚扰。一天傍晚,部队在一个小村庄宿营,突然遭到敌军的袭击。“快隐蔽!”金刚喊着,战士们迅速躲到房屋、大树后面,与敌军展开激战。周铁山趴在一个磨盘后面,举着步枪射击,很快就把敌军击退。“这些敌人,想趁机偷袭,没那么容易!”老王擦着枪,气愤地说,周铁山点点头,警惕地看着周围——撤离途中,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敌军的突然进攻。
八>、见·敌后开启:沦陷后的 “艰难坚守”
十二月十八日黄昏,国民党军侵占盐城,紧接着,涟水、阜宁等县城也先后失守。通榆公路和运河等主要交通线被敌军控制,苏北所有县城及重要集镇落入敌手,战线被推进至陇海铁路,盐城全境正式转为敌后斗争环境。
盐城城内,国民党军四处搜刮物资,百姓们的生活陷入困境。王秀莲躲在山洞里,听着外面传来的敌军呵斥声,心里满是担忧。“不知道铁山他们怎么样了,能不能平安到达山东。”她对着老伴说,老伴叹了口气:“放心吧,解放军肯定会回来的,咱们再坚持坚持。”
在盐城周边的农村,华野留下的少量游击队员开始了敌后斗争。他们隐藏在百姓家中,利用熟悉的地形,不断骚扰敌军——有的夜里偷袭敌军的岗哨,有的破坏敌军的交通线,有的给百姓们宣传革命思想,鼓励大家坚持斗争。周铁山的老乡小李就是游击队员中的一员,他经常趁着夜色,给百姓们送粮食、药品,还收集敌军的情报,传给华野主力。
一天夜里,小李悄悄来到王秀莲家,带来了华野在山东打胜仗的消息。“大娘,解放军在山东消灭了好多敌军,很快就能打回苏北了!”小李说,王秀莲听了,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太好了!太好了!俺就知道解放军不会忘了咱们!”小李还带来了周铁山的消息:“周大哥他们都好,就是很想念您,让您多保重身体。”王秀莲点点头,让小李给周铁山带话:“告诉铁山,俺等着他们回来吃饺子!”
敌后斗争的日子虽然艰难,百姓们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有的给游击队员送情报,有的帮着隐藏物资,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游击队员转移。在盐城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叫张强的百姓,为了掩护游击队员,故意把敌军引到相反的方向,结果被敌军抓住,严刑拷打,却始终没有说出游击队员的下落。百姓们的支持,成了敌后斗争最坚实的基础。
一九四七年初,苏北的寒风依旧凛冽,可在百姓们的心中,却燃烧着希望的火焰。他们相信,华野主力一定会打回来,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不会长久。王秀莲经常站在山洞外,望着山东的方向,手里拿着给周铁山做的布鞋,盼着解放军早日归来。而在山东,周铁山和战友们也在加紧训练,时刻准备着打回苏北,解放盐城,让百姓们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盐城保卫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其留下的战果与精神,却激励着华野部队和苏北百姓继续斗争。这场战役不仅重创了南线国民党军,更让敌后的百姓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为后续的解放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民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