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建立的西晋,可能是华夏历史上最荒唐,最没有精气神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它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腐朽、奢靡、毫无进取心的末世气息。
士大夫阶级,不谈经世致用,整天沉迷于玄学清谈,聚在一起嗑着五石散,说着一些谁也听不懂的空话,社会风气是疯狂的炫富。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为了比,谁更有钱,竟然当众用蜡烛当柴烧,用人乳喂猪。
石崇更是将一颗价值连城的珊瑚树,当着王恺的面,用铁如意砸得粉碎,然后让人抬出几十颗更大更美的,尽情羞辱对方,朝堂之上,竟是些庸碌无为之辈。
而皇帝呢?更是出了一个“千古奇葩”,晋惠帝司马衷,当他听说民间闹饥荒,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活活饿死时,这位皇帝竟然天真的问了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意思是他们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喝肉粥?
一个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都荒唐到了这种地步,你说这个国家,还有救吗?
果然,报应很快就来了,司马家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将自己的子孙分封为王,结果引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司马家的亲王们,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把整个北方打成了一片焦土,也耗尽了国家最后一丝元气。
这场内乱,直接导致了北方边防的崩溃,引来了“五胡乱华”的百年国殇,无数的中原百姓,在异族的铁蹄下,被肆意屠杀、奴役,汉文明差一点就此断绝。
而这一切灾难的源头,都来自于司马家当初那场不光彩的篡位,和他们建立的那个腐朽不堪的政权。
这是第四宗罪:内乱祸国,引狼入室
现在明白了吗?司马家背负的,不是某一件事的罪,而是一连串的原罪。
他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亲手败坏了政治的规矩、君臣的纲常、立国的道义,最终引发了华夏大地上几百年的灾难,这份沉甸甸的血债,历史不会忘记。
终于,那个向他们来讨债的“天选之人”,出现了,他,就是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公元363年,他出生在京口一个极其贫寒的家庭,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弟弟,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早已败落,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病死了,父亲甚至想把他遗弃。
在那个由世家大族垄断一切的东晋,像刘裕这样的寒门子弟,根本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
他年轻时,砍过柴,种过地,打过鱼,甚至还卖过草鞋,因为好赌,还经常被人追债,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大概率会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但那个时代,给了他一个机会,一支名为“北府兵”的特殊部队,正在组建。
这支军队,由北方流亡过来的难民组成,他们对胡人有着刻骨的仇恨,战斗力极其强悍,刘裕投身了北府兵,他的人生从此逆转。
在讨伐孙恩叛乱的战斗中,刘裕的军事天赋,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经常一个人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他侦察敌情,与数千敌军周旋,身边只有几十人,他非但不退,反而带头冲锋,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孙恩的几十万乱军,在刘裕面前,就像一群乌合之众,被打的丢盔弃甲,平定了内乱,他又将矛头对准了篡位的权臣桓玄。
此时的刘裕,羽翼未丰,但他审时度势,先是假意归附,麻痹对方,然后在京口召集北府兵旧部,以“讨伐篡逆”为名,悍然起兵。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桓玄政权,迎回了晋安帝,作为头号功臣,刘裕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但他吸取了桓玄失败的教训,没有急于改朝换代,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根基太浅,必须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功业,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他选择的方向是北伐,“光复旧土,还于旧都”,这是自“衣冠南渡”以来,所有江左政权,想做而不敢做,或者做了却没做成的大事。
公元409年,刘裕亲率大军,讨伐南燕,他一路势如破竹,将南燕国都广固围的水泄不通,最终迫使其开城投降。
公元416年,他又趁后秦内乱,再次出兵北伐,他顺利的收复了东汉故都洛阳,又一路攻进了西汉故都长安。
至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失地,被重新收回,这是自“五胡乱华”以来,南方汉人政权,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
此时的刘裕功高盖世,威望达到了顶点,改朝换代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418年,那个口不能言,不知寒暑的晋安帝,被秘密处死,刘裕立了司马德文为帝,史称晋恭帝。
两年后,公元420年,晋恭帝乖乖的写下禅让诏书,享国一百五十余年的晋朝,正式宣告灭亡。
五十八岁的刘裕登基称帝,国号“大宋”,史称“刘宋”,登基之后,他做的第一大事,就是兑现那张“千年追杀令”。
毕竟改朝换代,还有大量的前朝皇族,留在核心腹地,必然会对自己的统治,带来威胁。
于是,除了少数已经北逃的,所有就在江南的司马氏子孙,全部被处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个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在被赐死时,拒绝喝毒酒,理由是“佛教戒杀生,自杀者来世不得为人”。
最终,刽子手只能用被子,将他活活闷死。
一个靠着背信弃义,当街弑君起家的家族,到了最后,竟然跟别人谈起了慈悲。
而更具历史讽刺的是,刘裕这位吸取了,西晋亡国教训的开国皇帝,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又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个重镇。
无形之中,又走回了西晋分封诸王的老路,他死后不久,他的子孙们,就将重蹈司马氏的覆辙,在血腥的内斗中,走向灭亡。
刘裕的雄心壮志,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了,但他亲手终结司马家的这段历史,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启示:
一个政权,如果他的根基,是建立在背叛、阴谋和无耻之上,那么,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论它能够延续多久,无论它能取得怎样的成就,那份与生俱来的原罪,终将像一个无法摆脱的诅咒,引来最彻底、最残酷的清算。
这或许就是历史,最公平的地方。】
评论区
「名天成: 会不会有漏网之鱼,毕竟当时没有身份证明,没有dNA存档验证,而且可以改名换姓[捂脸]
@宽宽: 会不会有很多司马姓氏的都改姓藏起来了」
「回复:追@忆: 历史上确实是后代改姓藏起来了」
「回复:求索: 嫡系没了但是司马姓还在,[捂脸]这部分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姓司马的」
「卡卡乐: 洛水之誓最终还是验证了」
「history.小·渡: 西晋是刘渊屠完的,东晋是刘裕屠的[憨笑][赞]」
「淡然: 世人只知项羽勇,不知刘寄奴一人追着800人砍」
「瑞星: 我同学叫司马奇,他说他其实是姓司,名叫马奇[九转大肠]他爷特意改来让人一听觉得他精明」
「锟鲲困: 刘裕:族谱是个好东西[星星眼]」
「转身,已陌生: 同事当中有姓司马的,跟他在一块莫名的有一种要感觉,总想防着他[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