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高铁驶出岭南丘陵时,苏晓棠指尖还沾着未洗尽的陶土细末,掌心却已捧着江亦辰提前打印的福建脱胎漆器资料。纸页上,朱红漆胎镶金的屏风、黑髹嵌螺钿的茶盘、浅褐陶胎裹红漆的笔筒,每一张图片都泛着温润的光泽,像把闽江的烟雨揉进了漆料里。“你看这‘陶胎漆器’,褐色陶底裹着一层透亮的红漆,边缘还描了金线,刚好能把岭南的陶和福建的漆结合起来。”她指尖划过图片上的笔筒,眼里满是期待,“林满庭师傅的‘满庭漆’坊在福州三坊七巷旁,听说他做的脱胎漆器能‘薄如纸、轻如羽’,我们这次一定要学好这门手艺。”

江亦辰正调试相机,镜头里刚拍下窗外掠过的闽江——江水泛着淡绿,岸边的古榕树垂着气根,像给江面织了层绿帘。“我联系了福州非遗保护中心的王老师,他说林师傅性子倔,最看重‘匠心’,要是我们连漆料的种类都分不清,怕是连坊门都进不去。”他笑着把相机递给苏晓棠,屏幕上弹出王老师发的“漆艺入门清单”:生漆、熟漆、腰果漆的区别,布胎、木胎、陶胎的处理方法,描金、镶嵌、髹涂的基础工具,“我们得在路上把这些记牢,别到了满庭漆坊闹笑话。”

苏晓棠立刻把清单折成小册揣进兜里,又从行囊里翻出岭南陶坊带的素烧陶片——陶片边缘还留着柴烧的火痕,是陈师傅特意让她带的,说“说不定能和漆器配成一对”。她把陶片贴在资料里的陶胎漆器图片旁,褐色陶土与朱红漆料相映,竟像天生就该在一起。“你说我们先做个小陶杯,外面裹上林师傅的红漆,再用李婆婆的剪纸纹样描金,会不会很特别?”她转头问江亦辰,指尖在陶片上轻轻摩挲,仿佛已经摸到了漆料的顺滑。

高铁抵达福州南站时,雨丝正斜斜地织着,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樟木香气。两人转乘公交去三坊七巷,车窗外的景致渐渐染上“漆色”——路边的店铺有的挂着“脱胎漆器”的木牌,有的陈列着漆制的首饰盒、屏风,还有的把未髹漆的布胎挂在门口晾晒,像一片片浅褐的云。到了南后街牌坊下,苏晓棠一眼就看到了巷口那座挂着“满庭漆”木匾的老房子,木门上雕着缠枝莲纹,门环是铜制的漆刷形状,门楣下还挂着两串漆珠,风一吹,珠串相撞,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应该就是这儿了。”江亦辰上前轻叩门环,铜环撞在木门上,声音里带着老房子的厚重。片刻后,门“吱呀”一声开了,探出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约莫二十岁,穿着浅蓝布衫,袖口沾着点点漆痕,手里还攥着一把漆刷。“你们是苏晓棠和江亦辰吧?我是林满庭师傅的孙女林晓雨,爷爷在里面调漆,让我来接你们。”姑娘说话时眼里带着点好奇,目光落在苏晓棠手里的陶片上,“这是岭南的柴烧陶?我爷爷之前提过,说柴烧陶的质感和漆器最配。”

苏晓棠笑着点头,把陶片递过去:“是石湾陈守艺师傅给的,我们想试试用陶胎做漆器,把岭南陶艺和福建漆艺结合起来。”

林晓雨接过陶片,指尖轻轻划过火痕:“爷爷最近总说‘老手艺要活,得跨界’,你们的想法刚好合他的心意。不过他调漆的时候不许人打扰,我们得等他把这缸‘朱红漆’调好才能说话。”她引着两人往里走,穿过一个栽着茉莉的天井,就看到了正屋——屋里摆着十几口大漆缸,缸上贴着“生漆”“熟漆”“金漆”的标签,墙角的架子上放着各种漆器半成品:有的是刚上好底漆的木胎屏风,有的是正在镶嵌螺钿的漆盒,还有的是裹着麻布的布胎花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漆料特有的温润香气。

正屋中央,一个穿着藏青对襟衫的老人正蹲在漆缸旁,手里拿着一根长木勺,缓缓搅动缸里的漆料。老人头发花白,背有些驼,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却眼神锐利,每搅动一下,都要低头看看漆料的色泽,手指偶尔沾一点漆,在指尖搓揉,感受漆的黏稠度。那就是林满庭师傅,他的手上、袖口都沾着深浅不一的漆痕,指甲缝里的朱红色洗都洗不掉,那是几十年与漆料打交道的印记。

“爷爷,晓棠姐和亦辰哥来了。”林晓雨轻声说。

林满庭没有立刻抬头,依旧专注地搅动漆料,木勺在缸里划出圈圈涟漪,朱红漆料像融化的胭脂,泛着细腻的光泽。“再等三分钟,这漆得搅到‘挂勺不滴’才算好。”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做漆器,最忌急功近利,漆料要调得匀,胎体要处理得净,髹涂要刷得薄,一步差,步步差,最后出来的就是废品。”

苏晓棠和江亦辰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林师傅调漆。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漆缸里,朱红漆料泛着淡淡的金光,林师傅的手指在漆料里穿梭,动作缓慢却精准,像在进行一场与漆料的对话。三分钟后,林师傅终于停下木勺,将勺子提起——漆料顺着勺壁缓缓流下,在勺底形成一道完整的漆线,迟迟不滴。“成了。”他满意地点点头,这才转过身看向苏晓棠和江亦辰,目光落在苏晓棠手里的陶片上,“陈守艺的柴烧陶?我和他在十年前的非遗展上见过,他的陶土选得精,火温控得准,是个懂行的。”

“林师傅,我们这次来,是想向您学习脱胎漆器,还想试试陶胎与漆器的结合,让岭南陶艺和福建漆艺能‘共生’。”苏晓棠递上之前画的“陶胎漆器”设计图,图上是一个褐色陶杯,杯身裹着朱红漆,杯口描着金线,杯身还刻着江南丝绸的缠枝莲纹,“我们还带了各地手艺的信物,想把它们都融入漆器里,让‘山河手工盒’的‘匠艺共生’能多一种可能。”

林满庭接过设计图,戴上老花镜仔细看,手指在图上的陶胎与漆料衔接处轻轻划过:“想法不错,但陶胎和漆器结合,最难的是‘黏合’。陶土表面粗糙,漆料容易挂不住;而且陶胎烧制后有细孔,漆料会渗进去,浪费材料不说,还会影响光泽。你们得先学会处理陶胎,把细孔堵住,让陶面变光滑,才能上漆。”他放下设计图,指着墙角的一堆布胎,“脱胎漆器有‘布胎’‘木胎’‘陶胎’三种,布胎最轻,木胎最稳,陶胎最考验手艺。今天你们先学处理胎体,明天再学调漆和髹涂。”

说着,林满庭从架子上取下一个未处理的陶胎——是个巴掌大的陶碗,胎体呈浅褐色,表面有细密的小孔,摸起来粗糙硌手。“处理陶胎分三步:第一步‘补孔’,用生漆混合陶土粉,把细孔填上;第二步‘打磨’,用细砂纸把补好的地方磨平,让胎体光滑;第三步‘上底漆’,刷一层薄薄的生漆,让漆料能和陶胎更好地黏合。”他拿起一把小刮刀,挖了一点生漆,又加了半勺陶土粉,在瓷盘里搅拌均匀,调成浅褐色的膏状,“你们试试补孔,力度要轻,别把陶胎刮破。”

苏晓棠接过刮刀和陶胎,生漆黏稠冰凉,沾在手上像融化的树脂。她按照林师傅说的,用刮刀挑一点漆膏,轻轻填进陶胎的细孔里,可刚填完一个孔,漆膏就顺着陶壁流了下来,在胎体上留下一道痕迹。“怎么总流啊?”她有些着急,额角渗出细汗。

林晓雨走过来,拿起一个陶胎示范:“晓棠姐,补孔要先把陶胎倾斜,让孔朝上,然后用刮刀把漆膏轻轻压进孔里,压平后再用刮刀刮掉多余的漆膏,这样就不会流了。”她动作熟练,转眼就补好了一个孔,漆膏与陶胎衔接得自然,没有一点痕迹。

苏晓棠学着林晓雨的样子,重新拿起陶胎。这次她先把陶胎倾斜,对准细孔,用刮刀轻轻压入漆膏,再小心地刮掉多余的部分。半个时辰后,陶胎上的细孔终于都补好了,虽然有的地方漆膏稍厚,但总算没有流淌。“我补好孔了!”她兴奋地喊,手上沾着生漆和陶土粉,却笑得格外开心。

江亦辰则拿着相机,将这一幕拍下来——苏晓棠满手漆痕却眼里发光,林师傅在一旁指点,林晓雨递过砂纸,满庭漆坊里的漆香、木勺搅动漆料的“沙沙”声,构成了一幅充满匠心的画面。“这些细节可以放进‘山河手工盒’的漆器特辑里,让大家知道,一块陶胎变成漆器,要经过这么多细致的工序。”他一边拍照,一边说。

接下来的两天,苏晓棠和江亦辰跟着林师傅系统学习脱胎漆器的基础技艺。清晨,他们跟着林师傅去后院的漆树园采漆——园里种着十几棵漆树,树干上划着“V”字形的口子,下面挂着小瓷碗,碗里盛着晶莹的生漆,像一颗颗透明的珍珠。“采漆要在清晨,这时漆树的汁液最饱满;划口不能太深,不然会伤树;一天只能采一次,一次只能采二两漆,所以生漆才这么珍贵,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林师傅弯腰取下一个瓷碗,碗里的生漆泛着淡淡的光泽,“你们闻闻,生漆有股特殊的香气,懂行的人一闻就知道是好漆。”

苏晓棠凑近瓷碗,一股温润的香气扑面而来,不像化学漆那样刺鼻,反而带着自然的清新。“原来生漆是这样的,比我想象中更细腻。”她轻声说。

上午,他们在正屋学调漆。林师傅坐在漆缸旁,手里拿着一个小瓷盘,倒入适量生漆,又加了一点熟漆和桐油,用竹筷慢慢搅拌。“调漆要‘看色、看稠’,想要朱红色,就加朱砂粉;想要黑色,就加烟炱;稠度要根据胎体调整,陶胎要调得稍稠,布胎要调得稍稀。”他搅拌了十分钟,漆料渐渐变成均匀的朱红色,用竹筷挑起,能拉出细细的漆丝,“这样的漆料才算调好,刷在胎体上不会流,也不会裂。”

苏晓棠学着林师傅的样子,在瓷盘里倒入生漆和熟漆,可刚加了一点朱砂粉,漆料就变成了暗红色,不均匀。“怎么颜色不对啊?”她疑惑地问。

“朱砂粉要一点点加,边加边搅拌,不能一次加太多。”林师傅帮她加了半勺朱砂粉,握着她的手慢慢搅拌,“你感受一下,漆料要搅到没有颗粒,颜色均匀,才算好。”

在林师傅的指导下,苏晓棠渐渐找到感觉。她调的第一碗朱红漆虽然颜色稍浅,却终于均匀细腻,没有颗粒。“我调好漆了!”她兴奋地喊,声音里满是成就感。

下午,是学习髹涂。林师傅拿着一把羊毛漆刷,蘸了一点调好的朱红漆,在布胎花瓶上轻轻刷动,漆刷移动得缓慢均匀,每一笔都衔接得自然,没有一点刷痕。“髹涂要‘薄而匀’,刷太厚漆会流,刷太薄会露胎;刷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别来回刷,不然会有气泡。”他刷完第一遍漆,花瓶表面泛着温润的朱红光晕,像裹了一层胭脂,“你们试试刷陶胎,陶胎刚上了底漆,要轻一点刷,别把底漆刮掉。”

苏晓棠接过漆刷,蘸了一点朱红漆,在补好孔的陶碗上轻轻刷动。可刚刷了几下,漆料就在陶碗底部积成了小疙瘩,还有几处露出了底漆。“我怎么总刷不好啊?”她有些沮丧,把漆刷放在一旁。

“别急,我刚开始学髹涂,刷坏了二十多个胎体才学会。”林师傅坐在她身边,手把手教她调整手势,“手腕要稳,漆刷要轻轻贴在胎体上,每刷一笔,都要把漆刷上的余漆刮掉,这样就不会积漆了。”

苏晓棠重新拿起漆刷,按照林师傅说的,手腕发力,轻轻刷动。这次她放慢速度,每刷一笔都刮掉余漆,漆料渐渐变得均匀,没有了疙瘩和露胎的地方。一个时辰后,陶碗终于刷完了第一遍漆,朱红漆料覆盖在褐色陶胎上,泛着淡淡的光泽,像给陶碗穿了一件红衣裳。“我刷成了!”她高兴地举着陶碗,眼里满是喜悦。

江亦辰则忙着整理漆器的资料,他采访林师傅,记录脱胎漆器的每一个步骤,还拍了很多漆树、漆料、漆器半成品的照片,准备放进“福建漆器特辑”里。他还联系了之前的匠人朋友——陈师傅寄来了几个素烧陶胎,说要让岭南陶土和福建漆料好好“碰一碰”;沈师傅寄来了“丝绸纹样”的电子版,淡粉色的绸面上画着缠枝莲,刚好能用来描金;李婆婆寄来了“剪纸纹样”的拓片,红色的剪纸龙纹印在漆盒上,肯定格外醒目;和叔寄来了东巴纸,说可以贴在漆器表面,增加纹理;周师傅寄来了竹编底座,用来放漆制的花瓶,既稳固又好看。“各地的手艺都能和漆器结合,这就是‘匠艺共生’最好的样子。”江亦辰拿着这些信物,对林师傅说。

林师傅看着这些来自远方的手艺信物,眼里满是感慨:“以前我总觉得,漆器只能用布胎或木胎,只能做传统纹样,没想到还能和陶胎、剪纸、丝绸结合。看来我守着满庭漆坊太多年,眼界窄了。”

林晓雨趁机说:“爷爷,我之前想把您的漆器放在网上卖,您还不同意,说‘漆是做给懂的人看的’。现在您看,晓棠姐和亦辰哥带来了这么多跨界的想法,我们的漆器肯定能被更多人喜欢。”

林师傅看着林晓雨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苏晓棠和江亦辰,轻轻点了点头:“好,我们试试。只要能守住这满庭漆坊,守住脱胎漆器,怎么试都好。”

林晓雨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苏晓棠的手:“晓棠姐,我们现在就设计!我想做一款‘漆镶陶丝韵盒’——用陈师傅的素烧陶做盒身,外面裹上爷爷的朱红漆,盒盖上刻沈师傅的丝绸缠枝纹,再用金漆描李婆婆的剪纸龙纹,盒底贴和叔的东巴纸,最后放在周师傅的竹编底座上,肯定好看!”

苏晓棠也来了兴致,拿出纸笔,和林晓雨一起画设计图。江亦辰则在一旁帮忙提建议,比如把剪纸龙纹的线条变细,用金漆勾勒,让它和朱红漆更协调;丝绸缠枝纹刻得浅一点,再填一点银漆,增加层次感。林师傅坐在一旁,看着三个年轻人热烈地讨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忽然觉得,这满庭漆坊的漆香,或许能在这些年轻人手里,飘得更远。

就在大家忙着设计跨界漆器产品时,满庭漆坊的危机突然降临。这天上午,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来到漆坊,手里拿着一份“收购意向书”,说想收购满庭漆坊和后院的漆树园,改建成“漆器主题民宿”,给林师傅一笔补偿金,让他放弃漆器坊。

“林师傅,您这漆坊又旧又小,赚不了几个钱,不如卖给我们,拿着补偿金享清福。”男人把意向书递给林师傅,语气里带着一丝傲慢,“现在年轻人谁还学脱胎漆器?又累又不赚钱,您守着这老手艺,迟早得亏本。”

林师傅接过意向书,手都在抖,纸上的“收购”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这漆坊是我爷爷建的,传了四代人,我守着它一辈子,就是为了把脱胎漆器传下去,怎么能卖?”他声音发颤,“我手里的漆刷,调过的漆料,做过的漆器,都是我们林家的根,卖了漆坊,我怎么对祖宗交代?”

林晓雨也急了:“不能卖!这是福州最后一家传承四代的脱胎漆器坊了!卖了就再也没有了!”

穿西装的男人叹了口气:“林师傅,我也是为您好。现在做漆器的人越来越少,您的漆坊迟早得关门,不如现在卖个好价钱。”说完,他就转身走了,留下林师傅和林晓雨站在漆坊里,脸色苍白。

苏晓棠看着林师傅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她想起在岭南守护龙窑的经历,想起丽江的东巴纸、甪直的丝绸,都是靠“文化展”“体验日”让老手艺被看见、被重视,或许满庭漆坊也能这样。“林师傅,我们办一个‘福建脱胎漆器文化展’吧!邀请村民、读者、媒体来体验漆器制作,看脱胎漆器的工序,让大家知道满庭漆坊的价值,也让收购的人知道,老漆坊不能卖!”她提议道。

江亦辰立刻附和:“我们可以联系之前的读者和匠人朋友,让他们来支持;还可以拍漆器的纪录片,发在网上,让更多人关注满庭漆坊的命运;文化展上,我们展示跨界漆器产品,让大家知道脱胎漆器也能创新,不是‘又累又不赚钱’。”

林师傅有些犹豫:“办文化展能有用吗?他们给的补偿金不少,而且现在确实没多少人学漆器……”

“肯定有用!”苏晓棠坚定地说,“岭南的龙窑、丽江的东巴纸,都是靠大家的努力保住的,满庭漆坊也可以!我们有这么多匠人朋友,有这么多喜欢老手艺的人,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肯定能守住漆坊!”

林晓雨也劝道:“爷爷,就试试吧!就算最后没保住,我们也努力过,不后悔!”

林师傅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好,我们试试。这漆坊传了四代人,不能就这么卖了,我要让大家知道,脱胎漆器是福州的魂,老漆坊是脱胎漆器的根!”

筹备工作立刻开始。江亦辰负责联系读者和媒体,在“山河手工盒”的读者群里发了“守护满庭漆坊”的倡议,短短一天,就有一百多个读者报名来参加文化展,有的还说要带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他还联系了福州当地的电视台和报社,记者们听说福州最后一家四代传承的脱胎漆器坊面临收购,都愿意来报道。

苏晓棠和林晓雨负责整理场地,他们把漆坊的正屋和天井打扫干净,用木板搭了几个展示台,用来放跨界漆器产品;还从邻居家借了几张木桌,作为体验区的操作台;林师傅则联系福州的老匠人,有的愿意来教漆器制作,有的愿意展示自己的漆器作品,还有的愿意做“漆器宴”——用漆制的碗、盘装福州的特色菜,比如鱼丸、锅边糊、荔枝肉,既好看又有新意。

各地的匠人朋友也纷纷伸出援手:陈师傅寄来了十几个素烧陶胎,还派了阿明来帮忙处理陶胎;沈师傅寄来了一大批“丝绸纹样”的底稿,还特意绣了一块丝绸,用来装饰展示台;李婆婆寄来了几十张“剪纸纹样”的拓片,说要让陕北剪纸和福建漆器好好“融一融”;和叔寄来了加厚的东巴纸,还写了“守护满庭漆坊”的东巴文标语;周师傅寄来了十几套竹编底座,还特意编了“漆刷纹”,说要和漆坊呼应。

“晓棠姐,你看这陶胎裹上朱红漆,再刻上丝绸缠枝纹,多好看!”林晓雨拿着一个刚上好漆的陶胎盒,盒身上的缠枝纹深浅适中,朱红漆料泛着温润的光泽,“等描上金漆龙纹,贴好东巴纸,肯定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苏晓棠点头,拿起一张剪纸拓片,贴在漆盒上:“我们用金漆把剪纸纹样描在漆盒上,烧干后再刷一层透明漆,这样金漆就不会掉,剪纸的纹理也能留在漆盒上,既有陕北的红,又有福建的漆,肯定特别。”

林师傅看着忙碌的众人,心里满是温暖。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能一个人守着漆坊,等着它被收购,现在才知道,有这么多人愿意和他一起守护漆坊,守护脱胎漆器。“我要把最好的漆料拿出来,做最好的漆器,让大家看看,脱胎漆器有多美,老漆坊有多珍贵。”他轻声说,眼里重新有了光。

文化展的前一天,大家还遇到了一个难题——漆料不够了。林师傅储存的生漆只够做二十件漆器,文化展上要展示五十件跨界产品,还差很多生漆。“这可怎么办?明天就要开始文化展了,没漆料怎么完成作品?”林晓雨急得直跺脚。

苏晓棠突然想起,林师傅说过福州还有几家老漆农,或许可以去买生漆。“我们去漆农家里问问吧!老漆农肯定知道脱胎漆器的好,愿意卖漆给我们!”她提议道。

大家立刻分头行动,林师傅带着林晓雨去东郊外的漆农村,苏晓棠和江亦辰去西郊外的漆园。果然,漆农们一听是为了守护满庭漆坊,都愿意把储存的生漆卖给他们,有的甚至把自己准备留着用的生漆都拿了出来。“林师傅,这漆你拿去,满庭漆坊不能卖,那是我们福州的根啊!”一个老漆农抱着一坛生漆,颤巍巍地说。

短短一个下午,大家就买到了足够的生漆,堆在漆坊的角落里,像一座座小丘。林师傅看着满坛的生漆,眼里满是感动:“谢谢大家,谢谢你们还记得满庭漆坊,还记得脱胎漆器。”

福建脱胎漆器文化展开幕那天,雨停了,阳光洒在满庭漆坊的天井里,把茉莉花瓣照得发亮。漆坊周围的空地上,早已挤满了人——村里的老人穿着对襟衫,坐在天井旁,等着看漆器展示;城里的年轻人拿着手机,想拍漆器制作的过程;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举着“守护满庭漆坊”的牌子,脸上满是期待;还有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天。

体验区的木桌上,摆着漆料、漆刷、陶胎、布胎,林师傅和福州的老匠人坐在桌前,教大家补胎、调漆、髹涂;展示区的木架上,摆满了跨界漆器产品——“漆镶陶丝韵盒”上裹着朱红漆、刻着丝绸缠枝纹、描着金漆龙纹,“东巴纸漆杯”的表面贴着东巴纸、泛着透明漆的光泽,“竹编漆瓶”的底部缠着周师傅编的竹丝、瓶身印着剪纸纹样,每一件都透着“匠艺共生”的巧思;漆坊的正屋里,搭了一个小舞台,准备用来表演漆器制作和匠人分享。

上午九点,开幕式正式开始。林师傅穿着藏青对襟衫,手里拿着一把用了三十年的漆刷,站在舞台中央。阳光照在他满是漆痕的手上,却丝毫没影响他的语气,满是激动:“各位朋友,欢迎来满庭漆坊,参加福建脱胎漆器文化展。这漆坊是我爷爷建的,传了四代人,它做过福州最好的漆器,也藏过我们林家四代人的坚守。有人说它旧、它不赚钱,要把它改成民宿,可我想说,老漆坊不是没用的旧东西,它是福州的魂,是脱胎漆器的根!今天,我要让大家看看,脱胎漆器有多美,老漆坊有多珍贵!”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读者举着“漆坊不能卖”的牌子,大声喊着“守护满庭漆坊”,声音在天井里回荡。

苏晓棠走上台,手里拿着一个“漆镶陶丝韵盒”:“各位朋友,我是苏晓棠。从东乡的木刻、大理的扎染、青溪的竹编、丽江的东巴纸、江南的丝绸、陕北的剪纸、岭南的陶艺,到今天的福建漆器,我们‘山河手工盒’一直在见证‘匠艺共生’。这个漆盒,是林师傅的脱胎漆,是陈师傅的岭南陶,是沈师傅的丝绸纹,是李婆婆的剪纸,是和叔的东巴纸,是周师傅的竹编,它不仅是一个漆盒,更是一份守护老手艺的心意。我们希望,满庭漆坊能留下来,脱胎漆器能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老手艺不是‘旧东西’,是能和现代生活共生的温暖力量!”

江亦辰也走上台,播放了他拍的漆器纪录片——片子里,林师傅在漆树园采漆、在漆坊调漆、在灯下髹涂,林晓雨从对漆器没兴趣到主动学习,漆农们讲述生漆的珍贵,画面里的漆料、漆刷、漆器,满是烟火气和传承的温度。纪录片放完,台下很多人都红了眼眶。

开幕式结束后,各个区域立刻热闹起来。体验区里,林师傅教一个穿汉服的姑娘调漆。姑娘学得很认真,虽然调的漆颜色稍深,却满脸笑容:“原来脱胎漆器这么有意思,比机器做的工艺品有温度多了!我以后要常来学,支持老漆坊!”

展示区里,记者们围着跨界漆器产品拍照,有的还拿着“东巴纸漆杯”仔细看:“这东巴纸贴在漆杯上,还能透过透明漆看到纹理,太特别了!脱胎漆器还能这么创新,真没想到!”

漆坊的正屋里,林晓雨和阿明开始演示陶胎漆器的制作。他们先给素烧陶胎补孔,再上底漆,然后髹涂朱红漆,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详细,围观的人看得入迷。“陶胎要补三次孔,才能把细孔都堵住;底漆要刷两层,才能让漆料更好地黏合;朱红漆要刷五层,每层都要晾干后再刷下一层,这样漆色才均匀,光泽才好。”林晓雨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脸上满是自豪——她再也不是那个对漆器没兴趣的姑娘,现在的她,想留在漆坊,跟着爷爷学漆器,守着满庭漆坊。

中午,“漆器宴”开始了。婆姨们把漆制的碗、盘摆上桌,里面装着福州的特色菜——雪白的鱼丸飘在清汤里,金黄的锅边糊撒着虾米,红亮的荔枝肉裹着酸甜的酱汁,漆碗的温润和食物的鲜香相得益彰,格外有味道。大家围坐在天井旁,一边吃“漆器宴”,一边聊漆坊的故事。

“我小时候,经常来满庭漆坊玩,看着林师傅的父亲做漆器,那时候漆坊里总满是漆香,街坊邻居都来这儿买漆器。”村里的老爷爷回忆道,“现在虽然年轻人都喜欢买机器做的东西,但老漆坊不能卖,它是我们的回忆,是福州的根啊!”

下午,大家还举办了“守护满庭漆坊”签名活动,每个人都在一块巨大的漆板上签名,漆板上写着“守护福州四代传承脱胎漆器坊”,签名的人越来越多,漆板上很快就布满了名字,像给漆坊穿上了一件保护衣。

傍晚,林师傅带着大家参观漆树园。夕阳照在漆树上,树干上的漆口还挂着小瓷碗,碗里的生漆泛着淡淡的光泽。“这棵漆树有五十年了,我父亲种的,每年能采半斤生漆,是园里最老的漆树。”林师傅抚摸着树干,语气里满是温柔,“脱胎漆器要靠漆树,要靠匠人,更要靠大家的喜欢,才能传下去。”

大家围着漆树,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漆件,心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这份对老手艺的热爱,会像漆树的汁液一样,源源不断,滋养着脱胎漆器的传承。

文化展的最后一天,是“跨界漆器拍卖会”。江亦辰联系了当地的公益组织,把拍卖所得的钱都用来支持满庭漆坊的传承。拍卖会上,第一件拍品是“漆镶陶丝韵盒”,起拍价一千元,很快就有人喊价一千五、两千、三千……最后被一个喜欢老手艺的企业家以五千元拍下。“我要把这个漆盒放在公司的展厅里,让员工都看看老手艺的美,也支持满庭漆坊的传承。”企业家说。

接下来的几件跨界漆器也都拍出了好价钱,有的拍了三千元,有的拍了四千元,最后总成交额达到了三万元。林师傅拿着拍卖所得的钱,手都在抖,眼里满是泪水:“谢谢大家,谢谢你们帮我守住了漆坊,守住了脱胎漆器!”

文化展结束后,好消息传来——收购漆坊的公司看到了文化展的报道,听到了大家的呼声,决定放弃收购计划,还表示愿意资助满庭漆坊,帮林师傅培训年轻的漆器匠人,让脱胎漆器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林师傅拿着公司的通知,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不停地向大家道谢。

满庭漆坊的危机解除后,苏晓棠和江亦辰也要离开福州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林师傅特意在漆坊的天井里摆了一桌酒,邀请了福州的老匠人和漆农作陪。大家围坐在茉莉树下,手里拿着刚烧好的漆杯,杯里盛着福州的青红酒,聊着文化展的趣事,漆坊里满是欢声笑语。

“晓棠,亦辰,谢谢你们来福州,帮我们守住了漆坊,帮我们找到漆器创新的方向。”林师傅举起漆杯,眼里满是感激,“这杯酒,我敬你们,敬所有守护老手艺的人!”

苏晓棠和江亦辰也举起漆杯,与林师傅碰了碰:“林师傅,不用谢,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守护老手艺,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所有人的事。”

林晓雨拿出一个漆制的“山河手工盒”,盒子上刻着八大传承的纹样——木刻的纹理、扎染的图案、竹编的纹路、东巴纸的质感、丝绸的缠枝、剪纸的龙纹、陶艺的火痕、漆器的光泽,每一个纹样都刻得精致。“晓棠姐,亦辰哥,这是我和爷爷一起做的‘山河手工盒’,送给你们。它装着福州的生漆,也装着我们的心意,希望你们带着它,去更多的地方,把老手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苏晓棠接过漆盒,盒子温润顺滑,能感受到漆料的细腻和林晓雨、林师傅的用心。“谢谢你们,这个盒子我们会好好珍藏,它是‘八大传承’最好的见证。”

福州的老匠人和漆农也纷纷给他们送礼物,有的送了自己做的漆制首饰盒,有的送了刚采的生漆样本,还有的送了漆树的种子,满是心意。“晓棠,亦辰,以后常来福州,我们还教你们做漆器,还做‘漆器宴’给你们吃。”一个老匠人笑着说。

离开的那天早上,福州的人都来送他们。林师傅拉着苏晓棠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到了下一站记得给我们报平安,满庭漆坊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林晓雨则拿着一把自己磨的漆刷,递给苏晓棠:“晓棠姐,这是我自己做的漆刷,送给你,以后你做漆器的时候,就能想起福州的满庭漆坊,想起我们了。”

苏晓棠和江亦辰背着行囊,里面装着漆制的“山河手工盒”、林晓雨的漆刷、老匠人的礼物,还有满满的回忆,踏上了新的旅程。

汽车驶离福州,满庭漆坊渐渐远去,漆树园的身影越来越淡,却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浓浓的漆香。苏晓棠手里摩挲着林晓雨送的漆刷,心里满是感慨。从东乡的木刻、大理的扎染、青溪的竹编、丽江的东巴纸、江南的丝绸、陕北的剪纸、岭南的陶艺,到如今的福建漆器,“山河手工盒”已经收集了八种老手艺的故事,连接了八片山河的心意。

“下一站,我们去浙江吧?”江亦辰看着窗外,笑着说,“浙江的龙泉青瓷很有名,我们去学青瓷,把福建漆器和龙泉青瓷结合起来,做‘漆镶青瓷瓶’,让‘八大传承’的手艺,在瓷与漆的对话中,绽放新的光彩。”

苏晓棠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已经能想象到,青色的青瓷瓶裹上黑色的漆器,再用金漆刻上陕北的剪纸、江南的丝绸纹,肯定很好看。我们还要办‘浙江青瓷文化展’,邀请林师傅、陈师傅他们来,让更多人知道老手艺的美,让‘匠艺共生’的故事,在瓷与漆的共生里,继续写下去。”

汽车穿梭在福建的田野上,阳光洒在漆制的“山河手工盒”上,漆料的光泽泛着温暖的光。苏晓棠知道,福建脱胎漆器文化展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浙江的青瓷、更多的手艺在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匠人、更多的读者、更多的故事在等着他们。而这份对老手艺的热爱,这份“匠艺共生”的初心,会像福建的漆料一样,温润细腻,在更多的山河里,涂画传承的新色,温暖更多的岁月。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末世重生:我觉醒了双系统?最豪赘婿陆枫纪雪雨我在古代逃荒路上如鱼得水万界独尊玄天战尊傲气凌神教授家的小姑娘恶毒女配不按剧情走阴神司探登高者寡六零:老太搞事业,养崽崽日常相公失忆后,医妃带空间养崽穿书女配和未婚夫恋爱的甜甜日常官道之1976军阀:从县长开始征伐天下星际毛绒绒陆沉周若雪无删减完整版拜师九叔之我在民国当军阀小公爷,夫人带前世记忆重生救府末世金丝雀到年代文的摆烂人生带雨梨花祁同学,真的不继续追了吗重生四岁小玄师,别怪我无情以大针蜂开局的异世界宝可梦之漫威:搞笑角色摆烂日常超神:我真不想成神!快穿:我修仙回来了,渣渣速退恃娇宠宫廷双姝:权谋与情丝剑道初心女尊:当白切黑皇女遇上土匪郎君庶女发癫日常肖靖堂升职记窝囊女婿三年被瞧不起岳风柳萱崩坏:终末之诗变成动物后才知道摆烂有多香暗恋,你是我的遥不可及远古时代的悠闲生活叫你当炮灰,你转身毒翻全场?和死对头影帝穿越古代逃荒赢麻了斩神:转生黄泉,践行虚无之路!玄学大佬驾到,万千恶鬼瑟瑟发抖恶毒女配一心求死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陶园田居,悠闲的山村生活修真需要高科技摸金校尉:大赦天下别人啃老我啃小,我的儿子是大佬国运:失忆的我要扮演张麒麟玩止水
墨坛书屋搜藏榜:萌宝被抛弃后:被全国兵哥哥宠哭养猪小能手穿七零首长见面要毁婚?后来被钓成翘嘴盗墓:开局探索金国大将军墓甜!漂亮军嫂海岛寻夫后被宠上天绝世邪神奥特:黑暗洛普斯的奇妙冒险!雷符当纸抽用,我还怕你红白撞煞吗?离婚当夜,被豪门继承人搂着亲王妃强势回归,被休摄政王追妻忙救命,霍爷的小傻妻野又撩我的老领导是李云龙天地道君要回家神豪系统之打造奢华娱乐帝国尸兄:从葫芦娃到尸皇仙子毋燥,我拚老命也要解你情毒在团内当团宠的一天我以前好像很厉害龙族:开局拐走夏弥自创超凡体系你好!亲爱的小狼!从开始的左道生涯[综]万界旅行社医妃入怀,王爷你就宠她吧八零偏执大佬的娇软白月光新时代的女奥特2被甩后,嫁给了他死对头蜡笔小新:我的校园青春仙路漫漫吾终将问鼎!悍姐好种田替嫁残疾大佬后他站起来了崩坏:带着女武神写二创盗墓同人之换个姿势穿小哥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正阳门下:东南亚之主魔道少主的我,功德成圣了靖康物语之塞北帝姬泪那夜后,糙汉霍总跪哄孕吐小甜妻春日云烟直男穿进ABO靠装A升级美貌呆萌女撩了臭屁腹黑影帝神起在风华我与你不止于此鬼灭:琉璃化雪安陵容重生之我一胎俩宝了大秦:开局炼制百万傀儡阴兵极品废柴召唤师萌娃分配主神解约回国后,归国爱豆的巅峰之路接受封印吧,仙子萌学园之复活之战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洪荒之北斗星君传穿成大力傻女后我靠灵泉富甲天下恶女死遁归来,众道侣深陷修罗场被家族抛弃后,我却捡垃圾成女帝崩坏:老一辈崩坏兽的从容蚁后!蜂后!蛛后!助我修仙!吓你的365天大夏刑侦启示录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糟糕,全家都成了穿越npc!学渣要逆袭当白富美!海贼:开局响雷果实养成娜美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玩家在七零年代的生存手册穿越三国拯救甄宓离婚后被男人争抢,渣前夫要加入你是独属于我的帕罗西汀细作求生指南,每天都在跪舔世子快穿之拯救落难美人后,他爱疯了反派大佬今天也在自我攻略盛世天下之九五至尊废柴宝妈带着厨房穿越古代血魔之路原神,变成猫猫穿越提瓦特林家蚀镜录我在猎人世界孕育怪物青云之上:小帅的修仙奇缘撞个校草带回家退伍后,糙汉救了个小娇夫予你星光心动合约锦世良缘乱世之传奇开局被退婚,我觉醒了万古剑骨我靠诗词,称霸天下星穹铁道:从三角洲开始幻想命途星际娇宠:废柴夫人是大佬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残鼎焚天:从葬仙古墓开始弑神娇养小宝贝:他的宠物不太乖嫁朱祁镇,我掀翻大明后宫读我心声后,三无王朝变列强了!四合院:死士系统,专克易忠海沈氏女自救录大师别算啦,未婚夫跟别人订婚啦护夫娇妻三姐妹异世名动天下火影:开局吃垮根部,团藏让我滚婚礼用替身,大小姐转身嫁你领导搞笑捉鬼秘籍纪元残骸综漫:开局就让折纸湿身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