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颠簸了一下,贾政回过神来,眼神渐渐锐利。
盯上萧美娘的人不少,这意味着她既是筹码,也是祸根。
忠顺王今日的暗示很明显,想借他之手利用萧美娘,若是做得好,能减半还款;
若是出了差错,荣国府怕是要被拖下水。
“不能再被动了。”
他心里有了决断。
之前对萧美娘只是松散监视,如今必须加强管控,既要从她口中套出更多女真情报,又要防止她被其他人利用。
同时,还得查清楚,除了忠顺王,还有谁在盯着她,背后又有什么目的。
想到这里,贾政掀开轿帘,对车夫道:
“快点回府。”
他要立刻安排人手,重新部署对萧美娘的监视,还要派人暗中调查,找出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眼睛。
回到荣国府,贾政直奔书房,立刻传召心腹管家:
“你立刻派人去查,最近有谁接触过萧美娘,或是打探过她的消息。”
“另外,加派两个人,暗中盯着静云院,一举一动都要向我汇报。”
“是,老爷。”
管家见他神色凝重,不敢耽搁,立刻领命而去。
书房内只剩下贾政一人,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穿越而来的优越感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警惕。
履约还款树表率 锣声震天聚户部
贾政既已应下还款之事,便绝无拖延之理。
约定三日后一同前往户部缴纳欠款,随后又让人去宁国府传话,告知贾珍务必备好款项,届时一同前往。
贾珍接到消息时,正在府中与姬妾饮酒作乐,听闻要立刻筹备欠款,顿时愁眉苦脸:
“这二叔真是不近人情!就不能再宽限些时日吗?”
他心里满是不愿,只想拖着不还,可转念一想,荣国府如今势大,自己早已没了往日的话语权,若执意推脱,只会得罪贾政,最终只能咬牙道:
“罢了,让人去账上凑凑,先把第一期的银子备好!”
另一边的贾赦对此则毫不在意,依旧每日呼朋引伴,花天酒地。
管家劝他露露脸,他却不耐烦地挥手:
“有二老爷操心就行了,我操什么闲心?只要有酒有肉,其他的都不管!”
说罢,便继续与小妾划拳饮酒,将还款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约定之日清晨,贾政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后便坐在书房等候。
他闭目凝神,神识悄然散开,探查忠顺王府的动静。
待感知到忠顺王的车马已驶出王府,才睁开眼,对门外吩咐:
“备车,出发!”
片刻后,荣国府的车队缓缓驶出大门,最前面的两辆马车上挂满了红绸,数十名家丁敲着锣、打着鼓,声势浩大。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了?荣国府怎么这么热闹?”
“好像是去户部还款的!这么大排场,真是少见!”
车队一路前行,敲锣打鼓的声音传遍了半条街。
宁国府门前时,贾珍早已带着银两等候在那里,见贾政的车队过来,连忙让人将装银子的箱子搬上车,满脸堆笑地迎上前:
“政老弟,我都准备好了。”
贾政微微点头:
“走吧。”
不多时,碰到了忠顺王的车队,三支队伍依次排着在一起,朝着户部而去。
沿途的官员和百姓看得真切,无不惊叹——勋贵们向来拖着欠款不还,如今竟有人主动还款,还如此声势浩大。
抵达户部门前时,这里早已围满了人。
户部尚书听闻消息,亲自迎了出来,见贾政、忠顺王和贾珍带着大批银两前来,脸上乐开了花:
“王爷、贾大人、贾将军,真是雪中送炭啊!”
忠顺王上前一步,朗声道:
“为国分忧,乃是本分。今日我忠顺王府、荣国府、宁国府,先行缴纳部分欠款,其余款项将按章程如期奉上!”
周围的百姓和官员纷纷鼓掌叫好,那些此前因减薪而不满的底层官员,见勋贵们主动还款,心里的怨气也消了不少。
贾政看着眼前的场景,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既彰显了荣国府的诚意,又给其他勋贵做了表率,更能在皇帝面前加分。
而这敲锣打鼓的声势,便是要让全京城都知道,荣国府绝非那些拖账赖账的勋贵可比。
户部门前,百姓与官员的叫好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对着贾政和贾珍拱手称赞。
“荣国府果然有担当!”
“主动还款,这才是勋贵该有的样子!”
议论声传入耳中,贾政心中微定——这敲锣打鼓的阵仗没白费,贾家在神京城的名声总算扭转了几分,也算是意外之喜。
户部的吏员们正忙着开箱清点银两,哗啦啦的银锭碰撞声格外清脆。
贾政见清点还需些时间,便拉着户部尚书走到一旁,低声问道:
“王大人,如今筹款进度如何?边防的粮草军饷,可还够用?”
户部尚书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唉,贾大人有所不知,进度不太理想。虽有几家勋贵跟着你们的样子还了些,但大多还是拖着,富商募捐也只凑了三成,缺口依旧很大。”
他心里急得上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如实相告。
“粮草呢?”
贾政追问,眼神凝重起来。
他深知粮草是打仗的根本,若是供应不上,边防将士再勇猛也难撑。
“更难!”
户部尚书摇头,语气带着焦虑,
“去年北方歉收,粮仓本就空虚,如今要给边防调粮,各地府库都告急,能凑齐的粮草,顶多支撑两个月。”
贾政眉头紧锁:
“两个月?这可不行。”
他想起之前暗探传回的消息,女真部落已有南移迹象,若粮草只够两个月,一旦战事拖久,后果不堪设想。
户部尚书苦着脸:
“我也知道不行!可眼下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总不能真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
他搓着手,满是愁容,
“若是能再追缴些勋贵欠款,或许还能周转,可那些人……”
话未说完,户部尚书的随从匆匆跑了过来,递上一份密报:
“大人,边境急报!女真骑兵已在大同附近出没,似乎在探查防线,有将领猜测,他们可能要提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