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城谷地中,除了夯土筑墙的号子与挖掘水渠的喧嚣之外,另一处地方也开始发出独具韵律的声响,那便是位于山脚林地下风处的工坊区。
与别处热火朝天却略显杂乱的场面不同,工坊区自规划之初,便透着一股井然有序的严谨。得益于刘睿优先配给的木材和石料,几座最大的工棚已然立起,其中最为显眼的,便是由欧冶子亲自督建、占地最广的“兵甲工坊”。
此刻,工坊内部,一座用耐火砖和黏土垒砌的简易高炉,正散发着灼人的热浪。炉火熊熊,映照着欧冶子及其麾下数十名学徒、铁匠古铜色且布满汗水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燃烧的呛人气味、金属灼烧的独特腥气,以及汗水蒸发后的咸涩。
“鼓风!再加把力!”欧冶子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几名壮硕的学徒奋力推拉着巨大的牛皮风箱,将空气源源不断地压入炉膛,炉内的火焰由赤红逐渐转向令人心悸的亮白。
今日,是这座高炉首次正式开炉,尝试批量熔炼铁锭,打造制式装备的关键时刻。刘睿在处理完晨间政务后,也悄然来到了工坊,他没有打扰全神贯注的欧冶子,只是站在工棚入口的阴影处,静静观察。
他看到欧冶子站在炉前,紧盯着火焰的颜色,不时用长铁钎探入炉内,查看铁料的融化情况。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祭祀。周围的学徒和铁匠们也各司其职,有的整理着砂模,有的检查着锤具、钳子,有的将系统奖励的那些标准铁锭搬运到炉边备用,气氛紧张而肃穆。
“时辰到!开炉!”欧冶子猛地一声断喝。
负责炉口的工匠用特制的长钩拉开堵门的耐火泥,霎时间,一股更加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耀眼的金红色铁水如同粘稠的岩浆,从出铁口缓缓流入事先准备好的耐火陶罐中。那流动的金属液滴,仿佛承载着睿城未来的武力基石。
“浇铸!”
命令下达,两名经验最丰富的铁匠合力抬起盛满铁水的陶罐,脚步沉稳地走到一排排早已制作好的砂模前。这些砂模内腔,正是横刀的刀胚形状。滚烫的铁水被小心翼翼地注入模具,发出“嗤嗤”的声响,白烟升腾,空气中那股金属腥气愈发浓郁。
刘睿看着这一幕,心中亦有些激动。有了稳定的武器来源,军队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根本保障。他注意到,工坊的一角,已经堆放了数十把初步成型的横刀刀胚,等待后续的锻打、打磨和装柄。另一侧,则有工匠在批量铸造三棱枪头,效率明显高于打造刀剑。
待这一炉铁水浇铸完毕,欧冶子才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注意到了刘睿的存在,连忙快步走来行礼。
“殿下。”
“先生辛苦了,看来进展顺利。”刘睿看着那些尚在冷却的刀胚,赞许道。
“托殿下洪福,高炉运行尚算平稳。以此效率,每日应可产出刀胚二十至三十把,枪头五十枚以上。”欧冶子汇报着,但眉头却微微蹙起,“只是……”
“先生但说无妨。”
“殿下,铁料消耗巨大。您赐下的那些铁锭,虽品质上乘,但照此速度,恐难支撑月余。后续铁料来源,需尽早谋划。”欧冶子说出了最大的担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铁,一切都是空谈。
刘睿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已虑及。“铁料之事,孤已有计较,会命石岩斥候队多加留意周边山脉,寻找矿脉。同时,沈先生也会设法通过商路购入。先生当前首要任务,是保障锻造质量和效率。”
“属下明白。”欧冶子稍感安心,随即又引着刘睿走向工坊另一侧,“殿下请看,此乃按您先前指点,尝试改进的‘靖北弩’。”
刘睿看去,只见一张结构明显比普通手弩复杂许多的弩机摆在木台上。弩臂更长更厚,以韧性极佳的复合木材制成,弓弦也更为粗壮。关键在于其上弦机构,不再是简单的臂拉,而是采用了一套杠杆与齿轮结合的省力装置。
“此弩力道远超寻常手弩,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以上,破甲能力亦大幅增强。”欧冶子介绍道,但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只是……这上弦机构虽已比最初设计简化,但仍显笨重,一名精锐士卒全力操作,也需三到四息才能完成上弦。且内部几个关键的小齿轮,锻造精度要求极高,良品率很低,难以大规模制造。”
刘睿拿起这把沉甸甸的弩,试着操作了一下上弦的杠杆,确实比直接拉弦省力不少,但速度确实是个问题。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射击间隔过长是致命的。而精密齿轮的加工,更是制约产能的瓶颈。
他放下弩,目光扫过工坊里那些依靠人力反复捶打的铁匠,又看了看那座依旧需要大力鼓风的高炉,心中暗叹。基础工业的落后,不是靠一两个天才和几张图纸就能立刻解决的。
“先生不必气馁,此弩思路方向是对的。”刘睿鼓励道,“速度问题,或可从训练和战术上弥补,用于特定场合,如守城、伏击。至于精密加工……”他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先生可还记得,孤前日与你说过的‘水车’?”
欧冶子眼睛一亮:“殿下之意是……?”
“若以水力代替人力,驱动一套重锤,进行反复、均匀的锻打,是否可能提升大型部件的锻造效率和精度?甚至,未来或可驱动一套旋转的磨盘,用于打磨器械?”刘睿提出了一个设想。他将脑海中关于水力锻锤和简单机床的模糊概念,用欧冶子能理解的方式描述出来。
欧冶子听得如痴如醉,手指不自觉地又开始在空中比划。“水力锻打……均匀受力……妙啊!若能实现,不仅省却人力,更能使锻件质地更加均匀,对于打造铠甲、弩机核心部件,大有裨益!只是……这传动结构,需好生设计……”
看着再次陷入技术狂热的欧冶子,刘睿知道,又一份重担压在了这位匠宗肩上。但他相信,以欧冶子的能力,加上水车图纸的指引,实现初步的水力应用并非遥不可及。
就在这时,一名学徒捧着一把刚刚完成最后打磨、装上了木质刀柄的横刀,恭敬地呈到刘睿面前。刀身笔直狭长,寒光凛冽,靠近刀镡处,由工匠小心翼翼地刻上了一个小小的“睿”字徽记。
刘睿接过刀,入手沉甸,手感极佳。他随手挥动两下,破空声清脆。虽然比不上系统直接奖励的精品,但作为制式武器,已属上乘。
“此刀,便作为睿城武备之标准!”刘睿将刀递还给欧冶子,“凡我睿城将士,皆当持此利刃,卫我疆土!”
“诺!”工坊内所有工匠、学徒齐声应喝,声震屋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
离开工坊时,日头已偏西。工坊区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风箱的呼呼声、以及偶尔传来的淬火时“刺啦”的声响,交织成一首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工业序曲。这声音,与筑城的号子、引水的欢歌、田间的寂静一起,构成了睿城生机勃勃的交响。
刘睿知道,这座工坊,不仅仅是生产刀剑的地方,它更是睿城科技树的起点,是未来抗衡强敌、开拓疆土的底气所在。铁与火的锤炼,将在这里,锻造出属于他的王朝根基。
他回头望去,只见欧冶子已经再次伏案,就着油灯的微光,一边对照着水车图纸,一边在皮纸上写写画画,显然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水力引入工坊。
人才的潜力,正在被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一点点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