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的晨雾刚被朝阳撕开一道缝隙,花椒与牛油的香气就顺着青石板路漫开,在周记酸辣粉摊前织成一张温暖的网。吴梦琪蹲在摊位后的竹凳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飞快滑动,后台数据像跳动的火苗般灼热 —— 上线一周,周叔的线上订单量赫然显示着 “增长 42%”,鲜红的数字远超当初约定的 30%,连带着陈婆婆的凉糕、刘叔的麻花都跟着涨了不少。
“成了!真成了!” 她激动地把手机举到周叔面前,屏幕的光映在两人脸上,照亮了彼此眼底的笑意。周叔正弯腰往大铁锅里添骨头,闻言直起身,蓝布褂子的袖口沾着骨汤的油渍,他接过手机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震得竹筐里的红薯粉都在颤动:“42%!比我年轻时跑船的风浪还猛!”
晨光穿过老黄葛树的枝叶,在摊位前投下斑驳的光影。周叔的儿媳王芳正用新学的 “三色打包法” 忙碌着,红色筐里待检的粉袋码得整整齐齐,蓝色筐里陈婆婆的孙女小美踮着脚尖摇晃粉袋,清脆的 “沙沙” 声混着骨汤的咕嘟声,像一首轻快的晨曲。
“小吴,你等会儿。” 周叔突然转身钻进摊位后的小隔间,里面传来翻找东西的窸窣声。吴梦琪以为他要拿什么工具,继续低头整理订单表,指尖划过 “共享冷链成本下降 40%”“复购率提升 23%” 等数据,心里像揣了碗热辣的酸辣粉,暖得发胀。这些天的熬夜、淋雨、被质疑,此刻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拿着!” 周叔从隔间里出来,手里攥着个红布包,粗粝的手指把布包捏得皱巴巴的。红布是陈婆婆给的喜布,边角还绣着褪色的牡丹,包得方方正正,一看就沉甸甸的。吴梦琪愣了愣,连忙摆手:“周叔,您这是干啥?咱们说好的……”
“说啥都没用!” 周叔把红布包硬往她手里塞,力气大得让她躲不开,“这是你应得的!当初说好了单量涨三成就从你们公司进包装材料,现在超了这么多,这钱你必须收!” 他黝黑的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面粉,“你帮叔保住了手艺,还让更多人知道磁器口的酸辣粉,这点钱算啥?”
红布包在手里温热而沉重,吴梦琪能感觉到里面整齐的纸币轮廓。她想起刚入职时被李伟嘲笑 “捡芝麻”,想起张莉假惺惺的 “关心”,想起王经理那句 “边缘业务” 的定位,鼻子突然一酸:“周叔,我不是为了钱……”
“我知道你不是为钱。” 周叔打断她,声音放柔和了些,“但这是规矩,是我们老街的规矩。帮人办事就得有回报,不然下次谁还敢用心帮衬?” 他指着摊位前络绎不绝的游客,“你看这些人,都是冲你的法子来的,叔心里有数。”
正说着,几个游客举着手机走来,显然是看了抖音视频:“请问是周记酸辣粉吗?我们要周叔亲手捶的粉,还要那个‘三色打包’的!” 王芳笑着应承,小美举着 “质检员” 的牌子跑上前,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快门声在晨光中此起彼伏。
吴梦琪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像被老鹰茶润过似的通透。她知道周叔的脾气,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再推辞反而伤了老人的心。她轻轻打开红布包,里面是五沓崭新的百元大钞,用橡皮筋捆得整整齐齐,还夹着张纸条,上面是周叔歪歪扭扭的字迹:“包装材料订单已签,辛苦费 5000 元,叔祝你前程似锦。”
“周叔,这太多了……” 她只打算收约定的提成,没想到老人给了这么多。周叔却把眼一瞪:“不多!你熬夜改方案、暴雨天道歉、教我们搞直播,这些辛苦钱比啥都值!” 他往她帆布包里塞了两袋刚炸的麻花,“拿着路上吃,脆生生的提神。”
吴梦琪攥着红布包,指尖传来纸币的温度和布料的粗糙,心里百感交集。这不仅是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是老匠人对她付出的最高肯定。她突然想起杨老在老茶馆说的话:“销售不是追订单,是养池子。” 现在这池子终于开始蓄水,而她收获的不仅是订单,更是人心。
“那我就收下了,谢谢周叔。” 吴梦琪把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深处,那里装着她的笔记本和订单表,“但这钱我不能白拿,下午我带您去签正式的包装材料合同,保证给您最优惠的价格,再帮您申请免费设计新包装。”
周叔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要得!你办事我放心!” 他转身对正在打包的王芳喊,“给小吴多装两斤凉糕,陈婆婆刚送来的,井水镇的!”
就在这时,吴梦琪眼角的余光瞥见巷口站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李伟穿着不合时宜的西装,双手插在裤袋里,嘴角撇得老高;张莉则抱着文件夹,精致的妆容遮不住脸上的惊讶,两人显然是路过磁器口,恰好看到了这一幕。
李伟的脸色像被泼了红油的抹布,青一阵红一阵。他当初嘲笑吴梦琪 “5 万块的订单还跑断腿”,此刻看着摊位前排队的游客和周叔塞红包的架势,嘴角的嘲讽僵成了难看的弧度。张莉则死死盯着吴梦琪手里的红布包,指甲几乎要嵌进文件夹里,眼神里的嫉妒像没泡透的花椒,又麻又涩。
“哟,这不是我们的大功臣吗?” 李伟终究忍不住走了过来,语气阴阳怪气,“真没想到啊,这 5 万块的‘小订单’,竟真让你做出了响动。” 他故意把 “小订单” 三个字说得很重,像在提醒吴梦琪这生意有多微不足道。
张莉在一旁假意附和,香水味混着巷口的火锅味显得格外刺鼻:“梦琪真厉害,我们都在公司等着你的好消息呢。王经理还问起你这老字号业务进展,我说你肯定没问题。” 她这话看似夸奖,实则在暗示自己早已知晓动向,还和王经理沟通过。
吴梦琪心里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谢谢李哥莉姐关心,主要是周叔的手艺好,我只是搭了个桥。” 她故意晃了晃手里的包装材料订单,“刚签的合同,周叔从我们公司进包装材料,长期合作。”
周叔看不惯他们阴阳怪气的样子,把吴梦琪往身后护了护:“我这小订单是比不上你们大公司的生意,但我们做人实在,不像有些人只会说漂亮话。” 他这话像根辣椒,辣得李伟和张莉脸色更难看了。
“我们还有事,先走了。” 张莉拉了拉李伟的胳膊,语气生硬。李伟狠狠瞪了吴梦琪一眼,转身时西装裤腿扫过竹凳,差点把上面的豌豆汤打翻,狼狈地跟着张莉匆匆离开,背影在青石板路上显得格外仓促。
看着他们落荒而逃的背影,周叔忍不住 “呸” 了一声:“啥玩意儿!狗眼看人低!” 吴梦琪笑着摇头,心里却觉得无比畅快。这比拿到提成更让她满足 —— 她不仅证明了自己,更让这些轻视她的人看到,所谓的 “小订单” 里藏着大乾坤,所谓的 “边缘业务” 里有大市场。
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吴梦琪帮着周叔招呼客人,帆布包里的红布包硌着后背,却让她脚步格外沉稳。她知道,这 5000 块不仅是对她的肯定,更是对所有用心做事的人的奖励。就像磁器口的老手艺,看似平凡,却藏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功夫。
中午收摊时,吴梦琪把红布包里的钱小心收好,拿出其中 500 块递给小美:“这是你的质检员工资,以后继续帮周叔把关哦。” 小姑娘高兴得蹦起来,举着钱跑去买冰粉,银铃般的笑声在巷口回荡。她又给王芳塞了两盒护手霜:“天天打包辛苦,这个润手。”
周叔看着她忙活的身影,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自己没看错人,这姑娘不仅有脑子,更有良心,不像那些城里来的 “专家” 只认钱。他从摊位底下拿出个老坛子,里面泡着酸豇豆:“这个你带回去,炒肉吃香得很。”
吴梦琪接过坛子,陶土的质感粗糙而温暖。她看着手机里不断增长的订单,又看了看眼前热气腾腾的摊位,突然明白杨老 “养池子” 的真正含义 —— 所谓的池子,从来不是冰冷的订单和数据,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真诚。
离开磁器口时,阳光已经变得炽烈。吴梦琪背着帆布包走在青石板路上,包里的红布包、酸豇豆坛子和笔记本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一首轻快的歌谣。她知道,这 5 万块的 “小订单” 只是开始,属于她的职场之路,才刚刚在重庆的烟火气里,踩出清晰而坚定的脚印。
远处的长江索道缓缓划过江面,阳光在江面上洒下金辉。吴梦琪紧了紧帆布包的背带,脚步轻快地走向地铁站,背影在青石板路上被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温暖而明亮。她知道,那些曾经轻视她的目光,终将变成仰望的眼神,而她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诚意与坚韧,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