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曜科技”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谈判桌对面,坐着德国“莱茵医疗”集团的代表团,为首的是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表情严肃的施密特先生。他们提出的合作方案很明确:莱茵出资五千万美元,占股百分之五十一,获得辰力技术的全球独家代理权和产品命名权(比如叫“莱茵-辰光理疗仪”),核心技术团队由德方管理。
林丕稼端着茶杯,脸上挂着闽都人常见的、看似憨厚朴实的笑容,耐心听完翻译,然后慢悠悠地开口:“施密特先生,莱茵集团的实力和信誉,我们是佩服的。不过嘛……”他故意拖长了调子,像在拉家常,“咱们中国人谈合作,讲究个‘缘分’和‘公平’。五千万,是不少,但想买走我们林家几代人的心血和国宝级的技术控股权,这个……缘分好像还差了点儿。”
施密特眉头微皱:“林先生,我们带来的是国际资本和市场规则。控股才能保证决策效率,避免分歧。”
“哎,施密特先生,您这话就见外了。”林丕稼笑容不变,话里却带着钉子,“技术是我们的‘根’,市场规则我们也在学。但我们更相信‘谁的孩子谁心疼’。这样吧!我们换个思路:我们出技术,作价入股,占百分之五十一。贵方出资金和渠道,占百分之四十九。合资公司董事会,咱们按股权比例来。产品可以叫‘辰曜-莱茵’,体现合作。您看,这缘分是不是就更足了?”
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想控股?我偏要控!还想用你的品牌冠名?核心技术必须排前面!
施密特脸色有些不好看,强调道:“林先生,没有我们的品牌和渠道,你们的技术再好,也很难走出中国。”
这时,一直沉默的林丕和突然开口,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施密特先生,我们的技术,已经在中国治愈了数十万患者。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而且,”他顿了顿,目光直视对方,“我们相信,真正的好技术,自带光芒。就像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合作,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这话软中带硬,既点明了己方的底气,也暗示了合作并非唯一选择。
谈判陷入了僵局。林丕稼也不着急,招呼大家喝茶,还让秘书端上来闽都特色的光饼和肉松,“来来来,尝尝我们老家的点心,谈判不急,吃饱了才有力气谈嘛!”
德方代表看着眼前这架势,有点哭笑不得。这哪是高科技公司谈判?倒像是闽都老巷子里的茶话会!但林丕稼那种看似随意、实则寸土不让的态度,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轮谈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华夏科大实验室里,戴维教授并没有因为林凛的拒绝而放弃。他改变了策略,从“邀请”变成了“深度学术交流”。他经常来找周教授和林凛讨论问题,带来的都是国际最前沿的研究资料和思路,态度诚恳,毫无架子。
在一次关于“生物系统能量信息传递模型”的深入讨论后,戴维教授感叹道:“林,周教授,你们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关于背景能量场微调作用的假设,虽然目前证据还在积累,但其哲学内涵非常深刻。它挑战了西方主流还原论的范式,更强调整体和关联。这或许是未来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林凛这次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下,才说:“戴维教授,科学的发展需要多种视角。还原论帮我们理解了微观机制,但生命本身是复杂的系统。我们的研究,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戴维教授眼睛一亮:“你说得对!是补充,不是替代!林,即使你暂时不来英国,我们也可以保持紧密合作。比如,数据共享,定期视频会议讨论?我们可以共同申请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将东西方的智慧结合起来!”
这个提议,不再是单方面的吸纳,而是平等的合作。周教授看向林凛,用眼神询问她的意见。
林凛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如果是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合作,我们可以考虑。” 她心里清楚,完全闭门造车不行,在保持主导权的前提下,吸收国际前沿信息是有益的。 这也符合国家鼓励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
戴维教授大喜过望,立刻开始构思合作框架。他发现,对待林凛这样的研究者,真诚和尊重,远比优厚的条件更有效。
省艺术学院的练功房里,林漺和法国交换生朱利安的“艺术交流”进行得热火朝天,或者说……鸡同鸭讲,笑料百出。
朱利安极力想说服林漺,在《大地脉动》中加入一个芭蕾的“大跳”动作,来表现种子破土的爆发力。“林!你看,这样——绷直!腾空!多有力量!”
林漺试着跳了一下,结果落地时差点没站稳,她哭笑不得:“朱利安,这个动作是很漂亮,但感觉……太‘飘’了,不像从土里长出来,倒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我们中国的力道,讲究的是‘沉’下去,再‘生’发出来。” 她做了一个戏曲里的“云手”起势,结合辰力的呼吸法,动作沉稳而充满内在的张力。
朱利安看得似懂非懂,但也觉得那种内在的韵律很独特。他不甘心,又提议:“那……要不要加点现代舞的地面动作?表现种子在黑暗中的挣扎?”
林漺摇摇头,指着自己的小腹:“种子发芽,不全是挣扎,更多的是积蓄和等待。力,是从这里(丹田)慢慢推出来的。” 她示范了一个极其缓慢的起身动作,仿佛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她从地面托起。
朱利安围着林漺转圈,抓耳挠腮,最后灵机一动:“林!我明白了!你的舞蹈,是‘气’在流动!和我们靠肌肉爆发不一样!那我们能不能……结合一下?比如,用我的编舞思路,来结构你的舞蹈‘气韵’?”
这个想法让林漺眼前一亮!对啊,不一定要直接套用动作,可以借鉴他们的结构方法和舞台表现手法,来更好地呈现“辰光”的内核!
于是,两人开始了真正的“融合”尝试。朱利安负责设计舞台调度和光影效果,林漺则专注于舞蹈语汇和气息掌控。有时朱利天马行空的想法会让林漺觉得匪夷所思,有时林漺对“气感”的坚持也让朱利安摸不着头脑,两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但吵完之后,又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最搞笑的一次,朱利安想用一个高难度托举动作表现“破土而出”,自告奋勇当“底座”,结果林漺一发力,他没站稳,两人一起摔在了垫子上,笑得喘不过气。这一幕正好被来看望林漺的小姑林丕华看到,忍俊不禁:“依漺,你们这是跳舞还是练摔跤啊?”
虽然过程充满“坎坷”,但一种全新的、既保留东方神韵又具备国际视野的舞蹈风格,正在这种看似混乱的碰撞中,悄然孕育。林漺觉得,自己的艺术视野被真正打开了。
太平洋的风浪已然掀起,林家这条大船上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林丕稼在谈判桌上寸土不让,守住的是家族的根脉和国家的利益;林凛在学术交流中保持清醒,争取的是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可能;林漺在艺术碰撞中寻找融合,展现的是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
他们或许方式不同,但内核一致:不盲目排外,也不妄自菲薄。以我为主,吸收借鉴,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这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定力与智慧,正是林家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