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地上烈日炎炎,地下的寒气有些冰凉。
不过好在如今自己体质不错,加上有内息运转,何雨柱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活动自如。
他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距离,再看了看模型的比例。
“这应该已经到了资料室的底下了吧!”
“陛下,放心,这个老毛子如果没有说错,奴才做的模型绝对不会有错。”
赖四笃定的拍拍自己的胸脯,显然信心十足。
何雨柱打着手电筒,看到了眼前的混凝土。
手摸上去,触感坚硬、致密,带着地下的冰冷。
“伟大的神。”瓦西里低沉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这是m-600(b-60)标号。是已知最强韧的工程水泥,专为永备工事和核心设施研制。它的致密程度,能硬抗穿甲弹。”
“能抗穿甲弹……”何雨柱的心沉了下去。
就在他凝神思考对策时,随身空间里产生了异动。
不是他主动探入,而是一段清晰却带着怯意的信息流,源自那个被他囚禁的日本化学专家——本田四郎。
这家伙提供的青霉素改良方案对国家来说有大用,也让何雨柱意识到这个人的价值,因此没把他弄死,一直养空间内苟延残喘,好榨出更多的价值。
“阁...阁下!”本田的意识传递来复杂的情绪,有恐惧,有哀求,但更多的是一种专家看到特殊材料时近乎本能的反应,“我或许能帮您破开这一层混凝土,能否...能否提供一些样本给我?!”
何雨柱目光微闪。
反正也没更好的办法,他选择给这个小鬼子一个机会。
他取出锤子和铁钎,在混凝土表面选了处不起眼的角落,小心的敲击。
碎屑飞溅,但只留下一个白点。
他换了角度,加大力道,终于敲下几块小指指甲盖大小的碎块和一些粉末。
心念一动,这些样本便消失在手中,出现在空间内。
“阁下,能否把我的放大镜给我。”
何雨柱直接从仓库将他当时随身携带的东西都给他。
本田四郎他首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碎屑的宏观形态:
“阁下,请看,颗粒极其均匀,棱角分明,说明骨料(沙、石)级配优秀,研磨细度高,这是高标号水泥的特征。”
接着,他进行了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测试:
硬度测试:用钢针刻划,极为困难,仅留下浅痕
密度估测:将碎块投入水中,下沉迅速,几乎不吸水,说明孔隙率极低。
酸碱反应:滴上稀盐酸,反应微弱缓慢,气泡细小且少,说明水化充分,内部残留的碱性氢氧化钙相对较少,抗渗透和抗化学侵蚀能力较强。
“阁下,常规的酸类腐蚀效果会很差,而且动静大。”本田的意识传递来初步结论,“我们需要一种能缓慢渗透,并从内部破坏其化学键结的方法。我请求尝试配置一种高浓度的复合糖浆。”
“糖?”
“是的!蔗糖或红糖。糖分子是有效的缓凝剂和破坏剂。它能渗透进极其微小的毛细孔道,与水泥水化产物(如硅酸钙水合物cSh凝胶)中的钙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严重干扰其结构稳定性,长期作用可使混凝土从坚硬的石头返酥,强度大幅下降。这个过程安静,但需要时间和持续的高浓度环境。”
“用糖居然可以?!!”
“需要多久?”何雨柱冷冷的问道。
“看厚度!”本田四郎当即回答道。
瓦西里看何雨柱看向自己,当即开口:“至少一米厚度。”
“如果一米厚度,保守估计要一个月时间……而且必须要让接触面一直维持高糖分……”
“一个月太久了。”何雨柱的意识在空间里冷冷地回应,“除了糖,你还有没有更快、更有效的办法?我需要选项。”
感受到何雨柱的不耐,本田四郎浑身一颤,大脑飞速运转,急忙说道:
“有!还有几种思路,但条件可能更苛刻一些!”
“说。”
“第一种,渗透型缓凝剂。”本田推了推眼镜,专业本能暂时压过了恐惧,“高浓度糖浆是其中一种,但效果温和。如果能找到更强力的工业级缓凝剂,比如…木钙(木质素磺酸钙),或者…糖蜜(制糖废液浓缩物),它们含有更复杂的有机分子,渗透和分散效果更强,能更有效地破坏水泥颗粒的水化外壳,让强度发展不起来,甚至倒缩。速度可能比纯糖浆快一倍以上。”
“第二种,电化学渗透法。”他继续阐述,“混凝土内部是碱性的,存在微弱的离子场。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外部电场,将高浓度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或者您刚才提供的,呃…‘浓缩尿液’中的铵根离子,强行‘驱动’到混凝土深处。离子迁移会破坏内部的化学平衡,加速钢筋锈蚀(如果里面有钢筋的话)和基体的酥解。这需要直流电源和电极。”
“第三种,针对性螯合剂。”本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钙、硅、铝的水化产物。如果能找到一种物质,能优先与钙离子形成极其稳定、可溶的络合物,就像…就像乙二胺四乙酸(EdtA) 那样的螯合剂,它就能像‘溶解’水垢一样,从内部‘掏空’水泥石的结构。但这东西…非常稀有。”
“第四种,局部急热急冷。”他最后补充,“利用混凝土和骨料(石子)热膨胀系数的不同。用高温…例如乙炔焰集中灼烧一个点,让表面迅速升温膨胀,然后立刻用冰水或液氮(如果能弄到)急剧冷却。热胀冷缩会在内部产生巨大的应力,导致微观裂纹扩展、连接,最终表层会像受热的玻璃一样剥落。但这方法…有光、有热,动静很大,而且对厚层混凝土需要反复多次。”
何雨柱沉默地评估着这几个方案。
电化学和螯合剂需要稀有的设备和化学品,暂时不予考虑。
急热急冷动静太大,不符合隐蔽的要求。
看来,在“糖浆”基础上,寻找效果更强的工业缓凝剂,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加速方案。
“木钙或糖蜜,哪里能找到?”何雨柱的意识问道。
“建筑工地!特别是大型的、使用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工地,搅拌站里往往会添加这类东西作为减水剂或缓凝剂,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本田立刻回答。
何雨柱退出空间,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波涛翻涌。
本田四郎提出的几个方案,尤其是“电化学”和“螯合剂”这些他闻所未闻的名词,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扇门后,是知识的伟力。
他看着眼前这堵连穿甲弹都未必能一击洞穿的混凝土墙,又想起本田之前提供的青霉素改良方案,一个清晰无比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
一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其威力远胜于任何神兵利刃。
而汇聚了顶尖智慧的群体,其力量足以改天换地。
他回想起一些模糊的事件,老毛子在一起导弹试射中顶尖的专家团队似乎直接覆灭了。
“一锅端……太浪费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一个大胆乃至疯狂的计划在他脑中初现雏形。
“为什么不把我的空间打造成网罗天下英才的‘智库’?”
“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各领域最聪明的大脑汇聚一堂,给我提供解决方案。”
“只要有足够的资源,还能打造出一个研究中心!!!”
他甩了甩脑袋。
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其他的事,还得好好规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