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偏殿内的气氛仍未完全缓和,荣妃见德妃虽已被押走,但此事若要彻底尘埃落定,还需最后一块证据闭环。她沉吟片刻,上前一步,对着康熙躬身道:“皇上,臣妾还有一事要禀奏,此事或许能彻底坐实德妃伪造情信的罪行。”
康熙抬眼看向荣妃,眼中带着一丝期许:“荣妃,你但说无妨。”
荣妃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皇上还记得去年深秋,臣妾曾去永和宫与德妃一同赏菊吗?那日午后,臣妾在德妃的偏殿等候,见她正坐在桌前写信,桌上铺着的,正是与刘嬷嬷供词中一致的金粟笺。臣妾当时还特意问了一句,说这金粟笺质地细腻,花纹雅致,是内务府新贡的珍品,德妃当时笑着说,这金粟笺是她托人从内务府多领的,用来写私信最合适。”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妾记得,那日德妃写的信,字迹娟秀,与之前在苏妹妹寝宫搜到的‘情信’字迹极为相似。而且,臣妾还注意到,德妃写信时,习惯在落款处盖一枚小巧的‘德’字私印,那私印的样式,是一朵莲花围绕着‘德’字,与‘情信’末尾模糊的印鉴痕迹,完全吻合。”
康熙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转头看向赵峰:“赵峰,你立刻派人去永和宫,搜查德妃的书房,看看是否还有剩余的金粟笺,以及那枚‘德’字私印。”
“遵旨!”赵峰立刻转身,快步走出偏殿,安排人手去永和宫搜查。
苏清颜站在一旁,听到荣妃的话,心中终于彻底松了口气。之前虽有人证物证,但德妃仍能狡辩是他人伪造,如今荣妃亲眼见过德妃使用金粟笺写信,还留意到私印的细节,这便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德妃再也无法抵赖。
傅恒也上前一步,对着康熙躬身道:“皇上,臣也有一事要补充。那日臣被抓后,曾在天牢中见过那封‘情信’,臣仔细看过,信中的字迹虽模仿苏主子的笔迹,但仍有细微的差别,尤其是在写‘恒’字时,习惯将最后一笔拉长,这与德妃平日写字的习惯极为相似——臣曾见过德妃给四阿哥写的字帖,上面的‘恒’字,便是这般写法。”
康熙点了点头,心中对德妃的罪行已不再有任何怀疑。他看着殿内众人,语气沉重:“没想到德妃竟隐藏得如此之深,不仅心思歹毒,还精通模仿他人笔迹,若不是荣妃和傅恒细心,恐怕还真让她蒙混过关了。”
不多时,赵峰便带着两名锦衣卫回到偏殿,手中捧着一叠金粟笺和一枚小巧的玉印。他将东西呈到康熙面前:“皇上,这是从永和宫德妃的书房里搜到的金粟笺和私印。经臣妾比对,这金粟笺与‘情信’所用纸张完全一致,这枚‘德’字私印,也与‘情信’末尾的印鉴痕迹吻合。”
康熙拿起金粟笺,仔细看了看,又拿起那枚玉印——玉印小巧玲珑,上面果然是一朵莲花围绕着“德”字,与荣妃描述的一模一样。他将玉印在金粟笺上轻轻一盖,印鉴清晰,与“情信”上的痕迹对比,分毫不差。
“好!好一个铁证如山!”康熙将金粟笺和玉印放在桌上,语气冰冷,“德妃伪造情信之事,如今已确凿无疑,她再也无法狡辩了!”
荣妃看着桌上的金粟笺和玉印,眼中满是惋惜:“皇上,德妃本是个聪慧的女子,若她能将这份心思用在正途上,好好辅佐皇上,抚养四阿哥,定会有个好结局。可她偏偏被妒恨和野心蒙蔽了双眼,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最终落得这般下场,实在是可惜。”
宜妃也叹了口气:“是啊,后宫之中,本就该安分守己,互相扶持,可德妃却偏偏要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希望经此一事,后宫的姐妹们都能引以为戒,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康熙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些:“荣妃、宜妃说得都对。后宫安稳,才能让朕专心处理朝政。此次之事,多亏了容嬷嬷细心,荣妃、傅恒作证,苏清颜保留证据,才得以查明真相。朕会下旨,为苏清颜和傅恒洗刷冤屈,恢复他们的名誉和地位。”
他看向苏清颜,眼中带着一丝歉意:“苏清颜,此次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朕心中有愧。朕会晋封你为贵妃,赐你长春宫为寝宫,让你统领后宫事宜,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好好管理后宫,不要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苏清颜连忙躬身行礼:“谢皇上恩典。臣妾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定会尽心尽力管理后宫,让后宫安稳和睦。”
傅恒也躬身道:“谢皇上。臣日后定会更加忠心耿耿,为皇上效力,绝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康熙点了点头,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这场由德妃引发的宫闱风波,终于即将彻底平息,而苏清颜和傅恒的冤屈,也终于得以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