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关掉最后一台模拟设备的电源,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窗外的风比刚才大了些,窗帘被掀开一角,露出外面深蓝的夜空。他没去拉,只是站在原地,盯着那片天空看了几秒,像是在等什么人给他发信号。
他转身走到桌边,拿起平板回放刚才的演练录像。画面里他的动作干脆利落,瞬移、护盾展开、反击预判,一气呵成。可看着看着,手指却慢慢停在了暂停键上。
总觉得哪里不对。
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准备不足。所有装备都检查过三遍,路线也推演到分钟级。可这种感觉就像直播时突然发现弹幕少了——明明一切正常,但空气里有种说不清的“冷场”。
他调出系统界面,翻看昨天的情绪值曲线。数据很稳,粉丝互动热度还在涨,尤其是预告视频发布后,评论区一堆人喊着“明天蹲现场”。这本该让他安心,可他反而更皱了眉。
太稳了,稳得有点假。
他点开直播软件,顺手架起手机。“来吧,再试一次。”
镜头亮起,他咧嘴一笑:“家人们,明天就是正日子了!今天不讲战术,不聊装备,就单纯来跟大家打个招呼。”他靠在桌边,语气轻松,“听说这次展会会有神秘新品亮相,我琢磨着,说不定还能撞见未来顶流科技?到时候给你们偷拍点内部画面,让咱们直播间先睹为快。”
他顿了顿,故意放慢语速:“不过呢,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小心。有些东西看着光鲜,背后指不定藏着啥坑。所以啊,明天我进去,你们就在屏幕前帮我盯一眼——谁要是突然消失,谁要是话太多,都给我刷个‘危险’。”
话音刚落,他悄悄启用了读心术,目光扫过实时弹幕。
大部分是“主播加油”“蹲爆料”这类常规留言,但夹杂其中的几条让他指尖微动。
“别信穿工装的人。”
“他们已经在路上了。”
“你身后没人吧?”
最后这条匿名留言没有Ip标记,发送时间比其他晚了整整七秒,像是被人刻意延后推送的。他不动声色地记下编号,五分钟后宣布下播。
直播结束,房间重归寂静。
他起身把背包又检查了一遍。探测仪电量满格,通讯器频段锁定在加密频道,防冲击护腕贴着皮肤,冰凉但舒服。每样东西都在它该在的位置,像拼图最后一块严丝合缝。
他走到窗边,准备拉上窗帘。
就在这时,阳台外传来一声轻响。
不是风刮铁皮那种哗啦,也不是树枝拍墙的啪嗒,而是一种短促的、像是金属物件轻轻磕碰栏杆的声音。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立刻停下动作,身体微微侧转,右手已经滑向腰后的探测仪。
窗外的阳台是他特意选的落脚点,平时连保洁都不上来。栏杆加高过,还装了感应灯,按理说有人靠近会自动亮起。可现在灯没反应,仿佛那个声音根本不存在于它的感知范围。
他没开灯,也没出声,只缓缓将探测仪贴在窗框边缘,启动扫描模式。
屏幕上波形轻微跳动,显示周围电子信号正常,没有追踪装置,也没有屏蔽场。可就在他准备收手时,探测仪右下角忽然闪了一下红光——那是对某种高频脉冲的短暂捕捉,来源不明,持续不到半秒就消失了。
他眯了眯眼。
这种频率他见过,在上次缴获的战术手套内部芯片里出现过类似的信号残留。不是通讯用的,更像是某种“确认存在”的信标。
对方不是来动手的,是来“报到”的。
他慢慢直起身,没再碰窗帘,而是退后两步,顺势坐回椅子上,掏出手机假装刷视频。眼角余光却一直锁着窗外。
一分钟过去,没动静。
两分钟过去,风又吹起了窗帘。
三分钟时,楼下传来野猫跳上围墙的扑腾声,紧接着,一道灰影从阳台栏杆上一闪而过,尾巴扫到了晾衣架,发出刚才那一声轻响。
原来是猫。
他松了口气,但没笑。
猫不会触发那种频率的脉冲,也不会精准避开感应灯。它只是刚好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这个位置,做了看起来最自然的事。
巧合太多了,就不叫巧合。
他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风未动,树欲静。”
然后合上本子,塞进背包夹层。
他重新走回窗边,这次干脆把窗帘拉开,任夜风吹进来。城市灯火依旧,街道上还有零星车辆驶过,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可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时间显示二十三点四十七分。他打开闹钟应用,新建一条提醒:**次日清晨五点三十分**。标题写着:“出发,别迟到。”
设置完成,他熄了灯,躺上床,闭上眼睛。
黑暗中,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床沿,节奏和刚才回放录像时一模一样。
三分钟后,敲击停止。
他又睁开了眼,翻身坐起,从枕头底下摸出探测仪,贴身放进内衣口袋。冰凉的金属紧贴胸口,像一块镇纸,压住了那些浮上来又沉下去的念头。
他重新躺下,这次终于没再动。
手机静静放在床头,屏幕朝下,闹钟状态显示“已启用”。
窗外,一只野猫蹲在对面楼顶,抬头望了望这扇仍未完全熄灭轮廓的窗户,甩了甩尾巴,悄无声息地跃入黑暗。
苏然的呼吸变得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