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店分开后,林天和叶紫涵默契地避开了单独见面——原本约定好一起讨论F国医疗站物资清单的事,改成了在工作群里文字沟通;林天原本要接叶紫涵去机场,也被叶紫涵以“朋友顺路”为由婉拒。
直到出发去F国的那天,两人在机场候机厅才再次碰面。叶紫涵戴着耳机,低头看着手机,像是在刻意回避和林天对视;林天手里捏着登机牌,几次想开口打招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默默坐在她旁边的空位上。
飞机起飞后,机舱里渐渐安静下来。叶紫涵靠在椅背上,眼睛闭着,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反复回放着酒店房间里的场景,林天熟睡的侧脸、两人紧挨着的身体、清晨时的尴尬对视,每一个画面都让她心跳加速。她告诉自己要专注工作,可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却像湖面的涟漪,怎么都散不去。
旁边的林天也没好到哪去。他翻着F国医疗站的资料,目光却总不自觉地飘向叶紫涵。他想起两人在d国一起熬夜整理病历的日子,想起在F国暴雨里一起推着陷进泥坑的救护车,想起她昨天在酒店里泛红的眼眶——以前只觉得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可经过那晚的意外,再看她时,心里总多了些不一样的感觉。
抵达F国后,高小琴派来的接机人员已经在机场等候。上车时,叶紫涵下意识地拉开了和林天的距离,坐进了后排的另一边;林天看着她的动作,心里微微发涩,只能装作没看见,和接机人员聊起医疗站的近况。
到了医疗站驻地,叶紫涵放下行李就以“检查药品库存”为由去了药房,连晚饭都没和林天一起吃。林天看着餐桌上少了的那副碗筷,对着满桌的当地饭菜也没了胃口,只能随便吃了几口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更是把“工作伙伴”的身份贯彻到极致——讨论工作时只说项目细节,从不聊私事;需要一起去乡村医疗站巡查时,也总会叫上一两个当地医护人员同行,避免单独相处。可越是刻意疏离,心里的不自在就越明显。
有一次,两人带着当地护士去偏远乡村义诊,回程时遇到暴雨,车子陷在泥泞里动弹不得。林天下车去推车,叶紫涵也想跟着下来帮忙,却不小心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倒。林天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她的手腕,两人的目光瞬间撞在一起。
雨水打湿了两人的衣服,林天握着她手腕的手能清晰感受到她的体温,叶紫涵的脸颊在昏暗的光线下微微泛红。空气仿佛又凝固了,直到旁边的当地护士喊了一声“快来帮忙推车”,两人才像触电般分开,各自低头去推车,谁都没再说话。
晚上回到驻地,叶紫涵洗完澡,坐在床边看着手机,心里乱糟糟的。她点开和林天的聊天框,输入又删除,反复几次后,终于打下一行字:“今天谢谢你。”
没过几秒,林天的消息就回了过来:“没事,应该的。”
简单的五个字,却让叶紫涵心里更不是滋味。她放下手机,看着窗外F国的夜空——和d国的星空一样亮,可此刻她却没了以前的平静。她不知道,这份因为意外打乱的关系,到底该怎么回到正轨。
而另一边的林天,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没事,应该的”,也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在逃避,也知道叶紫涵在刻意疏远,可他不知道该怎么打破这层尴尬——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做“好伙伴”,还是坦诚自己心里的变化?他第一次觉得,比应对A国的施压、协调跨国项目更难的,是面对自己的心意。
第二天清晨,医疗站的广播里传来当地医护人员的笑声,新一批药品也顺利送达。叶紫涵深吸一口气,整理好白大褂,走出房间——不管心里有多乱,医疗站的工作不能停,那些等着看病的村民不能等。
她刚走到药房门口,就看到林天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份药品清单,眼神里带着几分犹豫,却还是开口道:“紫涵,关于乡村义诊的路线,我想和你再核对一下,有些路段可能还需要调整。”
叶紫涵看着他,愣了愣,随即点头:“好,去办公室说吧。”
两人并肩走向办公室,脚步比平时慢了些,谁都没说话,可空气里的尴尬,却悄悄淡了一点。或许,他们都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机会,去面对这份意外带来的改变——毕竟,他们不仅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是最懂彼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