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创业大赛后,承煜的生活轨迹似乎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依旧每日忙于“华曦广场”与“绿野溯源”的大小事务,神情专注,步履匆匆。
但细心的家人,如我,如启辰,还是能捕捉到那冰山之下微澜的涌动。
他书桌上那本关于非遗的专着,书页间开始出现细小的便签;
他与人通话时,偶尔会提及“苏念那个项目的思路……”;
甚至有一次,我听到他在书房里,用他那惯常冷静、谈生意般的语气对着电话那头说:“……关于你提出的线下体验与线上商城联动,我认为在‘绿野溯源’的文创区可以做一次试点,具体细节,下周可以约时间详谈。”
瞧,多么承煜式的“约会”邀请——以商业合作为名,行深入了解之实。
我和启辰在餐厅门口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忍俊不禁。
子豪也察觉到了,某晚睡前,他笑着对我说:
“看来咱们这大儿子,是找到既能谈事业又能……嗯,培养感情的‘商业模式’了。”
机会很快降临。
“华曦广场”计划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业态升级,旨在引入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个性的品牌。
承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将苏念的非遗数字化体验与文创产品店,列为了重点引进对象。
这次,他不是出于任何私人情感,而是基于纯粹商业价值的判断——
苏念的项目,完美契合广场升级所需的“文化调性”与“创新活力”。
谈判过程,据后来启辰“刺探”来的情报,堪称一场高手过招。
承煜一如既往的数据严谨、逻辑分明,对场地、分成、推广资源锱铢必较;
而苏念,也展现出了与她温婉外表不符的商业头脑与原则性,对自己项目的核心价值、知识产权保护寸步不让。
“哥这次算是遇到对手了,”启辰绘声绘色地学给我听。
“两人在会议室里,一个抛数据,一个讲情怀落地,一个谈风险控制,一个论长期价值……啧啧,那场面,比看商业谈判案例还精彩!”
他顿了顿,挤挤眼,“不过嘛,据我观察,哥那眼神里,欣赏可是远远多过争锋的。”
几轮磋商下来,合作协议最终达成。
签约那天,我作为家族代表出席了仪式。
看着台上并立的承煜与苏念,一个沉稳如山,一个温婉似水,却在签署文件、握手交换的瞬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和谐。
苏念落落大方,言谈举止间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也有对现代商业规则的尊重,让人心生好感。
项目入驻后,苏念的“念·承”非遗体验馆成了“华曦广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她不仅将精美的非遗作品数字化展示,还开设了互动工作坊,邀请手工艺人现场教学,吸引了大量家庭和年轻人。
承煜去广场巡视的频率,似乎也无形中增加了。
他有时会驻足在“念·承”店外,看着里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沉静;
有时则会以了解运营情况为由,与苏念进行简短的交流。
他们的接触,从最初纯粹的公事公办,渐渐多了些工作之外的温度。
承煜会留意到苏念为了一个展览策划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便会“顺路”带上一杯符合她口味的热饮;
苏念则会在承煜为“绿野溯源”的某个技术难题蹙眉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跨界思路。
这种缓慢而扎实的靠近,像春雨润物,无声却有力。
它建立在彼此专业能力的欣赏之上,萌芽于共同事业的耕耘之中,比任何轰轰烈烈的追求都更显得牢靠。
一次家庭聚餐,承煜难得地主动提起,苏念的团队在研究如何将“绿野溯源”的有机植物染料用于非遗纺织工艺,希望能打造一个独家系列。
“这个想法很有价值,”承煜的语气带着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柔和。
“既能提升我们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能为她的非遗项目注入新的元素。”
启辰立刻抓住机会,笑嘻嘻地问:“所以哥,你们这算是……战略协同,深度绑定了?”
承煜这次没有回避,只是淡淡地瞥了弟弟一眼,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默认了这种说法。
我和子豪再次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一次,我们眼中是全然的了然与安心。
子豪低声在我耳边笑道:“看来,咱们家大儿子的这杯‘茶’,是慢火细烹,快要出香了。”
我点点头,心中那点焦灼早已被这水到渠成的美好前景所取代。
生命的四季各有其时,承煜的春天,正以他独有的、沉稳而坚定的步伐,悄然来临。
我们只需静待,那朵名为“缘分”的花,在最适合的时机,悠然绽放。
承煜那边是细水长流,沉稳推进,我和子豪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大半。
可目光一转,落到启辰身上,那点子刚放下的心又不禁提了起来。
这小子,比承煜更让人捉摸不透。
他身边从不缺女伴,各种宴会、活动上,总能见他与不同的名媛淑女谈笑风生,举止得体,风度翩翩,可从未见他对谁真正上心。
用他自己的话说:“妈,我这叫广泛培养,重点选拔。您放心,您儿子我心里有杆秤,知道什么样的女孩适合咱家,适合我。”
话虽如此,看着他游戏花丛却片叶不沾身的模样,我这心里总是不那么踏实。
转机出现在一场由我们家族赞助的现代艺术展上。
启辰代表家族出席,负责接待几位重要的年轻赞助人和新锐艺术家。
就是在那样一个充斥着抽象线条、大胆色彩和先锋理念的空间里,他遇到了沈墨——
一位风格极其鲜明、性格也如同她的画作般棱角分明的年轻女画家。
沈墨与启辰以往接触的任何女孩都不同。
她不算顶漂亮,但眉宇间有一股孤高的英气,穿着随意甚至有些邋遢,沾着颜料的工装裤配一件宽大的男士衬衫,头发随意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颊边。
她不太合群,大多时间独自站在自己的画作前,眼神疏离,只有在与人讨论艺术理念时,才会迸发出灼人的光芒和寸步不让的尖锐。
按理说,这样性子的女孩,与向来长袖善舞、追求和谐共赢的启辰,该是水火不容。
可偏偏,启辰就被她吸引了。
他后来跟我们形容,当时他正与一位藏家寒暄,目光不经意扫过角落,看到沈墨正为了一个艺术评论家的批评,毫不客气地反驳,言辞犀利,逻辑清晰,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淬了火的寒星。
“那一刻,我就觉得,这女孩真带劲!”
启辰回忆时,眼里还闪着光,“跟以前那些只会说‘是是是’、‘好好好’的,完全不一样。”
启辰主动上前解围,用他高超的社交技巧缓和了气氛,然后自然而然地和沈墨聊了起来。
这一聊,就发现了新大陆。
沈墨的艺术见解深刻独到,对市场运作却一窍不通,甚至有些嗤之以鼻。
而启辰,恰恰擅长将看似不接地气的艺术,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牌故事和空间灵魂。
两人一个理想主义,一个现实主义;
一个尖锐自我,一个圆融通达。
最初的接触充满了火药味。
沈墨觉得启辰一身“铜臭味”,不懂艺术纯粹;
启辰则认为沈墨“不食人间烟火”,空有才华难以维系。
他们可以在展览后的咖啡馆里,为了一个色彩搭配或者一个推广方案争得面红耳赤。
但奇妙的是,争吵之后,启辰会默默帮她把凌乱的画室资料整理归类。
而沈墨也会在启辰为“华曦广场”某个艺术主题活动焦头烂额时,冷不丁扔过来一个极具创意的点子,虽然表达方式依旧别扭——
“喂,那个俗气的方案就别用了,试试这个。”
他们的关系,是在一次次观念碰撞和实际合作中,慢慢发生化学反应的。
启辰开始真正欣赏并尊重沈墨那份近乎执拗的艺术坚持,学会了不用商业尺度去衡量一切;
而沈墨也在启辰的运作下,第一次真正靠自己的画作获得了可观且体面的收入,开始理解商业规则并非全是枷锁,也可以是翅膀。
一次,启辰带着几分得意又几分试探地,将沈墨设计的一系列以“绿野溯源”为灵感的限量版艺术衍生品带到家族会议上。
那大胆的用色和抽象的表达,让看惯了传统审美的老一辈直皱眉头。
“这……这能卖出去吗?”一位叔叔辈的股东表示怀疑。
一直沉默的承煜却罕见地开了口:“艺术价值很高,辨识度极强。瞄准年轻高知客群,做限量发售,可以成为提升品牌格调的利器。”
他看向启辰,眼中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启辰立刻像是找到了知音,用力点头:“哥说得对!沈墨的设计,要的就是这种争议性和独特性!”
那一刻,我看着他们兄弟俩一唱一和,忽然明白,启辰这次,是认真的。
他不是在玩闹,他是真的找到了一个能激发他全新灵感、挑战他固有思维,并能与他并肩开拓新领域的灵魂伴侣。
晚饭时,启辰宣布,他已经邀请沈墨,为“绿野溯源”二期项目的核心区域,创作一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
“爸,妈,”他收起平日的嬉笑,神情是前所未有的郑重。
“沈墨她……可能不太符合你们对大家闺秀的想象,但她是我见过最有才华、最真实的女孩。我想让她参与进来,也想让你们……正式见见她。”
我和子豪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了然,以及最终释然的接纳。
子豪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艺术家嘛,总有点脾气。只要人品好,对你是真心的,我和你妈没意见。”
我笑着补充:“找个时间,请沈小姐来家里吃顿便饭吧。别吓着人家。”
窗外,月色正好。
承煜的茶香渐浓,启辰的火花也已迸发。
生命的乐章,因为这两个性格迥异却都找到了自己归宿的儿子,而变得更加丰富、动听。
我们这做父母的,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心,准备好好品尝,这即将到来的,双倍的喜悦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