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古堡阴影
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紧绷的状态中结束。当航班开始下降,穿过云层,日内瓦湖那如同巨大蓝宝石般的湖面,以及环绕其间的、顶着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峦逐渐清晰时,林晓三人心中并无多少抵达异国的兴奋,只有一种愈发沉重的、靠近风暴眼的凝滞感。
飞机平稳降落,通过海关,领取行李。整个过程顺利得令人不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早已为他们扫清了一切可能的障碍。走出 arrival 大厅,一股清冷干燥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国内湿润的气候截然不同。
按照邀请函上的指示,他们没有去寻找普通的出租车,而是径直走向了指定的一号贵宾接待区。那里,一辆低调却线条流畅、车窗玻璃颜色极深的黑色迈巴赫静候着,司机同样是一名穿着笔挺制服、面无表情、如同机器般精准的男子。核对过林晓手中的实体邀请函后,司机沉默地为他们拉开车门,自始至终未发一言。
车辆驶出机场,融入日内瓦整洁而略显清冷的街道。窗外,国际化的都市景象飞速掠过,联合国万国宫、巨大的喷泉……那些曾在明信片上见过的风景,此刻在眼中却失去了色彩,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薄膜。
林晓注意到,这辆车的内部同样一尘不染,空气循环系统散发着一种极其清淡、人工合成的植物香气,似乎在刻意掩盖着什么。他看向石磊,用眼神询问。
石磊微微蹙眉,轻轻摇了摇头,用口型无声地说:“没有……那种‘冷’了。”
是对方撤去了标记,还是这辆车本身就是一个更高级的、能够完全隔绝内外气息的“容器”?
车辆并未驶向市中心繁华的酒店区,而是沿着湖畔公路,向着城市边缘、更为幽静的地带驶去。湖光山色在车窗外铺展开来,美得如同仙境,却无法驱散车内愈发凝重的气氛。
大约四十分钟后,车辆拐入一条私密的、两旁种植着高大柏树的林荫道,道路尽头,一道看似古朴、却明显带有现代感应装置的黑铁大门缓缓滑开。穿过大门,视野豁然开朗,一片精心修剪的草坪斜坡向下延伸,坡底,日内瓦湖碧蓝的湖水轻拍着石岸,而依偎在湖畔山坡上的,正是那座帕克维塔古堡。
即使在图片和卫星影像上已见过多次,亲眼目睹这座古堡,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混合着历史厚重感与某种不协调的、冰冷科技气息的压迫。
古堡主体由灰白色的石材砌成,饱经风霜,带着几个世纪沉淀下的斑驳与沧桑。典型的欧式塔楼、陡峭的屋顶和狭窄的拱窗,诉说着它的古老。然而,仔细看去,那些看似是古老藤蔓的覆盖物下,隐约有金属管线蜿蜒;几处塔楼的顶端,装饰性的石像柜旁,巧妙地嵌着与石材颜色融为一体、却绝非中世纪产物的微型摄像头或信号收发器;甚至在一些不起眼的墙角,能看到极其细微的、类似激光网格发射器的光点。
它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披着古老的外衣,内里却涌动着冰冷的、属于现代甚至未来的能量。
车辆在古堡主体建筑前宽阔的砾石广场上停下。司机下车,为他们拉开车门,依旧沉默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踏上砾石地面,脚下发出沙沙的轻响。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湖水以及……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臭氧和精密仪器运转时产生的、近乎无声的低频振动感。
安曼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框(内置微型探测仪),镜片内侧的微型显示屏上,代表各种无线信号和能量读数的数据瞬间飙升到一个令人咋舌的程度,远超任何正常的商业或居住区域。
石磊则在下车的瞬间,身体就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他的目光不受控制地投向古堡临湖的那一侧,望向那个被苏杭和安曼重点标记的、半没于水下的石拱门方向。他的脸色微微发白,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那里……”他声音极轻,带着一丝颤抖,“……‘空白’的味道……好浓……而且……好像在动……”
就在这时,古堡那两扇厚重的、雕刻着繁复花纹的橡木大门,无声无息地向内开启。门内光线幽暗,与门外明媚的湖光山色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张巨兽的口。
一个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戴着无线耳麦、笑容标准得如同量角器量过的年轻男子走了出来。他目光精准地落在林晓三人身上,用带着法语口音但十分流利的英语说道:
“下午好,林晓先生,安曼女士,还有石磊先生。欢迎莅临帕克维塔。我是理事会的接待顾问,皮埃尔。诸位旅途劳顿,请随我来,已为诸位备好了下榻之处。”
他的笑容无懈可击,举止无可挑剔,但那双眼睛里,却没有任何温度,只有一种程序化的审视。
林晓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所有波澜,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疲惫与礼貌的微笑:“有劳了。”
他迈开脚步,率先走向那扇幽深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古堡大门。安曼和石磊紧随其后。
就在他们即将踏入大门阴影的前一刻,林晓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在古堡侧面一座塔楼高处的窄窗后,有一个模糊的人影一闪而过。那人影似乎……正拿着一台长焦望远镜,对着他们刚刚驶来的湖畔公路方向,持续观望着。是在等谁?还是在确认……苏杭是否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