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月下晒药
处暑的月亮格外清亮,像块浸在水里的玉,悬在药铺院中的老槐树上。小石头和阿芷正趁着月色晒药,竹匾在院里摆了好几排,当归、枸杞、陈皮……各色药材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空气里飘着清苦又醇厚的药香。
小芽儿提着盏灯笼,在竹匾间踮脚张望,灯笼的光晕在药材上晃来晃去,像只好奇的萤火虫。“太奶奶,为什么晚上晒药呀?”她指着竹匾里的金银花,花瓣在月光下白得透亮。
“这些药喜阴,白天太阳太烈,会晒焦药性。”阿芷翻了翻竹匾里的甘草,“你太爷爷说,‘药材有性子,得顺着它来’,就像待人,得懂人家的脾气。”
小石头正把晒好的何首乌收进陶罐,听见这话笑了:“当年太爷爷为了晒这批何首乌,守了三个晚上,说‘这药要吸够月光,才能补元气’。”
小芽儿把灯笼凑近何首乌,黑乎乎的块根上还沾着泥土:“它长得不好看,却很厉害吗?”
“厉害着呢。”阿芷走过来,拿起一块何首乌给她看,“能让头发变黑,还能强身健体。就像咱断星崖的石头,看着普通,却经得住风雨。”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山那边的周爷爷,手里拄着拐杖,咳嗽着进来:“苏掌柜,还有止咳的枇杷膏吗?老婆子咳得睡不着。”
“有,我这就去取。”小石头转身进了屋。小芽儿赶紧搬了张竹凳给周爷爷:“周爷爷坐,我给您倒杯热水。”
阿芷摸了摸周奶奶的脉,又看了看舌苔:“还是老毛病,秋燥犯了。枇杷膏得少喝,我给您配点川贝母,加梨炖着吃,更润些。”
周爷爷接过小石头递来的药包,连连道谢:“还是你们家的药管用。当年我爹咳得直不起腰,就是苏老先生给看好的,用的就是这川贝母炖梨。”
“太爷爷说,‘药无贵贱,对症就好’。”小石头帮周爷爷把药包系好,“炖的时候别忘了放两颗冰糖,不那么苦。”
送走周爷爷,小芽儿又提着灯笼在竹匾间转,忽然指着角落里的竹匾问:“爹,这是什么药?闻着香香的。”
小石头走过去看,是晒干的桂花:“这不是药,是你太奶奶要做桂花糕的。”
“太爷爷也爱吃桂花糕吗?”
“爱吃,却总说‘甜的吃多了,忘了苦的滋味’。”阿芷笑着说,“他年轻时给人瞧病,收过一篮子桂花,回来就和你太奶奶做了糕,分给街坊的孩子们吃,自己只尝了一小块。”
月光透过槐树叶,在药材上洒下斑驳的影。小芽儿学着阿芷的样子,轻轻翻动竹匾里的菊花,花瓣在指尖簌簌作响。“太奶奶,这些药会记得月光的味道吗?”
“会的。”阿芷望着月亮,“就像人会记得帮过自己的人,药材也记得滋养它的雨露月光,这样熬出来的药,才更有劲儿。”
小石头把最后一罐药材盖好,院子里的药香更浓了,混着桂花香,清清爽爽的。他抬头看了看月亮,忽然想起太爷爷药经里的话:“月有阴晴,药有温凉,人心得像月亮,亮的时候照着别人,暗的时候也别忘自己的光。”
小芽儿打了个哈欠,灯笼在手里晃了晃。阿芷把她抱起来:“困了吧?回屋睡觉去,明天还要早起采露水呢。”
“采露水做什么呀?”小芽儿趴在阿芷肩上,迷迷糊糊地问。
“给薄荷浇水呀,”小石头关好院门,“用露水浇的薄荷,更凉,更香。”
屋里的灯亮了,月光依旧照着院中的竹匾,照着那些沉默的药材。药香在夜色里慢慢漫,像在说:日子就像这晒药的夜,安安静静的,却藏着生生不息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