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蝉鸣说书
入伏的蝉鸣像撒了把碎珠子,在断星崖的树林里滚来滚去,热辣辣的日头晒得石板路发烫。药铺的门板卸了两块,凉风穿堂而过,卷着柜台上陈皮的陈香,倒也有几分清爽。
小芽儿趴在柜台上,看小石头用铜臼捣莲子。莲子壳被捣得“咔啦”响,她数着声儿:“一、二、三……爹,太爷爷也这么捣药吗?”
“捣,他的铜臼比这个还旧,边缘都磨圆了。”小石头停下手里的活,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旧药碾,“他总说,‘药得慢慢碾,理得慢慢讲’,急不得。”
正说着,门口的石板路上传来“咚锵咚锵”的声响。是镇上的说书人李老头,背着个布褡裳,褡裳上插着面小鼓,正往药铺这边走。
“苏掌柜,借碗凉茶歇歇脚!”李老头嗓门亮,隔老远就喊。
阿芷端着刚晾好的薄荷茶出来,放在廊下的石桌上:“李大哥,今天不去镇上说书?”
“天太热,听书的少。”李老头抹了把汗,灌了口茶,“倒是孩子们总追着问黑风岭的故事,说想听‘石少侠智斗魔教’那段。”
小芽儿眼睛一亮,从柜台后钻出来:“李爷爷,我也想听!爹总说他没做什么。”
李老头笑了,掏出鼓槌敲了两下:“那我就给咱芽儿说一段,不收钱,管碗凉茶就行。”
小石头搬了张竹凳坐在旁边,阿芷也停下手里的活,笑着听。蝉鸣在树梢上唱和,李老头的鼓声“咚”地一响,故事就开了头。
“话说那黑风岭,怪石嶙峋,妖气冲天……”李老头的声音忽高忽低,说到黑袍人举令牌时,鼓槌重重一敲,吓得小芽儿往小石头怀里缩了缩;说到符纸焚令牌时,他又拍着大腿叫好,“好个小石头,临危不乱,一把符纸扔出去,就像天神降了火……”
“哪有那么神。”小石头挠挠头,“是大家一起动手的。”
“哎,英雄总得有点传奇色彩。”李老头摆摆手,又讲起云鹤长老的铁杖、清风派弟子的剑阵,连墨羽老鹰都成了“通灵性的神鸟,一翅能掀翻三个黑衣人”。
小芽儿听得入了迷,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听到惊险处瞪圆了眼睛,听到胜利时拍着巴掌笑。
“后来呢?后来那魔教余孽怎么样了?”她追问。
“后来啊……”李老头喝了口茶,“就被官府拿了,判了死罪。这叫啥?邪不压正!就像你太爷爷说的,‘药能治百病,心能辨善恶’,心术不正的,迟早栽跟头。”
正说着,几个半大的孩子跑过来,都是邻村的,听说李老头在说书,特地跑来看。小芽儿赶紧搬了几块石头让他们坐,自己则蹲在最前面,听得格外认真。
日头偏西时,李老头的故事说完了。孩子们意犹未尽,缠着要再讲一段太爷爷的故事。
“苏老先生的故事才多呢。”李老头指着药铺的匾额,“当年他背着药箱走江湖,路过旱灾的村子,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灾民,自己嚼草根;遇到毒蛇挡路,不杀它,反而给它治了伤,那蛇后来竟成了他的‘向导’,引他找到救命的水源……”
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小芽儿挺了挺胸膛,像在说“那是我太爷爷”。
李老头收拾布褡裳要走时,小石头塞给他一包新晒的金银花:“泡水喝,败火。”
“谢了苏掌柜!”李老头掂了掂药包,“下次我给芽儿说段‘苏老先生智斗毒蛇’,保证精彩!”
孩子们跟着李老头往镇上走,一路还在争论“石少侠的刀快还是清风派的剑快”。小芽儿站在门口望着他们,忽然说:“爹,原来你做了这么多厉害的事。”
小石头拉着她的手往回走:“厉害的不是我,是大家心里的那点念想——想让日子安稳,想让坏人受罚。就像这蝉鸣,一只叫不响,一群凑在一起,就能把夏天喊得热热闹闹。”
阿芷正在厨房煮绿豆汤,锅里“咕嘟咕嘟”地响。小芽儿跑进去帮忙,踮着脚够灶台边的糖罐:“太奶奶,我给故事里的英雄们留一碗绿豆汤吧?”
“好啊。”阿芷笑着给她舀了一勺糖,“留着给心里有光的人。”
暮色漫进药铺时,蝉鸣渐渐歇了。小石头坐在廊下,看着小芽儿在院里追萤火虫,手里还攥着李老头忘带走的小鼓槌。阿芷端来绿豆汤,放在他手边。
“孩子们爱听故事,是盼着心里有个准头。”阿芷说,“知道啥是对,啥是错。”
小石头喝了口绿豆汤,甜丝丝的凉意从喉咙滑下去。远处的稻田里,青蛙“呱呱”地叫着,和偶尔响起的蝉鸣应和着。他忽然明白,故事里的英雄或许有虚有实,但那份藏在故事里的念想——对正义的盼,对安稳的求,从来都真切得很。
就像这药铺,就像这蝉鸣,一年年,一辈辈,把日子过成故事,把故事过成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