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霞光把东河村染成了金红色,村西头的老仓库里,两盏新换的大灯泡亮得晃眼,十二张工作台整齐排开,稻草和篾条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程野刚把最后一捆稻草搬进门,就听见晚星在院子里喊:“程野,快来看!周记者发的朋友圈火了!”
程野擦着汗跑出去,晚星举着手机凑过来,屏幕上是小周发的九宫格照片——有李婶编摆件时的笑脸,孙磊挥着铁锹除杂草的模样,还有收拾一新的老仓库,最顶上那张是程野拿着设计图和村民们商量的侧影,配文写着“东河村青年程野:用稻草编织乡村振兴梦,订单爆单仍心系村民,临时车间解燃眉之急”。
“你看评论!”晚星点开花式评论区,县文旅局的官方号都点赞了,还有不少网友问“东河村的端午摆件在哪买”“迷你农具怎么批发”,甚至有个外地的超市老板直接留言“五百个香囊摆件,我也要订!”
程野挠挠头,有点不敢信:“这才几个小时啊,就这么多人问?”
“周记者说他把稿子先剪了段小通讯发在报社公众号上,现在阅读量都破万了!”晚星眼睛亮闪闪的,“刚还有个县城的礼品店老板加我微信,说要订两百个迷你农具当伴手礼,咱们这是真出圈了!”
刘芳抱着刚统计好的订单表跑过来,语气里带着急:“程野,晚星,刚又接了三个新订单,县城礼品店两百套农具,邻市超市三百个香囊,还有个幼儿园要订五十套迷你农具当教具,这加起来,端午前得赶一千二百个摆件,八千套农具,还有五百把锄头!”
程野接过订单表,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又微微皱起来:“锄头的事还好说,张叔他们做农具是老本行,主要是摆件和迷你农具,两拨人轮着干,能撑住不?”
“我跟婶子们都商量好了!”李婶拎着个布袋子从门口进来,里面装着自家烙的饼,“白天做农具的婶子们,早上六点就来,中午歇一个钟头,干到下午六点;晚上做摆件的,从七点干到十二点,中间给她们煮点糖水鸡蛋,保证有力气!”
“对,我跟孙磊负责送料和收成品,白天送完农具就去镇上拉稻草,晚上守着仓库,谁要是少个剪刀、缺根绳子,随时能找着我们!”刘芳拍着胸脯说。
程野心里暖烘烘的,他把订单表往桌上一拍:“行!既然大家都这么给力,咱们就咬牙干!但有一条,安全第一,晚上干活不准贪快,光线不够就再加灯,谁要是累了就歇着,工资一分不少!”
“放心吧程野!”婶子们齐声应着,手里的活计都没停——有的在剪稻草,有的在编香囊的绳结,连刚招来的王婶都跟着学打包,手指虽然生涩,但动作格外认真。
正说着,孙磊骑着三轮车轰隆隆进来了,车斗里装着满满两袋糯米和一筐红枣。“野哥,我听晚星姐说晚上要煮糖水鸡蛋,想着婶子们干活费力气,就顺路去镇上买了点糯米和红枣,晚上煮点甜粥,比光吃鸡蛋顶饿!”
程野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多说啥,但眼里的笑意藏不住。这小子看着大大咧咧,心思倒细。
晚星已经去灶房忙活了,仓库旁边搭了个临时灶台,铁锅烧得滋滋响,糖水鸡蛋的香味很快飘了出来。她舀了一碗递给刚编完一个香囊的刘婶:“婶子,先趁热吃,补补力气。”
刘婶接过碗,眼眶有点红:“晚星啊,你说咱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我家那口子总说我在家瞎混,现在我一个月能赚一千多,他再也不说啥了,还总问我累不累,让我别太拼。”
“这都是您应得的!”晚星笑着说,“等咱们新厂房盖起来,就给您涨工资,到时候您赚得更多!”
正说着,程野的手机响了,是玩具厂的赵老板。他赶紧接起:“赵老板,设计图没问题,我们明天一早就开工做第一批货。”
“程野,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赵老板的声音透着点急。
“您先说坏消息吧。”程野心里一紧。
“坏消息是,有个经销商催得紧,说要提前五天拿货,也就是三十天内,八千套必须全交齐,他要赶在六一儿童节前铺到各个超市。”赵老板顿了顿,“好消息是,他愿意加百分之十的货款,要是能按时交,以后他的订单都给你,而且价格再涨五个点。”
程野心里“咯噔”一下——本来三十五天就够紧了,现在压缩到三十天,一天得做两百七十套以上,比之前的计划多了四十套。他看了眼仓库里忙碌的婶子们,咬了咬牙:“赵老板,三十天可以,但我有个条件,第一批货我们五天内发两千套,剩下的二十五天分六批发,每次发一千套,这样我们压力能小点开。”
“行!就按你说的来!”赵老板松了口气,“我这就跟经销商回话,你可得抓紧,千万别出岔子!”
挂了电话,程野把情况跟大家说了。李婶第一个表态:“程野,没事!我们早上再早来一个钟头,五点就开工,中午少歇会儿,肯定能多做几套!”
“对,我们晚上也能多干半个钟头!”王婶也跟着说,“反正我家孩子都睡了,多干会儿没啥!”
程野赶紧摆手:“不行!早上五点天还没亮,光线不好,干活容易伤手;晚上干到十二点就够了,再晚就熬坏身体了。咱们不能为了赶订单,把身体搞垮了,那不值当。”
“那咋办?”刘芳急了,“少做一天都不行啊!”
程野琢磨了会儿,突然想起个事:“对了,镇上不是有个竹编厂吗?他们以前也做过类似的手工活,就是最近生意不好,好多工人都闲着。咱们可以把打包、剪稻草这些简单的活外包给他们,让他们帮咱们加工,这样咱们就能集中精力编农具和摆件,能省不少时间。”
“这主意好!”晚星眼睛一亮,“我明天一早就去镇上找竹编厂的老板谈,要是能谈成,咱们的压力就小多了!”
“行,那这事就交给你了。”程野点点头,“我明天早上先去买些材料,再把第一批货的样板做出来,让婶子们照着做,这样能快不少。”
当晚,所有人都忙到十二点才歇工。程野和晚星最后锁门,看着漆黑的村子,只有老仓库的灯还亮着,像个温暖的小太阳。
“你说,咱们能按时完成吗?”晚星靠在门框上,声音有点累。
程野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心里有点疼:“能,肯定能。有这么多婶子帮咱们,还有你这么能干的帮手,啥坎儿都能过去。”
晚星笑了:“谁是你帮手啊,我是合伙人好不好!”
“对,合伙人!”程野也笑了,月光洒在她脸上,柔和又好看,他突然觉得,再累也值了。
第二天早上五点,天刚蒙蒙亮,老仓库就热闹起来了。李婶她们已经到了,正围着程野做的样板讨论。迷你农具上的卡通图案是用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印的,小熊的耳朵、小兔的尾巴,都格外可爱。
“程野,你这手艺真好!”张叔拿起一个迷你锄头,“这图案印得真清楚,比我家孙子的玩具还好看!”
“您别夸我,这是赵老板设计的好。”程野笑着说,“大家照着这个样板做,编的时候注意别把图案蹭掉了,打包的时候也得用软纸包好,别磕着碰着。”
正说着,晚星骑着电动车回来了,脸上带着笑:“成了!竹编厂的王老板同意了,他们愿意帮咱们打包和剪稻草,按件算钱,打包一个五毛钱,剪稻草一斤一毛钱,今天下午就能派人来取活!”
“太好了!”程野高兴地说,“这样咱们就能省出至少五个婶子,专门编农具,一天能多做三十套!”
上午十点,竹编厂派了五个工人来取活,程野把剪好的稻草和打包用的材料交给他们,又仔细交代了注意事项。工人临走前,王老板还特意打电话过来:“程老板,你放心,我肯定让工人仔细做,绝不会给你添麻烦。”
“多谢王老板了,以后有机会咱们多合作。”程野客气地说。
挂了电话,程野刚要去帮张叔编农具,手机又响了,是邻村的王村长。“程野,你那五百把锄头啥时候能做出来?我这边几个村的村长都催我呢,说要赶在麦收前用。”
“王村长,您再等十天,十天后保证给您送过去。”程野说,“现在手上订单太多,实在抽不开身,您多担待。”
“十天啊……”王村长犹豫了下,“行吧,我跟他们说说,你可千万别耽误了,麦收耽误不得!”
“您放心,肯定不会!”程野挂了电话,心里又多了份压力——锄头虽然好做,但也得抽人,张叔他们白天做农具,晚上还得抽两个小时做锄头,真是连轴转。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芳妈妈端来了一大锅红烧肉和一锅甜粥,还有十几个白面馒头。“大家多吃点,下午才有力气干活!”
婶子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吃得热火朝天。孙磊一口气吃了三个馒头,还喝了两碗粥:“婶子,您做的红烧肉太香了,比我妈做的还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小芳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正吃着,晚星的手机响了,是县城礼品店的老板。“晚星姐,你们的迷你农具能印上我们店的logo吗?我想当专属伴手礼,加钱也行。”
晚星看了眼程野,程野点点头。“可以,您把logo发过来,我们明天就能给您印上,就是得加五块钱一套。”
“没问题!我这就把logo发你微信,先订两百套,要是卖得好,我再订五百套!”老板爽快地说。
挂了电话,晚星笑着说:“又多了个订单,还能多赚一千块!”
“咱们这生意,真是越来越好了!”刘芳高兴地说,“照这样下去,咱们新厂房下半年就能盖起来!”
下午,竹编厂的工人把剪好的稻草送来了,还帮忙打包了五十套迷你农具。程野检查了下,剪得整整齐齐,打包也结实,心里松了口气。“王老板的工人手艺不错,以后可以长期合作。”
“是啊,这样咱们就能省不少事。”晚星说,“我跟王老板谈好了,以后咱们所有的打包和剪稻草都交给他们,按月结钱,比咱们自己招人划算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都按部就班。白天,程野带着张叔他们做迷你农具,印图案、编框架、组装,一套套农具从他们手里做出来,整齐地堆在仓库里;晚上,晚星带着婶子们做端午摆件,香囊、小粽子、龙舟,一个个小巧玲珑,透着喜庆。
第五天下午,第一批两千套迷你农具按时做好了。程野联系了货车,亲自跟着去玩具厂送货。赵老板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农具,笑得合不拢嘴:“程野,你这速度真快!质量也没问题,比我预想的还好!”
“您满意就好。”程野说,“剩下的六千套,我按约定,每五天发一千套,保证三十天内交齐。”
“行!我信你!”赵老板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了,我跟那个经销商说了,他很满意,还说等这批货卖完,要跟你签长期合同,以后每个月都订五千套!”
程野心里一阵高兴,这意味着他们的迷你农具彻底打开了市场,以后再也不用愁订单了。
从玩具厂回来,程野刚进村子,就看见村口围了一群人,还有辆警车。他心里一紧,赶紧跑过去,就看见孙磊蹲在地上,手捂着胳膊,脸上全是血。
“孙磊!咋回事?”程野冲过去,扶起他。
“野哥,我……我送完货回来,骑三轮车的时候,被一辆摩托车撞了,那小子跑了。”孙磊声音有点虚弱,“我怕耽误事,就自己骑车回来了,刚到村口就晕过去了。”
程野赶紧拿出手机,拨打120:“你傻啊!受伤了咋不先去医院?”
“我怕……我怕没人送料,婶子们没法干活……”孙磊说着,眼泪就下来了,“野哥,我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
“别胡说!你先好好养伤,别的都不用管!”程野按住他的胳膊,不让他动,“刘芳,你先把孙磊的三轮车推回去,把车上的稻草卸下来,别耽误晚上用。晚星,你跟我去医院,顺便给孙磊家打电话,告诉他爸妈。”
很快,救护车就来了,程野和晚星陪着孙磊去了县城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胳膊骨折了,还得缝几针,至少得休养一个月,不能干重活。
孙磊躺在病床上,急得直哭:“野哥,我这一伤,送料的活咋办啊?还有晚上守仓库,谁来干啊?”
“你别管了,我来安排。”程野安慰他,“你好好养伤,等你好了,我给你涨工资,让你当主管!”
孙磊这才止住哭,点了点头。
从医院出来,晚星叹了口气:“孙磊这孩子,太实在了。现在送料和守仓库的活没人干,咋办啊?”
程野琢磨了会儿:“我晚上守仓库,送料的话,我早上早起,送完料再去作坊干活,中午再送一次,应该能行。”
“那你也太累了!”晚星说,“要不我早上跟你一起送料,中午我去送,你在作坊盯着。”
“行,那就这么办。”程野点点头,“咱们辛苦点,等孙磊好了就好了。”
回到村里,程野把孙磊的情况跟婶子们说了,大家都很担心,纷纷要去医院看他。程野说:“大家不用去,孙磊需要静养,等他好点了,咱们再一起去看他。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活干好,别让孙磊白受伤。”
婶子们都点点头,干活更卖力了。
晚上,程野守在仓库里,看着堆得整整齐齐的农具和摆件,心里五味杂陈。创业这条路,比他想象的难多了,有订单的压力,有人员的意外,还有各种突发状况,但每当看到婶子们认真干活的样子,看到晚星忙碌的身影,他又觉得充满了力量。
晚星端着碗粥进来,递给程野:“快喝点,晚上冷,别冻着。”
程野接过碗,喝了一口,暖暖的粥滑进胃里,舒服多了。“晚星,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咋办。”
晚星笑了:“咱们是合伙人,谢啥啊。对了,我刚才跟竹编厂的王老板打电话,他说可以帮咱们送料,按次算钱,一次二十块,这样你就不用早起送料了。”
“真的?那太好了!”程野高兴地说,“这样我就能专心在作坊干活,晚上守仓库也不用那么累了。”
“是啊,我还跟他说,以后要是孙磊没好,就长期让他们送料,咱们也省点事。”晚星说,“对了,还有个好消息,周记者的报道登报了,还上了头条,刚才有个市里的企业老板联系我,说要给咱们捐钱盖新厂房,还想跟咱们合作,开发更多手工产品!”
程野眼睛一亮:“真的?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当然是真的!”晚星拿出手机,给程野看消息,“他说后天要来咱们作坊考察,要是满意,就签合作协议!”
程野看着手机,心里充满了希望。虽然遇到了孙磊受伤的意外,但也迎来了新的合作机会,这大概就是祸兮福所倚吧。
“晚星,你说咱们是不是快成功了?”程野看着她,眼里闪着光。
晚星点点头,笑着说:“是,咱们马上就要成功了!等新厂房盖起来,咱们就把东河村的手工活做大,让更多村民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