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子时,梅蕊含香,故人可安?”
这行没头没脑的诗句,带着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近乎文人雅士间问候的意味,让云澈在凛冽的冬夜中,感到一丝诡异的暖意与更深的困惑。故人?她在这深宫之中,何来故人?是那位神秘的老尼?还是……与她这具身体“佟佳云澈”的过往有关之人?梅林之约,是福是祸?
风险巨大,但“故人”二字,以及对方知晓她冬至子时的动向(或许只是猜测?),都让她无法轻易忽视。这可能是揭开部分谜团的关键,也可能是精心布置的陷阱。
权衡再三,云澈决定冒险一探。她再次换上夜行衣,将新近领悟的“小无相障”法门运转到极致。此法果然比“微尘匿息阵”精妙许多,她周身气息几乎与冰冷的夜色融为一体,行动间更是悄无声息。她如同暗夜中的一缕轻烟,再次潜向御花园的梅林。
冬至子时,万籁俱寂。梅林之中,寒梅初绽,清冷的幽香在寒风中浮动,沁人心脾。云澈将星辉感知提升到极限,小心翼翼地探查着梅林的每一个角落。在一株姿态虬劲的老梅树下,她感知到了一个静静伫立、气息内敛如古井无波的身影。
那身影并未刻意隐藏,仿佛就在那里等待。云澈悄然靠近,在距离三丈之外停下,凝神“望”去。凭借“微光视界”和感知,她大致勾勒出对方的轮廓:一个身形清瘦、穿着深色斗篷、看不清面容的人,从体态和气息判断,似是一位年长的嬷嬷或内侍,但周身萦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带着书卷气的沉静气质,与寻常宫人截然不同。
“阁下引我来此,有何指教?”云澈压低声音,开门见山。
那身影缓缓转身,斗篷下露出一双在夜色中依然显得清亮而睿智的眼睛,目光落在云澈身上,带着审视,却并无恶意。一个温和而略显沙哑的老妇声音响起:“老身冒昧,惊扰娘娘了。娘娘可还记得……江宁织造曹寅曹大人府上的西席,姓李的嬷嬷?”
江宁织造曹寅?李嬷嬷?云澈脑中飞速搜索着原主佟佳云澈残留的记忆碎片!曹寅是康熙心腹,其母曾是康熙乳母,家世显赫。原主佟佳云澈在入宫前,因其父与曹家有些渊源,似乎确实曾在曹家小住过一段时日……这位李嬷嬷?
一段模糊的记忆浮现:一位总是穿着素净、举止优雅、学识渊博的老嬷嬷,曾教过年幼的“云澈”识字、读诗,对她颇为怜爱……是她?!
云澈心中剧震,面上却努力保持平静:“李……嬷嬷?您……您怎么会在宫中?”她心中警铃大作,一位早已离宫(或本不该在宫)的故人,突然在此等隐秘时刻出现,所图必然非同小可。
李嬷嬷似乎看穿了她的警惕,微微一笑,笑容在夜色中显得有些模糊:“老身如今在寿康宫伺候几位太妃,做些整理书册的闲差,籍籍无名,娘娘不知也是常理。今日贸然相邀,实因听闻娘娘近日处境,心中忧虑,又恰知娘娘素喜梅香,故冒昧一问。”
寿康宫?伺候太妃?云澈心中疑窦更深。她谨慎答道:“有劳嬷嬷挂心,奴才一切安好。”
李嬷嬷轻轻摇头,声音压低,带着一丝意味深长:“娘娘何必自欺?‘佟’字牵连,风波将起,娘娘抚养四阿哥,已是众矢之的。老身虽人微言轻,但在宫中时日久了,总能看到、听到一些事情。娘娘可知,近日内务府暗中清查旧档,尤其关注……前朝崇祯年间,景阳宫佟佳太妃的一些故纸堆?”
景阳宫!佟佳太妃!云澈的心脏猛地一缩!果然与那密室有关!这位李嬷嬷,知道多少?
她强压激动,不动声色道:“嬷嬷此言何意?奴才入宫日浅,对这些陈年旧事,并不知晓。”
李嬷嬷深深看了她一眼,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看似是装针线的锦囊,递了过来:“故人一点心意,不成敬意。里面是几味安神的干花,娘娘放在枕边,或可助眠。其中……或许夹着一两片老身偶然所得、觉得有趣的旧书签,娘娘闲暇时或可一观,聊作消遣。”
云澈接过锦囊,入手轻软,确实有淡淡花香,但星辉感知瞬间捕捉到,锦囊内层,藏着一片质地特殊、带有微弱能量波动的硬物!就是那“旧书签”!
“嬷嬷厚意,奴才心领。”云澈将锦囊收起,心中已是波涛汹涌。这李嬷嬷,分明是来给她送关键信息的!她为何要帮她?是念及旧情?还是背后另有势力?
李嬷嬷不再多言,福了一礼:“夜色已深,老身不便久留,娘娘保重。切记,梅香虽好,独木难支;欲知前事,可问故纸。” 说罢,她转身,步履从容地消失在梅林深处,仿佛从未出现过。
云澈握着那小小的锦囊,在原地站立良久,直到寒意浸透衣衫,才悄然返回承乾宫。这一次梅林之行,信息量巨大,让她心乱如麻。李嬷嬷的出现,将“佟佳云澈”的过往与眼前的宫廷迷局联系了起来,指向了更深的历史渊源。
回到西配殿,她迫不及待地取出锦囊,打开后,果然在干花中发现了一片薄如蝉翼、泛着淡黄色的旧绢布,上面用极细的墨笔写着几行蝇头小楷,内容却让她触目惊心:
“景阳旧事,讳莫如深。佟佳太妃,非病乃禁。璇玑遗脉,星图锁心。玉钥非匙,血裔为引。慎之,慎之!”
非病乃禁!璇玑遗脉!玉钥非匙,血裔为引!这绢布上的信息,与老尼的提示、密室的情况相互印证,但更加直白骇人!景阳宫的那位佟佳太妃,竟是被囚禁而亡?璇玑阁的传承,需要特定血脉才能开启?那黑玉钥匙,并非真正的钥匙,真正的关键,在于“血裔”?
这一切,都指向她这个“佟佳云澈”!她的身世,竟是解开这一切谜团的核心?
巨大的冲击让她几乎难以呼吸。她将绢布小心藏好,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一丝明悟。她必须尽快弄清楚自己的身世之谜,以及这“血裔为引”的真正含义!
然而,宫廷生活依旧要继续。次日,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如常照料胤禛。或许是因为昨夜经历的冲击,她看着胤禛天真无邪的小脸,心中涌起更强烈的保护欲。她决定制作一件更特别的礼物给孩子。
她让铃铛儿找来一些质地坚韧的软皮和柔软的棉絮,她亲自画了图样,让手艺好的宫女缝制了一个小巧的、动物形状(如小鹿或兔子)的“抱枕”。她在抱枕内部,不仅填充了棉絮,还悄悄塞入了一些她亲手炮制的、具有安神定惊功效的干花(如合欢花、薰衣草),并在抱枕不起眼的角落,用丝线绣上了一个极小的、抽象的祥云图案(暗合星辉之意)。她称之为“安神抱偶”。
“禛儿,你看,这是娘娘给你做的新伙伴,”云澈将抱偶递给胤禛,“晚上抱着它睡觉,它会保护禛儿,让禛儿不做噩梦。”
胤禛惊喜地接过软乎乎的抱偶,爱不释手,小脸贴在抱偶上,嗅着淡淡的香气,高兴地说:“谢谢娘娘!它有名字吗?它叫小云好不好?像娘娘说的天上的云一样!”
“好,就叫小云。”云澈笑着摸摸他的头。看着胤禛抱着“小云”在榻上翻滚玩耍,露出久违的、属于孩童的纯粹快乐,云澈的心中才感到一丝难得的宁静。这小小的发明,是她在这冰冷宫闱中,能为孩子营造的一点温暖。
但宁静总是短暂。几天后,铃铛儿带来一个消息:德妃娘娘似乎对寿康宫近日的人员往来格外关注,尤其是几位太妃处的旧人。云澈心中一惊,李嬷嬷才找过她,德妃就注意到了寿康宫?是巧合,还是……德妃的耳目,已经敏锐到了如此地步?
她感到,一张无形的网,正在缓缓收紧。而网的中心,正是她自己,和她拼命想要守护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