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懿旨,准每月朔望至慈宁宫佛堂诵经,这突如其来的“恩典”,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心湖,在云澈看似平静的新居生活中激起了滔天巨浪。慈宁宫,那是整个紫禁城最尊贵也最神秘的地方,是太皇太后孝庄的居所,是“水月镜花”谜团隐约浮现之地,更是太后曾吐露诡异呓语的核心。这扇门突然向她这个新晋的、根基浅薄的懿嫔敞开,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永和宫东配殿的日子,表面比北五所舒心不少。居所宽敞,用度精细,主位荣妃虽不亲近,却也维持着面上的客气。但云澈深知,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晋位之喜带来的不仅是赏赐,还有更多审视的目光。宜妃那边隐隐传来的不满,德妃看似温和实则疏离的态度,以及其他低位妃嫔或羡慕或嫉妒的窃窃私语,都让她如履薄冰。太后的这道旨意,更是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她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唯有谨慎应对,步步为营。
首次前往慈宁宫佛堂的日子定在次月朔日(初一)。这半个月里,云澈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让铃铛儿仔细打听了慈宁宫佛堂的规矩、平日有哪些人出入、太后何时会亲临等信息。自己则更加勤勉地修炼星辉感知,尤其是加强对周围环境能量场细微变化的捕捉能力。她将太后赏赐的那串南海沉香置于枕边,每日感受其沉郁香气,试图熟悉这种可能充斥在慈宁宫的能量氛围。同时,她对那株“灵犀草”的研究也更加小心,只敢在深夜无人时,取极微量叶片气息进行感应,绝不敢有丝毫外泄。
朔日清晨,天还未大亮,云澈便起身沐浴更衣,换上素净的旗装,由铃铛儿和一名慈宁宫派来的引路小太监陪着,前往慈宁宫。这是她第一次正式踏入这座象征着后宫权力顶点的宫苑。
一路行来,宫道肃穆,守卫森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别处的、沉淀了数十年威仪与沧桑的气息。云澈低眉顺眼,星辉感知却如无形的触角,悄然蔓延开来。她“看”到飞檐斗拱的恢弘,汉白玉栏杆的冰冷,以及往来宫人那种近乎屏息的恭敬。一切井然有序,却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佛堂位于慈宁宫后殿的一处僻静院落,青砖铺地,古柏参天,尚未进入,便能闻到浓郁的檀香气息。引路太监在院门外便止步,由一位面容肃穆、眼神锐利的老嬷嬷接手引领。云澈能感觉到,这位老嬷嬷气息沉稳,能量内敛,绝非普通宫人。
踏入佛堂,一股混合着陈旧木料、香火和淡淡药味的特殊气息扑面而来。堂内光线昏暗,唯有佛像前的长明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云澈依礼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做出虔诚诵经的姿态。铃铛儿跪在她身后稍远的位置。
她不敢贸然用感知力大肆探查,只能将精神高度集中,如同最精细的筛子,过滤着周遭的一切信息。她听到自己低缓的诵经声,听到铃铛儿轻微的呼吸,听到窗外偶尔的鸟鸣,更听到佛堂深处某种极其微弱、仿佛檀香也无法完全掩盖的、带着一丝凉意的异样香气。那香气很淡,却与她枕边的南海沉香截然不同,更接近……更接近灵犀草那种清灵,却又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空寂与古老。
她的心微微一紧。这佛堂,果然不简单。
诵经持续了约莫半个时辰。期间,除了引领嬷嬷偶尔进来添次香,并无他人打扰。太后并未现身。云澈心中稍定,却不敢放松。就在诵经接近尾声,她准备起身告辞时,佛堂内侧一扇不起眼的、通往更深处的小门,被轻轻推开了。
一名穿着灰色僧袍、看不清面容的老尼,手持一串乌木念珠,悄无声息地走了出来。她并未看向云澈,只是径直走到佛前,添了一炷香,然后便静立一旁,仿佛融入了阴影之中。
但就在她出现的刹那,云澈袖中的星辰龟甲,竟猛地传来一阵清晰的灼热感!与此同时,她体内运转的星辉能量,也产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仿佛被某种同源力量牵引的共鸣!
云澈心中剧震,险些失态!这老尼是谁?!她身上的能量……竟然能与星辰龟甲产生感应?!难道……她与“璇玑”有关?!是友?是敌?是太后身边的人吗?
她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诵完最后一段经文,在铃铛儿的搀扶下起身,向佛像和那位老尼的方向微微躬身行礼,然后缓步退出佛堂。自始至终,那老尼都如同泥塑木雕,未曾有任何反应。
走出慈宁宫,回到永和宫,云澈才感觉自己仿佛从水中捞出一般,冷汗早已湿透了内衫。这次诵经,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暗藏惊雷!那异样香气,那神秘老尼,尤其是龟甲那异常的灼热共鸣……无不指向慈宁宫深处隐藏的巨大秘密!
“娘娘,您没事吧?”铃铛儿担忧地问,她虽感知不到能量变化,却也察觉到了云澈的紧绷。
“无妨,只是……佛堂肃穆,有些紧张。”云澈勉强笑了笑,敷衍过去。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对任何人言说。
她独坐室内,反复回味着佛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那老尼的能量气息,与她之前接触过的任何一方都不同,纯净而古老,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太后允许她每月去佛堂,是真的只是让她祈福,还是……另有所图?与这老尼有关吗?这老尼,是否就是那夜传递“非此界之物”警告的神秘人?
线索纷乱,如雾里看花。但云澈确定了一点:慈宁宫佛堂,将是解开“水月镜花”乃至自身命运之谜的一个关键节点!下次朔望之日,她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云澈更加低调。她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交际,每日除了按例向荣妃请安,便是闭门“静养”。暗中,她则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两件事上:一是继续深化星辉感知,尤其是尝试模拟佛堂中那种特殊的能量氛围,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和洞察力;二是开始凭借记忆和铃铛儿的描述,暗中绘制慈宁宫佛堂及其周边区域的简图,标记下那扇小门的位置、香炉的摆放、乃至那老尼出现的大致方位。
她感觉自己仿佛一个潜入龙潭的探子,每一步都必须悄无声息,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暴露行踪。压力巨大,却也激发了她前所未有的潜能。她对星辉能量的操控越发精细,那微弱的光感虽未增强,却似乎更加稳定了些许。
然而,后宫的平静永远是暂时的。就在云澈潜心准备下一次佛堂之行时,永和宫内,一场因她而起的小小风波,悄然酝酿。
这日,云澈去正殿给荣妃请安时,偶遇了同住永和宫的一位李贵人。李贵人年纪稍长,性子有些掐尖要强,见云澈晋了位份,又得了太后青眼,言语间便带了几分酸意:“懿嫔妹妹如今可是太后跟前的红人了,每月都能去慈宁宫沾沾福气,真是好造化。不像我们,连慈宁宫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呢。”
云澈心中警铃大作,连忙谦卑道:“姐姐说笑了,奴才不过是奉旨为太后娘娘诵经祈福,尽点微末心意罢了,岂敢妄称造化。太后娘娘慈悲,泽被六宫,姐姐福泽深厚,自是不同。”
荣妃端坐上首,淡淡地瞥了二人一眼,并未多言,但云澈能感觉到那目光中的审视。她知道,这类酸话日后只怕会越来越多,必须时刻谨言慎行,绝不能授人以柄。
果然,没过两日,铃铛儿便听闻,李贵人在与其他宫人闲聊时,隐隐提及云澈“也不知使了什么法子,竟能入太后的眼”,言语间颇有微词。虽未掀起大浪,却也让云澈意识到,自己在这永和宫中,并非安然无忧。
就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下一次的望日(十五)悄然临近。云澈深吸一口气,将一切杂念抛开。慈宁宫佛堂,才是她当前真正的战场。
这一次,她能否窥见更多的秘密?那神秘的老尼,会再次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