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俱足”)指的是年柱、月柱、日柱、时柱、胎元(共五柱)中,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无论是凭借干支本身的五行真气,还是纳音五行,且天元(天干)、地元(地支)、人元(地支藏干)都有生气(即五行之气得时得地),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全逢五库”。
例如(某命例):年柱甲子(纳音海中金)、月柱戊辰(纳音大林木)、日柱丁巳(纳音沙中土)、时柱丁未(纳音天河水),胎元己未(纳音天上火),这类组合便属于五行俱足。
但必须满足五行之间相生有情,且不处于死绝之地(如五行在月令或地支中无生扶、完全衰绝),同时有福神(如天德、月德、贵人等吉神)交替扶持,才能成为贵格。
如果某一五行自处死绝之地且无解救(如被克泄无生),则不能归入此格。
《壶中子》说:“判断五行是否俱足,不应强行加入胎元或月柱的纳音五行,而应取出生时当令的五行真气(即主行的五行之气)来判断是否圆满。”
这里的“真气”指的是年柱所代表的当年五行主气(如甲子年以木气为主)。
愚昧的人若额外添加胎元或月柱某一辰位的纳音五行来凑数,就会产生错误。
例如,李廷相尚书的八字为:年柱辛丑(纳音壁上土)、月柱甲午(纳音沙中金)、日柱丙申(纳音山下火)、时柱戊戌(纳音平地木),胎元乙酉(纳音泉中水)。
何洛文翰林的八字为:年柱丙申(纳音山下火)、月柱辛丑(纳音壁上土)、日柱壬子(纳音桑柘木)、时柱辛亥(纳音钗钏金),胎元壬辰(纳音长流水),这两个命例便符合五行俱足的贵格。
1. 核心概念:
三元有气:天元(天干)、地元(地支)、人元(地支藏干)的五行之气均得月令生扶或在地支有根,非虚浮死绝。
全逢五库:并非单指辰戌丑未四库全,而是泛指五行(含纳音)齐全且气脉流通,“库”在此引申为五行之气的藏聚(如土旺于四库月)。
真气:指八字中占主导地位的五行之气,以年柱为主,强调“当生”即出生时的五行主气,而非强行拼凑胎元纳音。
2. 贵格条件:
相生有序:如例中甲子(金)生戊辰(木),戊辰(木)生丁巳(火),丁巳(火)生丁未(土),土又生胎元己未(火),形成火土金水生木的循环(纳音层面)。
无死绝:若某五行在月令为“死”“绝”(如木生于申月),且无印星(水)生扶,则视为“自死自绝”,即使五行全也不入格。
福神扶持:需配合天乙贵人、文昌等吉神,增强五行贵气,如李廷相八字中丙火得午火为帝旺,壬水得子水为临官,气旺而清。
3. 批判误区:
反对“凑数式”论命:部分人误以为添加胎元或月柱纳音即可凑足五行,实则需以日主五行真气为主,胎元仅作参考,不可喧宾夺主。
强调“气脉流通”:如何洛文八字中丙申(火)生辛丑(土),土生壬子(水),水生辛亥(金),金又生火,纳音五行形成“火→土→水→金→火”的闭环,气脉圆融,故为贵格。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五行俱足”并非简单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命局中全部存在,而是强调五行间的动态平衡与流通有序。
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五个维度:
一、五行俱足的本质:阴阳调和与循环相生
定义与条件:
五行俱足需满足两个层面的要求:
1. 五行齐全:命局中干支或纳音包含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2. 三元有气:天元(天干)、地元(地支)、人元(地支藏干)均具备五行之气,且相生不悖,形成“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良性循环。
例如,若命局中火旺无制,即使五行齐全,也会因火炎土燥导致失衡,反为凶局。
深层原理:
五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的五种表现形式,其平衡需符合“中和”之道。
《三命通会》强调“纯粹而不杂”,即五行需各安其位、生克有序,避免“五行乱战”(如金木相战、水火冲克)。
二、判断标准:从数量到质量的升华
1. 五行生克关系:
需满足“相生有情”(如金生水、水生木),而非单纯存在。
忌“相克无制”(如木旺克土、土旺克水),否则即使五行齐全,也会因力量失衡导致灾祸。
2. 旺衰与得时得地:
五行需得月令生助(如木生于春、火生于夏),或得地支长生、帝旺之位(如金生于巳、水生于申)。
若某五行虽存在但处于死绝之地(如木生于秋),则视为“虚浮无根”,无法真正参与五行循环。
3. 福神递互乘之:
五行俱全且得吉神(如天德、月德、贵人)扶持,方为贵格。
例如,三土得火生、三金得土助,可增强五行流通。
三、与其他命理概念的关联
1. 用神与忌神:
五行俱足者需结合日主强弱确定用神。
例如,日主为木,若命局中火旺土燥,需水调候(水为用神),而非盲目补木。
若五行俱全但用神无力、忌神猖獗,则格局低下。
2. 格局层次:
五行俱足且构成特殊格局(如“曲直格”“炎上格”),可提升富贵层次。
例如,明朝武状元尹凤的八字中,比肩与伤官佩印纯粹无杂,成就其贵格。
反之,若五行虽全但混杂无序(如“战克格”),则易沦为平庸或灾祸之局。
3. 大运流年的影响:
五行俱足者需大运流年与命局五行配合。
例如,命局火旺需水运平衡,若行木火运则加剧失衡。
若原局五行流通,大运引动吉神(如合局、生扶用神),则触发吉应;反之则凶。
四、对民间误论的批判
1. 反对“缺什么补什么”:
《三命通会》明确指出,五行缺失可能因势利导形成特殊格局。
例如,缺金者若木旺成局,反可通过“伤官生财”致富,无需强行补金。
民间“五行越全越好”的说法源于对古籍的误读,实为“三脚猫预测师”简化理论的产物。
2. 强调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存在:
书中举例:若命局中某五行独旺(如三火一木),即使五行齐全,也会因“过旺无制”导致性格暴躁、健康受损。
真正的吉局需五行“生克制化有情”,如“火土相生”“金木相和”。
五、实际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1. 命局分析:
先看五行是否齐全,再查五行生克关系、旺衰状态及吉神凶煞。
例如,某命局为“甲子、戊辰、丁巳、丁未”,纳音含金、土、火、水,且土旺生金、火生土,构成“全逢五库”的贵格。
2. 大运调整:
若原局五行失衡,需通过大运补偏救弊。
例如,火旺缺金者行土金运,可泄火生金,恢复平衡。
3. 趋避建议:
职业选择:五行俱足者可从事与用神相关的行业(如用神为水,宜水利、运输)。
方位选择:用神为木者宜居东方,忌西方(金克木)。
《三命通会》中的“五行俱足”是传统命理学中“中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在于五行的动态平衡与流通有序。
判断时需综合考量五行生克、旺衰、用神忌神及大运流年的影响,而非片面追求数量齐全。
这一理论不仅批判了民间“缺啥补啥”的误区,更揭示了五行调和对命运的深远影响,为命理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