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的宫门外,寒风卷着落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永嘉公主身着素色襦裙,裙摆沾了些许尘土,却顾不上整理 —— 她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神焦灼地望着宫门,身后跟着云儿、柒儿,还有神色复杂的高阳公主。四人站在寒风中,发髻被风吹得有些散乱,却没有一人愿意后退。
“公主,要不我们先回去吧?陛下若是不愿意见我们,我们再等下去也没用。” 云儿冻得嘴唇发紫,声音带着颤抖。自得知倭国局势紧张,裴安多次遭遇刺杀后,她与柒儿就日夜难安,恨不得立刻飞到裴安身边。
永嘉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不行!若是见不到陛下,不把裴安调回来,我绝不走!裴安在倭国多待一天,就多一分危险,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出事!” 她说着,眼中泛起泪光 —— 那夜温存的画面还在眼前,她怎能让裴安在异国他乡身陷险境?
高阳站在一旁,脸色苍白。自从诗会上与裴安绝交后,她便刻意避开所有关于裴安的消息,可当听闻裴安在倭国遭遇刺杀,甚至可能面临战争风险时,她的心还是像被揪紧了一般。她知道自己与裴安早已无缘分,却还是忍不住跟着永嘉一起来求见李世民 —— 哪怕只是为了让裴安安全回来,她也愿意放下所有骄傲。
就在这时,宫门缓缓打开,内侍走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有旨,宣永嘉公主、高阳公主、云儿姑娘、柒儿姑娘入殿。”
四人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走进太极宫。御书房内,李世民正坐在案前批阅奏折,见她们进来,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平静:“你们四人联名求见,又是为了裴安吧?”
永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瞬间涌出:“皇兄!求您下令,把裴安调回长安吧!倭国局势太危险了,裴安已经遭遇好几次刺杀了,若是再待下去,恐怕…… 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云儿与柒儿也跟着跪倒,哽咽着说道:“陛下,求您开恩,让裴郎回来吧!我们愿意一辈子待在府里,再也不惹您生气了!”
高阳迟疑了一下,也缓缓跪倒,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父皇,裴安虽与儿臣有过矛盾,却也是大唐的将领。倭国凶险,还请父皇将他调回,以保大唐人才安全。”
李世民看着眼前痛哭的四人,心中也有些动容。他知道裴安在倭国处境危险,却也清楚裴安的计划对大唐至关重要 —— 若是此时将裴安调回,之前所有的铺垫都将功亏一篑,征讨倭国的计划也会彻底泡汤。
“你们的心情,朕理解。” 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可裴安在倭国肩负重任,若是此时将他调回,不仅会影响征讨倭国的计划,还可能让他之前的努力白费。朕向你们保证,定会确保裴安的安全。”
“皇兄!” 永嘉猛地抬头,眼中满是绝望,“口头保证有什么用?裴安若是出事了,我…… 我也活不下去了!” 她说着,就要起身撞向柱子,幸好云儿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她。
李世民见状,脸色一沉:“胡闹!你是大唐的公主,怎能如此轻生?朕答应你们,立即派遣三百玄甲军精锐,由秦琼之子秦怀玉率领,秘密前往倭国,保护裴安的安全。这下,你们总该放心了吧?”
玄甲军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战力超群。听到李世民要派玄甲军保护裴安,永嘉等人终于松了口气。“谢皇兄、谢皇上(谢父皇)!” 四人连忙磕头谢恩,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几分。
离开太极宫后,云儿与柒儿回到裴安的别院。看着空荡荡的卧房,两人心中又泛起思念与担忧。“柒儿,陛下虽然派了玄甲军,可我还是放心不下裴郎。” 云儿轻声说道,“倭国那么远,玄甲军就算到了,也未必能及时保护裴郎。”
柒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云儿姐,不如我们私下前往倭国吧?只有在裴郎身边,我才能安心。府里的亲兵都是裴郎的心腹,定会愿意跟我们一起去。”
云儿眼前一亮,用力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去准备,今晚就出发!”
两人当即召集府中的五十名亲兵,说明来意。亲兵们都是裴安一手提拔起来的,对裴安忠心耿耿,听闻要去倭国保护裴安,纷纷表示愿意随行。众人迅速收拾行李,带上足够的干粮与武器,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了别院,朝着东南沿海的港口而去。
无独有偶,永嘉回到公主府后,也始终放心不下裴安。她看着镜中憔悴的自己,心中做出了决定 —— 她要亲自去倭国,陪在裴安身边。她召集了府中的一百名府卫,备好船只与物资,也趁着夜色,悄悄出了城。
可她们刚走出长安城不远,就看到前方亮起了火把 —— 左金吾卫的士兵已在路边等候,领军的将领翻身下马,躬身说道:“公主,云儿姑娘,柒儿姑娘,陛下早有预感,命末将在此等候。还请诸位随末将返回府中,切勿让陛下担忧。”
永嘉与云儿、柒儿脸色一白 —— 她们没想到,李世民早已猜到了她们的心思。“皇兄怎么会……” 永嘉眼中满是失望,却也知道反抗无用,只能带着府卫与云儿、柒儿,跟着左金吾卫返回城中,被各自软禁在府内,不得外出。
而高阳回到公主府后,却并未放弃。她知道自己无法亲自前往倭国,也无法说服李世民调回裴安,便召来府中的五十名精锐府卫,命令道:“你们即刻出发,前往东南沿海,与之前派出的公主府商队汇合,一起前往倭国,加入裴安的驻地,保护裴安的安全。记住,此事要秘密进行,绝不能让陛下知道。”
府卫们躬身领命,连夜出发。高阳站在府门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眼中满是复杂 —— 她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只知道不能让裴安出事。
此时的倭国,气氛越发紧张。裴安刚完成天皇交给的 “育儿使命”—— 第四批皇室女子中,已有两人确认怀孕,天皇对裴安的态度也越发 “亲近”。可就在裴安以为局势会暂时缓和时,天皇却突然下令,撤走了裴安驻地所有的倭人女子,理由是 “育贤城需要人手照顾怀孕女子”。
更让裴安警惕的是,他发现驻地附近多了不少倭国士兵 —— 经过打探得知,天皇竟派遣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驻扎在距离裴安据点不足十里的地方。这支军队虽然装备简陋,大多手持粗铁刀与木棍,却人数众多,显然是针对裴安而来。
不仅如此,其他大唐世家商队的驻地附近,也出现了倭国军队的身影 —— 出云国的崔氏商队驻地外,聚集了两千倭兵;近江国的郑氏商队驻地外,也有一千五百倭兵巡逻。世家商队的主事人见状,顿时慌了神,纷纷派人联络裴安,想要抱团抵抗。
“裴将军,倭人这是要对我们动手啊!” 崔明远在信中焦急地写道,“我们的商队被倭兵包围,根本无法外出,粮草也快不够了。还请将军速速想办法,不然我们都会死在倭国!”
可裴安却发现,世家商队之间的联络根本无法传递 —— 倭国军队早已切断了他们的通讯通道,甚至还截杀了好几名送信的亲兵。“看来,天皇是想把我们各个击破啊。” 裴安皱着眉头,心中思索着对策。
他知道,此时若是强行反抗,以他手中的三百大唐精锐与一千五百倭人新兵,虽然能击溃驻地附近的五千倭兵,却会打草惊蛇,让天皇提前发动总攻,甚至可能让世家商队先一步被消灭 —— 没有世家商队的损失作为 “理由”,大唐出兵就师出无名。
“必须尽快见到天皇,把事情说清楚。” 裴安打定主意,当即命李虎留守据点,自己则带着十名精锐亲兵,前往皇城拜见天皇。
倭国皇城的议事殿内,天皇正与安倍忠胜、藤原家忠等大臣商议对策。听闻裴安求见,天皇心中一惊,却还是强装镇定,下令宣裴安入殿。
裴安走进议事殿,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最终落在天皇身上,语气平静:“陛下,不知为何撤走我驻地的倭人女子?又为何在我驻地附近派遣五千大军?”
天皇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裴将军误会了。撤走倭人女子,是因为育贤城确实需要人手;派遣军队,是为了保护首领的安全 —— 近期倭国境内有些乱匪,朕担心首领会受到袭击。”
“陛下不必掩饰。” 裴安冷笑一声,直接戳破了天皇的谎言,“陛下是担心大唐会出兵征讨倭国,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想要控制我们这些大唐商人,对吧?”
天皇脸色一白,却还是不肯承认:“裴将军,朕对大唐忠心耿耿,怎会做出这种事?”
“陛下若是真的忠心,就该听本首领一句劝。” 裴安语气凌厉起来,“大唐的实力,陛下应该清楚 —— 大唐水师早已在安东集结,只要陛下敢对大唐商人动手,大唐大军随时可能跨海而来,踏平倭国!”
殿内的大臣们听到这话,纷纷脸色苍白,议论纷纷。安倍忠胜想要反驳,却被裴安的眼神震慑住,不敢开口。
裴安见状,语气缓和了些:“不过,陛下若是愿意配合,本首领可以向大唐皇帝求情,保陛下与皇室安全。” 他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条件,“第一,陛下可下令让各地大名对大唐世家商队动手,但绝不能伤害大唐皇家商队 —— 皇家商队是大唐皇室的产业,伤害他们,就是对大唐皇室的挑衅。第二,大唐大军到来之时,陛下只需献上石见山等银矿,继续向大唐称臣,大唐就不会为难陛下与皇室。第三,本首领可以常驻天皇宫,保护陛下的安全,避免陛下被其他大名胁迫。”
天皇与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开始盘算 —— 若是按照裴安的条件,皇室不仅能保住安全,还能继续存在;若是反抗,以倭国的实力,根本不是大唐的对手,最终只会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藤原家忠率先开口:“陛下,裴首领的条件对我们有利。若是反抗大唐,我们没有任何胜算,不如答应裴首领,保全皇室。”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家忠大人说得对!大唐实力雄厚,我们根本无法抵抗,答应裴首领的条件,才是明智之举!”
天皇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好,朕答应裴首领的条件。朕即刻下令,让各地大名只针对大唐世家商队,不得伤害皇家商队;待大唐大军到来,朕会献上所有银矿,继续向大唐称臣。还请裴首领遵守承诺,保护朕与皇室的安全。”
“陛下放心,本首领说到做到。” 裴安心中松了口气 —— 他不仅为大唐找到了出兵的理由,还保住了自己的势力,甚至能进一步控制天皇,为后续大唐大军登陆做好准备。
到此刻,裴安是大唐军方的人的秘密,已经公开化了。
离开皇城后,裴安立即派人秘密联络刘仁轨,告知他 “倭国已同意对世家商队动手,大唐出兵理由已具备,请求安东水师做好准备,待世家商队遭受损失后,立即出兵”。
刘仁轨接到消息后,当即下令水师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 五十艘大型海船与一百艘中型海船装满粮草与武器,玄甲军也已登上战船,只待裴安的进一步消息,便能即刻起航。
而此时的倭国各地,天皇的旨意已陆续传达。各地大名虽有些犹豫,却也不敢违抗天皇的命令 —— 毕竟,天皇背后有裴安与大唐的支持。他们开始集结兵力,对大唐世家商队展开行动:出云国的崔氏商队驻地被攻破,数十名大唐商人被杀,货物被洗劫一空;近江国的郑氏商队虽奋力抵抗,却也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守据点,陷入重围。
崔明远等世家商队的主事人彻底慌了,纷纷向裴安求救。“裴将军,倭人真的对我们动手了!求您快派兵来救我们!再晚一点,我们就全完了!” 崔明远的求救信中,满是绝望。
裴安看着手中的求救信,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 导火索,终于被点燃了。他拿起笔,写下一封奏折,详细描述了倭国对大唐世家商队的袭击,请求李世民 “即刻下令,派遣大军征讨倭国,为大唐子民复仇”。
奏折写完后,裴安将其交给亲信,命他日夜兼程,送往长安。做完这一切,裴安站在据点的了望台上,望着远方的大海,心中满是期待 —— 大唐的铁甲,很快就要踏上倭国的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