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荒山外围的“淘古”热,在底层散修中持续发酵。虽然找到的东西大多还是些看不出用途的破烂,但那股子“万一捡到宝”的侥幸心理,以及茶余饭后互相显摆、品评的乐趣,让不少低阶修士乐此不疲。散修聚集点那个简陋的茶摊,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古物”展示和交流中心。
这一日,茶摊比往常更热闹了几分。一个名叫赵老三的散修,正唾沫横飞地讲述他如何在一条干涸河床的淤泥里,摸出一块“宝贝”。
“你们瞧瞧!这质地!这纹路!”赵老三手里举着一块巴掌大、灰褐色、边缘布满不规则缺口的片状物,材质似石非石,似骨非骨,表面刻着一些扭曲的、从未见过的符号,还沾着干涸的泥巴。“绝对有年头!我敢打赌,这肯定是上古文字!”
周围围了一圈人,七嘴八舌地议论。
“拉倒吧赵老三,这鬼画符似的,哪像文字?”
“就是,我看就是块烂骨头,被水泡久了成这模样。”
“不过这东西看起来是挺怪的,在哪捞的?”
赵老三见有人质疑,梗着脖子道:“清水涧!就最里头那段,平时谁去啊?要不是我追一只水獭,也发现不了!这肯定不是普通玩意儿!”
人群里,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只是默默观察的瘦高个修士,忽然开口问道:“赵道友,你这东西,能给我仔细看看吗?”
这人叫孙铭,炼气六层修为,在散修里算是有点见识的,平时喜欢研究些杂学,对古文字、矿物略有涉猎。大家见他开口,都安静了些,想听听他怎么说。
赵老三巴不得有人识货,连忙把东西递过去。
孙铭接过那灰褐色骨片,入手微凉,质地紧密。他先是仔细摩挲表面的刻痕,又凑到眼前仔细观察纹路的走向和深浅,甚至还输入一丝微弱的灵力试探——毫无反应。
“这东西……确实古怪。”孙铭沉吟道,“这材质我没见过,不像兽骨,也不像已知的矿石。这刻痕……手法很古老,不像是近几千年的风格。”他顿了顿,从自己随身的布袋里,也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样东西,那是一块颜色略深、但材质和厚度都极其相似的残片,边缘同样不规则,只是上面刻画的符号不同。“赵道友,你看我这个。”
众人一看,都愣住了。孙铭这块残片,是他半个月前在西南面一处山坳的乱石堆里捡到的,当时也觉得稀奇,一直收着。
两块残片放在一起,对比更加明显。材质、颜色、那种历经岁月的感觉,几乎一模一样!就连刻痕的深度,都极其相似,仿佛出自同一时代!
“这……这也太像了!”赵老三瞪大了眼睛。
孙铭没有说话,而是尝试着将两块残片的断裂边缘靠近。虽然缺口并不完全吻合,无法严丝合缝地拼成一个整体,但那种材质和风格的高度一致性,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两块东西,很可能原本是属于同一件物品的!只是碎裂得太厉害,散落到了不同的地方!
这个发现,让原本只是看热闹的散修们,一下子炸开了锅!
“我的天!难道这些破烂,还真能拼起来?”
“清水涧和西南山坳,隔着小一百里地呢!怎么会是一起的?”
“要是能拼成个完整的……会不会就能看出是啥了?”
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感在人群中蔓延。如果只是孤立的碎片,价值有限。但如果这些碎片彼此之间有关联,能够拼凑……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这很可能意味着,西荒山外围散落的这些“古物”,并非偶然,而是属于某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
孙铭也显得很激动,他拿着两块残片,反复比划,试图找到更多线索。“看这符号的风格,虽然不认识,但有种规律感……可惜残缺得太厉害,根本连不起来。”
这时,又有人喊道:“我好像也有一块类似的!在我那破屋里放着呢!我这就去拿!”
“对对!大家谁还有这种材质的片片,都拿出来看看!”
一时间,茶摊附近乱哄哄的,不少散修都跑回自己的临时住处,翻找自己之前捡到、觉得没用的类似物件。很快,又有三四块材质相近、但刻着不同符号或纹路的残片被找了出来。虽然依旧无法拼合成完整的篇章或图案,但那种“同源”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外围散修圈子。原本只是零星、自发的“淘古”行为,瞬间升级了!很多人不再满足于随便逛逛,开始有目的地寻找这种特定材质、带有刻痕的残片。他们互相交换信息,分享哪个区域可能更容易找到类似的东西,甚至开始有人尝试着临摹那些古怪符号,希望能找出点规律。
一场小范围的、自发的“寻宝”与“拼图”热,在西荒山外围的底层修士中悄然兴起。虽然他们找到的依旧是残片,拼凑出的依旧是断续的、无法理解的零星信息,但那种“探索秘密”、“发现历史”的乐趣,以及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想象空间,让这些平日里为生计奔波的低阶散修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当然,这一切在高高在上的宗门探子和元婴老怪眼中,依旧是无足轻重的蝼蚁游戏。那些残破的骨片、石片,在他们强大的神识扫过时,确实能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古老气息,但内容毫无价值,材质也平平无奇,远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