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西荒山依旧热闹。北面欧冶子遗迹的“概念图”和鬼谷子遗迹的“棋局”,牢牢吸引着元婴修士们的目光,每日都有新的尝试和失败的消息在小范围内流传。相比之下,李老四在鹰嘴崖捡到“上古破烂”的消息,就像投入大湖的一粒小石子,荡起几圈涟漪后,很快就被更引人注目的浪花盖了过去,没掀起什么风浪。
李老四本人也没太当回事。第二天,他带着药材和那两样“破烂”下山,到小镇的集市上摆摊。药材很快卖掉了,那灰片和锈铁片却无人问津。他试着喊价“五个铜板”,都没人搭理。最后,还是一个经常收杂货的老头,看那铁片沉甸甸的或许能回炉,花了一个铜板买走了铁片。至于那灰扑扑的片状物,老头掂量了一下,摇摇头:“这玩意儿不像是金属,又不像是玉,没啥用。”李老四只好悻悻地把灰片又揣回了怀里,心想着哪天干脆扔了算了。
然而,就在李老四几乎要忘记这茬的时候,西荒山外围,类似的事情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
先是有一个采药人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古林里,为了追一只罕见的药貂,钻到一个大树根下的洞穴里,意外摸出了一块刻着模糊火焰纹路的陶罐底部碎片,旁边还有几颗颜色暗红、毫无灵气波动的石子。
没过几天,又一个猎户在追捕一头受伤的妖兽时,妖兽慌不择路撞塌了一处小土坡,露出半截埋在土里的、锈蚀得几乎要断开的金属臂环,样式古朴,从未见过。
接着,有修士在一条干涸的溪涧底部寻找炼器材料时,捡到过一片边缘不规则、刻着完全无法辨认的扭曲符号的骨片。
这些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东西都很破旧,看起来年头不短,样式古怪,但本身似乎没什么实际价值,既不能用来修炼,也不能用来对敌。发现的地点,也都是在山脉外围那些寻常修士很少会深入探索的犄角旮旯。
起初,这些消息也和李老四的经历一样,只在小范围的底层散修圈子里当作奇闻异事流传。
“听说了吗?老张头在鬼见愁林子那边捡到个破罐子底,花纹怪得很!”
“嘿,我这也有!前儿个在乱石坡,看到半截锈得快烂掉的铁环,样式老古老了。”
“我这也有一片骨头,上面的鬼画符谁也不认识。”
大家聚在茶摊、歇脚地,互相展示着这些“破烂”,议论纷纷,但大多带着调侃和好奇,没人真觉得这是什么宝贝。有人猜测是上古凡人部落的遗物,有人说是以前来探险的修士丢下的垃圾,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山里的精怪弄出来的玩意儿。
但是,随着发现的次数增多,范围扩大,一些心思活络的人开始琢磨出点不一样的味道来了。
如果只是一两件,可以说是偶然。可这才多久?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人从不同的偏僻角落捡到类似风格的古怪旧物?这会不会……太巧了点?
而且,这些东西虽然破烂,但那股子“古旧”的气息,以及完全不同于现今修仙界常见物品的样式和纹路,隐隐约约,似乎和西荒山核心那五大“上古遗迹”给人的感觉,有那么一丝丝微妙的关联?都是那种“看不透”、“有年头”的感觉。
一种模糊的猜测,开始在一些低阶修士心中滋生:难道……西荒山外围,也散落着一些上古时期的东西?只是不像核心遗迹那么完整、价值那么高,都是些破碎的边角料?
这个猜测,让一些人的心思活络了起来。反正外围也没什么危险,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转转?万一运气好,捡到点啥,就算自己用不上,说不定能当个稀奇物件换点小钱呢?
于是,悄然间,一股“淘宝”的热潮,在西荒山外围的低阶散修中慢慢兴起。不少人不再只满足于采药狩猎,开始有意识地往那些荒僻的沟壑、崖壁、古林深处钻,拿着棍子扒拉草丛,用神识扫描石缝泥土,希望能有点意外收获。
还真有人陆续又找到了一些类似的东西:残破的玉简碎片(内容依旧杂乱无法修炼)、看不出用途的石器残块、带着奇异刻痕的朽木等等。
这些东西的出现,逐渐催生了一个极其微小、却真实存在的“交易需求”。有人捡到自己用不上的,但觉得可能有人感兴趣,就会在散修聚集点摆出来,或者跟人交换些低阶丹药、符箓。价格都很低,纯粹是图个新鲜和万一的希望。
“喂,兄弟,你看我这骨片,这花纹,绝对有年头!换你两张神行符咋样?”
“得了吧,这破骨头能干啥?一张火球符,爱换不换。”
“成交!”
这种零星的小交易,就在茶摊边、树荫下进行着,充满了底层修士特有的精明和务实。没人指望靠这个发财,更像是枯燥修炼生活的一种调剂和点缀。
而对于那些潜伏在西荒山外围、来自各大宗门的探子来说,这些底层散修捡“破烂”的行为,起初只觉得可笑和无聊。他们的注意力,始终牢牢锁定在北面那两处真正的“热点”遗迹,以及山谷内那位神秘传承者和瑶光仙子的动向。这些炼气期、筑基期修士的小打小闹,在他们看来,如同蝼蚁搬家,根本不值得上报。
“一群穷疯了的散修,在捡垃圾罢了。”这是大多数探子心中的想法。
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分散各处的“垃圾”,正如同一点点渗入沙地的水珠,虽然单个不起眼,但当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许就会悄然改变这片土地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