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砚率领的征北军,一路疾行,过州穿府,并未过多停留。皇帝亲征的消息如同野火燎原,早已先于大军传遍了北境。沿途所见,民生凋敝,气氛紧张,显然李崇信擅自移军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动,已对北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一些州县官员面见圣驾时,神色惶恐,言语间对镇北军多有讳莫如深之意。
半月后,大军抵达北境重镇——云州。此地距离李崇信屯兵的野狼谷已不足三百里,距离镇北军大本营朔风镇更是近在咫尺。裴砚下令大军在云州城外扎营休整,同时派出大量斥候,严密监控野狼谷及朔风镇的动向。
御帐之内,炭火驱散着北地晚春的寒意。裴砚卸下戎装,只着一身墨色常服,正看着悬挂的北境详图。他的脸色在连日奔波劳顿下更显苍白,但眼神锐利如昔,紧锁着野狼谷的位置。
“陛下,”孙院正熬好了药端进来,面带忧色,“您连日奔波,伤势恐有反复,还需多加静养才是。”
裴砚接过药碗,眉头都未皱一下,一饮而尽,淡淡道:“朕心中有数。”他将空碗递回,目光依旧在地图上,“李崇信在野狼谷按兵不动,朔风镇内情况不明。周勃那边有消息了吗?”
钦差周勃比大军早出发数日,按理应已抵达朔风镇附近。
话音刚落,帐外便传来通传,周勃派回的信使到了。
信使风尘仆仆,入帐便拜:“陛下!周将军命卑职回报,他已抵达朔风镇外五十里处,但未能进入镇北军大营。李崇信之子李骁,以‘主将不在,军务繁忙,不便接待’为由,拒不开营门,亦不接圣旨。周将军目前只能在营外驻扎,与营内部分将领虽有秘密接触,但李骁掌控极严,难以策动大军。”
果然!李崇信虽不在,但其子李骁显然已接管了镇北军的实际控制权,并且态度强硬,拒不配合。
“李骁……”裴砚指尖敲了敲朔风镇的位置,“其人性情如何?”
一旁随军的沈焕出列回道:“回陛下,李骁年方二十五,勇武过人,在镇北军中素有‘小狼王’之称,但其人性情暴烈,刚愎自用,远不及其父沉稳多谋。他对李崇信极为崇拜,言听计从。”
“看来,李崇信是铁了心要一条路走到黑了。”裴砚语气冰冷。留下一个只听父亲命令的莽夫儿子掌控大营,李崇信自己在野狼谷观望,进可攻退可守,算盘打得精明。
“陛下,是否强行叩营?”一名随军将领请示道,“我军虽人数不及镇北军,但皆是精锐,玄甲卫更是天下骁锐,未必不能震慑住他们!”
裴砚摇了摇头:“不可。镇北军久驻边陲,战力不俗,若强行叩营,必起冲突。李崇信尚未公然打出反旗,我军若先动手,便是逼其造反,正中其下怀。且一旦内讧,损耗的是我朝边防力量,只会让塞外敌人有机可乘。”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传令周勃,继续在朔风镇外驻扎,保持压力,设法与营内不满李骁、忠于朝廷的将领取得联系,分化瓦解。同时,放出消息,朕已亲至云州,不日将前往朔风镇,犒劳边军。”
他要亲自去会一会这个“小狼王”,也要亲眼看看,这支曾经功勋卓着的边军,如今到底变成了什么模样。
“陛下,您的安危……”众将皆露担忧之色。朔风镇如今如同龙潭虎穴,皇帝亲至,风险太大。
“朕自有分寸。”裴砚摆手,不容置疑。他知道,要解决北境之乱,光靠军事威慑不够,必须从内部攻破,而他的亲自现身,便是最强的政治武器。
就在北境局势剑拔弩张之际,京城,养心殿。
秦绾收到了裴砚已抵达云州的密报,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依旧悬着。她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然而,京城的暗流并未因北境的紧张而停歇。墨羽深夜求见,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娘娘,我们监控到,最近有几批身份不明的江湖人潜入京城,行事诡秘,似乎在暗中打听……西郊皇陵的守备情况以及……瑞王陵寝的具体位置。”
瑞王陵寝!裴砚生父的陵墓!
秦绾心中一凛,一股寒意骤然升起。这些人想做什么?掘坟泄愤?还是想以此作为某种威胁的筹码?
“可查到这些人来历?”秦绾声音发冷。
“暂时没有,他们很谨慎。”墨羽道,“但属下怀疑,这与之前清查司马玄余党时,逃脱的几个核心人物有关。他们或许贼心不死,想利用瑞王陵寝做文章,扰乱陛下心神,甚至……在京城制造新的祸端。”
秦绾眸中寒光一闪。这些人,如同附骨之蛆,竟将主意打到了已逝之人身上,其心可诛!
“加派得力人手,严密监控西郊皇陵,尤其是瑞王陵寝周围,布下天罗地网!”秦绾下令,语气森然,“一旦发现可疑之人,不必请示,立即拿下!若遇反抗,格杀勿论!”
“是!”墨羽领命。
秦绾走到窗边,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裴砚在前方面对明枪暗箭,她在后方,也绝不能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去惊扰他逝去的亲人,动摇他的意志。
剑指朔风,龙困边陲。
暗流再涌,凤唳京华。
这场风暴,席卷的范围,远比想象中更为广阔。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