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军区指挥部里,张百川、黎昱、陈榘三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陈榘笑着说:“各部队在实战中配合越来越默契。许友的胶东部队和钟伟的719团现在配合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张百川盯着地图沉思片刻,抬头问道:“老陈,整编方案准备得怎么样了?”
“大体整编方案已经初步完成。”陈榘拿出一份厚厚的方案:“司令员,按照你的命令,初步计划将山东军区目前的部队整编为五个主力旅和三个军分区。每个旅下辖三个团,实行统一编制,但是最终方案还没确定”
黎昱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胶东部队整编为第一旅,许友任旅长;鲁中部队整编为第二旅,钟伟任旅长;鲁南部队整编为第三旅...这个安排,我看合适。”
张百川露出一丝笑意:“剿匪结束后,许友同志主动找我谈了一次,说整编后的部队确实战斗力更强,要求尽快完成整编。”
陈榘点头:“许友是个明白人,不过司令员,整编容易,真正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
“所以我们要抓紧。”张百川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山东地图前,“土桥一次不是傻子,很快就会察觉我们的动向。我们必须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完成整军。”
他转身面对二人:“我考虑过了,目前编制及番号还不能下发部队,整军要从根本上提升部队战斗力,必须做好三件事:统一训练、改善装备、完善后勤。”
黎昱表示赞同:“特别是后勤,山东根据地刚扩大,很多老百姓还很困难,不能全指望地方供应。”
“这个问题我想过了。”张百川走回桌前:“我在晋中和河北时,建立兵工厂的经验可以借鉴,山东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鲁中一带,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兵工体系,立即开办两个培训班:一个是军工技术培训班,从各部队抽调有文化的战士学习军工技术;另一个是指挥员集训班,重点培训营连级干部的战术指挥能力。”
黎昱眼睛一亮:“司令员,这个主意好,早就听说咱们河北军区办的‘淬火班’效果就很不错,可以把这个经验带到山东来。”
“就叫‘淬火班’。”张百川点头:“目前先开办第一期,以后还要办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
三人又详细讨论了整军的具体细节,直到深夜。
第二天清晨,张百川起了个大早,叫上钟伟和王山,一起去视察部队。
在719团的驻地,战士们正在进行晨练。张百川没有惊动他们,远远地站在一旁观察。
“钟伟,你们团的刺杀训练有什么创新没有?”张百川问道。
钟伟立即回答:“司令员,我们根据剿匪实战经验,改进了刺杀动作。特别是针对鬼子拼刺刀时的特点,增加了几个变招。”
“演示给我看看。”
钟伟立即叫来一个班的战士。班长听到命令后,立即带着战士们开始演示。
张百川看得很仔细,不时点头。演示结束后,他走到战士们中间。
“刚才那个突刺接横扫的动作,力量用老了。”张百川拿起一支训练用木枪:“鬼子拼刺刀讲究一个‘快’字,你们这个动作太慢,容易被对方抓住破绽。”
他亲自示范:“应该这样,突刺后立即回枪,不要贪图力量,要以速度取胜。”
战士们认真地看着,有人忍不住问道:“司令员,要是鬼子力气大,硬挡怎么办?”
“问得好。”张百川赞许地点头:“拼刺刀不是比力气,是比技巧。如果对方力气大,你就不要硬拼,要利用步伐和身法...”
他详细讲解着拼刺技巧,战士们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
离开719团,张百川又去了720团。王山正在组织战士们进行战术演练。
“司令员,我们根据平原作战特点,重点训练班排级战术协同。”王山介绍道:“特别是步兵与机枪、掷弹筒的配合。”
张百川转头对随行的参谋说,“记下来,兵工厂投产后,优先生产掷弹筒弹药。”
视察完部队,张百川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正在建设中的兵工厂选址。
兵工厂选在鲁中一个隐蔽的山谷里,张百川到时,工人们正在修建厂房。
“司令员,您怎么来了?”负责兵工厂建设的是一位姓李的老工程师,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八路军。
“来看看进度。”张百川和李工握手:“有什么困难吗?”
李工叹了口气:“困难太多了,设备不全,材料短缺,最重要的是缺乏熟练工人。”
“设备问题,我已经派人去天津、青岛想办法采购。”张百川说,“材料问题可以就地取材,鬼子铁路的铁轨有的是,至于工人我已经下令各部队选拔有文化的战士,组建军工技术培训班,由你负责教学。”
李工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只要有足够的人手,我有信心在三个月内实现子弹复装,半年内造出手榴弹。”
“不够,还要更快。”张百川摇头:“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我希望两个月内就能复装子弹,四个月内造出手榴弹。”
张百川拍拍他的肩膀:“老李啊,我知道有困难,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前线战士们等着用弹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