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闻言,手里的筷子蓦地顿了顿,眼眶像是被温水浸过般微微发热,她抬手轻轻拍了拍洛夏的手背,指尖带着些微的颤抖,声音里裹着暖意:“嗯嗯,有你在,姐放心。”
她自然知道,夏夏这次去京都,除了送自己,心里还揣着别的念想,那份藏在眼底的期待,她怎会看不明白。
贺云握着青瓷碗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出淡淡的白,喉结在脖颈间轻轻滚动了一下,才低声接话,声音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保证:“我…我和尹纪恒都要去京都上学,洛夏,你就放心吧,路上我会多照看洛丽的。”
洛丽转头看向他,眼里漾着温和的笑意,语气里带着几分打趣:“你也是头一回去京都,怕是和我一样,到了车站就得晕头转向,哪还能顾得上谁。”
“我爸会和我一起去。”洛夏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语气干脆利落,像是一颗定心丸,让众人都松了口气。
“哦!”贺云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憨笑两声,抬手挠了挠头:“知道了,有叔叔在,那肯定稳妥。”
尹纪恒喝了口温热的鸡汤,放下碗开口道:“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京都,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洛丽笑着点头:“好的,人多也热闹些。”
贺云也跟着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期待:“肯定一起去,正好也能跟着认认路。”
尹书恒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忍不住笑道:“你们这一个个的,倒像是要集体去探险似的,不过京都可比咱们这小院繁华多了,等到了那儿,可得好好逛逛,别辜负了这机会。”
“我和你爸也打算一起去送你们。”温婉容端着一盘咸菜走了进来,听见他们讨论的话题也笑着插话道,“好不容易能去趟京都,趁着开学前的功夫,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升国旗,再去故宫里走走,也算是圆了我们老一辈的念想,长点见识。”
洛夏闻言,眼睛一亮,扒拉着米饭的动作都停了下来,笑道:“好的阿姨,到时候咱们一定去,我还想去看看长城呢!”
尹书恒听得挑眉,看向温婉容:“妈,那我也跟着去哈?”
尹纪恒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刚到京都,先把学校的事情安顿好,逛什么逛,现在天气又冷,等在京都站稳脚跟,混熟了周边的路,以后有的是时间去逛。”
“到时候,我也要去!”一旁的洛敏嘴里还嚼着红烧肉,含糊不清地举手说道,小脸上满是向往。
洛军也不甘示弱,满嘴流油地抢话:“我也要去,我还要去看天安门!”
众人被这两个孩子的话逗得哈哈大笑,院子里的气氛愈发热闹起来。
贺云看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景象,心里像是被温水泡过般格外踏实。他偷偷瞥了眼身旁的洛夏,对方正和洛丽凑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嘴角挂着浅浅的笑意,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脸上,柔和得像是一幅画。他看着看着,心里也跟着暖暖的,像是揣了个小太阳。
日子就像院门口那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悄无声息地向前淌着,转眼就到了年末。
1977年的春节如期而至,洛家门前早早地就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春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和家家户户炸年货的香味。
孩子们穿着新做的棉袄,不惧寒冷在院子里追逐打闹。
年三十,洛川和景红都在厨房里炸酥肉丸子。其实大部分食物都是在空间的智能厨房里做好了,在外面屋子,只是做一个样子。
而洛丽、洛阳、洛夏、洛军、洛敏则在空间里的厨房里做面包、饼干,夹心花生酥。
空间里的厨房暖融融的,智能厨具运作时发出细微的嗡鸣,空气中飘着黄油和烘烤谷物的香气。
洛丽正小心翼翼地给刚出炉的面包刷上一层薄薄的蜂蜜,金黄的面包表皮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甜香瞬间弥漫开来。
洛阳手里揉着面团,力道均匀,面团在他掌心渐渐变得光滑柔韧,他抬头看了眼正在给饼干模具压造型的洛夏,笑道:“夏夏这饼干做得越来越像样了,边缘齐整,花纹都清晰得很。”
洛夏手里拿着小兔子形状的模具,闻言笑着晃了晃:“主要是这模具好用,你看这兔子耳朵多精神。”说着,她把压好的饼干坯子整齐地摆进烤盘,动作轻快。
洛军和洛敏则围在一旁的料理台边,学着做夹心花生酥。洛军笨手笨脚地把花生碎和融化的麦芽糖揉在一起,糖汁沾了满手,他却毫不在意,反而举着黏糊糊的手指给洛敏看:“你看我这‘糖手套’,厉害吧?”
洛敏被他逗得咯咯笑,小手里拿着小擀面杖,有模有样地把面团擀成薄片,嘴里还念叨着:“要擀得薄薄的才好吃,一咬就掉渣。”
洛丽把刷好蜂蜜的面包放进烤箱,转身过来帮忙,看着两个小的忙活,眼里满是温柔:“小心点,麦芽糖黏手,等会儿用温水洗才好弄。”
她拿起一块做好的花生酥,轻轻掰开放进嘴里,花生的香脆混着麦芽糖的清甜在舌尖散开,忍不住点头,“味道真不错,比外面供销社卖的还好吃。”
洛夏也拿起一块饼干尝了尝,酥松的口感带着淡淡的奶香味,满意地弯起眼:“等会儿晾凉了装进铁盒子里,明天拜年的时候给邻居家的小朋友们分点,他们肯定喜欢。”
几人说说笑笑,手里的活儿也没停,不大一会儿,烤盘里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点心——圆滚滚的面包、印着花纹的饼干、裹着糖霜的花生酥,满满当当堆了好几个盘子,甜香几乎要溢满整个空间。
而外面的厨房里,洛川正拿着勺子往热油里下着酥肉丸子,金黄的丸子在油锅里翻滚,发出滋滋的声响,景红则在一旁切着葱姜,时不时探头看看锅里的火候,两人配合默契,偶尔低声说上几句话,厨房虽小,却满是温馨的烟火气。
屋门口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映得门前的春联愈发红艳。远处传来邻居家孩子们放鞭炮的噼啪声,夹杂着大人的招呼声,年的味道,就在这食物的香气和热闹的声响里,一点点浓了起来。
“咚、咚、咚,”
突然大门被敲响……